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低扬程泵站直管式出水流道优化设计计算及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低扬程泵站直管式出水流道水力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采用CFD理论对其进行了优化水力计算,并采用流道模型试验的方法对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这种将数值模拟计算与流道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已应用于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台儿庄泵站设计中。  相似文献   

2.
对常熟水利枢纽泵站主水泵近年来运行中发生的典型故障进行分析,找到发生故障的原因,通过水力计算和模型试验研究,制定泵装置优化设计方案,指导常熟水利枢纽泵站加固改造。采用理论分析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原水泵、流道结构以及运行工况等进行分析。通过原型泵的装置数模计算和性能试验,选择合适新的水力模型,并对原泵装置结构进行优化,改善了水流特性。对水泵结构和材料进行了优化和加强,提高水泵的运行可靠性。改造后泵站机组,运行稳定性大大提高,为"引江济太"调水引流的效益发挥提供了的保障。常熟水利枢纽泵站机组加固改造的成功为江苏沿江泵站运行管理和今后的改造,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灯泡贯流泵流道模型水力损失的测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配合某大型泵站贯流泵装置的优化水力设计研究工作,本文提出了设计专用模型试验装置,将贯流泵装置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从水泵装置模型中分离出来分别进行模型试验及水力损失测试的方法。介绍了新方法所采用的测试装置及测试设备、试验准则、水力损失计算方法等有关问题。采用本文的方法对某泵站前置灯泡和后置灯泡贯流泵的进、出水流道分别进行了模型试验,测试了流道水力损失。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新方法进行贯流泵进出水流道水力损失的测试,可以较为方便地得到准确的结果;贯流泵装置进、出水流道的水力损失与灯泡布置的位置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4.
太浦河泵站进出水流道及安装高程数模计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太浦河泵站采用数学模型仿真计算方法,计算和模拟不带水泵转轮的整个流道装置的水流流态及水力损失。根据计算结果分析,结果国内实际泵站运行情况及有关资料,确定太浦河泵站的水泵装置安装高程。  相似文献   

5.
簸箕形进水流道的优化水力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在荷兰有广泛应用、在我国刚开始得到应用的泵站箕箕形进水流道,采用紊流模型数值计算的方法,对这种形式的流道进行了优化水力计算,刘老漳泵站水泵装置模型对比试验的结果表明,经过优化的簸箕形流道的水力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针对宣州区某立式轴流泵站水泵装置进行分析,验证水泵设计选型的科学性、合理性,尽量减少和避免如伴随冲击、二次流、汽蚀等有害物理现象,防止影响机组的安全运行。设计中采用 CFD 技术对立式轴流泵装置全流道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针对进水流道、泵段、出水流道的内部流态进行了分析判断应用,从而得出立式轴流泵全工况外特性。结合水泵装置模型试验得到水泵试验外特性数据,对比试运行参数,验证了水泵基本性能。结果表明 CFD 计算能初步快速的判断避免不利流态,试运行的工况点水泵性能与 CFD 计算和模型试验结果较相近。因此,对大中型立式轴流泵站同时进行 CFD 计算和装置模型试验是必要的,均对水泵的性能可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对 3 0°斜式轴流泵进行水力模型试验的结果表明 ,该水泵具有良好的水力特性 ,高效范围区较广 ,能获得较高的装置效率 .试验结果可作为泵站设计和运行管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泗洪站是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江苏境内第四梯级泵站,为深入研究泗洪站灯泡式贯流泵装置的水力性能,确保工程安全高效运行,结合该工程特点,采用CFD理论及数值计算的方法,对水泵的进出水流道进行优化水力计算分析,选出较优的进出水流道模型,以期为后期同类大中型低扬程泵站水泵装置的流道型式选型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从水泵水轮机水力设计技术、水泵水轮机模型装置设计技术和水泵水轮机模型试验技术等几个方面介绍了东方电机在抽水蓄能电站水泵水轮机水力研究开发上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0.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借助于Fluent软件,对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灌河北泵站大型贯流潜水泵装置进、出水流道三维湍流流态开展数值模拟,并与模型试验、真机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数值模拟得到的贯流泵装置流道的内部流态及其水力损失与流道模型试验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流道的控制尺寸及过流边界的形线对贯流泵装置的水力性能有较为明显的影响。通过采用CFD方法对泵装置内部流场状态进行研究,对减少泵内部涡流、提高泵站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可为预测水泵性能、优化泵型和改进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戴景  戴启璠 《人民长江》2016,46(12):95-98
泵装置模型试验是检验和优化泵装置水力性能的重要手段。根据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淮安第二抽水站的改造需要,为了进一步检验预测泵装置的水力性能,在河海大学水力机械多功能试验台上对淮安第二抽水站立式全调节轴流泵装置进行了能量、空化以及飞逸转速等方面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装置在水泵工况和飞逸工况下均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而且也能够满足淮安第二抽水站改造的设计要求。对研究背景、该泵站的主要技术参数、试验的主要内容及其不确定度分析,装置模型的主要参数和试验条件、水泵工况模型的试验结果、原型装置的飞逸转速、原型的换算条件及结果等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运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南水北调东线睢宁二站导叶式混流泵进、出水流道进行了优化水力设计研究;运用流道模型试验的方法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并对泵装置性能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优化的进、出水流道水力性能优异,水力损失小,流道效率达到了95.5%,预计泵装置效率可达到82%。流道模型试验的结果与数值计算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结合四面环水的淮阴三站基坑截渗与降水的成功实践,着重从工程水文地质特性、防渗墙施工工艺特点及其适用条件、基坑涌水量计算、覆盖层厚度验算等方面,分析高承压水地基上深基坑合适的截渗形式和降水计算方法,进一步阐明多头小直径深层水泥搅拌桩防渗墙技术的设计要点、施工要点及其检测内容以及基坑降水井的合适布置,以实现高承压水地基上大型泵站基坑防渗稳定设计合理、施工安全、质量可靠、投资较省,为南水北调其他大型泵站的基坑防渗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汤正军 《中国水利》2007,(12):35-37,32
根据南水北调东线水源保证率的要求,江都三站更新改造工程对水位组合重新进行了核算。根据水位组合,采用CFD的方法对江都三站水泵装置内部的三维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同时进行了进水流道的优化水力计算,并对江都三站水泵装置最优方案的水力性能进行了模型试验验证。数值计算和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江都三站的进水流道经过优化,不仅消除了流道内的涡带,而且进水流态均匀,可使水泵装置的能量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混流泵模型及装置特性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的第一座泵站——宝应泵站,初步设计阶段采用的混流泵模型与引进的日本某公司混流泵模型基本结构进行了比较,对两种模型的水力特性和装置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日本泵模型的最高效率比初步设计阶段模型最高效率高约3%,扬程加权平均的装置模型效率相差7%左右。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初步设计阶段采用的混流泵结构作一些改变,配合口本设计的进、出水流道后,装置的最高效率也提高了2.5%,但在高效区仍比日本泵装置低5%左右。因此,日本泵的水力性能较为优越,应加强对国外引进设备和技术的消化和吸收,开发新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泵和技术。  相似文献   

16.
北京大宁调蓄泵站是大宁调蓄水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解决南水北调来水与北京需水过程不匹配问题起着重要作用。根据泵站特点选定立式潜水导叶式混流泵为工程的合理泵型。通过三维紊流模型对肘形、簸箕形进水流道内水流流态进行数值模拟,预测和评价流道的水力特性,综合考虑水力性能和施工方便性,选用簸箕形进水流道。为进一步提高水泵的装置效率,对簸箕形流道进行优化设计,有效地改善了水泵的进水条件,装置最高效率提高了1.08%。本工程的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功果桥大坝底孔进行优化设计,以达到简化水工建筑物结构布置,降低大坝施工难度和提高工程效益的目的。对选定方案底孔进行体型及细部结构设计,并结合水工模型试验进行验证,确定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上桥泵站的经常运行净扬程,以装置效率最优为准则,同时兼顾流量和空蚀性能,优选了适合于上桥泵站更新改造的水力模型350ZMB-3.8。针对上桥泵站的具体情况,提出在保留原进出水流道、原电动机和原导叶的基础上只进行换泵的技术改造方案。针对该方案,对上桥泵站模型泵装置的能量特性和空蚀特性进行了全面的试验研究,确定了改造方案的可行性,试验结果与改造后的现场实测结果吻合较好。技术改造前后的现场实测结果表明,在经常运行扬程附近并满足设计流量要求的情况下,改造后较改造前泵站的效率提高了16%,改造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大套一站是集灌溉、排涝、降渍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水利工程。为了保证大套一站安全与高效运行,在初步设计阶段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大套一站进出水流道进行了水力设计优化。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水泵的进水条件得到了改善,进出水流道的水力损失明显减小,水泵装置效率得到了提高。为了验证优化设计的效果,进行了水泵装置模型试验。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