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目的:分析真菌性鼻窦炎(FRS)治疗中鼻内镜手术联合下鼻道开窗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80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NIFRS)患者,按照所行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鼻内镜鼻窦手术联合柯陆氏径路手术,观察组行鼻内镜手术联合下鼻道开窗术,比较两组术后半年及1年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半年观察组、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9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7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RS治疗中鼻内镜手术联合下鼻道开窗术的应用价值较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道开窗径路上颌窦囊肿切除的优点及方法。方法:在鼻内镜经下鼻道开窗径路上颌窦囊肿切除39倒,其中7例(7侧)上颌窦自然口狭窄或闭锁。术中予以扩大窦口,5例(6侧)经鼻内镜开放筛房,9例合并鼻中隔偏曲在术中同期予以手术矫正。结果:39例术后随访1—3年,无1例复发,治愈率100%,无1例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道开窗径路上颌窦囊肿切除术,对影响鼻腔鼻窦通气引流的因素,术中同期予以矫正,最大限度地保留功能,降低了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陈雪松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6):161-161,164
目的探讨对鼻内镜下下鼻道开窗术进行改良,以尽量减少上颌窦正常黏膜功能的干扰与破坏。方法对29例(32侧)单纯上颌窦黏膜囊肿患者行改良下鼻道开窗术摘除囊肿,并行黏膜瓣复位。结果随访半年以上未见上颌窦囊肿复发症状,其中15例一年后复查CT未见复发。结论改良下鼻道开窗术能有效治疗上颌窦囊肿,而且能减少对上颌窦正常黏膜纤毛运动功能的干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鼻内镜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83例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鼻内镜中鼻道开窗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术前、术后6个月鼻窦症状(Lund-Mackay)评分、嗅觉功能评分及术前、术后1 d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IL-1β]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40/42),高于对照组的78.05%(3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Lund-Mackay评分低于对照组,嗅觉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血清TNF-α、CRP、IL-6、IL-1β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1/42),低于对照组的21.95%(...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鼻内镜下下鼻道黏膜瓣开窗术治疗上颌窦囊肿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拟行手术治疗的114例上颌窦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n=57)、研究组(n=57).对照组接受鼻内镜下下鼻道开窗术治疗,研究组接受鼻内镜下下鼻道黏膜瓣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彻底清除上颌窦病变并防止复发的治疗方法。方法 在鼻内窥镜下,对49例上颌窦病变患者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联合下鼻道开窗术,彻底清除病变。结果 术后随访1~3年治愈41例(83.7%),好转8例(16.3%),总有效率100%。结论 该方法治疗上颌窦病变具有损伤小、面部反应轻、术野清晰、便于术后复查、可彻底清除上颌窦病变,复发率低等优点。弥补了鼻内镜手术在处理上颌窦病变时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中、下鼻道双径路与鼻内镜下中鼻道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40例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行鼻内镜下中、下鼻道上颌窦联合开窗术治疗(A 组),53例采用鼻内镜下中鼻道开窗术治疗(B 组)。术后随访1~2年,定期行鼻窦冲洗及鼻内镜复查。根据1997年海口标准评定手术疗效。结果A 组治愈36例(90%),好转4例(10%),无效0例,有效率为100%;B 组治愈45例(84.9%),好转1例(1.9%),无效及复发7例(13.2%),有效率为86.8%。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3,P =0.018)。结论鼻内镜下鼻窦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有效,可先行中鼻道开窗术,对真菌球不能彻底清除者,加用下鼻道开窗术治疗,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为了提高慢性上颌窦炎的治疗效果,探讨简便有效的手术方式。研究背景经典的Caldwell-Luc术式疗效不理想,常伴有并发症,需寻求新的治疗手段。研究方法根据鼻解剖及窦粘膜生理功能,进行以上颌窦自然孔为中心的中鼻道“开窗”,并在直视下清除窦内病变、观察疗效。结果通过14例19侧手术体会,良好率90%,好转率10%。认为此术式损伤小,无并发症,符合窦粘膜生理功能,疗效较高。结论上颌窦开窗术可取代上颌窦根治术及下鼻道开窗术,优于单纯自然孔开大术。  相似文献   

10.
鼻内镜下经下鼻道上颌窦开窗术1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上颌窦囊肿和霉菌性上颌窦炎是比较常见的上颌窦良性病变,传统的手术方式是上颌窦根治术(柯-陆氏手术),随着鼻内镜技术的普及,经中鼻道的上颌窦开放术多有报道。作者白2000年始尝试鼻内镜下经下鼻道上颌窦开窗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18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上颌窦曲菌病的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方法:对12例上颌窦曲菌病人采用鼻内窥镜下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手术。结果:所有病人经上述方法手术治疗治疗后随访18月以上无1例复发。结论:鼻内窥镜下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手术治疗上颌窥曲菌病效果确切,但首先必须去除鼻腔阻塞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鼻内窥镜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的手术方法及术后抗真菌药物的应用与疗效的关联性。方法:霉菌性鼻窦炎26例均采用单径路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术后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生理盐水冲洗窦腔,另一组用氟康唑冲洗窦腔,并口服酮康唑1周。结果:所有病例均治愈,无并发症及复发,术后两组病例的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径路鼻内窥镜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是可行的,术后无需应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周虎军  谢金 《安徽医学》2012,33(12):1626-126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经中鼻道上颌窦开窗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鼻内镜下经中鼻道上颌窦开窗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22例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其中复发性上颌窦炎伴息肉3例、真菌性上颌窦炎5例、上颌窦囊肿12例、出血坏死性息肉2例。泪前隐窝入路解剖或不解剖鼻泪管,根据病变情况决定是否去除上颌窦前内下壁骨质,所有患者均行下鼻道开窗。结果随访6个月~1年,复发性慢性上颌窦炎伴息肉病例,术腔局部黏膜囊性泡状隆起;真菌性上颌窦炎窦腔黏膜水肿,3次换药及鼻腔冲洗,创面逐步上皮化。所有患者切口完全愈合,无膜性鼻泪管损伤或面颊部麻木发生,下鼻甲形态正常无坏死,下鼻道开窗口引流通畅。结论鼻内镜下经中鼻道上颌窦开窗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视野宽阔,清除病灶彻底,术后换药视窗清晰。该方法为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提供了创伤小、疗效佳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泪前隐窝入路上颌窦良性病变切除36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行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上颌窦良性病变切除36例,上颌窦息肉4例,上颌窦囊肿24例,鼻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鼻腔及上颌窦真菌病6例。术前均行鼻窦CT扫描,上颌窦囊肿24例均位于上颌窦内壁、底壁、前下壁,怀疑内翻性乳头状瘤行MRI扫描,观察术后治疗效果。结果 36例患者鼻内镜下经上颌窦自然开口无法清除病变,改用泪前隐窝入路能良好地暴露上颌窦各壁,彻底清除病变,随访5个月~2年,头昏、头痛、鼻出血、闷胀、鼻涕倒流、臭味、流鼻涕等症状逐渐消失,其中,有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复发,在随访过程中经鼻内镜下鼻道开窗口发现上颌窦有新生物,清除并行病理证实为复发,其根用电凝吸引器电凝,随访至今无复发,其余35例经鼻内镜随访下鼻甲形态良好,上颌窦黏膜光滑,下鼻道开窗口形态良好。结论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上颌窦良性病变切除能良好地暴露上颌窦各壁,视野宽、创伤小,便于上颌窦内病变的观察和清除,不留死角,疗效满意,维护了鼻腔正常形态和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两种上颌窦手术方法的对上颌窦炎治愈率的差异。方法:将慢性上颌窦炎病例116例随机分为A、B两组,采用鼻内窥镜下行上颌窦手术,A组清理中鼻道阻塞因素、切除钩突后,不扩大上颌窦黏膜口,B组清理中鼻道阻塞因素、切除钩突后,切除上颌窦黏膜口。结果:随访12个月以上。依照海口1997年标准,A组75侧,治愈68侧,治愈率为90.7%,B组80侧,治愈74侧,治愈率为92.5%;A组好转7侧,好转率为9.3%,B组好转6侧,好转率为7.5%。结论:鼻内窥镜下两种上颌窦炎处理方法疗效相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度数鼻内镜(包括0°、30°、70°镜)在鼻咽癌放疗后并发上颌窦炎手术治疗中的观察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11月佛山市顺德区桂洲医院鼻咽癌放疗后确诊并发上颌窦炎患者33例.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予鼻内镜下行中鼻道入路手术治疗上颌窦炎,用不同度数鼻内镜进行观察。术前观察指标包括:钩突、筛泡、中鼻甲、上颌窦自然开口;术中观察上颌窦指标包括:前壁、后外壁、内侧壁、上壁、底壁、窦内脓性分泌物;术后上颌窦炎治疗效果观察指标包括:上颌窦开口、出血、水肿、坏死、脓性分泌物、结痂、瘢痕。对镜像评分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术前指标观察:70°镜在术前观察平均得分最高,为(7.0±0.2)分,存在的死角或盲点最少,不同角度镜头存在的死角或盲点集中在上颌窦自然开口。术中指标观察:70°镜在术中观察平均得分最高,为(7.7±0.2)分,存在的死角或盲点最少。术后上颌窦炎治疗效果指标观察:70°镜术后观察上颌窦炎治疗效果指标平均得分最高,为(9.8±0.2)分。不同度数鼻内镜在鼻咽癌放疗后上颌窦炎手术治疗中观察效果:70°镜对鼻咽癌放疗后上颌窦炎手术治疗观察效果最好。结论不同度数鼻内镜在鼻咽癌放疗后并发上颌窦炎手术治疗观察效果存在差异性,70°镜观察效果最佳,结果可供镜头选择参考。  相似文献   

17.
景骏蕾 《广西医学》2002,24(3):317-319
目的 :观察上颌窦穿刺窦内注氧治疗儿童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患儿 5 1例 ,行上颌窦穿刺冲洗后 ,依照治疗方法的不同 ,分为A、B两组 ,A组 2 6例 5 0侧 ,行窦内注药治疗 ;B组 2 5例 4 6侧 ,行窦内注氧、注药治疗。进一步依照治疗开始时上颌窦冲洗流出液性状的不同分为 4组 ,A1组 11例 2 1侧 ,B1组 11例 2 0侧 ,流出液呈团絮样 ;A2组 15例 2 9侧 ,B2组 14例 2 6侧 ,流出液呈蛋花样 ,分组观察上颌窦冲洗流出液为正常所需的治疗次数 ,治疗 1年内患儿症状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次数A组 (3 6 4± 0 75 )次 ,B组 (3 2 6± 0 74 )次 ,A、B两组间t =2 4 9,P <0 0 5 ,差异显著。进一步分组观察 ,A2、B2两组间t=2 12 ,P <0 0 5 ,差异显著 ;其他各组内、组间比较 ,差异不显著。治疗 1年内患儿前来复诊的为 ,A组 6例 12侧、B组 5例 9侧。结论 :窦内注氧治疗对治疗开始时上颌窦冲洗流出液为蛋花样的患儿 ,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对上颌窦冲洗流出液为团絮样的患儿治疗意义不大 ;对减少患儿病症复发的意义也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上颌窦中鼻道开口的重要性及处理方法。方法配对研究56例双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比较同一患者术中扩大或不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的术后情况。结果窦口的开放率在不扩大和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的术侧中分别为92.9%和80.4%(随访6个月时)。回顾性观察51例施Caldwell—Luc术的患者,下鼻道造13的术后开放率仅为40.6%。分析38张单侧鼻窦炎或鼻息肉的鼻窦CT片,测量对照侧与病变侧的上颌窦口膜样部的上下径和前后径,差异无显著性。病变侧上颌窦口周围的中鼻甲气化、增生及钩突偏曲、筛泡骨性增生等解剖结构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侧(P〈0.05)。结论鼻内镜下处理上颌窦自然开口的关键是窦口周围的解剖异常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径路对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2年3月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观察组给予鼻内镜联合尖牙窝小视窗双径路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鼻内镜手术治疗,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和主观量表评分.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6.86%,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00);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症状和鼻内镜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51、8.523,P<0.05),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术后3个月观察组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x2=5.842,P<0.05),两组鼻内镜检查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12,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主观症状分别为(5.12±1.21)、(5.31±1.03)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症状评分分别为(0.34±0.16)分,低于对照组[(0.94±0.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得分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0.01).观察组复发率为3.13%,明显低于对照组(12.5%),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8.205,P=0.000).结论 真菌性上颌窦炎治疗原则为彻底清除真菌团块,鼻内镜联合尖牙窝小视窗双径路手术可明显改善患者主观症状,效果优于单纯鼻内镜手术,临床应重视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