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乳蛾解毒合剂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芹  王芃  李杰  朱燕  侯金玲 《时珍国医国药》2000,11(12):1061-1062
乳蛾解毒合剂是治疗小儿扁桃体炎的中药复方制剂,其药效学实验证实该药有明显的退热和消炎作用,对醋酸引起的小鼠腹痛和热板引起的小鼠足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抑菌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抗病毒滴丸的抗炎、镇痛、解热作用。方法:按文献方法观察抗病毒滴丸的抗炎、镇痛、解热作用并与抗病毒胶囊比较。结果:抗病毒滴丸与抗病毒胶囊均明显降低酵母引起的大鼠体温升高,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但对正常小鼠体温无明显影响;能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可明显提高热板法小鼠痛阈值;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及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结论:抗病毒滴丸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3.
沈菊芳  荣向路 《中药材》2003,26(5):349-353
目的:研究重感灵的药效。结果:重感灵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甲3型流感病毒、I型单纯疱疹病毒,抑制作用明显,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死亡有保护作用。对呼吸道常见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双球菌、甲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小鼠皮肤化脓性感染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重感灵对酵母致热大鼠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对大鼠蛋清性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醋酸和热刺激致小鼠疼痛反应抑制作用均明显。结论:抗病原微生物、解热、镇痛、抗炎是重感灵治疗重感冒及流感的药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赛葵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罗谋伦  钟文  黄世英  谢崇源 《中草药》1999,30(6):436-438
采用伤赛-融伤赛菌苗致热家兔法研究赛葵的解热作用,热板法和扭体法研究赛葵的镇痛作用,二甲苯致炎鼠耳肿胀法和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法研究赛葵的抗炎作用。结果表明:赛葵全草10、20mg/kg ig给药能降低发热家兔的体温,延长小鼠的痛反应时间,减少扭体鼠数和扭体次数,20mg/kg抑制鼠耳的肿胀及抑制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赛葵根10mg/kg ig给药能降低发热家兔的体温,抑制鼠耳的肿胀,降低小鼠腹腔  相似文献   

5.
金青口服液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青口服液对上呼吸道感染的细菌有明显的抗菌活性和杀菌作用,可降低小鼠感染细菌后的死亡率,对腺病毒A3、RSV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降低FM1病株和流感病毒所致动物产生的病变指数,对由内毒素和鲜酵母引起的动物体温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具有消炎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6.
金莲花为清热解毒中药,具明显的抗炎活性,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等症。其化学成分主要含黄酮类、酚酸类和生物碱类,但有效成分不确定。采用RAW264.7细胞构建的体外炎症模型研究了金莲花总提取物、总黄酮和总酚酸的抗炎活性。结果表明,金莲花的总黄酮和总酚酸都有明显的抗炎活性,总黄酮略优于总酚酸,但二者的活性都优于总提取物。  相似文献   

7.
清肠合剂是根据中医通因通用的理论 ,结合我们多年临床经验 ,研制而成的一种中药合剂 ,由大黄、败酱草、枳壳组成。具有清热解毒 ,安肠止痢的功能。临床用于灌肠治疗小儿湿热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尤其在缓解患儿发热、腹痛、里急后重方面见效迅速。为进一步给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 ,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研究。1 材料1 1 动物 昆明小鼠 ,体重 18~ 2 2g雌雄各半 ;白色家兔 ,体重 1 5~ 2 5kg ,雄性。以上动物均由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 2 药物 清肠合剂 ,由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制剂室提供 ,批号 :980 730。具体制备方…  相似文献   

8.
金莲花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莲花属植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在多个国家药用。该属植物所含的黄酮类成分有抗菌、抗病毒活性,对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咽炎和扁桃体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解毒退热颗粒在体外有抗常见上呼吸道感染细菌作用,可有效抑制HSV-1对Vero细胞的病变,对感染肺炎链球菌的小鼠有良好保护作用,有抗流感FM1病毒株所致小鼠感染作用,并能明显抑制内毒素致热兔和角叉菜胶致热大鼠的体温升高;对角叉菜胶导致的大鼠足肿胀有抗炎作用,能降低醋酸刺激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可明显增加小鼠肠蠕动;对热和醋酸刺激引起的疼痛有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清热解毒药抗感染的药理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杨曼 《北京中医》2001,20(1):44-48
清热解毒药运用甚广,近年来对一些感染性疾病,使用中草药治疗方案日益增多.现代研究初步证明,清热解毒药主要有下述药理作用[1].  相似文献   

11.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常见的妇科病症,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其主要表现为慢性盆腔痛、不孕、异位妊娠、盆腔炎症疾病反复发作。丹白颗粒是国家名老中医徐志华教授针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瘀热湿阻的病机而研制,由牡丹皮、大血藤、紫花地丁、三棱、莪术、败酱草、川芎、白花蛇舌草、白英、土茯苓、墓头回、椿皮、白芍、当归组成,临床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满意。本文从中医学角度分析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病因病机,以方剂学的思维角度结合中药现代药理研究,探析丹白颗粒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组方机制,为临床应用丹白颗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朱氏盆炎汤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朱氏盆炎汤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就诊于本院门诊的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11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给予朱氏盆炎汤颗粒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妇科千金胶囊治疗。结果:两组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98.3%,对照组有效率57.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体征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71.7%,对照组有效率40.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体征评分、证候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朱氏盆炎汤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茯苓对胃肠道疾病的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调节胃肠、抗肠道炎症、调节肠道微生态、抗肠道肿瘤、消除胃肠道水肿等方面.除上述作用外,茯苓提取物可通过调节自噬作用改善肝脏脂肪变性,进而改善胰岛素水平,对消化功能产生影响;茯苓有效成分也可起到改善胃肠屏障功能、抗氧化应激等作用.茯苓在古籍中有诸多记载,组方灵活,疗效确切,但对于茯苓...  相似文献   

14.
疫病指的是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的疾病,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相关记载,其中关于疫病发病与防治的理论至今仍对我们有所启示。《黄帝内经》认为疫病发病与天、人、邪三方面因素有关,人的正气虚又逢气候、运气失常时则易感邪而发病。疫病的病因病机应根据临床表现分析,也可结合运气学说根据发病时间分析。疫病的防治应重视治未病,既要避邪有时又要扶正祛邪,制定防治方案时应审察病机、无失气宜,且三因制宜可多种防治手段并举。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胆病从肝论治"为原则研究大黄灵仙胶囊防治胆结石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致石饲料诱发方法建立豚鼠胆囊结石模型,治疗组造模期间每日予大黄灵仙胶囊(制作成悬液)灌胃治疗,连续8周。观察比较治疗组和模型组豚鼠胆囊结石形成率,检测各组豚鼠肝脏病理和超微结构变化情况以及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胆固醇、胆汁酸代谢相关酶的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和治疗组豚鼠胆囊结石形成率分别是100%和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豚鼠肝组织病变较模型组明显减轻,胆固醇7a-羟化酶、胆汁酸盐输出泵基因表达分别是模型组的2.08倍和2.57倍(P0.01)。结论:大黄灵仙胶囊具有较好的防治结石功效,作用机制与其保护肝组织以及在转录水平上调胆固醇、胆汁酸代谢相关酶的表达有关。"胆病从肝论治"在胆结石防治实验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盆腔炎性疾病(PID)为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属炎性反应性感染性疾病,以腹痛或腰痛为临床特征,有些患者热象明显,可伴有发热、带下黄臭,尿赤便秘、甚则咽痛身痛、舌红苔黄腻等湿热内蕴征象。清利三焦治法是针对湿热邪气困遏三焦证候的治法,具有清热、利湿,宣畅气机的功效,广泛应用于外感热病及各科内伤杂病的治疗。借鉴清利三焦湿热治疗思路,应用温病学名方黄芩滑石汤治疗PID,取得良好效果,故本文对清利三焦湿热治疗PID的理论依据及治疗机制进行探讨,以供临床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陈瑞芳教授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先后师从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陈瑞芳在中医治未病、中医内科方面学验俱丰。本文主要阐述对陈瑞芳教授在治未病、内科杂症治疗领域的学术思想所进行的研究,为临床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丹黄祛瘀胶囊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中药品种保护注册申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双盲单模拟、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纳入受试者424例,其中试验组318例,对照组106例。试验组口服丹黄祛瘀胶囊3粒+丹黄祛瘀胶囊模拟剂1粒,3次/d;对照组口服止痛化癥胶囊4粒,3次/d。用药8周,4周访视1次。综合疗效达到临床痊愈的患者在用药结束4周后随访。结果:主要症状消失率及综合疗效痊愈率及愈显率均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2组患者疗效的痊愈率及愈显率均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局部体征疗效PPS级愈显率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黄祛瘀胶囊治疗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证属气虚血瘀、痰湿凝滞者安全有效,其有效性优效于止痛化癥胶囊。  相似文献   

19.
总结和分析中医药领域化学空间研究的常用数据库资源和计算工具,梳理化学空间在中医药方剂配伍规律、中药有效成分的筛选、中药复方的药效、多靶点研究和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发现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药及中药复方的药效和多靶点研究上,其中对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较多,现有研究进一步明确了中药/中药复方治疗疾...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统计分析2016—2020年期间发表的针灸治疗胃肠疾病的实验研究文献,总结归纳针灸治疗胃肠道疾病的主要研究方向与进展。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针灸治疗胃肠疾病的实验研究文献,并对结果进行计量统计分析。结果:近5年来针灸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实验研究以肠易激综合征与功能性消化不良为主,器质性胃肠病则是以溃疡性结肠炎为主。电针和灸法是针灸治疗胃肠疾病的主要方法,功能性胃肠病以电针干预为主,器质性胃肠病以灸法为主。足三里、天枢、上巨虚、中脘是针灸治疗胃肠疾病的主要穴位。功能性胃肠疾病的针灸实验研究侧重于胃肠动力、内脏高敏感、情绪相关机制,器质性胃肠疾病的针灸实验研究侧重于炎症与免疫相关机制。结论:近5年针灸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实验以电针干预为主,侧重于胃肠动力、内脏高敏感、情绪相关机制研究;器质性胃肠病的针灸实验研究以灸法为主,侧重于炎症与免疫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