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构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Ⅰ期运动康复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将75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37例,干预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构建并实施介入术后Ⅰ期运动康复方案.术后第1天和出院前评价患者功能独立性、焦虑抑郁及睡眠状况.结果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5A模式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住院时间先后将诊断为AMI并急诊行PCI治疗的8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基于5A模式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2周和1个月的生活自理能力、康复锻炼依从性,以及两组干预后1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值、6 min步行距离、冠心病自我管理能力及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值、6 min步行距离、生活自理能力得分,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冠心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术后心原性休克、冠状动脉再狭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心绞痛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基于5A模式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可提高术后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改善患者心功能,增强运动耐量,提高自理能力,并提高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运动手环监测结合微信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运动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6例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分层为低危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给予常规的康复运动健康教育。干预组28例应用小米运动手环监测患者运动心率、时间等指标,并通过微信传输给心脏康复小组,小组成员通过微信对患者进行心脏康复运动的监测和指导。结果两组均未发生运动相关性心血管不良事件,干预组心脏康复运动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6min步行试验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运动手环监测结合微信教育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低危患者康复运动,可有效提高患者康复运动依从性,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重返工作中青年患者智谋水平及对工作投入的影响,为相关干预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便利抽取156例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重返工作中青年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智谋量表、工作投入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中青年患者智谋得分为(81.06±12.0...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心脏康复方案在经主动脉球囊反搏辅助循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例经主动脉球囊反搏辅助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心脏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内容包括呼吸锻炼、肺部体疗、主动和被动肌力训练,营养支持及心理干预等。结果干预后,干预组血栓栓塞发生率以及疼痛、焦虑及抑郁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早期心脏康复方案的实施,可促进经主动脉球囊反搏辅助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全程心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康复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收治的心脏介入手术患者6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1例)和观察组(n=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全程心理干预,对两组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患者手术中均无死亡病例发生。观察组患者在术中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介入手术患者采取全程心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焦虑等不良情绪,降低术中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护理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精准护理理论引导下的康复护理对PCI干预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情况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82例PCI干预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精准护理理论引导下的康复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及心理状态评分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LVEF指标水平较对照组高,cTnI、NT-proBNP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HAMA、HAMD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准护理理论引导下的康复护理,不仅能够促进PCI干预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恢复,还能改善其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绿色通道在心脏介入治疗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对49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患者(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及管理,对134例患者(观察组)实施绿色通道及管理.结果 观察组从就诊至导管室的时间及入导管室至手术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绿色通道的实施为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的救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给予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Ilb/Illa拮抗剂(替罗非班),对于冠状动脉无复流的发生率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6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入选临床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于住院期间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经造影结果明确存在明显血栓负荷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替罗非班组,该组在行介入治疗前先给予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Ilb/Illa拮抗剂(替罗非班),然后再行介入治疗;另一组定义为常规组,介入治疗前不给予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Ilb/Illa拮抗剂(替罗非班);分别观察两组介入治疗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情况,并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治疗术后6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观察期内有1例患者发生无复流现象,常规治疗组观察期内有7例患者发生了无复流现象;替罗非班组患者随访6个月期间有2例发生缺血性胸痛,常规治疗组患者随访6个月期间内有10例患者出现缺血性胸痛;替罗非班组随访6个月无再次血运重建患者,常规治疗组有2例患者行再次血运重建治疗.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提前给予静脉替罗非班应用,可减少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无复流发生率及介入治疗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Ⅰ期心脏康复七步训练法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Ⅰ期心脏康复七步法护理.结果 两组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C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CI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患者实施个体化的Ⅰ期心脏康复护理有利于缩短CCU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预防便秘发生,促进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1.
早期康复护理对PTCA术后病人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冠心病PTCA术后病人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评价其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 10 2例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PTCA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 5 1例。康复组实施系统的早期康复活动指导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活动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康复组术后步行距离及上台阶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均P <0 .0 1) ,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PTCA术后病人早期康复 ,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蛋白(platelet-membrane glucoprotein,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TIMI血流的影响。方法将症状发生至行急诊PCI在6~12 h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替罗非班组于术前开始静滴替罗非班,PCI时即刻冠脉内推注替罗非班5μg/kg,继以0.15μg/(kg.min)静脉维持24~36 h。对照组常规行PCI术。记录两组基础临床情况、观察两组患者PCI手术前后TIMI血流情况及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组TIMI 2、3级血流明显增加,无复流发生率降低(P0.01);替罗非班组术后12 h肌酸激酶同工酶浓度明显降低(P0.01),ST段回落幅度明显增大(P0.01),术后MACE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急诊PCI时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发病6~12 h的STEMI患者,可进一步减少无复流发生,提高心肌灌注,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3.
情绪波动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探讨情绪波动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的影响 ,为针对性地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 2 4 1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有情绪波动 15 6例为观察组 ,无情绪波动 85例为对照组 ,比较情绪波动与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的发病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1)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并得出相对危险度 (RR) =1.6 3,归因危险度 (AR) =2 9.12 % ,归因危险比数 (ARP) =38.83% ;室性期前收缩发病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1)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并得出RR =2 .2 9,AR =2 6 .5 0 % ,ARP =5 6 .37%。结论情绪波动可使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 ,特别是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病率增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赋能教育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运动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PCI治疗患者73例,按照收治病区分为干预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进行赋能教育,分3个阶段、8次进行。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干预3个月后有氧运动耐力、运动自我效能及运动依从性。结果干预1个月、3个月后,干预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运动自我效能得分、运动依从性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实施赋能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有氧运动耐力、运动自我效能及运动依从性,从而促进患者运动康复。  相似文献   

15.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iver disease have a high prevalence of cardiac risk factors. The stress of liver transplant surgery predisposes these patients to major cardiac events, such as myocardial infarction or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in addition to heart failure exacerbation. Liver transplant patients who experience coronary events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have a decreased five‐yr survival rate. Cardiovascular risk stratification prior to liver transplant can be accomplished by dobutamine stress echocardiography, stress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cardiac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coronary angiography. Pre‐liver transplant management of cardiovascular pathology includes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 lik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coronary bypass graft surgery, or medical management. Thorough screening and optimal management of underlying cardiovascular pathology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should 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new cardiac events in liver transplant recipients.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收集初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择期PCI组(44例)和药物治疗组(46例)。于入院时和3个月时应用RT-3DE测量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射血分数(LVEF)。结果择期PCI组患者的LVEDV、LVESV各测值明显小于药物治疗组(P0.01),而LVEF明显大于药物治疗组(P0.01);LVEF的减小与LVEDV的增大呈负相关(r=-0.653)。结论择期PCI治疗能显著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室重构并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应用RT-3DE能够更清晰地显示心腔的立体结构,更好地测定LVEDV、LVESV。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程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M1患者行早期心脏康复程序,与常规护理的结果做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心功能、心绞痛分级、精神状态和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康复程序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8.
衰弱是老年人多个生理系统储备功能减退,致机体易损性增加及维持自体稳态能力降低的一种老年综合征。近年来,众多研究已证实将衰弱作为老年心脏手术患者的术前评估可预测其术后再入院、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等不良预后。该文就衰弱的概念、衰弱与心脏手术的关系、老年心脏手术患者合并衰弱的评估及干预策略等进行系统综述,旨在为老年心脏手术患者的危险分层及围术期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