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袋栽平菇为试验材料,研究输液式补水方法对平菇产量、单丛重量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袋栽平菇通过输液式补水处理后总产量增加。补水处理从4潮菇开始产量明显增加,其中以第1潮菇采收后补水10 min/d的增产效果最好,达到18.5%。(2)输液式补水处理后,从第4潮菇开始可明显提高单丛菇重,但各处理间单丛菇重的差异不明显。在平菇的采收后期,通过输液式补水所产出菇的感官品质明显较对照(不补水)好。(3)每天对平菇菌袋直接输入10 mL的水分即能提高平菇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
平菇是我国栽培最广泛 ,产量最高的食用菌 ,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 ,2 0 0 1年产量达 1 0 0多万吨。由于其抗逆性强 ,可用原料广泛 ,产量高 ,栽培工艺简单 ,二十多年栽培面积一直稳步增长。由于其营养美味 ,物美价廉 ,深受人们喜爱 ,已成为城乡人们菜篮子的主要蔬菜品种。平菇出  相似文献   

3.
以玉米芯替代棉籽壳栽培平菇,分析不同配方对平菇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生物学效率、产出投入比和纯收入的影响,以优化平菇栽培配方。结果表明,用玉米芯和棉籽壳的混合培养料栽培平菇的增产增收效果显著,试验获得优化配方为棉籽壳52.2%、玉米芯34.8%、麸皮10%、石灰2%、石膏1%。中试示范表明,利用该配方栽培平菇,较目前普遍应用的纯棉籽壳配方生物学效率提高11.24%,产出投入比提高0.42,纯收入增加1.06元/袋。  相似文献   

4.
李月梅 《土壤通报》2007,38(5):1033-1035
运用正交试验设计Fuzzy分析法,研究了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中不同覆土时间、覆土材料、覆土厚度对生物学效率的影响,以寻求双孢蘑菇栽培的最佳覆土模式,为提高双孢蘑菇栽培的经济效益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个因素中覆土材料对生物学效率影响最大,其次为覆土厚度,再次为覆土时间。最理想的覆土模式为播种后16天覆3cm或2.5cm厚林下褐土最为有利。以此模式栽培双孢蘑菇,生物学效率可达到50%以上,产量可达10kg/m2以上。  相似文献   

5.
随着平菇生产规模逐年增大,传统培养料棉籽壳和玉米芯用量日趋紧张,急需开发新的本地原料来满足平菇栽培生产需求。试验用米糠为N源,加入不同比例的棉籽壳、玉米秆、稻草,共设9个处理,探讨米糠、棉籽壳、稻草、玉米秆等栽培料对秋冬季平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平菇菌株在9种培养基中的菌丝生长速度、长势及子实体产量都表现出明显差异;平菇菌株都能在稻草和玉米秆中生长,其菌丝生长速度比以棉籽壳为主料处理的菌丝生长速度快,一二茬菇的生物学产量高;平菇3806可选用处理Ⅱ(棉籽壳60%,米糠18%,玉米秆20%,石灰1%,碳酸钙1%)和处理Ⅳ(棉籽壳40%,米糠18%,玉米秆40%,石灰1%,碳酸钙1%)的配方栽培,平菇703可选用处理Ⅰ(棉籽壳80%,米糠18%,石灰1%,碳酸钙1%)的配方栽培,平菇150可选用处理Ⅱ(棉籽壳60%,米糠18%,玉米秆20%,石灰1%,碳酸钙1%)和处理Ⅲ(棉籽壳60%,米糠18%,稻草20%,石灰1%,碳酸钙1%)的配方栽培。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 L_9(3~4)正交设计方案,对平菇室内栽培小气候条件进行了研究。用正交试验方差分析求得平菇室内栽培最佳方案。用逐步回归、积分回归等方法,找出了影响平菇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及其生育关键期的气象指标,以及各生育期的温、湿度对其产量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7.
桑枝屑栽培高温型小平菇试验的结果表明,培养料配方及品种不同对产量和生物转化率的影响不同,以桑枝屑57%+甘蔗渣25%+麸皮15%+石灰2%+石膏1%的培养料配方栽培高温型小平菇夏丰一号为最优,此时的生物转化率可达88.86%.  相似文献   

8.
以张豆1号为指示品种,在会宁县旱地进行了大豆全膜覆土穴播适宜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当行距为60 cm、穴距为14 cm时,大豆折合产量最高,为3 156.25 kg/hm2;行距为50 cm、穴距为18 cm和20 cm时,大豆折合产量较高,分别为3 054.17、2 987.50 kg/hm2。且这3个密度处理的大豆综合性状优良。因此认为,会宁县旱地大豆全膜覆土穴播栽培的最佳种植密度为行距60 cm、穴距14 cm和行距50 cm、穴距18~20 cm。  相似文献   

9.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施有机肥(CK)、施用平菇栽培废料(T1)、施用干腐熟牛粪(T2)和烘干鸡粪(T3)在种植黄瓜01~50.d内土壤中活性有机质和4种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施入不同有机肥对土壤总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为烘干鸡粪平菇栽培废料干腐熟牛粪对照;对活性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为平菇栽培废料烘干鸡粪干腐熟牛粪对照;施用平菇栽培废料的土壤中脲酶、转化酶和脱氢酶活性最高,施用干腐熟牛粪的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脲酶、转化酶和脱氢酶活性与土壤活性有机质显著相关。用平菇栽培废料做有机肥能有效提高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生草栽培对柑橘园土壤水分和有效养分含量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草栽培7~11月份干旱时期可提高果园土壤含水率;生草栽培初期降低果园土壤有效氮、磷、钙、镁、锰、铜和锌等矿质养分含量,但生草栽培2年后土壤有效氮、钾、铁和锌等矿质养分含量高于清耕对照。生草栽培可提高果实产量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果实柠檬酸含量,且种植百喜草比白三叶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重庆地区早秋气候高温多雨。以21个平菇菌株为试验材料,测试菌丝在34℃、36℃、38℃、40℃、42℃高温胁迫下的耐受能力,观察菌丝在胁迫解除后的恢复生长情况;同时,进行早秋栽培试验,以筛选出适合重庆早秋季节栽培的高产优质平菇菌株。结果表明:34℃下华海2号菌丝体生长速度最快,为38.5 mm·d~(-1),其次是P558、茶39、9426和夏福2号,分别为37.17 mm·d~(-1)、37.17 mm·d~(-1)、37.0mm·d~(-1)、36.83 mm·d~(-1);36℃以上各个菌丝的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在早秋栽培试验中P558的产量最高,品质较好。综合认为,P558、夏福2号和华海2号等平菇菌株耐热性较好,生长势强,高产优质,适合重庆早秋栽培。  相似文献   

12.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醋糟平菇子实体蛋白质含量等十类营养成分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醋糟栽培平菇不仅具有产量高,成本低,原料来源广,变废为宝等特点,而且其菇体营养价值与棉籽壳菇体非常接近。这一结论,为进一步推广醋糟栽培平菇这一新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也可作为食用菌领域类似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应用“4 1 6— A”最优混合设计 ,对珍珠高粱进行试验研究 ,建立以珍珠高粱产量为目标函数 ,以种植密度、施 N量、施 P2 O5量、施 K2 O量为决策变量的高产栽培数学模型 ,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寻优 ,获得珍珠高粱的最高和最佳栽培方案。 1 999年下半年在广西大化县进行了珍珠高粱示范 376hm2 ,平均产量 (干粒 ,下同 )为 4 62 4 .5 kg/hm2 ;验证 8.0 0 hm2最高产量为 5 833.5 1 kg/hm2 ;平均产量为 5 2 99.5 kg/hm2。珍珠高粱习惯 (常规 )栽培产量仅有 39645 kg/hm2。因此 ,每公顷珍珠高粱模式栽培比习惯栽培增产 660~1 335 .0 kg,增幅 1 6.6%~ 33.7% ,每公顷增加纯收入 30 4 .5~ 694 .5元  相似文献   

14.
对 6个灰树花菌株 (Gb、Gc、Gq、Gw、Gy、Gz)进行栽培 ,结果表明 :Gq菌丝生长速度最快 ,2 5 d即长满菌袋 ,Gz菌丝生长速度最慢 ,需 3 6d。各菌株适宜的出菇时间和出菇温度为 :Gy,1 0月上旬~1 0月下旬 ,2 0~ 2 4℃ (高温型 ) ;Gw,1 0月下旬~ 1 1月下旬 ,1 6~ 2 0℃ (中温偏高型 ) ;Gq、Gz、Gc,1 1月上旬~ 1 2月上旬 ,1 4~ 1 8℃ (中温型 ) ;Gb,1 1月中旬~ 1 2月中旬 ,1 1~ 1 8℃ (中温偏低型 )。同一菌株的出菇率以覆土出菇的最高 ,长颈式出菇次之 ,短颈式出菇最低 ,生物学效率也以覆土出菇的最高 ,但短颈式出菇次之 ,长颈式出菇最低 ,其出菇率和生物学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 Gq>Gw>Gb>Gz>Gy>Gc。利用割小口再生法和覆土再生法均能提高各菌株的产量 ,但覆土再生法效果比割小口再生法好 ,两种再生法的增产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 Gc>Gb>Gy>Gw>Gq>Gz。  相似文献   

15.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醋糟平菇子实体蛋白质含量等十类营养成分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醋糟栽培平菇不仅具有产量高,成本低,原料来源广,变废为宝等特点,而且其菇体营养价值与棉仔壳菇体非常接近。这一结论,为进一步推广醋糟栽培平菇这一新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也可作为食用菌领域类似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试验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系统地探讨了在黄土高原沟壑区山坡地苹果园应用新技术的效果 ,以及在同类立地条件下苹果与冬小麦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结果表明 :山坡地苹果园应用新技术能大幅度提高产量、产值和降低生产成本 ;山坡地苹果园年纯收入是冬小麦的 7倍 ,果园产量和产值的年际递增率绝大部分超过 0 0 5 ,而冬小麦大部分为减产或减效 ,果园产量和产值的平均相对变动率为冬小麦的 40 %左右 ,绝对变动率均低于冬小麦 ;山坡地果园主要养分比冬小麦地高 17 7%~ 85 .0 7% ,孔隙度增加 1.6%~ 6.7% ,土壤转化酶活性提高 80 %  相似文献   

17.
应用 “416- A”最优混合设计, 对巴西旱稻进行试验研究, 建立以巴西旱稻产量为目标函数, 以种植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为决策变量的高产栽培数学模型, 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分段寻优, 获得巴西 旱稻高、中、低优化栽培方案。1998年在广西大化县进行了巴西旱稻示范101.6hm 2 ,平均产量为3 813.0 kg/hm 2; 验证6.0 hm 2 , 平均产量为4 752.0 kg/hm 2 。而水稻常规栽培产量仅有3 550.5 kg/hm 2 。因此, 每公顷巴西旱稻比常规习惯栽培的水稻增产262.5~1 201.5 kg, 增幅7.4% ~33.8% 。每公顷增加纯收入253.5~504.0 元。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薯片专用型马铃薯品种大西洋在高垄膜上覆土栽培条件下的最佳播种深度,设10、15、20、25 cm 4个播种深度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高垄膜上覆土栽培条件下,马铃薯品种大西洋适宜播种深度为10~20 cm,以15 cm最佳,播种深度不宜大于25 cm。  相似文献   

19.
用不同比例的杏鲍菇废料替代玉米芯进行平菇栽培试验,通过熟料、半熟料2种灭菌方法研究不同比例杏鲍菇废料栽培平菇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确定熟料法杏鲍菇废料最适添加比例60%,最适配方为:杏鲍菇废料60%、玉米芯33%、麸皮7%、石膏1%、石灰1%,生物学效率82.4%,比配方玉米芯95%、麸皮5%、石膏1%、石灰1%高11.4百分点;确定半熟料法最适配方为杏鲍菇废料90%、玉米芯3%、麸皮7%、石膏1%、石灰1%,生物学效率88.6%,比配方玉米芯95%、麸皮5%、石膏1%、石灰1%高15.6百分点。从投资收入与产出来看,建议利用杏鲍菇废料生产平菇时采用半熟料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香根草为主要配方材料,以常规木屑为对照,设计了12个配方,栽培平菇,通过菌丝的长势和生长速度的不同,筛选适宜平菇生长的配方。研究结果表明,最适配方为香根草48%,类芦20%,芒萁10%,麸皮20%,碳酸钙1%和石灰1%;该配方菌丝长势旺盛、生长速度快,利用该配方栽培平菇,其生物转化率达到10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