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钾光卤石溶解过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快速液固分离装置和连续溶解装置对钾光卤石细晶、单晶和压块原料的溶解过程研究,获得了对易溶性复盐的溶解和转化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钾光卤石溶解和氯化钾结晶动力学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易溶性复盐钾光卤石(KCl·MgCl_2·6H_2O)的溶解机理及动力学。利用相图控制在固相光卤石饱和区的情况下研究改变温度、浓度、搅拌速度及成块压力对光卤石溶解过程的影响,发现MgCl_2、KCl首先以近相等的速度且出现KCl:MgCl_2的摩尔比值>1进入溶液,随后KCl从溶液中结晶出来。KCl在整个溶解过程中明显分为两个阶段,即以溶解为主导的过程和以结晶为主导的过程;在溶解时,MgCl_2受扩散控制,KCl属化学溶解过程,KCl结晶受扩散控制,获得了动力学的方程计算出MgCl_2的溶解活化能和KCl的溶解和结晶活化能。  相似文献   

3.
以细粒高钠光卤石为原料,研究光卤石中的细粒氯化钠对氯化钾品位的影响,并探讨其原因。实验结果表明光卤石中含有的细粒 NaCl会严重降低 KCl品位,细粒 NaCl浮选夹带不是导致 KCl品位降低的主要原因。溶解速率实验结果表明,光卤石中的细粒 NaCl溶解速度较快,溶液中 NaCl浓度很快达到较高值,随溶液 MgCl2浓度不断升高,新生 NaCl晶体析出量增加, NaCl和 KCl之间的共生晶体数量增加,新生 KCl和 NaCl晶体之间的共生现象是导致 KCl品位降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雷亚川 《盐湖研究》1995,3(3):11-15
利用Pitzer的离子相互作用理论和化学热力学理论,计算了各实验点晶间卤水中相关离子的活度,以及晶间卤水对光卤石(KMgCl3·6H2O)的饱和指数,得出了与实验结果一致的结论。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可知,随着采卤过程的进行,不同水质的卤水相互混和,在某些有利地段,可形成过饱和卤水,使钾、镁等组份以光卤石的形式析出。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在恒速搅拌下,不同温度光卤石在芒硝溶液中溶解及转化机理,用溶解过程离子实验值拟合得到动力学方程,并求得了溶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生产硫酸钾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合成纯软钾镁矾晶体,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1.028、3.054%)溶液,不同温度(25、50、75℃)地软钾镁矾溶解转化过程的影响。并且采用龙格-库塔微分数值法拟合求解其溶解过程和结晶过程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NaCl溶液中软钾镁矾是不相称溶解。MgSo4先于K2SO4溶解进入溶液中,温度越高,溶解速度赵快,K2S 晶速度也赵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合成纯软钾镁矾晶体,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1.028、3.054%)溶液、不同温度(25、50、75℃)对软钾镁矾溶解转化过程的影响。并且采用龙格—库塔微分数值法拟合求解其溶解过程和结晶过程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NaCl溶液中软钾镁矾是不相称溶解。MgSO4先于K2SO4溶解进入溶液中,温度越高,溶解速度越快,K2SO4结晶速度也越快,NaCl的盐析作用越明显,软钾镁矾溶解达到K2SO4过饱和并析出所需时间缩短,溶解受扩散和表面反应控制,K2SO4结晶受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8.
9.
本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查明察尔汗盐湖首采区卤水开来过程中固体钾矿层溶解的可能性。我们采用该区外围钻孔晶间卤水(Ⅰ10,Ⅰ13,Ⅱ2,Ⅴ10,Ⅴ12,Ⅴ16,Ⅸ1孔)进行了溶解光卤石实验,从结果可看出其卤水中钾含量明显增加,从5.75—15.60g/L增至24.15—30.00g/L。这说明了在卤水开采过程中下伏固体钾矿层可以被溶解,进一步增加该区晶间卤水中的KCl储量。在我们实际观测过程中曾发现某些地带晶间卤水钾含量极度增高,应是此因素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王文桂 《盐湖研究》1996,4(1):63-67
采用细粒筛分法部分提纯粗粒光卤石,筛下细粒产品通过反浮选法提纯,试验表明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纯度和收率,是一种方便、简单、节能和加工成本较低的提纯方法。  相似文献   

11.
应用电导法测定了NaCl在混合溶剂(1,2-丙二醇和水)中的活度系数,讨论了电解质溶液活度系数与浓度的关系,并计算了NaCl在混合溶剂中的相对偏摩尔自由能,对其相对偏摩尔性质的某些变化规律作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徐昶  高东林 《盐湖研究》1994,2(1):25-30
本文根据1987、1991和1992年120个钻孔剖面岩性资料得出,察尔汗盐湖首采区及其附近地区上岩层中光卤石主要分布在首采区范围内,首采区外的东部、北部和东南部亦有少量分布.其分布井段一般为埋深3~10m.光卤石主要分布在中细粒致密(或松散)和含粉砂中粗粒松散石盐层中,多呈散状或似层状分布;在碎屑层中亦有少量光卤石分布.并对光卤石成因和沉积演化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3.
张军  刘铸唐 《盐湖研究》1993,1(2):23-27
本文在察尔汗盐湖卤水不同浓缩阶段比蒸发实验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处理了该实验的数据,建立了在石盐析出阶段和光卤石析出阶段卤水比蒸发系数的数学模型,给出了与卤水密度和大气相对湿度相关的经验方程式。  相似文献   

14.
NaCl在DMF和1,2-丙二醇混合溶剂中电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卫东 《盐湖研究》2005,13(3):35-37
在283~308K温度范围内测定了NaCl在DMF和1,2-丙二醇混合溶剂中的电导率,根据公式求得NaCl的摩尔电导率值,应用Kohlrausch经验规则,使用Origin软件进行线性拟合,作图外推求得NaCl在DMF和1,2-丙二醇混合溶剂中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λ0值,并讨论了NaCl溶液的电导率、摩尔电导率、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与温度和浓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陈年来  张玉鑫  安黎哲 《中国沙漠》2009,29(6):1129-1133
以两个变种甜瓜幼苗为材料,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了NaCl胁迫对甜瓜叶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降低了甜瓜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PSⅡ潜在活性、PSⅡ电子传递量子效率和光化学猝灭系数,使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升高。在≤50 mmol·L-1 NaCl胁迫下,甜瓜叶片光合速率降低主要由气孔因素引起,而在NaCl浓度≥100 mmol·L-1条件下则以非气孔限制因素为主。  相似文献   

16.
薛焱  王迎春  王同智 《中国沙漠》2012,32(6):1669-1673
以长叶红砂(Reaumuria trigyna)幼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浓度NaCl溶液胁迫30 d的长叶红砂叶片抗氧化特征参数和自由基及膜脂过氧化指标含量,以探讨长叶红砂抗氧化系统对盐胁迫的适应机制。结果显示,高盐胁迫下长叶红砂叶片O-2的产生速率显著上升,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都在低盐浓度下降低,高盐浓度下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长叶红砂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盐胁迫加剧而显著提高,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较小;随盐浓度的提高谷胱甘肽的基本含量显著提高,抗坏血酸盐的含量在降低。研究表明,长叶红砂叶片中SOD、POD和谷胱甘肽在防御盐胁迫引起的氧化性损害中起到了显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旋转盘装置结合离子选择电极研究了LiCl、NaCl、KCl在20℃~35℃水中溶解动力学,得到了溶解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8.
利用旋转盘装置结合离子选择电极研究了LiCl、NaCl、KCl在20℃~35℃水中溶解动力学,得到了溶解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盆栽沙培,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耐盐性不同的胡杨和新疆杨2种杨属物种幼苗体内K+、Na+和Cl-在器官间的区域化分布及其吸收运输特性,以揭示其耐盐性差异机制。结果表明:①NaCl胁迫下,2种植物体内K+含量下降,Na+和Cl-含量增加。不同器官中,K+含量叶中最高,茎中次之,根中最低;Na+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叶>根>茎;Cl-含量在2种植物间存在差异,胡杨叶中Cl-含量最高,根中次之,而新疆杨则是根中最高,叶中次之,但均是茎中最低。就各离子变化幅度而言,胡杨体内K+含量下降幅度及Na+增加幅度均低于新疆杨;胡杨根和茎中Cl-含量增加幅度小于新疆杨,而在叶中的增加幅度大于新疆杨。②2种植物体内K+/Na+值均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而降低;除了低盐胁迫的茎以外,胡杨各器官中的K+/Na+值均显著高于新疆杨。与耐盐性较弱的新疆杨相比,胡杨根-茎运输选择性SK,Na值较低,而茎-叶运输选择性SK,Na值较高,根系截留Na+的能力较强。③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胡杨根向茎运输的SCl,Na值呈降低趋势,而新疆杨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耐盐性强的胡杨根向茎运输的SCl,Na值显著高于新疆杨,而茎向叶运输的SCl,Na值均低于新疆杨(2.0%NaCl处理除外)。以上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胡杨是将盐分离子优先积累在根系来抵抗盐害,而新疆杨则是将盐分离子优先积累在茎部抵抗盐害。胡杨细胞拒盐性及液泡对盐分离子区隔化能力、维持K+、Na+平衡的能力较新疆杨强是其耐盐性优于新疆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对NaCl处理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含有NaCl的Hoagland培养液处理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11d。检测其鲜重,干重,离子含量,电导率,溶解性总固体(TDS)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浓度。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盐角草干重和鲜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相对电导率、TDS、SOD、POD、CAT及MDA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NaCl溶液浓度为200mmol·L-1左右时,干重和鲜重的值达到最大,电导率、TDS、SOD、POD、CAT、MDA含量达到最小值;500mmol·L-1和800mmol·L-1时,SOD和CAT活性下降,电导率、TDS、POD、MDA含量则急剧上升。由此说明,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促进了盐角草的生长,200mmol·L-1左右是其生长的最适浓度,500mmol·L-1和800mmol·L-1高盐浓度会对盐角草的膜结构、酶系统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盐角草主要将Na+、K+积累在地上部,且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增大,Na+含量逐渐增加、K+含量逐渐降低,这可能是盐角草调节细胞内离子平衡对抗盐胁迫的一种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