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1 毫秒
1.
外科闭式和心内直视二尖瓣交界分离术对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已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随着经皮穿刺球囊导管治疗先天性心血管狭窄病变的经验不断积累,近年也用来治疗风湿性单纯性二尖瓣狭窄。Inoue氏等经实验后,于1984年首先报告球囊导管二失瓣交界分离术成功地应用于临床,此后相继不断有开展这种非外科疗法的新技术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老年性二尖瓣狭窄(MS)伴中度二尖瓣返流疗效。方法用Inoue球囊导管行PBMV治疗老年性二尖瓣狭窄伴中度返流患者29例。比较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术后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球囊扩张前后二尖瓣面积、跨膜压差、左房平均压及心功能比较有明显的变化(P<0.01)。左室最大前后径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只要掌握好病例选择,严格掌握操作技术,把握球囊扩张终点,球囊充盈时机,球囊直径,老年性二尖瓣狭窄伴中度返流患者PBMV术后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风湿性心脏病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占成人心血管疾病的40%~50%,其中绝大部分为风湿性瓣膜病,各瓣膜损害中二尖瓣最常见。根据国内一组尸检资料,二尖瓣受累100%,其中单纯二尖瓣损害46.7%,二尖瓣十主动脉瓣34.5%,外科手术中观察单纯二尖瓣狭窄发生率较合并关闭不全高出一倍,可见二尖瓣狭窄是慢性风湿性瓣膜病中最常见的病变。80年代初期以前,常用的,有效的治疗是开胸作闭式分离术或直视分离成形手术。经皮球囊导管二尖瓣分离术(Perculaneous Transvenaus Mitral Commissurotomy,PTMC):是治疗风湿性单纯性二尖瓣狭窄的一种新的非外科疗法新技术,由Inoue(井上宽治)于1984年最先报道,运用一种  相似文献   

4.
应用国产球囊导管,对57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进行经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TMC)男性22例,女性35例,年龄22~51岁,病程4~25年,伴发房颤13例.瓣口面积0.67~1.4cm~2.在原有PTMC方法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采用球囊导管60~90度方向进入股静脉;创新采用三法定位校正法,进行房间隔穿刺;创新采用球囊导管反“C”字法进入狭窄的二尖瓣口.成功率96.5%,使手术时间出平均1.5~2.0/小时,缩短到40~50分钟,使x线曝光时间降至30分钟.本组国产球囊与Inoue球整操作过程中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5.
径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成形术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治疗二尖瓣狭窄的一种非手术方法,其适应证和临床疗效与外科闭式分离术相似,且具有损伤小、康复快等优点.临床应用和推广较快.Inoue方法昌PBMV中操作相对简单和并发症较少的单球囊技术,目前国内已研制出国产球囊导管.普及与推广该技术,避免初期开展的并发症和提高成功率,熟悉和掌握Inoue球囊导管的结构特点和操作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制鞘管轨道在解决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中Inoue球囊导管沿左心房钢丝进入股静脉困难时的应用,并评价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在长海医院心内科住院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拟行经皮二尖瓣Inoue球囊扩张术的患者共136例,以术中出现Inoue球囊导管沿左心房钢丝进入股静脉困难的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7 F桡动脉血管鞘制作鞘管轨道引导Inoue球囊进入股静脉,观察Inoue球囊导入股静脉的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和穿刺处血管并发症。结果在鞘管轨道的辅助下,18例患者均成功将Inoue球囊导入股静脉,手术成功率100%,术后股静脉穿刺处未见静脉撕脱、皮下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PBMV中Inoue球囊导管沿左心房钢丝进入股静脉困难的患者,使用鞘管轨道能够解决,顺利完成手术并避免穿刺部位出现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200例方法学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报告200例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方法学总结.Ross方法穿刺房间隔成功率100%,198例只采用正位透视,仅2例需左侧位透视,100%病例穿刺左房有左房压力波形出现,本文对Inoue方法进行简化使球囊导管通过狭窄的二尖瓣口及扩张二尖瓣的操作时间缩短.严重并发症包括2例脑梗塞(死亡1例)、3例心包填塞、1例室颤和2例重度二尖瓣返流.8例房颤患者有左心耳血栓,在华法令抗凝治疗3~8个月后血栓消失而安全地施行了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相似文献   

8.
重度二尖瓣狭窄球囊分离术4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索重度二尖瓣狭窄球囊分离术治疗的新方法.方法 房间隔穿刺点定位,采用吞钡食管左心房压迹定位法,以压迹上下缘的中下1/4水平线为房间隔穿刺高度,与脊柱中右1/4垂线的交点为房间隔穿刺点,穿刺成功率100%.穿刺成功后于右前斜位25°下行直接左心房造影,根据二尖瓣口位置调整二尖瓣探条(stylet),引导Inoue球囊过二尖瓣口,必要时在超声心动图指导下进左心室,选用直径23~28mm球囊扩张.结果 全部患者均成功,跨二尖瓣压差自18~51(34±11)mmHg降至4~9(7±3)mmHg(t=2.623,P<0.01).左心房平均压自20~60(38±13)mmHg,降至6~13(8±3)mmHg,二尖瓣听诊区雷鸣样舒张期杂音明显减轻或消失,效果显著(t=2.714,P<0.01).结论 对于风湿性心脏病重度二尖瓣狭窄,食管左心房压迹定房间隔穿刺点,安全而方便.右前斜位25°下,直接左心房造影显示二尖瓣口,指导Inoue球囊导管进左心室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9.
经皮球囊导管二尖瓣分离术(PBMC)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心导管介入性治疗技术。日本Inoue K(井上宽治)等1984年首次报告运用这项新技术治疗6例,5例获得成功。嗣后PBMC的研究进展迅速.国内陈传荣等于1986年报告PBMC治疗21例获得成功,李华泰、陈春光等亦相继报道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其中李华泰等于1987年研究采用国产材料自制改良式Inoue双腔单球囊导管获得成功,基本上解决了PBMC器械需进口的困难。器械设备 PBMC除需左、右心导管和心血管造影检查的设备外,尚需一些特殊器械,以单球囊导管Inoue法为例,主要有:①Brockenbough房间隔穿刺针;②7F穿越房间隔长套管;③房  相似文献   

10.
经皮球囊导管二尖瓣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mitral valvuloplasty,PBMV)是对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mitral stenosis,MS)的一种较为成熟的介入诊疗技术,而实际操作中往往有部分患者因瓣口面积太小而致使球囊导管难以过瓣,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进一步提高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MS)的成功率、疗效及防止并发症发生.方法应用Inoue单球囊对56例MS行PBMV,观察术前、术后左房平均压、心功能、跨二尖瓣压力阶差(MVPG)及二尖瓣口面积(MVA).结果 本组心功能明显改善,左房平均压24.3±6.4降至11.6±3.5mmHg、MVPG从21.3±7.2降至3.9±2.6mmHg、MVA从1.01±0.31扩大到2.24±0.26cm~2.结论PBMV治疗MS是一种非手术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1 .资料和方法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病人 15 (男 5 ,女 10 )例 ;年龄 19~ 5 0岁 ,平均 4 3岁 ;NYHA心功能分级 :Ⅰ级 1例 ,Ⅱ级 10例 ,Ⅲ级 4例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11例 ,心房颤动 4例 ;Wilkins二尖瓣膜评分 3~ 9分 ,平均 4 6分 ;二尖瓣口面积小于 1 0cm2 者 8例 ,大于 1 0cm2 者 7例 ;术前心室率均控制在 90次 /min以下。术前 5d、术后 5d内常规行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 ,术前、术后即刻用袖带法测量肱动脉压。采用Inoue型单球囊导管前向性进行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PBMV) ,步骤 :(1)自左侧股静脉送双极起搏电极导管至右…  相似文献   

13.
心脏介入性治疗或检查是目前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其某些方面是非创伤性检查或治疗所不能取代的。1984年Inoue研制出一种特殊的乳胶球囊导管,经皮穿刺扩经狭窄的二尖瓣,取得良好的效果,1997年起我院开始应用于临床,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二尖瓣狭窄的球囊扩张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兴雷 《山东医药》1996,36(1):42-43
二尖瓣狭窄的球囊扩张术山东省立医院(250021)朱兴雷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因其创伤小,深受欢迎。本技术1984年由日本Inoue用于临床,1985年Lock应用聚乙烯球囊导管成功地扩张了狭窄的二尖瓣。我国于1985年引进日本Inoue技...  相似文献   

15.
朱兴雷 《山东医药》1994,34(1):38-39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为日本Inoue于1984年首先应用于临床,以后在世界各地相继开展。至今我国已有1500余例的经验,本方法深受广大患者欢迎。 1.病例选择:主要选择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病人。理想适应症:①年龄<50岁;②单纯二尖瓣口狭窄,瓣膜口面积≤1.5cm~2;③窦性心律;④心功能Ⅱ~Ⅲ级;⑤无左房血栓;⑥无风湿活动。  相似文献   

16.
二孔型二尖瓣(DOMV)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瓣膜病.这种先天畸形多伴有二尖瓣反流,伴二尖瓣狭窄的较为罕见.而对以狭窄为主要表现的先天性二孔型二尖瓣患者作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尚未见报道.本文报告一例以狭窄为主要表现的DOMV患者行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并结合文献对二孔型二尖瓣的发生、临床表现、分型及处理作一复习,以及对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在这种先天畸形中的适应症及方法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们施行经皮球囊导管二尖瓣成形术 (PBMV)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MS)3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报道Inoue单囊和聚乙烯同轴双囊法经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成形术治疗11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临床疗效。10例手术成功的病人术后左心房平均压和二尖瓣压差明显下降。术后三日Dopplef超声检查左心房和右心室内径明显缩小,二尖瓣口面积平均增加81%,术后运动耐量基本接近正常。作者结合二种技术出现的特殊并发症对其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MS)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器质性心脏病,并可使孕妇和胎儿致命。对二尖瓣狭窄致充血性心衰内科治疗失败时,需行外科手术,但带来胎儿死亡的极大危险。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PBMV)近年来已用作治疗妊娠期严重MS患者外科瓣膜切开术的另一替代方法,并报告2例内科治疗无效而施行PBMV的孕妇。方法:用Inoue等介绍的经间隔前向技术于局麻下成功地扩张了2例二尖瓣,例1,29岁,妊娠20周;例2,27岁,妊娠22周。在标准的经间隔穿刺后,Inoue球囊导管进入左房,球囊远端部分以稀释的造影剂使之膨胀,以有弹性的金属丝管心针插入导管,然后  相似文献   

20.
分级次二尖瓣球囊扩张预防二尖瓣反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为探讨经皮穿刺球囊导管二尖瓣扩张术(PBMV)引起二尖瓣反流(MR)的原因及其预防方法。方法我们采用分级次扩张法和改良Inone法对人体病变二尖瓣和硅胶二尖瓣模型进行体外球囊导管扩张实验,并对132例风湿性心脏病重度二尖瓣狭窄患者,其中分别以分级次扩张法96例,Inone法36例进行PBMV的前瞻性对比研究。结果(1)PBMV引起二尖瓣反流的原因除与瓣膜钙化程度重、瓣下结构紊乱有关以外,瓣口面积小、交界粘连处夹角小是一个重要原因。(2)分级次扩张可使交界粘合处夹角呈渐进性扩大,扩张时不易引起瓣膜撕裂和二尖瓣反流。两组比较Inone法扩张组二尖瓣反流发生率为16.7%,分级次扩张组无二尖瓣反流病例,并且术中其他并发症及术后再狭窄发生率后者也明显低于前者。结论球囊导管分级次扩张可有效地预防二尖瓣反流,是治疗二尖瓣狭窄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