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谢晖  李定章 《江西医药》1997,32(6):334-335
报道了28例(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愈后再脱离病例。视网膜再脱离的根本原因是新裂孔形成(75%)和的裂孔再裂开(25%)。病人手术后到发生再脱离的平均时间为20.7m。作者分析了再脱离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办法。  相似文献   

2.
石龙华  王培才 《江苏医药》1992,18(4):185-186
采用玻璃体内空气注入法封闭黄斑裂孔联合巩膜外环扎术,治疗10例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效果良好。此法不破坏黄斑区视网膜,术后视力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3.
玻璃体手术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玻璃体手术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患者25例(25眼),其中伴周边部裂孔者7例,黄斑白孔11眼。行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眼内C3F8或硅油填充术,其中12例填充硅油,13例填充C3F8。结果随访3~6个月,20例术后视网膜复位,其中12例视力均不同程度提高,8例视力同术前。3例硅油取出术后和2例C3F8填充术后1个月再视网膜脱离。结论玻璃体手术联合C3F8或硅油填充术可以有效地提高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复位率。  相似文献   

4.
Marfan综合征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先天发育异常综合征,以晶体异位、近视、先天性心脏病及肢体细长为特征,视网膜脱离是该综合征的一个表症,其中伴视网膜脱离者占10%~25%。我院于2000年至2002年治疗3例4眼Marfan综合征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治疗,并对所有患者进行玻璃体切割术,分析这种治疗方法应用的可行性,总结临床效果的客观性和价值依据。方法 88例入选对象确诊病例为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携带病症于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入院治疗,经过签署知情同意书以后,以随机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以巩膜扣带手术治疗,观察组选择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以后视网膜即时恢复率、最终恢复率和视网膜改善状况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观察组经过治疗以后,视网膜即时恢复患者34例,即时恢复率达到77.27%,对照组视网膜即时恢复20例,及时回复率为45.45%,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 <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3个月以后对两组视网膜的最终恢复状况进行比较,观察组最终恢复40例,最终恢复率为90.91%,对照组最终恢复31例,最终恢复率为70.45%,观察组同样比对照组高。治疗之后观察组的眼轴长度比对照组改善,屈光度也比对照组改善,角膜散光情况比对照组更轻,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进行治疗的时候,应用玻璃体切割治疗方案可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一次性复位率和3个月最终复位率,对改善患者的视网膜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眼内填充物是视网膜复位的重要因素,临床上采取硅油、六氧化硫、纯净空气等方法。在显微镜下行玻璃体切割以达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 我院玻璃体切割及硅油填充治疗视网膜剥离20例。2 方法 术前备好网脱手术包及玻璃体切割机,调好玻切速度540—600,抽吸压力90—100,接好导光纤维,及眼内一些常用的纤维镊子、剪刀、穿刺刀、注水头。灌注液包括复方氯化钠中加入50%葡萄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国内外一些学者将玻璃体切除术作为治疗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唯一办法 ,且确实取得了可靠疗效。但我们近年来的临床观察发现 ,对合并玻璃体后脱离 (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 ent,PVD)的单纯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行简单的球内注气 ,也可取得可靠疗效。且操作方便、简捷 ,避免患者因住院引起的时间和经济上的消耗 ;对无PVD的单纯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并球内硅油或惰性气体填充 ,可获得痊愈。 PVD对该病的手术方案的选择起着重要作用。现将我科近 6 a来收治的 30例单纯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治疗情况分析如下。1 资…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视网膜裂孔引起玻璃体积血,探讨对此原因引起的玻璃体积血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尽可能的保存视功能。方法根据眼底可视程度及眼底情况给予保守治疗、激光封闭视网膜裂孔、巩膜外垫压手术、玻璃体切除手术等治疗。结果本组12例眼中,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1例因玻璃体切除术后3m并发白内障,视力未见明显提高,其余11例视力均有所提高,1例在玻璃体切除加硅油填充后1m继发性青光眼,经药物降眼压治疗后控制。结论尽早发现裂孔,对视网膜裂孔不同的情况正确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是保存视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视网膜脱离是眼科常见的致盲性眼底疾病之一,及早发现并治疗能最大限度保留视功能。玻璃体切割合并硅油或膨胀气体(C3F8)填充术是目前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最主要的方法,现将我院行玻璃体切割合并硅油或C3F8填充术治疗的视  相似文献   

10.
<正>高度近视眼多伴有眼轴延长及眼底的病理改变[1],临床上黄斑裂孔导致的视网膜脱离几乎仅发生在高度近视眼中,是其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2],其治疗方法首选玻璃体手术[3]。近年来微创玻璃体手术技术日益成熟,其手术创伤小、术中术后并发症少、伤口愈合快,术后患者舒适度高,受到手术医师和患者的青睐[4],而术中应用吲哚青绿染色剥除黄斑内界膜组织也大大提高了视网膜复位率。本文对我院2012年1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51例51眼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除外牵引性视网膜脱离)行标准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除并联合巩膜外加压、眼内激光光凝、冷凝及眼内填充手术。结果术后视力提高37眼(72.55%),不变9眼(17.65%),下降5眼(9.80%)。手术并发症包括术中出血、医源裂孔、术后高眼压、低眼压和视网膜再脱离。结论玻璃体手术治疗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疗效佳,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ntravitreal dexamethasone implant as initial and only treatment for macular oedema after pars plana vitrectomy (PPV) for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RRD).

Methods: This study included 14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with macular oedema after PPV for RRD and who were treated with intravitreal dexamethasone implant. Patients were examined at the time of macular oedema diagnosis (baseline) and 1, 6 and 12?months after treatment, using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 measurement an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Results: The mean BCVA at baseline was 0.72?±?0.29 logMAR and improved significantly to 0.37?±?0.21, 0.42?±?0.19 and 0.35?±?0.22 logMAR at month 1, 6 and 12 after treatment with dexamethasone implant. The mean 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 (CRT) was 623?±?142?μm at baseline and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o 339?±?163?μm, 428?±?131?μm and 356?±?147?μm at month 1, 6 and 12 after treatment. Total resolution of macular oedema was observed in 10 out of 14 patients (71.4%) at month 12. Ellipsoid zone was intact in 71.4% of patients at the end of the follow-up, while 71.4% of patients received only one implant until the end of the 12-month follow-up. No adverse events were observed.

Conclusions: Intravitreal dexamethasone implant was found to be effective and safe as initial treatment for macular oedema after PPV for RRD.  相似文献   

13.
蒋玲月  陈朝阳  谭毅 《安徽医药》2012,16(6):789-790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与最小量节段性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复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对22例不同复发原因的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根据术中情况结合最小量节段性巩膜外垫压术治疗。结果 22眼手术中,玻璃体切割术与术中最小量节段性巩膜外垫压术13例,玻璃体切割术与术后1次最小量节段性巩膜外垫压术7例,2次最小量节段性巩膜外垫压术2例,随访6~12个月,所有患眼视网膜均复位。术后视力12眼≥0.02,10眼0.02,视力提高较术前明显增多;术后前房深度变浅、眼轴延长、屈光度和散光度向负值偏移。结论玻璃体切割术结合最小量节段性巩膜外垫压术对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医药科学》2016,(23):41-44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是致盲性的疾病之一。RRD的病理解剖特征表现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和色素层间分离。尽管我国RRD目前年发病率低,但是RRD起病急,致盲率高,治疗效果不佳,因此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RRD主要的致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近视、眼外伤、白内障术后及遗传因素。本文系统针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治疗预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对将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顾起宏  柯根杰  石磊  王林 《安徽医药》2011,15(8):978-980
目的 探讨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和合并脉络膜脱离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住院治疗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分为脉络膜脱离组(A组)和非脉络膜脱离组(B组),采用玻璃体切割术,对比术前视网膜脱离情况、术后脉络膜脱离复位率、视网膜脱离复位率和视力变化.结果 术前视网膜脱离情况A组与B组相近(χ2=1.269,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激光光凝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裂孔形成早期的治疗意义。方法回顾31例(36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发现视网膜裂孔后即进行激光光凝,围绕裂孔行2—3排激光光凝;激光治疗失败者改作手术治疗。结果26例单眼患病,5例双眼患病;周边视网膜裂孔26例(29眼),黄斑区裂孔5例(7眼)。周边视网膜裂孔1次激光光凝成功率62.07%(18/29眼),黄斑裂孔1次激光光凝成功28.57%(2/7眼)。随访6—14个月未见视网膜脱离。结论对部分早期的周边视网膜裂孔行激光光凝可以达到封闭裂孔避免视网膜脱离的目的,对黄斑区裂孔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药科学》2017,(22):229-232
目的分析我院眼科中心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复位后再脱离的主要原因。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53例复发性视网膜脱离53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两次手术前视网膜裂孔大小构成比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对裂孔位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两次手术前的PVR级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次手术前裂孔大小的构成比存在统计学意义(Z=-2.109,P=0.035)。第2次手术<1PD的小裂孔明显增多。两次手术前裂孔的位置存在显著性差别(χ~2=13.523,P=0.001)。第2次手术中下方视网膜裂孔的病例数增多。第2次手术前PVR程度较第1次严重(Z=-4.354,P<0.01)。结论新裂孔形成和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新裂孔的形成以小裂孔及下方裂孔为多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显微镜下外路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疗效.方法 37例RRD患者,全部在显微镜下行裂孔定位、放液、巩膜外顶压、冷凝及扣带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视网膜复位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首次视网膜复位者32例,再次手术复位者3例,总复位率为94.6%;视力提高29例(78.4%),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显微镜下外路手术治疗RRD手术具有简便、精确、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巩膜外加压联合不放液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抽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12月来本院就医的70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作为目标对象,对70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分组.对照组35例患者应用巩膜外加压联合放液手术治疗,实验组35例患者应用巩膜外加压联合不放液手术治疗,研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视力恢复、视网膜复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43%,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视力提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5.71%比6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31.43%比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视网膜复位成功率为88.57%,实验组为94.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巩膜外加压联合不放液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具有较显著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机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冉灵霞  宿罡 《安徽医药》2017,21(2):201-203
硅油是玻璃体切除术中一种良好的填充物,然而硅油取出后3.5%~33%的病人会再次发生视网膜脱离.引起再次视网膜脱离的危险因素可能有多种:硅油的种类、视网膜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分级、残留玻璃体牵拉、硅油填充时间、巩膜环扎术或视网膜光凝术等,现对各种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