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低品位热能制冷发电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低沸点工质为循环制冷作功工质,以低品位热能为热源,建设低品位热能制冷发电站,用以制冷、发电。  相似文献   

2.
以低沸点地质为循环制冷作功工质,以高效除尘含硫烟气为热源,依据DZF循环,建设烟气回收二氧化硫制冷发电站,回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用以发展生产以减少因二氧化硫引发的酸雨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4.
针对石化企业中存在大量温度较低,在夏季难以回收利用的低位热能的状态,在全面分析低沸点工质蒸气喷射式制冷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经过制冷装置的理论计算和经济性分析后认为:以HCFC-123为工质的低沸点蒸气喷射式制冷装置在石化企业的开发应用,可作为解决石化企业夏季温度较低的低位热能回收利用的有效途径,并可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低品位热能在制冷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爱平 《新能源》2000,22(3):36-39
分析了低品位热能在吸收式制冷、吸附式制冷以及蒸气喷射式制冷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以喷射式制冷为基础、以R123为工质的制冷装置是利用低品位热源比较理想的制冷装置。  相似文献   

6.
李薇  程有凯  张芳  赵晶玮 《节能》2009,28(11):21-23
介绍吸收式制冷循环利用低品位热能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阐述吸收式制冷系统对太阳能、工业余热、生物质能和地热能四种能源的利用情况,并主要从低品位热能的选择、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的优化和吸收器的优化三方面分析该系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墙新奇 《上海节能》2023,(4):493-497
环境中的低品位热能储量巨大,但一般将其视为不可用能,主要是很难将其可用性体现出来。通过深冷制冷循环形成一个远低于环境温度的冷源,环境中的低品位热能的可用性就能充分显现出来。将低品位热能的可用性发挥出来用于此循环,能减少高等级能量的需要。为了达到此目的,需要一个能用低品位热能做功的设备。气动压缩机中动力源来自增压液体工质和增压气体混合的湿蒸气,做功后的湿蒸气一部分节流产生的深冷温度的冷量用于维持深冷制冷循环的需要;温度上升后的低压气体工质在对外输出冷量的同时吸收外部低品位热能,增压、增温后的高压气体工质经喷射器与液体工质混合。循环对外输出的冷量成为循环的收益,可以通过阶梯利用或复用等方式增加制冷的效益。  相似文献   

8.
低品位热能利用受冷源的制约,其可利用能的温度范围较窄,大部分热能作为废热被排放。本文通过新的制冷循环的建立,探索提高低品位热能制冷效率的方法。新的制冷循环以空气或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为循环工质,由相互连接、相互影响的气动压缩循环子系统、冷量增益循环子系统和低压补冷循环子系统三部分组成。新的制冷循环以低品位热能作为主要能源,电能作为辅助能源,以期达到更高的能效比,从而使制造冷源成为可能。提高低品位热能的利用率,对减缓气候变暖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超临界有机朗肯循环(ORC)发电系统回收温度低于150℃的低品位热能,对超临界工况的3个关键问题:工质选择、加热过程和系统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适合超临界ORC发电系统的工质,临界温度相对较高的工质的系统循环热效率较高,膨胀机入口压力和冷凝压力较低,临界温度相对较低的工质的循环热效率较低,但能量利用率较高,膨胀机入口压力和冷凝压力较高;超临界加热器中较高的换热压力和较低的膨胀机入口温度能使热源与工质有更好的热匹配;在热源进口温度和最小换热温差的限制下,存在最佳膨胀机入口温度和膨胀机入口压力,使得系统循环热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固体吸附制冷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志立  王玲 《新能源》1997,19(1):1-7
介绍了国内外固体吸附制冷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地吸附工质对的研究,对循环方式的研究和对发生器的研究,重点介绍了高效回热循环的工作方式和吸附床传热过程的强化方法,最后对吸附制冷的研究现状做了总结,指出研究的难点和解决的方向,并分析了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关于北京市总体规划批示中,要求“将北京建成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和各项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达到世界第一流水平的历史名城和现代化国际城市”,北京要发展,特别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能源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能源消费现状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化学储能市场的蓬勃发展,电化学储能电池本身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最大程度地降低储能电池组火灾风险是电化学储能大规模应用时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综述目前国内外针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已有的研究成果,包括磷酸铁锂电池的燃烧特性、火灾危险等级以及在储能电站预警系统中应用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及热扩散参数;梳理不同灭火剂对电池火灾的灭火效率;同时总结电化学储能电站的灭火系统选择,为电网储能工程应用提供参考,有效支持锂离子储能电池的大规模工程需求。  相似文献   

13.
《可再生能源》2013,(6):100-103
将重力型热管应用于通信基站的温度调节系统,利用热管自身的高效导热特性,通过空气强制对流换热的方式实现基站的散热降温,以此代替基站压缩机空调,从而大幅降低基站空调能耗。通过对某地典型移动通信基站环境温度控制技术及其能耗特点的分析,设计并安装了匹配基站热负荷的分离式热管换热器,并进行了能耗对比试验。在该试验条件下,加装重力型热管换热器的基站比只装有压缩机空调的基站空调耗电减少35%左右。  相似文献   

14.
《可再生能源》2017,(2):232-239
为提高储能设备利用率,实现储能电站能量的合理管理,以浙江地区某光伏电站配置的MW级储能电站示范工程为背景,针对现有单应用模式下储能装置容量和功率存在富余的特点,文章提出了一种平抑波动和分时电价相结合的储能装置控制方案。根据光伏出力特点,在光伏波动较强时进行光伏波动平抑,在光伏出力较弱时,根据储能装置剩余容量(state of charge,SOC)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负荷变化曲线,实施分时电价策略。仿真实验表明,该控制方案维持储能设备SOC在合理范围的前提下,能及时平抑白天光伏的波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负荷的削峰填谷,提高了储能设备利用率,实现了储能电站能量的合理管理,为项目后续示范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调峰电站及其蓄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梅  徐献芝  杨基明 《节能》2004,(5):4-5,54
介绍了调峰电站在电力供应、电网调峰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概述了调峰电站的主要类型以及国内外的应用现状 ,指出寻找新的蓄能方法的重要性 ,并列举了目前几种主要的蓄能方法  相似文献   

16.
《节能》2017,(4)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用电需求越来越大,由于电厂规模不断扩大产生了大量烟气,目前该高温烟气未得到合理利用。根据吸附式制冷原理,利用电厂烟气余热加热吸附床,驱动吸附式制冷循环,代替传统空调系统给电厂脱硫控制室提供冷量。研究发现从第四年开始吸附式制冷系统总投入低于空调制冷系统,每年节省16.4万元,不仅能够实现废热再利用,而且实现了节能。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两种新型的热泵回收冷凝热供热系统——汽水双热源供热量可调集中供热系统和电热泵回收冷凝热供热系统,并与现有的热泵回收冷凝热供热系统比较,分析比较各自的节能经济性。结果表明,汽水双热源供热量可调集中供热系统和电热泵回收冷凝热供热系统的经济效益比常见的吸收式热泵回收冷凝热供热系统分别高出33%和117.9%。对于296MW供热机组,汽水双热源可调集中供热系统和电热泵回收冷凝热供热系统每年可分别减排二氧化碳10万t和11.5万t。电热泵回收冷凝热供热系统节约的冷却水量要远高于其他两个系统,这对北方缺水地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用具有一定压力的常温脱盐水,通过变声速增压器,引射汽轮机排汽,进入冷凝热回收器,让其共同成为具有较高温度的混合水。以混合水作锅炉用水;作为热源对外供热;作为热源用于建设低品位热能制冷发电站,其综合效益可使发电厂整体热能利用率由 35%~ 40%提高到 55%~ 60%。  相似文献   

19.
论述热、电、冷三联产节电又节能 ,对几种“不节能”的式子进行了剖析 ,提出了合理评价电压缩制冷的式子。  相似文献   

20.
B. Zheng  Y.W. Weng 《Solar Energy》2010,84(5):784-1157
A combined power and ejector refrigeration cycle for low temperature heat sources is under investigation in this paper. The proposed cycle combines the organic Rankine cycle and the ejector refrigeration cycle. The ejector is driven by the exhausts from the turbine to produce power and refrigeration simultaneously. A simulation was carried out to analyze the cycle performance using R245fa as the working fluid. A thermal efficiency of 34.1%, an effective efficiency of 18.7% and an exergy efficiency of 56.8% can be obtained at a generating temperature of 395 K, a condensing temperature of 298 K and an evaporating temperature of 280 K.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cycle has a big potential to produce refrigeration and most exergy losses take place in the eject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