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饶天健  金跃辉  慕小瑜  李敏  冯运 《上海医学》2006,29(7):469-472,F0004
目的研制一种重建韧带的新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复合毡型人工韧带,评价其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力学性能。方法手术切除16只羊的左、右后肢胫后肌腱各长3 cm,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复合毡型人工韧带替代。动物分成4组,每组4只。分别于移植后3、6、9和12个月取出移植物作组织学检查和体内移植材料的力学断裂强力测定。另有1只羊在双侧后肢股骨干和股骨髁的骨洞内留置人工韧带,并于移植后3个月观察移植材料与骨界面的组织学变化。结果所有移植后动物均长期存活并按期取材检查。组织学检查见植入后3个月长入网状纤维和微血管;植入后6个月胶原纤维已呈片状连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周边显现胶原带存在;植入后9个月长入的胶原纤维在毡型结构内和周边形成致密的胶原组织包覆体;植入后12个月,深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机织结构中的微孔已被胶原纤维填充,胶原纤维排列方向与移植材料长轴方向一致。测定移植后3、6、9和12个月4组移植材料的平均力学断裂强力[(1291.00±49.11)、(1239.00±109.33)、(1188.00±95.45)和(1379.00±240.30)N],并与移植前对照值[(1334.00±43.21)N]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力学测试结果证实,移植材料不随移植时间的延长而出现生物体内力学衰退。人工韧带植入骨洞后3个月证实其骨组织结构正常,穿过骨洞的人工韧带未见磨损或断裂。组织学检查显示,邻近骨皮质的人工韧带内长入的纤维组织已呈胶原化改变。结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复合毡型人工韧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可适用于重建喙锁韧带、肩锁韧带和环状韧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在假体周围抽取关节液的应用价值。方法将需行髋关节假体周围穿刺的病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为传统的C臂透视引导下穿刺,B组为超声引导下穿刺;同时将需行人工膝关节假体周围穿刺的病例随机分为C组和D组,C组为盲穿法,D组为超声引导下穿刺。每个病例记录是否取得关节液,获取关节液量,穿刺次数,关节液是否混有血液。结果在人工髋关节周围穿刺,A组8例患者中有3例穿刺获取关节液,成功率为37.5%,B组10例患者中9例穿刺获取关节液,成功率为90.0%;A组平均穿刺(4.8±1.2)次,B组平均穿刺(6.1±1.2)次,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抽的关节液量(6.1±1.2)mL也较A组(2.4±0.4)mL多,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膝关节组C组13例患者中有8例穿刺获取关节液,成功率为61.5%,D组11例患者中全部穿刺获取关节液,成功率为100.0%,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C组平均穿刺(2.5±0.9)次,D组平均穿刺(6.1±1.2)次,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C组抽的关节液量(4.6±0.9)mL,也较D组(8.7.4±5.0)mL多,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可作为人工关节周围穿刺获取关节液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0例(22个节段),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12个月、24个月进行JOA、ODI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并行颈椎正侧位、动力位X线片及CT、MRI检查,观察植入假体的稳定性及颈椎置换节段的活动度。结果 术后经过24个月的随访,JOA评分增高、ODI评分降低,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虽然置换节段早期的活动度较术前有所减小,但长期随访示恢复了术前的活动范围,保持了正常的颈椎运动功能。置换节段假体位置稳定无移位,未发现植入物下沉和异位骨化现象。结论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不但可以保持颈前路减压的良好效果,还可重建颈椎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张亮  陈志荣  金群华 《医学综述》2008,14(2):229-231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溶解所引起的假体无菌性松动是影响其使用寿命的主要原因之一。晚期患者必须行关节翻修手术,但手术难度大、风险高、费用多,非手术治疗人工假体周围骨溶解已成为目前关节研究领域研究的热点。目前药物主要从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作用于炎症过程及细胞因子、促进成骨三方面来防治骨溶解;基因治疗骨溶解和其他方法也在研究中。  相似文献   

5.
对近年有关颌面部缺损进行赝复体修复的临床研究结果进行综述分析,包括颌面部缺损的分类、颌面部缺损修复原则、赝复体修复应用的固位技术、颌面部缺损赝复体的材料以及赝复体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对良性乳腺肿瘤做腺体切除后造成的乳房毁损、缺损及畸形应用植入假体即时隆乳。方法乳房下皱襞、乳晕切口切除肿瘤及腺体,胸大肌后间隙植入假体。结果术后随访对乳房外型和手感都较满意。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并发症少,能改善乳房外形、避免乳房毁损、缺损及畸形造成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8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附着龈重建术,观察治疗4周及6个月后的角化黏膜宽度及其他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患者6个月后复诊时,口腔的卫生状况良好,种植体均比较稳定, BOP位点百分比为24.1%。治疗4周后,角化黏膜宽度得到明显改善(P<0.05),冠修复6个月后,与4周后的有效角化黏膜宽度相比不具备显著性差异( P>0.05),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附着龈的重建方法操作简单,在口腔种植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旋转平台型假体Gemini MK Ⅱ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及早期疗效。方法2010年8月~2013年7月采用旋转平台型膝关节假体Gemini MK Ⅱ对87例(106膝)病变膝关节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年龄52~81岁,平均65.3岁,采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和X线检查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本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4.2个月(7~40个月)。术后患者膝关节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关节功能得到改善。 X线检查未发现有骨溶解、假体松动或旋转衬垫脱位等并发症。 HSS评分由术前(51.5±9.7)分提高到术后(87.3±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旋转平台型膝关节假体Gemini MKⅡ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短期临床效果令人满意,其长期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两种无张力疝修补术对复发疝的疗效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两种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特点和适应证。方法采用美国Bard公司的疝环充填物和网状补片及美国Bard公司的M arlex网片(15 cm×15 cm),对32例多种类型的复发性腹股沟疝行无张力修补,其中疝环充填式(Rutkow手术)22例(A组),改良双层补片术10例(B组)。结果A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B组(P<0.01);而两组术后自主能力恢复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比传统的手术方式具有很大的优势;疝环巨大的复发性腹股沟疝者,应尽量选用改良双层补片术,疝环较小的复发性腹股沟疝可选用Rutkow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ITI种植术后1-3年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126例缺牙患者根据口腔健康状况及种植数量分为两类,单颗健康状况良好的30例行非覆盖式种植;96例多牙位,同期植入行埋入式种植。术后3-9个月行口腔义齿修复,随访观察1-3年。结果 126例260颗ITI种植牙中,成功完成种植修复123例257颗牙,修复效果良好。结论 ITI种植修复是一种临床操作方便、修复后实用性较强的修复缺失牙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文章报告22例患者行双侧髋关节人二关节置换术,共44个髋关节,其中人工全髋关节15例,30个髋关节;人工双极股骨头7例,14个髋关节.年龄33岁-64岁.病因: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8例;Legg-Perthes病1例;类风湿性关节强直3例.经随访优良11例;很好7例;好2例;尚可2例;差、很差0.作者认为对髋关节有屈曲畸形病人采用Smith-peterson切口,一般病例采用Moors切口为好.两侧手术最短间隔时间为1个月.双侧关节应用同型号人工关节.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对比视力表对140只正常眼、58只病眼进行了对比视力和对比阈值的测量,从中发现:1.在相同的正常视力等级中,可区分较多等级的对比视力和对比阈值。2.年龄对两项指标的敏感性较视力表明显。3.两项指标对发现正常眼中对比敏感性的下降较敏感;在七种病眼中均测得了用视力表测不到的视功能损失。4.对比视力和对比阈值都具有视力和对比敏感性的双功能信息,但在部分病眼功能的反映上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工假体在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保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膝关节周围骨肿瘤患者22例.对化疗敏感的,由肿瘤内科行正规静脉化疗,术前72小时内常规行血管造影及瘤体动脉栓塞,行骨肿瘤广泛切除或根治性切除后,采用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重建.结果 22例患者术后随访12-60个月,其中17例患者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 4例出现复发.膝关节活动 0°-110°,根据Insall评分标准治疗后效果优15例,良3例,可4例,优良率85%.结论 人工假体是一种治疗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较好的保肢方法,能降低局部并发症及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假体松动的原因、诊治及预防。方法:收集分析3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假体松动患者的临床资料,35例患者均有患侧髋部及腹股沟区疼痛,部分病例出现大腿前方及膝部疼痛;X线表现为假体周围>3 cm的连续透光影,或假体发生移位,手术中发现假臼、假体柄移位。4例患者的假臼用手指轻轻取出,假体周围软组织呈现浅黑色。清除浅黑色组织,取出假体,清除骨水泥,重新安装新的人工全髋。结果:35例假体松动患者,经全髋翻修术后,疼痛消失,恢复功能,效果良好。结论:THA术后假体松动与患者自身原因、假体的选择和手术技术操作有密切关系,早期翻修手术要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在高龄粉碎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本院收治的24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本组24例患者全部获得1年以上的随访,优良率达72.7%。结论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在近期疗效上固定牢固,能早期下床活动,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即刻胸大肌包裹假体植入乳房重建的可行性.方法 对28例0、I、II期乳腺癌行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于胸大肌后方植入硅胶假体重建乳房,并根据冰冻切片结果决定是否保留NAC.结果 28例早期乳腺癌均保留了NAC,术后随访2~18个月(中位随访期:15个月),外观良好,双侧乳房对称,优良率达96.5%;均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 保留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用硅胶假体行即刻乳房重建,能达到满意的乳房美容效果,是治疗早期乳腺癌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追踪观察低常远视力飞行学员远视力及屈光动态变化,为现行招飞体检标准的可行性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以空军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入校飞行学员27 1人为追踪对象,选择招飞时单眼或双眼远视力≥0.8且<1.0(低常远视力)者为观察组;双眼远视力≥1.0(正常远视力)者为对照组;分别对3年(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组内及组间远视力和屈光各变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远视力中位数:观察组3年分别为1.04、0.94和1.20,其中前2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9.034,P=0.000;Z=-12.829,P=0.000),第3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10,P=0.834).远视力达标率:观察组3年分别为97.67%和97.65%和93.62%,其中由低常转为正常(≥1.0)比例分别为83.14%、45.89%和80.85%,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127.152,P=0.000).静态屈光构成:与招飞时比较,观察组近视不同程度减少,其他屈光构成变化及趋势与对照组基本一致,3年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09年x2=9.366,P=0.025、2010年x 2=9.944,P=0.019和2011年x2=17.165,P=0.001).静态屈光超标率:观察组3年分别为39.53%、28.65%和23.61%,与对照组比较,前2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880,P=0.087;x2=4.995,P=0.082),第3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14,P=0.010).结论 低常远视力飞行学员3年远视力呈提高态势,屈光状态趋于稳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逐步缩小.提示在严格控制静态屈光的前提下,对非战斗机种飞行学员下调远视力合格标准至0.8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假体的改进及其在保肢术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采用改良的人工假体置换治疗肱骨近端肿瘤8例,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14~48岁,中位年龄19.1岁.按ISOLS功能评价标准,得分18~22分,平均20.5分;恶性肿瘤及骨巨细胞瘤术前行1周期新辅助化疗.结果6例病例,术中瘤段截除6~14 cm,平均10.3 cm.随访5~20个月,平均13.2个月.5例骨肉瘤患者中,4例患者存活至今,1例于术后5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后全身病情稳定,局部未见复发;良性肿瘤2例未见局部复发.所有患者术后拍片检查显示:骨-假体连接处对合良好,骨痂状态稳定;假体均无松动和断裂发生,加长垫无移位.按ISOLS功能评价标准,术后得分22~27分,平均24.4分.结论人工肱骨头假体的应用在临床可获得良好的关节功能,对假体的改良有助于加强假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旋转平台及后稳定固定平台假体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旋转平台型假体行TKA,而对照组采用后稳定固定平台型假体行TKA。术后跟踪随访,共12个月,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1、6、12个月的膝关节(HSS评分)疼痛、功能评分、关节活动度以及膝关节屈曲度(ROM)。结果:术后两组患者HSS疼痛、功能评分、关节活动度及ROM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6、12个月HSS疼痛评分、功能评分及关节活动度与对照组较相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后的RoM评分也与对照组较为相近,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转平台和后稳定固定平台型假体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均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可有效的改善膝关节的功能,两者的早期疗效较为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