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眼底疾病之一。目前有关本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部分已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近年来对本病的发病机制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因而也出现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如:视神经放射状切开术、视乳头穿刺术、t-PA(组织型纤维蛋白溶本科原激活剂)溶栓疗法、激光视网膜脉络膜静脉吻合术和动静脉鞘切开术等,初步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本对以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视网膜血管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桂玲  易长贤 《眼科学报》2002,18(4):199-202
视网膜血管炎症是视力受损的常见原因之一,常常侵犯视网膜静脉,动脉受累较少,有时动静脉均可受累。其病因和类型错综复杂。近年来对本病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同时对其命名,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争议。本文就视网膜血管炎的命名,临床表现,病理学,病因学,实验研究及治疗和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和争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是一种遗传性眼科疾病,是 导致青少年视网膜脱离的原因之一。遗传方式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 隐性遗传或X性连锁遗传。目前与FEVR相关的致病基因有EVR1,EVR2,EVR3,EVR4。临床表 现 多种多样,其眼底特征表现为周边视网膜无灌注和新生血管形成。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 有助于诊断。需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Norrie病、视网膜母细胞瘤、Coat's病等相鉴别。 通过筛查发现早期患者可使用激 光光凝或者冷凝治疗周边无血管区;对于晚期患儿主要行巩膜扣带术或玻璃体切割术,但预 后较差。近年来随着对本病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进展,希望能够找到更加有 效的治疗方法,或者通过早期筛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使因为FEVR失明的患者越来越少。   相似文献   

4.
急性视网膜坏死(acute retinalnecrosis,ARN)是一种由疱疹类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急性葡萄膜炎、视网膜血管炎及视网膜坏死和脱离为主要特征的眼部综合征。本病起病急、发展快、预后差,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本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曾误诊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急性视网膜坏死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视网膜坏死的治疗沈念慈王诚忠上海华东医院眼科(200040)急性视网膜坏死(acuteretinalnecrosis,ARN)是由疱疹类病毒感染导致的综合征。主要包括急性葡萄膜炎、视网膜血管炎及视网膜坏死和脱离〔1〕。本病起病急、发展快、治疗困难...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眼科最常见的致盲病因之一.近年来,有关本病的发病机制、发展过程以及治疗措施等有一些新的认识和改进,尤其是在治疗上的新观念.现本文将有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邢怡桥  周晶  李拓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11):1978-1981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amilial exudative vitreoretinopathy, FEVR)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视网膜血管发育异常性疾病,目前已发现的致病基因有FZD4、NDP、LRP5、TSPAN12、ZNF408、KIF11。其临床表现多样,轻者无临床症状,重者可出现视网膜周边无灌注区、新生血管形成、视网膜渗出、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褶皱、视网膜脱离等。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能发现早期无症状者,可明确病变范围和预示病情发展,指导治疗。患者病变程度不同,治疗方法各异,主要包括: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巩膜外垫压术、玻璃体切割术及抗-VEGF药物的辅助治疗。随着本病基因研究的进展,有望在分子水平对本病进行诊断,获得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华  宋宏文 《眼科新进展》1997,17(3):185-187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ofprematurity)以往称之为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retrolentalfibroplasia)本病几乎全发生在出生时体重不足1500G,并曾在出生后10天内接受过高浓度吸氧治疗的早产儿.1942年由Terry[1]首先报道,他发现本清的显著特点是,早产儿晶体后有白色纤维组织,由此而命名.后来的研究表明,本病除侵犯早产儿外,还与吸高浓度氧有关.直至1984年,世界眼科学者们才正式定名为早产地视网膜病变[2].1.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理近年来,尽管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但病理机制的研究尚无定论.胚胎4个月以前,…  相似文献   

9.
急性视网膜坏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急性视网膜坏死是一种由疱疹类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急性前葡萄膜炎、玻璃体炎、视网膜血管炎、视网膜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眼部综合征。本病起病急,进展快,预后极差。早期诊断和抗病毒药物治疗是改善急性视网膜坏死预后的关键。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对于挽救晚期患者的视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华眼底病杂志, 1999, 15: 165-267)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眼科常见疾病。近年来有关本病的发病机制、发展过程、预后评估以及治疗措施等都有一些新的认识和进步。特别是在治疗上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包括激光和手术。本文将近年来有关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高压氧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河北省沧州地区医院眼科徐深,刘风云,范玉香,侯四清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浆病),是国人常见的眼底疾患,多见于青壮年男性,病程长,发病率高。以往认为本病预后较好,但近年来发现本病预后并非象以往所认...  相似文献   

12.
视网膜静脉阻塞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由于目前对视网膜静脉阻塞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所以人们尝试用很多方法治疗该病,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血液稀释疗法和高压氧治疗等,但这些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尚需进一步证实.现对本病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特发性视网膜血管炎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总结特发性视网膜血管炎患者的眼底改变。治疗效果和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总结213例(321眼)临床诊断为特发性视网膜血管炎并住院治疗的临床资料和部分患者随访结果。结果:玻璃体积血211眼(65.7%),血管白鞘190眼(59.2%),视网膜新生血管126眼(35.2%),视网膜脱离89眼(27.7%),黄斑水肿48眼,占15%,经过各种治疗后,平均视力提高0.12。结论:本病眼底表现复杂,以玻璃体出血,血管白鞘和视网膜出血最为多见,积极的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视力。适合手术治疗的患者可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一世纪视网膜母细胞瘤研究:希望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视网膜母细胞瘤(RB)和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b)一直是多个 学科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在RB 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长足进步,但也面临更多难题。今后我国RB 研究应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加强各研究单位和不同学科间的合作,充分利用 病例多的优势,争取在RB诊断、治疗和发病机制研究方面做出成果。  相似文献   

15.
关于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是一种复杂的伴有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特殊类型。本病起病急,发展迅速,以严重的葡萄膜炎和低眼压为主要临床表现,如治疗不及时,可迅速导致玻璃体和视网膜周围增生,故预后较差。目前对其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和治疗尚未有一个明确的定论,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治疗方面,我们对其相关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了解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伴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脱离(RD)是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虽然少见,但对视力威胁极大。有关本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的报道不多。我院采用玻璃体切割结合常规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治疗一组BRVO伴RD的患者,取得一定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视网膜冷凝治疗Coats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oats病治疗的关键是破环异常扩张的视网膜毛细血管及小动脉,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激光和冷冻。激光适用于渗出水肿较轻的病例,但当渗出水肿严重引起视网膜脱离时,激光则难以达到治疗效果,部分病例可通过冷凝治疗来达到治疗目的。我们观察伴有视网膜脱离行视网膜冷凝病例的随访情况,以了解冷凝治疗伴有视网膜脱离的Coats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治疗复合性视网膜脱离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方法 对16例(16眼)视网膜脱离合并严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行闭合式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环扎、视网膜切开或切除及眼光内光凝术。观察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视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16眼视网膜完全复位者13眼、视力较术前增加者10眼、下降者2眼,视力>0.05者7眼。随访,1眼视网膜脱离复发,5眼出现低眼压。结论 视网膜切开/切除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更好地探讨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方法。方法:对34例糖尿病性视网膜新生血管病变进行随机分组治疗,两组控制血糖及辅助治疗用药相同,治疗组加服本院自拟眼底滋阴汤,滋阴活血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0.59%,对照组总有效率35.29%,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较西医治疗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5-2002年6月收治的52例71眼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中33例41眼视网膜脱离的患者。结果 接受普通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13眼中8眼视网膜复位,手术成功率61%;接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10眼全部视网膜复位,手术成功率100%。结论 视网膜脱离手术,特别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可有效地使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视网膜脱离复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