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采用HPLC法测定复方磺胺甲噁唑混悬剂中磺胺甲嗯唑(SMZ)和甲氧苄啶(TSW)的含量。方法 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以磷酸盐缓冲液-乙腈(75:25)为流动相;流量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30nm;用外标法测定。结果 平均回收率:SMZ为99.68%,RSD为0.26%;TMP为100.6%,RSD为0.76%。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适用于复方磺胺甲噁唑混悬剂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增效联磺制剂中磺胺甲噁唑、磺胺嘧啶与甲氧苄啶三组分的含量。方法:采用Spherisob ODS色谱柱,0.05mol/L磷酸二氢钠-甲醇(75:25)为流动,230nm为检测波长。结果:方法平均回收率:磺胺甲噁唑100.1%,RSD=0.20%(n=6);磺胺嘧啶100.9%,RSD=0.42%(n=6);甲氧苄啶99.6%,RSD0.69%(n=6)。结论:方法简便、快捷、准确,是增效联磺制剂质量控制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测定联磺甲氧苄啶片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采用Zorbax C18柱(150mm×4.6mm,5μm)为色谱柱,以水-乙腈-三乙胺(799:200:1,用氢氧化钠试液或冰醋酸调节pH值至5.9)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0nm,流速为1.0mL/min,进样量为20μL,枉温为30℃。结果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嗯唑质量浓度在5~100μg/mL范围内,甲氧苄啶质量浓度在2~4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磺胺嘧啶为99.91%(RSD为0.2%),磺胺甲嗯唑为99.76%(RSD为0.2%),甲氧苄啶为99.80%(RSD为0.4%)。结论HPLC法分离度好,快速、简便,可同时测定3种组分,可作为该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离子对分配色谱法测定复方磺胺甲噁唑片中两组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离子对分配色谱法测定复方磺胺甲噁唑片中磺胺甲噁唑和甲氧苄啶的含量。方法流动相为甲醇:0.34%磷酸二氢钾:0.05mol/L四丁基溴化铵(55:45:5)。ODS C18柱为色谱柱。柱温2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40nm。结果磺胺甲噁唑在40-200μg/ml(r=0.9999)、甲氧苄啶在8-40μg/ml(r=0.9998)的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3%、100.6%;RSD分别为0.29%、0.32%。结论该法专属性强,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5.
紫外法测定磺胺嘧啶钠注射液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磺胺嘧啶钠注射液的含量测定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方法:以0.1mol/L NaOH溶液为溶剂,254nm为测定波长。结果:测定浓度的线性范围为2-10μg/ml(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8%-100.1%,RSD小于1.01%。结论:本法简单、快速、准确,可用于磺胺嘧啶钠注射液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刘宏英 《中国药业》2007,16(24):29-29
目的 建立测定联磺甲氧苄啶片中磺胺嘧啶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采用ODS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以水-乙腈-三乙胺(799:200:1,用氢氧化钠试液或冰醋酸调pH值至5.9)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1nm,流速为1.0mL/min,进样量为20μL,枉温为30℃。结果 磺胺嘧啶质量浓度在5~1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n=5);平均回收率为99.90%,RSD为0.3%。结论 HPLC法操作简便、快速。测定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测定小儿磺胺甘草合剂中磺胺嘧啶及磺胺二甲嘧啶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monsil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旬.02mol·L-1磷酸二氢钾(用磷酸调节pH至3.5)(30:70),流速:0.9ml·min-1,检测波长:265am,柱温:40℃,进样量:lO斗l。结果:磺胺嘧啶和磺胺二甲嘧啶分别在6.03~60.32μg·ml-1和6.91~69.12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磺胺嘧啶的平均回收率为99.3%(RSD=0.63%),磺胺二甲嘧啶的平均回收率为99.4%(RSD=0.22%)。结论:该方法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小儿磺胺甘草合剂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银锌凝胶中总磺胺嘧啶及磺胺嘧啶锌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银锌凝胶以20%磷酸溶液提取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307nm波长处测定总磺胺嘧啶含量。另将银锌凝胶以干法消解处理后与锌试剂反应,采用可见光分光光度法,于620nm波长处测定磺胺嘧啶锌含量。结果:磺胺嘧啶在0.00—67.55μg·mL^-1范围内,吸收度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2.0%(n=9,RSD=1.7%);样品及对照品溶液于室温放置48h稳定。锌浓度在0.00~2.86μg·mL^-1范围内,吸收度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6.2%(n=9,RSD=1.3%);结论:上述2种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结果准确,适用于测定银锌凝胶中主要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1病例 患者男,45岁,2009年3月2日以重度颅脑损伤收入院,观察患者:处干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3.0mm,对光反射均迟钝,四肢刺激可动,全身多处擦挫伤。执行医嘱:给予.级护理,禁食水,多功能监护,吸氧,按医嘱用药给予0.9%的氯化钠注射液250ml加磺胺嘧啶钠2.0,2次/d,静脉点滴,静点到16d时该患前胸出现散在的水泡。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泻痢停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褶合曲线分析法结合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不经分离直接测定磺胺甲噁唑和甲氧苄氨嘧啶的含量。结果:磺胺甲噁唑在0~2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回收率为99,85%,相对标准偏差为0.53%;甲氧苄氨嘧啶在0~12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回收率为102.01%,相对标准偏差为3.14%。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结果可靠,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出银锌乳膏中磺胺嘧啶银、磺胺嘧啶锌和磺胺嘧啶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永停滴定法测定磺胺嘧啶,富尔哈特法测定磺胺嘧啶银,计算法或配位滴定法测定磺胺嘧啶锌含量,并按药典规定从精密度、加样回收率和专属性方面对测定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高、中、低三种浓度中磺胺嘧啶测定值的RSD<0.49%;磺胺嘧啶银测定值的RSD<0.79%;磺胺嘧啶锌计算值的RSD<1.2%,实际测定5份中浓度,RSD为0.66%。加样回收率试验测定结果,磺胺嘧啶为100.18%、磺胺嘧啶银为98.68%、磺胺嘧啶锌为98.70%。结论试验结果表明,拟订的方法用于本乳膏的测定,操作简单,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2.
分光光度法测定磺咳合剂中磺胺嘧啶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磺咳合剂中磺胺嘧啶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磺胺嘧啶的含量,选定254nm为测定波 长,绘制工作曲线。结果:磺胺嘧啶在浓度为6~14μg·mL-1内呈线性范围,相关系数r=0.9998。浓度为7.0、10.0、13.0μg· mL-1样品液的平均回收率为:100.38%,RSD=0.91%。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精密度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银锌霜对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各类烧伤病人897例,应用银锌霜进行创面治疗,观察创面愈合时间。结果:应用银锌霜可使Ⅱ度创面提前愈合2~3d;可使Ⅲ度创面焦痂在11~17d内完全脱痂,形成新鲜的肉芽创面。结论:银锌霜治疗烧伤创面有效。  相似文献   

1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联磺甲氧苄啶片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能简单、快速和准确地同时测定联磺甲氧苄啶片中磺胺嘧啶(SD)、磺胺甲唑(SMZ)和甲氧苄胺嘧啶(TMP)的含量。流动相为pH5.90的0.05mol/L磷酸盐缓冲液—甲醇(8020),使用ODS柱能使片剂中的三组分与内标咖啡因达到很好的分离。检测波长为240nm。线性校正图谱所获得的浓度范围SD与SMZ均为24~120mg/L,TMP为9.6~48mg/L;平均回收率±RSD分别为(100.0±0.31)%、(100.4±0.18)%、(99.1±0.85)%,n=7。本法与中国药典(1995年版)方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淋巴液是治疗烧伤的新型局部外用药。实验研究证明该药具有抑制创面水肿、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减轻炎症反应等功效,其治疗作用明显优于磺胺嘧啶银。  相似文献   

16.
HPLC法测定磺胺嘧啶麻黄碱滴鼻液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测定磺胺嘧啶麻黄碱滴鼻液中磺胺嘧啶和盐酸麻黄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缓冲液(0.01 mol.L-1磷酸二氢钾,0.5%三乙胺,磷酸调pH至2.8)-甲醇(80∶20,V/V),流速1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56 nm。结果在该色谱条件下,盐酸麻黄碱和磺胺嘧啶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796.30x+8.01(r=0.999 1,n=6)和y=69.04x-21.10(r=0.999 9,n=6)。加样回收率97%~103%(n=3),RSD<3%(n=3)。样品在8 h内稳定。测得样品中盐酸麻黄碱含量在97%~103%之间,磺胺嘧啶含量在90%~110%之间。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7.
汪洁  魏然 《中南药学》2006,4(6):421-423
目的建立了一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用于复方磺胺嘧啶滴鼻液中磺胺嘧啶和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测定。方法色谱柱为Zorbax Bonus RP C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050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含0.5%三乙胺,用磷酸调节pH值至2.3)-甲醇(80∶20),盐酸麻黄碱的检测波长为216 nm,磺胺嘧啶为265 nm。结果磺胺嘧啶和盐酸麻黄碱分别在3.3~33.6μg.mL-1,6.0~60.7 5μg.mL-1峰面积和浓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为0.999 6,磺胺嘧啶和盐酸麻黄碱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1%和100.0%。以文献方法作为参考方法,通过F-检验核对了定量方法的精密性,磺胺嘧啶和盐酸麻黄碱的两方法平均偏差的比值均接近于1.0。结论该分析方法准确、稳定,可用于复方磺胺嘧啶滴鼻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磺胺嘧啶麻黄碱滴鼻液的定性定量方法。方法采用化学反应法及HPLC法定性定量鉴别处方中的磺胺嘧啶及盐酸麻黄碱。采用HPLC法测定磺胺嘧啶及盐酸麻黄碱的含量,色谱柱为Hibar RP-18endcapped(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液(p H值为3.0±0.1)-乙腈(90∶10),流速1.0m L?min-1,检测波长210 nm。结果化学反应和HPLC法均能定性鉴别磺胺嘧啶及盐酸麻黄碱。磺胺嘧啶和盐酸麻黄碱分离良好;进样浓度分别为99.96299.88μg?m L-1(r=0.999 8,n=5)和19.86299.88μg?m L-1(r=0.999 8,n=5)和19.8659.58μg?m L-1(r=0.999 9,n=5)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磺胺嘧啶和盐酸麻黄碱的平均回收率在98.0%59.58μg?m L-1(r=0.999 9,n=5)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磺胺嘧啶和盐酸麻黄碱的平均回收率在98.0%100%,RSD均<1.2%(n=3)。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磺胺嘧啶麻黄碱滴鼻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动态观察了乙醇摄入对口服磺胺嘧啶在小鼠体内过程及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方法:灌胃(ig)给予2.5g·kg-1乙醇,一天一次,分别于2,4,6,8周静脉注射磺胺嘧啶400mg·kg-1,2d后灌胃给于同等剂量磺胺嘧啶,比色法测定血浓,3P87药物动力学软件计算AUCiv、T1/2βiv、AUCig、T1/2βig、Tmax、Cmax。结果:2至4周,磺胺嘧啶在小鼠体内的AUCig、T1/2βig、Tmax、Cmax明显减少,6周后,AUCig、T1/2βig、Tmax、Cmax及生物利用度均明显增加,8周后与乙醇摄入6周相比,AUCig、T1/2βig明显增加,Tmax明显延长,Cmax及生物利用度则下降。结论:乙醇摄入可明显影响磺胺嘧啶的体内过程及生物利用度,其影响程度和方法取决于乙醇摄入时间和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