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相干两点源对单脉冲角跟踪诱偏方向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相干两点源对单脉冲雷达导引头进行角度诱偏的基本原理出发,通过数学推理,证明了单脉冲雷达导引头的测角特性,指出在相干两点源作用下,导引头瞄准轴将偏向功率较大的干扰源。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单脉冲雷达角跟踪系统的工作原理,介绍了对单脉冲雷达进行角度欺骗的两种方法,并分析了相干干扰和非相干干扰两种干扰的可行性,仿真了在两点源相干干扰情况下对单脉冲雷达角跟踪系统的干扰效果。  相似文献   

3.
单脉冲雷达的角度跟踪干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富君  陶建锋  孙宏伟 《现代雷达》2004,26(1):17-18,36
简单介绍了单脉冲雷达的特点及工作原理,重点分析了多部干扰机对单脉冲雷达的角度干扰问题,并对相干干扰和非相干干扰的干扰效果进行了讨论,指出两点源非相干干扰是实际工程中一种比较理想的干扰方式。  相似文献   

4.
相干两点源能够对单脉冲体制雷达形成有效的角度欺骗干扰,通过干扰机之间协同,达到诱偏雷达波束、掩护目标突防的目的.根据两点源角度欺骗干扰原理,利用相干两点源和雷达目标全极化回波特性差异,设计了识别相干两点源角度欺骗干扰识的二元假设检验方法,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主动雷达导引头具有较高的抗干扰性能,以PD体制导引头为例,分析了导引头单脉冲角跟踪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同步闪烁干扰和交叉眼干扰这两种能够有效进行角度欺骗的干扰手段,并对干扰性能做出了仿真。  相似文献   

6.
双点源干扰是一种针对单脉冲雷达的有效角度欺骗干扰技术。现有文献均在单次回波情况下分析双点源相干及非相干情况下的干扰效果。而实际情况下,雷达在进行数据处理时,会进行脉冲积累处理,此时双点源干扰两点源信号间的相位会受到脉冲积累的影响,进而影响干扰效果。通过仿真分析,得出了脉冲积累处理下,单脉冲雷达受双点源干扰欺骗的角度不再稳定,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非相干干扰对单脉冲雷达导引头具有很强的干扰效果。介绍非相干干扰的实施方法及分类,建立了单脉冲雷达导引头对同一波束内两目标的测角特性模型,分析了干扰条件下导弹命中误差形成原理。通过计算机仿真研究了雷达分辨目标的原理,给出了闪烁干扰和非闪烁干扰下导弹命中误差的计算方法。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对于非闪烁干扰,当能量比近似为1时,初始误差等于目标距离的50%;当能量比较大时,初始误差等于0;对于闪烁干扰,初始误差等于0。  相似文献   

8.
相干两点源干扰是针对单脉冲体制的雷达进行角度欺骗的一种有效的干扰方式。从相干两点源干扰应用于舰载环境下的数学模型入手,通过公式推导,建立通用的干扰数学模型;并以此为基础,选取几种模型中的典型参数进行仿真计算,并通过比较得到的仿真图像,从中得出最优的系统布站参数,为相关设计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相干两点源能够对单脉冲体制雷达产生角度欺骗的干扰效果,交叉眼作为相干两点源典型的可行应用形式,能够修正由于传输路径不同带来的两个干扰源信号相位差。文章在研究两点源干扰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仿真计算,分析交叉眼系统中两个干扰点功率差和相位差的边界条件,旨在对工程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单脉冲角度跟踪雷达的抗干扰特性,系统分析了对单脉冲角跟踪雷达进行相干和非相干两种拖曳式干扰技术,并对非相干和相干拖曳式干扰下单脉冲雷达测量角度与雷达接收到的目标反射信号和干扰信号能量比以及单脉冲雷达实测的目标角度、实际角度与目标与雷达之间距离关系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1.
张亮  徐振海  吴迪军  王雪松 《电波科学学报》2012,(4):685-690,845,846
在考虑极化影响的情况下,建立了相位干涉仪导引头跟踪相干两点源的数学模型,分析了雷达信号、诱饵信号及导引头接收天线的极化方式对被动雷达导引头测角性能的影响,推导了导引头跟踪辐射源时极化应满足的条件,并采用庞加莱(Poincare)极化球描述了极化与导引头指向角度的关系。指出利用极化信息可以改善导引头对雷达和相干源诱饵的分辨,为极化信息在被动导引头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箔条质心干扰是反舰导弹末制导跟踪阶段面临的主要无源干扰样式,对箔条干扰进行检测可以为抗箔条干扰的策略使用提供时机参考。该文在将舰船目标和箔条干扰分别建模为Swerling IV型和Swerling II型目标的基础上,建立单脉冲雷达导引头接收机回波信号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对比,箔条质心干扰条件下的单脉冲雷达导引头接收机输出信号可以近似为高斯分布,采用广义似然比检验方法实现了波束内不可分辨的箔条干扰检测。综合考虑虚警概率,脉冲积累数、目标到达方向、目标与干扰的功率比等因素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以对单脉冲雷达导引头目标检测跟踪过程建立信号级仿真模型为出发点,介绍了振幅和差式单脉冲雷达导引头角度跟踪环路建模仿真的实现思路,然后结合具体实例对单脉冲雷达导引头的角度跟踪性能进行了仿真试验分析,最后对单脉冲雷达导引头抗自卫式单点源干扰能力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机载拖曳式雷达有源诱饵对抗方法研究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春丽 《电子科技》2011,24(7):42-44
拖曳式雷达有源诱饵干扰作为一种新型干扰方式,能够有效地干扰单脉冲测角系统,对单脉冲雷达导引头造成威胁。文中分析了拖曳式诱饵的工作原理,提出了PD雷达配合速度的选通角度测量的抗干扰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仿真对比,普通单脉冲雷达和速度高分辨PD雷达在仿真参数相同情况下,前者导引头完全被诱饵诱偏,诱饵起到了保护...  相似文献   

15.
在常规单脉冲角跟踪雷达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在方位向、俯仰向均含有零深的差接收波束,将为单脉冲角跟踪雷达对抗波束主瓣干扰提供一种可能途径。文中首先介绍了利用四通道单脉冲技术对抗有源雷达诱饵干扰方法的工作原理,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然后,重点探讨了利用不同差通道接收信号间的相位差信息对雷达诱饵进行角度跟踪的方法以及可能达到的角度跟踪性能。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对抗诱饵干扰的方法不仅理论上是可行的,也具有较好的工程可实现性,而且在诱饵的雷达回波信号不可忽略的情况下仍然有效,因此,不失为雷达导引头对抗有源、无源雷达诱饵干扰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李栋  孟进  刘永才  周亮  苏彬彬 《雷达学报》2022,11(4):705-712
交叉眼技术是一种通过相干多点辐射源诱使单脉冲雷达测角偏差的电子对抗技术。面对攻防双方激烈对抗的复杂电磁环境,采用主被动复合单脉冲雷达测角是现代末制导雷达提高抗干扰能力的发展趋势之一。该文以主被动复合单脉冲雷达为干扰对象,建立了交叉眼干扰数学模型,通过对比交叉眼技术对抗主动单脉冲测角和被动单脉冲测角的干扰效果,揭示了交叉眼技术对主被动复合单脉冲雷达的影响机理。该研究成果可为干扰与抗干扰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规律和仿真数据。   相似文献   

17.
传统两点源相干干扰是基于质点模型产生与回波相位相干的干扰信号, 相应地用于验证干扰效果的导引头仿真平台往往仅进行功能级仿真.然而, 当被掩护目标为扩展目标时, 利用质点模型无法产生与目标回波相干的信号导致干扰效果下降.针对该问题, 研究了基于扩展目标的相干干扰新方法, 基于被掩护目标电磁散射特性将入射信号与同频点相应姿态角下的目标散射函数进行卷积, 充分保留目标特性对信号相位的调制信息, 从而产生与扩展目标回波具有稳定相位关系的干扰信号.设计了脉冲多普勒(Pulse Doppler, PD)雷达导引头相干视频仿真模型及六自由度弹道模型, 以完成精确的闭环仿真试验评估.试验结果表明, 通过目标距离像特性近似目标散射函数来生成PD导引头相干干扰信号时, 角度诱偏效果相比传统干扰大幅度提高, 方位、俯仰的框架误差角可达到十度的量级.  相似文献   

18.
从雷达极化的角度分析了空间多散射/辐射源的极化敏感性,为消除空间多散射/辐射源对单脉冲雷达在角度测量上带来的严重影响提供可能的解决方向。首先分析了单脉冲雷达的测角原理,建立了空间两点源在单脉冲测角系统中的极化响应模型,之后系统研究了目标散射矩阵、目标回波幅度比和目标起伏特性对单脉冲测角的影响,得到了空间多散射/辐射源对极化有显著敏感性的结论。对提高雷达导引头抗干扰性能以及对抗拖曳式诱饵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从火控雷达抗反辐射导弹的迫切需求出发,基于雷达组网理论,提出了组网火控雷达间歇辐射抗反辐射导弹方法;对非相干两点源干扰单脉冲雷达测角理论进行拓展分析,提出了两点源或多点源间歇辐射对反辐射导弹的闪烁诱偏方法;建立了反辐射导弹攻击效果评估模型,在设定的仿真背景下,对不同来袭方向的反辐射导弹的闪烁诱偏过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对于不同来袭方向的反辐射导弹,通过调整雷达的组网形式可以获得最佳的对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拖曳式雷达诱饵的噪声干扰分析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述了拖曳式雷达有源诱饵的两种干扰样式,讨论了4种类噪声干扰模型.分析了诱饵在连续转发干扰和噪声干扰方式下的误差变化曲线.在诱饵释放的4种噪声干扰信号情况下,对单脉冲雷达导引头产生的影响进行仿真和分析,评估了干扰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