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现有的移动IPv6切换机制依然存在切换时延在,分组丢失等问题。移动IPv6切换的关键问题是移动检测,本文提出了一种自适应主动预测邻居切换移动IPv6切换机制,采用主动自适应预测算法,根据网络和移动主机的运动状态智能的预测主机的切换,实现快速平滑切换。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制大大减少了切换时延和切换次数,提高了系统的切换性能,保证了网络的QoS。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移动IP提前注册切换的原理,具体分析了提前注册切换过程,并在IEEE802.11网络环境中实现了提前注册切换机制。仿真表明提前注册机制大大减小了切换时延,降低了分组的丢失。但提前注册切换机制的性能受二层消息触发时机的影响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前,很多移动IP切换的机制都是为了减少移动主机在切换过程中的分组丢失,做到了无缝切换。本文通过对层次型快速切换机制进行仿真和分析,提出了在层次型快速切换机制中引入缓存管理机制的切换方案,改善了系统切换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现有的移动IP切换机制存在切换时延大,分组易丢失,安全性差等问题。该文从移动IP切换的关键问题移动检测出发,提出并实现了一种有效的自适应主动预测邻居移动IP切换机制,运用主动自适应预测算法,根据网络和移动主机的运动状态动态智能地预测移动主机的切换,实现快速平滑切换。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与现有机制相比,极大地减少了切换时延和切换次数,保证分组按时到达,提高了系统的切换性能,保证了系统的QoS。   相似文献   

5.
时振宇  李昭  徐恪 《计算机工程》2008,34(1):111-113
802.11网络现有的切换方案可以解决域内切换问题,域间切换涉及网络层切换操作,导致较大的网络延迟和大量的分组丢失。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虚拟接口的802.11网络切换方法,通过对一个物理接口设备分时使用,使得无线终端在保证现有通信质量的情况下,平滑地完成与新无线访问点AP建立无线链路的过程。该方法具有实现简单、不用修改现有的Mobile IP协议等优点,在NS系统上的模拟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实时交互式应用对移动切换过程中的网络质量需求。  相似文献   

6.
主机标识协议(Host Identity Protocol,HIP)是一种综合解决主机移动、多宿主及安全问题的有效方案,为了解决现有HIP机制在处理主机移动时存在切换延迟大、丢包率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基于HIP的移动性管理机制。该机制在基于HIP的层次化设计模型基础上,采用FMIPv6中的快速切换思想,引入了链路层触发机制、预先绑定更新机制和分组缓存转发机制。有效解决了移动主机在不同区域范围内的切换问题,降低了切换延迟和丢包率,改善了移动主机的切换性能,实现了透明、平滑、快速的网络切换。  相似文献   

7.
主机标识协议(Host Identity Protocol,HIP)是一种综合解决主机移动、多宿主及安全问题的有效方案,为了解决现有HIP机制在处理主机移动时存在切换延迟大、丢包率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基于HIP的移动性管理机制。该机制在基于HIP的层次化设计模型基础上,采用FMIPv6中的快速切换思想,引入了链路层触发机制、预先绑定更新机制和分组缓存转发机制。有效解决了移动主机在不同区域范围内的切换问题,降低了切换延迟和丢包率,改善了移动主机的切换性能,实现了透明、平滑、快速的网络切换。  相似文献   

8.
唐伟  汤红波  陈璐 《计算机科学》2013,40(11):43-47,51
针对移动网络应用在代理移动IPv6域中存在切换时延大并且缺乏对域间切换有效支持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PMIPv6的移动网络快速切换方案。该方案通过结合二层机制在移动节点完成注册之前进行预切换,提前获取节点信息,建立缓存数据转发隧道,利用扩展的信令消息进行不同域间实体的交互,实现对域间切换的有效支持,并引入双重缓存机制,避免了切换过程中的分组丢失。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本方案相对传统机制,降低了系统切换时延。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几种主要的MPLS故障恢复模型,分析了各种模型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报文丢失及失序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Haskin故障恢复方法的故障恢复模型,并对该模型中流量重定向、流量切换以及流量汇聚的方法进行详细阐述.该模型能较好的解决由于流量切换而引起的报文丢失及失序问题.最后结论中指出了模型的不足,并提出了以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为克服移动节点在移动切换过程中丢包并使服务质量达到无缝切换的效果,IETF提出了平滑切换的解决方案.但此方案在实际应用中易造成整个网络吞吐率的下降.本文在通过仿真实验验证IETF缓存管理机制对TCP网络的性能造成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RTT的拥塞窗口控制方案,仿真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案能很好地解决平滑切换过程所造成的网络性能下降问题,具有其合理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IEEE802.11网络中过后注册切换机制实现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移动切换过程和过后注册切换机制进行分析.在IEEE802.11网络上,对管理帧的信息单元进行扩展来构造二层触发消息,并在Linux上实现了过后注册切换机制.最后从丢包和切换时延两方面对过后注册切换机制进行性能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过后注册切换机制明显降低了切换时延,减少了数据包的丢失.  相似文献   

12.
针对移动节点(mobile node,MN)在无线局域网中切换时,产生的切换延迟会严重影响实时应用的性能和丢包率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预处理的切换模式。该模式是在满足预处理条件下,启动一种预先信道扫描算法,实施数据包的预转移和预恢复操作。这种切换模式不仅消除了切换过程中的信道扫描,而且实现了提前将发往MN的数据包转发到目的AP,从而解决了MN与对端主机建立路径所造成的丢包率过大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切换模式降低了对实时应用的影响,达到了降低丢包率、减小切换延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移动IP技术支持节点在不改变本身IP地址的情况下随时连接Intemet.随着应用需求的不断提高,Mobile IPv4的低延迟切换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的需求.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一种新的策略来达到保证节点从一个子网进入另一个子网低延迟的较好效果.首先,代理提供一种缓存机制:如果通信过程中移动结点已经移动,代理将仍发送给移动节点的数据包缓存;接着,在各个代理上维护一个表格用来记录移动节点最新位置信息,代理通过这些信息将缓存的数据包转发到移动节点的最新位置.通过策略实施的具体工作分析,得出切换过程中数据包传递延迟可以明显减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IEEE802.11标准中有关无线切换规定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无线接入点(AP)邻居表的滑动平均值预测策略.通过运用背景扫描机制获取AP信号强度,该策略动态地计算信号强度平均值以决策移动终端(MH)发起切换的时间点.为降低切换过程中数据传输的丢包率,该策略还结合了邻居表将数据路由至候选AP,使得MH与候选AP建立连接后接收到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该策略有效地减少了MH切换过程所消耗的时间,同时保证了切换过程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异构无线网络的融合和全IP网络的推广,网络层软切换方法不断演进,用以提高垂直切换的性能.但是,现有的软切换方法在下行垂直切换过程中会造成严重的数据包乱序.为此,文中在讨论下行垂直切换时数据包乱序的原因之后,提出了一种新型网络层软切换方法——SHORDER.该方法根据移动终端与其家乡代理之间的交互信令对终端所收数据包进行适当的缓存,能有效避免移动终端因下行垂直切换接收到乱序的数据包.该方法所具有的网络层独立性使其能与各种传输层协议及其改进协议相兼容.此外,文中还从理论上定量地分析了所提方法对TCP应用的切换时延、有效吞吐量及拥塞窗口的影响,并与现有的典型网络层软切换方法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得出了SHORDER机制的适用条件,并基于此,进一步改进了SHORDER方法.最后,在原型系统上的实验显示出了所提机制便于部署的优点以及该机制在其适用条件下的良好性能.此外,实验结果还显示出与数值分析结果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MPLS的层次微移动协议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系统的权限管理是保证数据安全的必要条件。在论述了基于角色的权限控制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用户-功能的权限控制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RBAC的B/S体系结构的信息系统权限控制方法,实现了安全的权限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移动通信系统大部分信道切换策略中新呼叫阻塞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呼叫延迟切换策略,该策略是让即将占用最后一个空闲信道的新呼叫短暂延迟后再占用空闲信道,切换呼叫则直接占用空闲信道,缩短了信道被全部占用的时间,增加了新呼叫和切换呼叫占用信道的机会。该策略同时考虑了数据业务之间的优先级,只有当高优先级数据队列中的数据包为空时,低优先级队列中的数据包才能够占用信道。给出了切换呼叫掉话率、新呼叫阻塞率及数据包掉包率的理论公式。与预留信道策略和可移动边界策略的对比表明,新策略既提高了新呼叫进入系统的概率,又有效降低了切换呼叫的掉话率,同时也减少了高优先级数据的掉包率。  相似文献   

18.
刘瑶  铁玲  李建华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40(14):151-152,177
切换是降低无线网络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首先介绍了CellularIP的三种切换方案,尤其详细介绍了半软切换。然后给出了一种基于CellularIP半软切换机制的改进方案。该方案通过基站缓冲、前向发送机制和重复包消除机制等措施,极大地减少丢包和重复的包。  相似文献   

19.
移动IPv4切换时间特性的实验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将切换过程进行小粒度解析总结出切换时延的组成,针对各类耗时在自行开发的系统上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目前移动IP切换时延主要取决于协议数据包的传输时间和在进行协议栈处理以前等待路由(代理)广告的时间,缩短这两部分时间是提高移动IP切换速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