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日益发展的小批量生产模式的质量控制,在样本数据无先验信息条件下,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加权法的质量控制图参数优化方法.采用随机加权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再抽样,估计样本数据的分布参数(样本均值和方差),经假设检验,动态优化质量控制图的控制参数弥补了小样本条件下传统控制图的不足,实现了无先验信息下小批量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实验表明,优化后的控制图的控制参数更加逼近于理论值,优于传统控制图的控制参数,适合用于小批量生产环境下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采用动态测量和定量控制相结合的方法,使用控制算法来实现多级控制,减小在动态称量中的误差,又采用了一个的动态测量方法,从而提高了称量的精度和速度,弥补了单独提高动态测量精度或单方面优化定量控制策略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Stewart液压平台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MIMO)非线性系统,其耦合运动过程中存在参数不确定性与干扰影响其轨迹跟踪精度,针对此问题,考虑了系统参数的不确定性,利用Backstepping方法结合滑模控制与自适应控制的优点,推导得到系统的多级自适应滑模控制器,以增强系统运行过程中对运动与力的跟踪性能.利用AMESim与MATLAB的联合仿真方法进行验证,与传统基于各缸位置偏差的比例 积分 微分(PID)控制器相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系统参数不确定所引起的干扰下,能更有效地降低各缸的位置和力的跟踪误差,从而提高了运动平台末端的动态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对接方法在缺少现场实测数据支持下的被动调整问题,提出基于数字孪生的机身对接精度优化控制方法.基于数字孪生虚实结合技术,研究机身对接工艺优化反馈控制技术.搭建融合冗余控制算法和工艺优化策略的数字孪生系统,明确了基于现场实测数据的测量-优化-反馈精度优化流程.基于有限状态机理论,精准重建数字孪生模型,实现对接过程的监控和精度预测,根据同轴度评价指标完成工艺参数二次设计,将优化后的工艺参数重新下发至物理现场、控制现场进行对接.对接位姿偏差对比结果表明:对接精度优化控制方法将机身筒段位置偏差降低了60.03%,姿态偏差降低了53.94%.  相似文献   

5.
针对超超临界机组的主汽温控制,提出了一种广义预测PID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改进遗传算法对PID控制器参数进行在线优化.采用了一种基于广义预测控制性能指标的遗传算法寻优思路,建立了主、副回路PID参数优化模型;在选择、交叉和变异算子方面,初始种群设计方面和交叉、变异概率调整方面对遗传算法进行了改进.最后对广东潮州电厂某锅炉现场连续运行的历史数据进行了控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预测PID控制策略后,系统在动、静态特性和变负荷能力上均比常规串级系统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在对库存控制策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两级维修备件库存系统控制优化问题,提出了基于线性回归模型的库存控制优化方法;根据库存系统参数间的关联关系确定符合其内在联系的因变量和自变量,建立了线性回归分析的样本空间,采用最小二乘法给出了54种泊松分布需求下的两级库存系统参数线性回归优化数学模型;以服务水平为约束条件,提出了两级库存系统参数线性回归优化数学方程修正方法.数值分析表明:①两级库存系统参数线性回归优化数学模型线性关系显著;②文中提出的库存优化方法与一般仿真优化方法对库存系统参数优化具有同等优化效果.最后,分析了库存参数变化对线性回归方程可决系数、库存系统服务水平误差和成本误差的影响特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六维减振平台主体机构6-RSS并联机器人机构与控制的性能优化目标函数,提出了机构和控制同步优化的方法,并通过构造滑模控制器与进行参数敏度分析,合理有效地实现了非线性系统的模型线性化,得到了六维减振系统性能最优的机构与控制的参数,并通过数值仿真来验证同步优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PCC控制技术在炼油厂污水处理装置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废碱液湿式氧化处理装置工艺的特点,利用先进的CITECT组态软件、新型PCC可编程工业计算机控制技术、优化多级模糊控制理论,设计了废碱液湿式氧化处理装置微机自控系统,该控制系统采用B&R2010系列模块作为下位机,研华工控计算机作为上位机,上位机监控软件采用CITECT组态软件编制,下位机控制软件采用PG2000高级语言编程。系统对反应器温度实施了优化多级模糊控制,对其它参数实施了PID控制。该系统投入实际运行,效果良好,装置反应器温度控制误差≤2℃。反应器压力控制误差≤0.01MPa,提高了废碱液湿式氧化处理的质量和效果,为废碱液湿式氧化处理装置平稳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达到了工艺要求的控制指标。PCC可编程工业计算机控制技术在该装置自控系统上的成功应用,对炼油厂污水处理装置技术改造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个基于遗传算法的仿人智能控制器自适应控制系统,解决一阶纯滞后对象的控制问题.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系统模型参数辨识和智能控制器参数优化,依据系统辨识的结果自适应调整仿人智能控制器参数.在系统参数变化时,可以自动根据系统参数变化修正控制器的控制参数,使系统保持稳定并运行在优化状态中.  相似文献   

10.
针对核电站主给水泵转速控制系统的PID控制器参数调节低效、复杂、精确度低等问题,研究了参数优化问题.首先通过实验得到运行数据,然后对主给水泵转速控制系统建立数学模型,最后通过改进的粒子群算法进行PID参数优化.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PID参数得到了良好的控制效果,且提高了效率.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新型的多变量线性离散随机系统输出的多步预报法,即重复利用系统模型本身的一步预报关系,依次得出多个预报值。这种方法与多变量递推求解丢番方程实现多步预报的现有方法是等效的,具有计算最小、编程简洁的优点,已成功地用于广义预报控制中。  相似文献   

12.
光储微电网孤岛运行时存在电能质量差、系统稳定性差等问题。系统的控制策略多为基于PI控制的双闭环控制算法,导致动态响应速度慢。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新能源波动的多步预测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FCS-MPC)策略。首先,对DC-DC变换器采用稳压控制,为逆变器提供稳定的直流电压提高系统的稳定性;然后,对光伏逆变器采用恒功率控制策略维持稳定的功率输出,对储能逆变器采用基于多步长改进模型预测控制(MPC)的下垂控制,以实现对参考电压的快速跟踪及负荷功率的合理分配,而且多步长改进MPC可降低传统MPC的预测误差,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最后,利用MATLAB搭建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自校正神经网络的预测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改善数控线切割加工过程伺服控制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校正神经网络预测控制系统总体结构,建立了用于离线训练控制器的对象模型以及可以进行多步前向预测的预测模型,设计了基于预测模型提供的梯度信息进行学习训练的神经网络控制器.以数控线切割机床加工过程控制为研究对象,对该系统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并进行了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基于自校正神经网络预测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改善悉尼自适应交通控制系统(Sydney coordinated adaptive traffic system,SCATS)线圈数据短时多步预测的效果,在对SCATS线圈数据进行预处理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动态神经网络的短时多步预测双层模型,包括基于NARX(Nonlinear autoregressive model with exogenous inputs)神经网络的多步预测方法以及基于FTD(Focused time-delay)神经网络的可预测步数在线估计方法,并采用某特大城市SCATS线圈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进一步降低SCATS线圈数据短时多步预测的误差。  相似文献   

15.
给出一种以逐次单步预报方式实现线性离散随机系统输出的多步预报的新方法,其基本思想是直接根据系统模型自身包含的一步递推预报关系,重复地加以利用,依次得出诸个多步预报值。文中证明了这种方法所得计算结果与Clarke提出的递推求解丢番方程的方法相同,但计算量可减少许多,且更便于在微型计算机中用汇编语言实现。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系统重量回路与质量回路的特点,对两个不同指标要求的调节回路,采用不同的评价准则,并得出对重量回路采用模最佳准则设计时,才能按串级处理;提出对质量回路必在化学成分上彼此明显不同,才能实现解耦。本文针对配料过程的大滞后问题,在PI凋节基础上引入Smith预估器的控制规律,并阐述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17.
带有Smith预估器的模糊控制系统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Matlab中利用模糊控制工具箱进行模糊控制器设计的两种方法,对其适用性作了讨论。以一类大延迟、大惯性系统为研究仿真案例,提出采用模糊控制加Smith预估器方法的控制方案,并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预测控制可以预测未来多步模型的输出,并且在多堂时段内,控制也有多步作用.采用受控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过程模型,选择一定的性能指标函数,设计了一种多变预测自校正控制间接算法.同时利用实例验证了该控制策略具有鲁棒性强、自适应能力强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基于 Laguerre函数近似模型的单变量系统的增量型多步预测、多步控制算法 ,分析了算法的稳定特性 ,并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给出了一种新型的,用于转子—轴承系统振动的主动控制方案。其主要由可控径向油膜轴承和自校正调节器组成。可控径向轴承作为系统振动的控制元件,通过施加不同的油腔压力而在线地调整转子—轴承系统的动态特性,控制算法由在线参数辩识和基于多步自校正递推预报器的自校正控制器组成。通过测量系统的输入输出值,使转子系统的振动在最小方差意义下最小.仿真计算表明用用本控制方案可以使转子—轴承系统的振动有效地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