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铸造》2019,(4)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洛氏硬度计、冲击等试验方法,研究了碳含量对ZGCr17Ni2马氏体不锈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含量从0.17%增加至0.99%时,ZGCr17Ni2不锈钢显微组织由珠光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碳化物+δ铁素体转变为珠光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碳化物+莱氏体,且碳含量增加,莱氏体含量增大;硬度由HRC35提高至HRC50,冲击功则由45 J降至8 J。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热处理对Cr17Ni2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淬火温度由950℃升高到1100℃,组织中δ铁素体略有增加,而硬度持续增加,回火对δ铁素体数量没有影响,研究还发现该钢的硬度是基体和δ铁素体的综合贡献,存在如下近似关系式HV=HVM(1-fF)+HVFfF。  相似文献   

3.
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洛氏硬度计等测试手段,研究了ZG95Cr17Ni2马氏体不锈钢在普通退火、等温球化退火、高温回火+等温球化退火种处理工艺下组织及硬度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处理后的组织均由珠光体+莱氏体+碳化物组成,其中前两种处理后的基体主要由片状或不均匀粒状珠光体组织组成;而经高温回火+等温球化退火处理后的基体主要由均匀细小的粒状珠光体组成。采用普通退火、等温球化退火后的ZG95Cr17Ni2不锈钢硬度(HRC)为36~46,经过高温回火+等温球化处理后的硬度降至29。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0Cr13、30Cr13、40Cr13马氏体不锈钢进行不同温度下空冷,研究了加热温度和碳含量对马氏体不锈钢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加热温度升高,马氏体板条开始粗大,出现了枝状晶界,并且硬度增加;随碳含量增加,马氏体和碳化物增加,马氏体板条逐渐向片状过渡,并且硬度增加。  相似文献   

5.
利用光学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及显微硬度计等现代检测技术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17-4PH沉淀硬化马氏体不锈钢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溶处理后进行480℃时效处理时,材料强度和硬度得到提高,但是塑性有所下降.而当时效温度升高到620℃,材料的强度和硬度降低而塑性增强.在480℃时效处理前进行780℃调整处理后,可以使合金得到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17-4PH钢最佳热处理工艺为在1050℃固溶处理后,先进行780℃调整处理,再进行480℃时效处理.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热处理对Cr17Ni2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淬火温度由950℃升高到1100℃,组织中δ铁素体略有增加,而硬度持续增加,回火对δ铁素体数量没有影响,研究还发现该钢的硬度是基体和δ铁素体的综合贡献,存在如下近似关系式HV=HVM(1-fF)+HVFfF。  相似文献   

7.
将传统马氏体不锈钢9Cr18Mo和新型含氮马氏体不锈钢SV30钢进行1050℃淬火、-80℃低温冷处理和180℃回火。对比不同热处理状态下两种钢的硬度,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了显微组织及相组成。采用原位纳米力学测试系统Triboindenter测试了SV30钢中马氏体、残留奥氏体的纳米硬度。结果表明:SV30钢淬火后硬度仅为39.8 HRC,残留奥氏体含量高达67%;经冷处理后SV30钢残留奥氏体含量略微降低,但硬度显著提高至58 HRC。与冷处理促进传统马氏体不锈钢9Cr18Mo残留奥氏体继续转变导致硬度提高不同,冷处理促进了SV30钢中马氏体相内部的弥散析出强化,而大幅度提高了硬度。  相似文献   

8.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洛氏硬度计、冲击试验,观察和分析了7Cr17MoV马氏体不锈钢在990~1110℃淬火+180~220℃回火的组织和性能变化。结果表明:淬火组织为残留奥氏体和碳化物分布于马氏体基体上。随淬火温度的升高,残留奥氏体含量和马氏体过饱和度增加,针状马氏体组织变粗,1080℃淬火硬度升高到最大值62.5HRC。冲击试验结果表明:随回火温度逐渐升高,试样硬度有部分下降,但韧性显著提高,200~220℃时韧性最佳,达到19 J/cm~2。综合硬度和韧性考虑,最佳热处理工艺为1080℃淬火+200~220℃回火。盐雾试验表明:1080℃淬火+200℃回火后腐蚀率小于4%,符合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模拟实际生产中加热过程及热变形过程,对1Cr17Ni2钢进行热拉伸试验,结合组织观察分析了加热温度及变形温度对1Cr17Ni2钢热塑性的影响及造成这种影响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1Cr17Ni2钢热塑性随加热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加热温度对1Cr17Ni2钢热强性影响不大,1Cr17Ni2钢在900℃以上变形均具有良好的塑性,1Cr17Ni2钢热塑性是由动态再结晶完成程度及体积分数决定,动态再结晶越充分,热塑性越好。  相似文献   

10.
借助强度和硬度测量手段以及显微组织观察及EDS能谱分析,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和时间、回火温度对一种实验室冶炼的马氏体不锈钢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奥氏体化温度可以显著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当奥氏体化工艺为1050℃-60 min时,材料的硬度最大(49 HRC),抗拉强度最高(1800 MPa)。在回火温度为400~500℃的范围内,回火温度的升高导致了M_7C_3相的沉淀和二次硬化,使材料的硬度和抗拉强度轻微升高;当回火温度进一步升高至700℃时,M_7C_3碳化物发生粗化并部分地转变为M_(23)C_6碳化物,材料的硬度和抗拉强度明显降低。试样在200℃和700℃回火后的拉伸断口表现出混合断裂机理(脆性和韧性),而在500℃表现为韧性特征。该材料最佳的热处理工艺为1050℃-60 min奥氏体化处理+500℃-60min回火处理。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0Cr13、30Cr13、40Cr13马氏体不锈钢进行不同温度下空冷,研究了加热温度和碳含量对马氏体不锈钢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加热温度升高,马氏体板条开始粗大,出现了枝状晶界,并且硬度增加;随碳含量增加,马氏体和碳化物增加,马氏体板条逐渐向片状过渡,并且硬度增加。  相似文献   

12.
通过真空电弧熔炼方法制备了Fe-13Cr-3.5Ni不锈钢,并系统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其微观组织以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熔炼态Fe-13Cr-3.5Ni不锈钢为典型的板条状马氏体组织;经过不同温度固溶和回火处理(600 ℃)后,其组织结构由板条状马氏体和少量残留奥氏体组成,残留奥氏体含量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而硬度值先降低后升高,硬度最低值为101.5 HRB;在1000 ℃淬火并在不同温度回火后其组织结构由回火板条状马氏体以及残留奥氏体组成,在650 ℃以下回火时,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奥氏体含量逐渐增多,当回火温度达700 ℃时,残留奥氏体含量下降,其洛氏硬度值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其硬度值在99~107 HRB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对高碳马氏体不锈钢J50Cr13进行不同淬火温度、不同冷却方式的热处理,通过光学显微镜(OM)观察、X射线衍射(XRD)分析及硬度试验对试验钢进行组织和硬质分析。结果表明,随淬火温度的升高,马氏体组织变粗大,残留奥氏体含量增加,碳化物逐渐溶解入基体;淬火温度为990~1080 ℃时,水冷和空冷试验钢的硬度值均随淬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淬火温度由1080 ℃升高至1110 ℃时,试验钢的硬度值降低。990 ℃淬火时,水冷处理和空冷处理的硬度值相差最大,达3 HRC;淬火温度升高,两种冷却方式对试验钢的硬度影响变小;淬火温度为1110 ℃时,两种冷却方式的硬度值几乎相同。J50Cr13高碳马氏体不锈钢的最优淬火温度为1080 ℃,冷却方式为水冷。  相似文献   

14.
利用SEM,EDS和DSC研究回火温度及预热对高电阻率高导磁1Cr17Ni2Si2双相不锈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Cr17Ni2Si2双相不锈钢淬火+低温回火处理后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δ-铁素体+少量碳化物,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回火马氏体分解的碳化物弥散析出,抗拉强度和冲击韧性下降;经850 ℃预热处理1 h可以使更多碳化物溶于基体,避免其在晶界析出且回火冷却后得到更多马氏体,比未预热获得更高的冲击韧性和强度.1Cr17Ni2Si2双相不锈钢优化后的热处理工艺为:850 ℃×1 h预热+1050 ℃×2 h淬火,油冷+340 ℃×2 h回火,空冷.  相似文献   

15.
1Cr17Ni2钢的原材料成分及热处理工艺影响着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通过控制化学成分、优化热处理工艺参数等,可获得优良的综合性能。研究表明,原材料中的残余δ铁素体数量将直接影响零件的最终性能,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条件下,碳化铬析出相的数量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冲击韧性的起伏;并通过实例给出了能同时使1Cr17Ni2钢获得高强度和高韧性的热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石少坤  胡建文  李杰  陆子彤 《铸造》2021,(5):521-525
研究了固溶和时效处理对CD-4MCu双相不锈钢的微观组织、相含量、成分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固溶处理温度的升高,CD-4MCu双相不锈钢中α相含量增加,γ相中Cr元素含量逐渐增多,Ni含量减少,细长条棒状γ相逐渐被短棒状或块状γ相取代,而且γ相逐渐粗化;宏观硬度与α相显微硬度均随固溶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时效处理后两相...  相似文献   

18.
《铸造》2019,(10)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洛氏硬度计等实验设备,通过高温回火+等温球化处理工艺研究了ZGCr17Ni2马氏体不锈钢的软化行为,分析了组织、硬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回火温度由600℃逐步提高至700℃,组织由铸态的珠光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莱氏体+碳化物转变为珠光体+回火索氏体+不稳定残余奥氏体+莱氏体+碳化物,硬度由铸态时的HRC47逐步降低至HRC29。随后进行的等温球化使其基体珠光体进一步球化,但对硬度影响不大。最佳软化处理工艺为:高温回火650℃+2 h,等温球化760℃+2 h-700℃+2 h,炉冷。其组织为粒状珠光体+莱氏体+碳化物,硬度为HRC27。  相似文献   

19.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化学试验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下船用奥氏体不锈钢022Cr17Ni12Mo2的微观组织和均匀腐蚀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钢的平均晶粒度变大;腐蚀率则随固溶温度的升高先降低后增加,在固溶温度为1090℃时,腐蚀率最小。随着固溶温度的增加,试样表面由粗糙、不规则形状突起、表面成膜状况差等逐渐形成致密平整的保护膜。固溶温度为1090℃时,试样表面的腐蚀膜覆盖范围、致密性和均匀性最好。  相似文献   

20.
热处理对Cr17Ni2钢组织和冲击韧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