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仁邦  姚军 《微创医学》2023,(2):165-170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Ⅰ、Ⅱ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60例SchatzkerⅠ、Ⅱ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用抛硬币法随机分为镜下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镜下组采用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植骨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植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随访结果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 镜下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住院时间、下床行走时间、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均短/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的切口愈合情况、骨折复位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镜下组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关节活动度(ROM)大于对照组(均P<0.05),但两组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3个月相比,两组术后1年的VAS评分降低,HSS评分提高,ROM增大(均P<0.05);但术后1年的VAS评分、HSS评分、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镜下组患者术后1年的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大于术前且大于对...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47例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3),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疼痛时间、术后并发症及血流变学指标.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系统(HSS)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及疼痛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1/2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43%(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SS评分中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以及总评分升高,减分项目降低,且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第1天比较,治疗第7天两组患者的血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疼痛时间,且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三柱固定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4年2月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收治的71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接受Schatzker分型治疗,观察组接受三柱固定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Rasmussen影像学评分评价骨折位置,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长于观察组(均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观察组Rasmussen评分和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三柱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能够获得更稳定的固定和优良复位,利于膝关节早期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内翻畸形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93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内翻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实验组47例,分别采用胫骨楔形截骨矫正术和胫骨近端内侧截骨撑开植骨术进行治疗,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患者满意率、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VAS评分、HSS评分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治疗优良率及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内翻畸形的治疗中采用胫骨近端内侧截骨撑开植骨术优于胫骨楔形截骨矫正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闭合复位后路空心螺钉治疗对锁骨中段骨折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鹿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切开复位固定术,观察组接受闭合复位后路空心螺钉治疗,术后随访0.5 a,比较两组术后骨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CM)评分及手术前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骨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C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两组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后路空心螺钉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可缩短患者骨愈合时间,改善肩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解剖钢板内固定联合中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以及对HSS评分的影响。方法 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均为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骨科住院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解剖钢板内固定联合中药治疗)与对照组(解剖钢板内固定)各50例,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手术效果,以及对HSS评分的影响。结果对两组患者的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关节稳定性,及是否需要支具和内外翻畸形等方面进行HSS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0.0%(45/50),对照组有效率为72.0%(36/5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HSS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钢板内固定联合中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好,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提高HSS评分,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接受关节镜辅助下微创内固定术治疗。记录2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在术后12个月、24个月采用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进行评估,同时在术后24个月采用SF-36评分标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越好。结果:2组除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外,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24个月的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及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镋辅助下微创内固定术对胫骨平台骨折较传统手术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王目国 《当代医学》2021,27(33):33-35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经皮闭合复位微创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本院治疗的78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经皮闭合复位微创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足部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均小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AOFAS评分、SF-36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皮闭合复位微创内固定术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具有一定微创优势,但术后功能恢复效果不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mini-Swashbuckler入路联合股骨外侧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Swashbuckler入路联合LISS治疗,观察组采用mini-Swashbuckler入路联合LISS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水平、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命质量[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时,观察组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2/40),与对照组的10.00%(4/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ni-Swashbuckler入路联合LI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HSS和SF-36评分,效果优于传统Swashbuckler入路联合LISS治疗,但手术时间长于传统Swashbuckler入路联合LISS治疗。  相似文献   

10.
高笛 《中原医刊》2014,(4):54-57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与开放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需要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Ⅰ~Ⅳ型)患者72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微创组(37例)采用关节镜下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对照组(35例)采用开放性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微创组的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1),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4.8572,P〈0.05),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5.731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下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骨折愈合时间短、膝关节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能同时发现和处理关节内并发症等优点,效果较切开复位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接骨板(LCP)内固定术在胫骨干骺端骨折中的治疗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胫骨干骺端骨折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微创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微创组患者在C臂机引导下采用MIPPO技术结合LCP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切开复位普通钢板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痂生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在术前及术后3、6个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系统(HSS)评估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个月,采血检测两组患者血清N-端骨钙素(N-MID)、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水平,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组患者术后恢复优占比(71.43%)高于对照组(45.71%)(P<0.05)。微创组患者骨痂生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均缩短,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的HS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微创组患者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血清N...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牵引复位装置辅助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康复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8月唐山市第二医院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0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413例)和对照组(187例),观察组采用下肢骨折牵引复位装置辅助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 HSS)、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 FMA)评分、骨折愈合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600例患者中,男383例,女217例,年龄21~65岁,平均(49.5±8.1)岁。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77.93±25.60)min比(103.35±30.75)min、(29.68±10.70)ml比(161.91±23.65)ml、(39.90±20.65)min比(53....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MIPO)治疗后效果。方法:将我院9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6例给予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47例给予MIPO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骨痂出现时间、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优良率及术后1、3个月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IPO内固定手术用时及出血量少,有效缩短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骨痂出现时间,促进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能改善,术后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微创植骨联合健脾益肾汤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不愈合的疗效及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70例胫骨中下段骨折不愈合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35例。对照组给予微创植骨后应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并给予碳酸钙胶囊每次2粒,每日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健脾益肾汤。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骨痂评分、骨折愈合时间、疼痛程度以及血液炎症因子的变化,并采用Johner-Wruhs评分系统评估患者骨折愈合和下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骨痂评分(3.72±0.59)分,高于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4±0.67)分(P0.05),且骨折愈合时间为(5.83±0.96)周,明显少于对照组(6.72±1.34)周(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疼痛程度评分均较入院时降低,且观察组为(2.17±1.09)分患者疼痛改善较对照组(3.98±1.21)分更明显(P0.05);2组术后1个月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经过6个月康复,观察组骨折愈合和下肢功能恢复(94.3%)情况优于对照组(80.0%)。结论:健脾益肾汤结合微创植骨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不愈合临床疗效肯定,可减轻术后炎症反应,促进患者肌肉及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牵引复位方法(术中骨牵引法及骨牵引床法)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的临床结果。方法采用PFNA治疗的8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4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复位工具为斯氏针胫骨结节骨牵引方法维持复位,40例为骨牵引床法维持复位进行手术,比较两种复位方法下完成手术所需的时间、术中出血、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结果术中辅助骨牵引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骨牵引床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辅助骨牵引法可较好地完成骨折端的复位并能维持复位,在基层医院可代替骨牵引床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老年胫骨内侧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在滨州医学院治疗的老年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80例(2013年8月—2016年8月期间)作为观察对象.使用抽签的方式将所有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占40例.对照组老年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使用常规手术固定治疗,观察组老年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采用膝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发生的概率.结果 观察组老年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76.56±14.25)min、住院时间(8.47±2.15)d均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69.84±19.58)mL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SS评分优良率为97.50%,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情况发生的概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膝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老年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的效果更为可观,安全性高,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微创治疗Schatzker 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 年1 月—2018 年 8 月海警总队医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4 例(Schatzker Ⅰ~Ⅲ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组,每组42 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 标、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开始负重 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及骨折复 位评分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采用微创经 皮钢板固定术治疗Schatzker 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临床效果较好,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较快, 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从郑州市骨科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取72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30例)和观察组(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内固定治疗,42例),分析两组手术治疗相关指标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直径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术后12个月膝关节最大活动角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83.33%)高于对照组(56.67%),并发症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微创关节镜下医用钢丝与Orthocord 缝线内固定方案治疗Meyers- Mckeever Ⅲ、Ⅳ 型胫骨髁间棘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 选取该院2011 年6 月-2015 年6 月收治胫骨远端闭合性 骨折患者100 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 例)和观察组(50 例),分别采用微创关节镜下医用钢丝 与Orthocord 缝线内固定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止血带应用时间、骨性愈合时间、术后HSS 评分、 Lysholm 评分、膝关节屈伸活动度、Lachman 试验阳性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与 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止血带应用时间和骨性愈合时间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HSS 评分、Lysholm 评分及膝关节屈伸活动度与对照组比 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Lachman 试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微创关节镜下 Orthocord 缝线内固定方案治疗Meyers-Mckeever Ⅲ、Ⅳ型胫骨髁间棘骨折可有效缩短手术用时,提高术后关 节功能恢复效果,且未增加并发症发生概率,价值优于医用钢丝。  相似文献   

20.
庾明 《海南医学》2014,(10):1441-1444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微创锁定钢板固定和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TPF)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TPF患者94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行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观察组于关节镜下行微创锁定钢板固定(MIPPO),观察和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采用Lysholm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和SF-36评分量表评价生活质量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5.14±1.03) cm、(69.42±7.56) ml、(6.91±1.73) d和(10.22±1.38)周,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2年和4年Lysholm功能评分分别为(91.26±11.78)分、(85.23±9.94)分和(81.59±8.63)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SF-36评分和VAS评分分别为(84.36±10.62)分和(8.21±0.7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不良反应率为10.6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40%(P〈0.05)。结论关节镜下微创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关节优良率高、患者生活质量高等优点,疗效显著优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