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1998~2002年急性心肌梗死诊疗情况的分析,评估该院医师诊治量和专业性对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998~2002年出院第一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入选病人,对其病案首页资料进行分析,依医师诊治量多少和专业性不同分别比较其对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死亡率的影响.结果五年入选病人2009例,其住院死亡率为5.5%.高医师诊治量组病人住院死亡率4.9%(79/1606)比低医师诊治量组病人住院死亡率7.7%(31/403)低(P<0.05).心脏科医师组与非心脏科医师组相比具有较低的住院死亡率,在年龄≤65岁组分别为1.8%(18/999)、7.0%(6/86)(P<0.01),在年龄>65岁组分别为8.1%(66/811)、17.7%(20/113)(P<0.01).结论经高诊治量和心脏科专业医师处理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具有较高的生存概率.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费用构成分析和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涛 《中国病案》2014,(8):59-61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费用构成的特点及费用的影响因素,提出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方法.方法 收集2009年-2013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例718例,采用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费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住院费用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影响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是住院天数、手术方式、有无手术、医保类型.结论 医疗费用控制总体效果理想.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规范诊疗行为、优化诊疗流程、缩短平均住院日等措施均有助于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3.
4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费用与住院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何旭 《中国病案》2006,7(10):6-7
目的对某三级甲等医院2003年~2004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为费用控制和合理费用分担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分别统计4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日、出院情况、付费方式、治疗方式、住院总费用及其分项,并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公费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例均住院费用高于医疗保险和自费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的患者平均住院日最长且住院费用最高。结论严格控制医疗费用的开支,缩小公费、医保、自费患者的差距;根据病情特点选用最佳效费比的治疗方法,降低材料费、药费等相关费用,总费用的增长趋势就会得到控制,从而大大缓解医疗保险和个人负担。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医疗保险形式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住院费用,探索影响医疗费用的因素,为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增长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院2006-2011年间收治的住院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病例信息,对住院费用进行描述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费用中以药品费比例最高达36.16%,城镇职工医保病人平均费用4 970.07元和平均药费2 586.33元最高,新农合病人日均费用597.62元最高,自费病人平均费用、日均费用和平均药费均低。住院费用主要影响因素有住院天数、是否手术、年龄、保险方式、转归情况。结论不同医疗保险患者的住院费用差别很大。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应加强对不同医疗保险方式管理和控制平均住院日。  相似文献   

5.
杨震  秦净  王培嘉  孙湛  罗文洁  陆敏 《中国医院》2009,13(12):50-51
目的:通过对心内科、普外科、妇产科等3个涉及手术操作的科室的单病种平均住院日与平均费用的分析,提高单病种管理水平。方法:采用Exeel对数据进行整理,以网表的形式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3个科室平均住院日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心内科下降天数和降幅最大,分别为7.64灭和51.62%,妇产科下降天数和降幅最小,分别为3.63天和35.04%。代表性单病种平均住院日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变化趋势相似。代表性单病种平均住院费用变化各不相同。结论:代表性单病种平均住院日的缩短是相应科室的平均住院日缩短的主要原因,而平均住院日并非单病种平均住院费用的决定性因素.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是进一步加强单病种管理水平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临床路径对输卵管妊娠行腹腔镜手术病人进行诊疗护理,并探讨其效果.方法 将2010年7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11例输卵管妊娠行腹腔镜手术病人设为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医疗护理;将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202例输卵管妊娠行腹腔镜手术病人设为实验组,对其按照临床路径的方法实施每日的诊疗护理及健康指导.结果 实验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较对照组下降;患者满意度、健康指导知识掌握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临床路径对输卵管妊娠行腹腔镜手术病人进行诊疗护理,缩短了平均住院日,降低了平均住院费用,避免了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对健康指导知识的掌握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费用及其构成的变化趋势,阐明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07年1月-2012年8月住院的1 880例AMI患者的病案首页信息进行回顾,历年住院费用以2012年为基准,利用居民消费指数进行校正,并对可能影响该疾病住院费用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明确影响AMI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结果 历年住院费用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其中手术费占比最高(63.52%),其次为药费(17.57%)和检查费(13.16%).诊疗费和护理费占比最低,分别为0.34%和0.38%.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患者的入院次数、住院天数、住院期间进行重症监护、手术方式以及出院疾病转归对AMI患者的住院费用影响显著(P<0.05).偏回归系数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的住院天数对AMI患者的住院费用影响最大(b6 =0.41),其次为手术方式(b8 =0.35).入院次数越多,费用越低(b4=-0.09);死亡病人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存活病人(b13=-0.08).结论 医疗费用控制总体效果不明显,同时住院费用构成不合理,医务人员劳动价值仍未得到体现;住院天数和手术方式是影响AMI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我国卫生事业改革必须注重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单中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患者的特点和院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9例患者资料。收集影响手术死亡的46个潜在危险因素,经过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立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全组病死率为9.0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慢性肾功能不全、陈旧性心肌梗死、急诊手术、体重指数<20 kg/m~2、左心室射血分数<50%是CABG术后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乳内动脉应用是CABG术后院内死亡的独立保护性因素。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陈旧性心肌梗死、急诊手术、体重指数<20 kg/m~2、左心室射血分数<50%是CABG术后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性因素;乳内动脉应用是CABG术后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医疗质量指标的潜在影响因素,综合评价医疗质量,探寻不同阶段医疗质量的变化情况。方法 用因子分析法统计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14项医疗指标,包括总诊疗人次、出院人次、手术台次、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次数、平均住院日、治愈好转率、病死率、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病理与临床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院内感染率、平均住院费用、无菌手术甲级愈合率,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从14项指标中提取出3个公因子,第一公因子为医疗数质量因子;第二公因子为医疗水平因子;第三公因子为医疗感染因子。3个公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75.04%;2年间总因子得分同期相比均上升。结论 医疗数质量因子、医疗水平因子和医疗感染因子是医疗质量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因子得分可以为医疗质量综合评价提供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危重病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效果(附8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危重冠心病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5月~2005年4月80例高危冠心病病人行CABG的临床资料。80例病人平均年龄(66.2±8.5)岁。术前1月内急性心肌梗死14例,3例室壁瘤形成,1例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室间隔穿孔、心源性休克。80例病人均伴有多项高危因素。体外循环下行CABG 62例;非体外循环下CABG(OPCABG)18例,其中7例为急诊手术。平均移植血管(3.2±1.1)支。结果围术期死亡4例,占5%。其中2例为急诊手术病人,1例OPCABG术后3 h突发心室颤动;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壁瘤、室间隔穿孔病人,术后3 d死于顽固低心排。1例术后5 d死于急性肾衰竭。纵隔感染伴真菌性败血症致死亡1例。其他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低心排17例,明显影响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心律失常12例,肺部并发症16例,术后脑梗死1例,切口感染3例。随访时间3~50个月,98%的病人心绞痛消失,心功能Ⅰ~Ⅱ级。结论CABG治疗危重冠心病病人有相对较高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应强调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的把握,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院前急救中进行相关处理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效果。方法根据患者就诊日期分为两组:一组在院前急救中行心电图检查,需要急诊PCI的病人立即为病人口服抗血小板集聚药物和做好PCI术前准备,到院直接入介入室行急诊PCI;二组救护车将病人接入急诊科,行心电图后将病人送入心内科,为病人口服抗血小板集聚药物和做好术前准备后,送介入室行急诊PCI,比较两组病人临床效果。结果两组病人比较在缩短病人急诊PCI术前准备时间,术前病情加重情况降低,病人住院天数缩短,病人医疗费用下降方面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中使用抗血小板集聚药物和做好术前准备对需要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效果好、并发症少、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减少,值得在中西部地区有能力进行PCI手术的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管理在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中的应用及变异情况。方法 73 例符合CP管理入径标准者,按既定短暂性脑缺血管理流程进行诊疗操作(CP)组。将此前非CP 管理患者作为对照组, 采用SPSS11.5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比两组间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以及其中药品费用所占的百分比、患者出院满意度评分及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等量化指标的差异,并对其中变异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实施临床路径后,患者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下降、患者满意度提高、药品所占住院费用百分比及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降低,P <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P 组入径率48%,变异率达42.5%,其中,83.87%的变异为与病人相关;与医院系统相关的变异16.13%;与医务人员相关的变异为0。结论 CP 管理可规范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疗措施,降低患者的药费,显著提高患者的预后,降低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生率。加强CP 管理的医患教育是推行CP 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住院费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通过探讨单病种病人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以控制医疗费用的上涨.方法:以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人为例,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影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住院费用的因素主要有性别、年龄、治疗方式.结论:针对不同的治疗方式,控制手术组病人的住院费用要从降低手术材料费用等入手;而非手术组病人的住院费用要以缩短住院时间,控制用药和合理用药为突破口,通过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来解决.在以往的研究中,支付方式是一种主要的影响因素,但本文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研究发现,不同支付方式的住院费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应用五级法早期康复的护理价值。方法:88例急性心肌梗死(AMT)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不实行早期活动五级法;实验组45例,实行早期活动五级法,2组进行比较。观察2组并发症及平均住院日。结果:2组在平均住院天数及并发症方面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早期应用五级活动法优于传统的活动计划,早期活动五级法在AMI患者心脏康复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病死率没有增加,但缩短了平均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5.
胃癌、结肠癌病人临床路径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研究临床路径在胃癌、结肠癌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胃癌、结肠癌病人各 30例 ,同一种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按制定好的临床路径模式实施每日诊疗、护理、康复工作 ;对照组按常规模式工作 ,观察比较两组病人 ,在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术后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情况四个方面有无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病人的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 (P <0 .0 1和P <0 .0 5 )健康知识的掌握及术后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按照临床路径实施诊疗、护理及病人的自我康复 ,可以减少无效住院日 ,降低住院费用 ,利于病人主动参与诊疗和护理 ,促进术后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临床路径出院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楚雄州某中医院2012年全院及前四位疾病中医临床路径的出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住院费用和平均住院日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中医临床路径的出院病人可以减少无效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影响Ⅱ型糖尿病病人平均住院日的因素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影响Ⅱ型糖尿病病人平均住院日的因素分析,寻找可控因素和措施。方法: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2004-2005年内住院的200例2型糖尿病病人的有关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影响2型糖尿病病人平均住院日的因素主要有年龄、家族史、费用支付方式、入院病情、治疗效果、院内感染等。结论:控制院内感染,强化医保管理、提高费用意识,提高诊疗水平是缩短平均住院日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269例10万元以上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冬生 《中国病案》2004,5(1):31-34
目的分析高额住院费用的成因及影响因素,以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方法选择某综合医院2002年住院费用在10万元以上的病例共269例,分析其费用构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269例病人的平均费用为159 765元,以治疗费最高,所占比例为51.32%,药费其次,所占比例为36.25%.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为:住院天数、院内感染和预后.结论降低过高的住院费用要缩短无效住院日、控制院内感染以及减少无效的治疗和用药.  相似文献   

19.
利用综合指数评价我院医疗工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蒋芝萍  史可 《中国病案》2005,6(11):39-39
单纯地从靠病床使用率、周转次数、平均住院天数、治疗有效率、病死率等指标反映医疗效果,已不能综合反映医疗工作整体水平,因此,本文通过对我院3年统计的几个核心指标来计算综合指数,科学地分析和评价我院医疗工作的整体水平,对今后的医院建设有积极作用,这本身也符合三级评审的标准。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资料来源于我院统计室2002年、2003年、2004年医疗工作报表。2方法2.1建立医疗工作指标体系(1)平均日门诊诊疗人次(2)实际病床使用率(3)实际病房工作日(4)出院者平均住院日(5)平均病床周转次数(6)入出院诊断符合率(7)治愈好转率(8)病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封堵治疗的护理。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64例行封堵手术患者作为护理对象。结果 64例病人均顺利出院,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日10天左右。结论外科封堵手术能有效促进先天性心脏病人的康复,缩短住院费用,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