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文应用热力学方法。求算离解焓 MX_n(g)→MX_(n-2)(g)+X_2(g) 和某些Ⅳ_A元素卤化物的键能数据,解释Ⅲ_A、Ⅳ_A和V_A族元素最高氧化态及其族数少二(N-2)氧化态稳定性的递变趋势。对应用ns~2惰性电子对效应的解释,认为是值得探讨的,是不确切的,不能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关于惰性电子对效应的产生原因目前有各种不同的解释 ,但通常都是采用单一的因素来分析 ,虽然也能说明部分事实 ,但认识比较片面。事实上随着这些元素形成化合物的类型不同 ,影响其氧化态变化的因素也是不同的 ,从热力学能量角度具体考虑不同情况下影响惰性电子对效应的主要因素 ,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关于惰性电子对效应产生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惰性电子对效应的产生原因目前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但通常都是采用单一的因素来分析,虽然也能说明部分事实,但认识比较片面。事实上随着这些元素形成化合物的类型不同,影响其氧化态变化的因素也是不同的,从热力学能量角度具体考虑不同情况下影响惰性电子对效应的主要因素,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用原子结构理论、热力学理论和相对论性效应讨论了“惰性电子对效应”,分析说明了“惰性电子对效应”称为“惰性价电子效应”更准确.  相似文献   

5.
ⅢA、ⅣA、ⅤA等主族重元素的高价化合物的氧化性的变化规律,并不是由于“惰性电子对效应”。本文用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这些族的元素的不同原子的成键能力,指出这些化合物的氧化性规律与成键能力有关,与Drago处理这些元素的氯化物的键能时所提出的观点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综合原子半径、钻穿效应、镧系收缩等理论 ,以氮族元素为例 ,从原子结构角度 ,分析产生“惰性电子对效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现行的各种国内外“无机化学”教材中,对周期系P区各主族元素由上而下产生“惰性电子对效应”的原因以及它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未作仔细阐述,本文提出个人的见解作了进一步的讨论。可供无机化学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关于多原子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态的推测方法”一文中,笔者曾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归纳、总结,论述了三种推测主族元素为中心原子的杂化态的方法。但是,其方法不能完全应用于推测络合物的中心体(付族金属离子)的杂化态。本文在文献[1]的基础上,根据络合物在形成结构匀称的稳定构型过程中,可以通过配位数(L数)、配位体的电负性(X)、中心体(M)的氧化态和电子组态d~n对杂化方式  相似文献   

9.
电离能是一套基本而又有用的原子参数。本文在电离能的基础上;提出并计算了31个常见金属的电离能差值,以此作为气态金属离子稳定性的标度,还排出了S区气态金属原子的活动顺序,分析了锂的反常现象。重点讨论了Fe~(2+)离予与Fe~(3+)离子的相互转化,Cu~+离子的歧化反应,对“惰性电子对效应”作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系统地讨论了元素周期表中的不规则性。即对氢在周期表位置的特殊性;对角线规则;配位数增大效应;非金属元素不易成族价性;惰性电子对效应和镧系收缩等元素周期表中的不规则性的典型事例进行讨论。为元素化学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关于过渡元素族价态化合物氧化性变化规律之讨论,尚无统一认识。本文笔者从含氧酸根键的强度和中心离子受电子轨道势能递变情况对过渡元素族价态化合物氧化性及其递变的影响,从不同侧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大环化合物在分子识别中是最重要的主体分子之一.在大环化合物上引入电活性基团,其氧化态和还原态对客体分子的作用明显不同,成为一种新颖独特的分子识别方法.综述了基于电活性大环化合物的电化学分子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 人们定义元素的氧化数,是为了表示某一元素在化合物中氧化态特征的一种方便的概念。氧化数既代表元素在化合物中的特征氧化态、又是化学上常用的方便概念,其方便之处是体现了氧化数既可为正值,也可为负值,既可为“0”值,也可为分数。因此用氧化数,而不用电子得失去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以下简称氧还反应)的教学,有助于学生记忆和掌握,同时也便于教师教学。氧化数的概念经历过一个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由定义不严  相似文献   

14.
谈一点学习收获,不妥之处,请指正。 大家知道,电子对排斥理论可以用来推测许多共价化合物的空间构型。那么,对于价层电子对数为n的中心原子,在不知其弧电子对数和成键电子对数时,它可能出现的空间构型是什么?有什么规律可循?我在学习无机化学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时,发现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超导体的导畴模型。在一些金属和化合物中存在着电子对波相位相干的小区域,即导畴。当温度低于超导转变温度时,这些小区域连接起来,形成超导体。超导电子对是电磁相互作用形成的部分束缚对,它们能随导畴的振动而振动。产生导畴内部电子耐波的相位相干由相干性引出孤波和约瑟夫森效应,证明理想导电性和迈斯纳效应的存在。本文还较好地解释了晶格振动对低温超导体和高温超导体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6.
借助于主催剂单茂钛化合物分子设计和助催剂甲基铝氧烷改性构思,研制出几种有代表性的高活性新型单茂钛催化体系进行苯乙烯间规聚合.发现:单茂钛化合物主配体茂基和辅助配体非茂基的电子效应和空间位阻效应对苯乙烯聚合活性和聚苯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间规度及熔融温度都有较大的影响.助催剂改性甲基铝氧烷(mMAO)中TMA的质量分数达到一个特定值(251%)时,催化体系的催化活性最高,外加烷基铝(AlR3)可以部分替代TMA,其中外加三异丁基铝(TIBA)效果最好.对CpTi(OPrn)3/mMAO催化体系中钛的氧化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烷基铝的含量是影响催化体系中各种钛氧化态分配百分数的主要因素;活性中心钛的氧化态以Ti(Ⅲ)为主时有利于苯乙烯间规聚合.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多模压缩态理论,研究了一种新型的三态叠加多模叠加态光场的不等幂次Nj-H“半相干态”效应.结果发现:在一定条件下,态可呈现出周期性变化的的不等幂次Nj-H“半相干态”效应.  相似文献   

18.
醇氧化后生成的羰基化合物可以与胺形成亚胺中间体,再发生后续的环化反应,因此醇的氧化反应已被广泛地用于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根据长期以来的研究经验,从不同类型氮杂环化合物产物出发,对过渡金属催化醇的氧化反应在合成氮杂环化合物中的应用进行了分类和综述,其中着重介绍了过渡金属催化醇的需氧和脱氢氧化在合成氮杂环化合物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9.
以4,4-二羟基二苯甲酮和三甲基氯硅烷为原料,在四氯化钛和锌粉的催化作用下,合成得到了一种新型的四苯乙烯衍生物,通过质谱、元素分析、核磁氢谱对该配合物进行了充分表征,并对该化合物进行了荧光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四氢呋喃溶液中荧光非常微弱,当四氢呋喃与惰性溶剂水按照9:1和1:9比例配比时,荧光发射峰急速增强,且发生了红移现象.这一点充分说明,由于惰性溶剂水的加入,促使化合物发生了聚集现象,聚集效应诱导了该化合物的荧光强度(AIE效应),为以后的固体材料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付族元素,除少数外,大多数都有1种以上的氧化态.锰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决定了锰有多种氧化态。在许多无机化学教材上写着锰可有 2、 3、 5、 6、 7的氧化态,在课堂演示实验中一般只演示锰的 2、 4、 6、 7这四种氧化态.笔者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补充了 3、 5的氧化态,使实验和理论获得了统一,同学们对锰的各种氧化态化合物的颜色、状态、制备方法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对付族元素多变价的现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