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40例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IL-6、IL-8水平检测,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作比较。结果治疗前IL-6、IL-8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含量水平相当。结论检测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IL-8水平的变化,对了解病情、观察疗效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血清IL-6、IL-8及脂联素水平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脂联素含量,并与98例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清IL-6、IL-8水平明显升高,而脂联素水平则显著降低,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IL-6和IL-8水平随梗死体积增大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重而升高,脂联素水平则降低;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血清IL-6、IL-8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733,r=-0.715;均P〈0.05),IL-6与IL-8呈显著正相关(r=0.830,P〈0.01)。结论血清IL-6、IL-8及脂联素水平反映了病情轻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脑梗死的临床变化有较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滕世秀  鞠昌瑛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0):2743-2744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5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检测其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另选择2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患儿在急性期血清IL-6、IL-8和TNF.口水平均明显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均P〈0.05),患儿恢复期血清IL-6、IL一8和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IL-6、IL-8与TNF-α可能在毛细支气管炎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们可能成为预测毛细支气管炎病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卵巢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卵巢癌患者35例为研究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20例和体检健康妇女15例为良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Ⅲ期患者血清中IL-6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结论IL-6对卵巢癌的诊断有一定的特异性,对分期的判定亦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尤书德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2909-291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120例ACI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另选同期健康查体正常人35名为健康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20mg/次,1次/d,连服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IL-6、IL-8及TNF-α水平的变化情况,并与健康组相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IL-6、IL-8及TNF一仅水平较健康组明显升高(均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及对照组IL-6、IL-8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IL-6、IL一8及TNF-α水平,具有减轻炎性反应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变化及其与气流受限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选择观察组90例COPD患者(其中轻度、中度、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各30冽)及30例健康对照者,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中IL-6、IL-8、hs-CRP水平,并据气流受限程度分组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志。结果COPD患者组IL-6、IL-8、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COPD患者中、重度通气障碍组IL-6、IL-8、hs-CRP水平明显高于轻度通气障碍组(P〈0.05),重度通气障碍组IL-6、IL-8、hs-CRP水平明显高于中度通气障碍组(P〈0.05)。结论IL-6、IL-8、hs—CRP共同参与了气道炎性反应,血清IL-6、IL-8、hs-CRP与气流受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在肺挫伤后继发性肺损伤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30例肺挫伤患者,用ELISA法测定IL-6,IL-8血清浓度的动态变化;合并少量血胸者同时测定胸腔积液IL-6,IL-8水平。选择同期单纯肋骨骨折及正常人为对照组。结果 肺挫伤患者血清中IL-6,IL-8水平明显升高;肺挫伤后胸腔积液中IL-6,IL-8变化极为显著。结论 炎性细胞因子IL-6,IL-8在肺挫伤后继发性肺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对肺挫伤合并少量血胸患者,注意其胸液IL-6,IL-8浓度的监测,可更敏感地观察肺挫伤的治疗效果。预测肺损伤的演变。  相似文献   

8.
孙文闻  巩路 《天津医药》2006,34(4):236-23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绝经后女性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egren's syndrome,pSS)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21例绝经后pSS患者(患者组)和21例绝经后健康女性(对照组)血清及唾液中IL-6水平,并依本院常规方法检测患者血清IgG、IgA、IgM和血沉(ESR)。结果:患者组血清及唾液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组血清及唾液IL-6水平与血清IgG、ESR水平呈直线正相关(r分别为0.699,0.757和0.546,0.544,t分别为4.261,5.050和2.841,2.826,P〈0.01或P〈0.05),与血清IgA、IgM水平无直线关系(r分别为0.392,0.412和0.393,0.291,t分别为1.857,1.971和1.863,1.326,P〉0.05)。患者组血清IL-6与唾液IL-6水平呈直线正相关(r=0.649,t=3.718,P〈0.01)。结论:IL-6可能主要通过诱导IgG的合成和分泌参与pSS的发病及进展,唾液IL-6水平可反映血清IL-6水平,用于评估病情活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型组(29例)、中型组(37例)、重型组(24例),按病灶大小分为小病灶组、中病灶组、大病灶组,以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为对照组,观察各组间血清IL-18水平的差异及与病灶大小、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大、中、小病灶组的血清IL-18水平分别为(288.4±59.3)、(237.5±58.0)、(186.9±50.6)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47.2±42.8)ng/L(均P〈0.05),大病灶组的血清IL-18水平均高于中、小病灶组(均P〈0.05),中病灶组的血清IL-18水平高于小病灶组(P〈0.05);重、中、轻型组的血清IL-18水平分别为(284.9±57.3)、(233.4±55.9)、(184.5±48.3)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重型组的血清IL-18水平均高于中、轻型组(均P〈0.05),中型组的血清IL-18水平高于轻型组(P〈0.05)。结论血清IL-18水平与脑梗死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IL—18可能参与了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屠苗英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4):1928-1929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在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8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观察组)及40例健康儿(对照组)血清中IL-6、IL-8水平.结果 支原体肺炎急性期血清IL-6、IL-8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水平(P<0.05).而支原体肺炎恢复期血清IL-6、IL-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肺炎患儿中有纤维化者血清IL-6、IL-8水平明显高于无纤维化者(P<0.05).结论 血清IL-6、IL-8在支原体肺炎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导致肺部纤维化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石大环  李济福 《中国医药》2009,4(11):860-861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减少炎症反应、稳定斑块的作用。方法选定ACS患者80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40例(SA组)及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完全随机将ACS患者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比较各组间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结果ACS组与SA组及对照组之间血清IL-6[SA组(29.2±22.1)ng/L、ACS组(49.3±29.6)ng/L、对照组(4.5±2.9)ng/L]、IL-8[SA组为(0.37±0.05)ng/L、ACS组为(0.58±0.09)ng/L、对照组为(0.14±0.05)ng/L]及hs-CRP[sA组为(1.31±0.64)mg/L、ACS组为(28.35±21.02)mg/L、对照组为(1.19±0.92)m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A组与ACS组治疗后血清IL-6、IL-8及hs—CRP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清IL-6、IL-8及hs—CRP水平,减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基质成分的降解和炎症反应,从而起到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自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8(IL-18)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71例SLE患者按SLE活动性指数积分分为活动组(51例)和非活动组(20例),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三组患者血清IL-10、IL-18的水平。结果活动组IL-10和IL-18水平分别为(49.4±12.2)ng/L、(423.7±40.8)ng/L明显高于非活动组(20.3±8.7)ng/L、(241.6±29.1)ng/L和对照组[(13.2±4.8)、(150.3±21.6)ng/L](均P〈0.01)。结论IL-10、IL-18的表达水平和SLE的活动度有关,检测IL-10、IL-18对SLE病情的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苦碟子注射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血清脂联素(APN)、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从气道炎症和与细胞炎症因子关系的角度探讨苦碟子注射剂治疗AECOPD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AE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苦碟子注射剂40mL,iv gtt,qd,疗程为14d。2组均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APN、IL-1β、IL-6、动脉氧分压[P(0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02)]、纤维蛋白原定量(FBG)、D-二聚体定量(DD)等指标,并与3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APN、IL-1β、IL-6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ANP、IL-6、IL-1β、P(O2)、P(CO2)、FBG、DD及CCQ评分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清IL-6、1L-1β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APN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APN、IL-6、IL-1β、P(O2)、P(CO2)、FBG、DD及CCQ评分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苦碟子注射剂可以改善AE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并降低血清IL-1β、IL-6及升高APN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通过调节上述炎症因子的表达而发挥降低气道炎症反应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左旋西替利嗪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3(IL-13)与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影响。方法7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35例用左旋西替利嗪治疗的治疗组,35例用氯苯那敏治疗的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后IL-13与IL-18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的咳嗽评分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治疗后IL-13与IL-18分别为(46.7±17.3)ng/L和(145.2±27.1)ng/L,对照组分别为(98.5±30.7)μg/L和(179.6±30.5)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左旋西替利嗪可能通过改善IL-13与IL-18而改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5.
孙会秀  鲍浩月 《中国医药》2010,5(11):989-990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酶联吸附法检测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死组)与30名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清IL-6和IL-8水平,并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评分,分组比较. 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血清IL-6和IL-8水平分别为(47.45±15.89)、(57.73±43.88)ng/L,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93±1.87)、(12.30±2.50)ng/L,P<0.01],重型神经功能缺损患者(20例)血清IL-6和IL-8水平分别为(78.45±28.34)、(88.6±10.9)ng/L,明显高于中型(36例)、轻型(34例)患者[中型为(41.56±14.34)、(55.20±5.90)ng/L,轻型为(25.78±12.34)、(34.30±8.90)ng/L],均P<0.05],中型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血清IL-6和IL-8水平明显高于轻型(P<0.05). 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和IL-8水平明显增高,血清IL-6和IL-8升高的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参附注射液对肺挫伤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变化,探讨其对肺挫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肺挫伤患者11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浆TNF、IL-6、IL-8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肺挫伤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NF、IL-6、IL-8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对肺挫伤具有治疗作用,可降低血TNF、IL-6、IL-8水平,减轻TNF、IL-6、IL-8所造成的继发性肺损伤、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和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ACS患者48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25例和常规治疗组23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行血清IL-6及TNF—α检测。结果ACS患者治疗前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IL-6(0.67±0.05)μg/L、TNF-μ(65.1±13.2)μg/L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但仍高于对照组(均P〈0.05)。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0.74±0.08)μg/L、TNF—±(73.6±12.0)μg/L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IL-6、TNF-α水平升高与ACS发病密切相关,阿托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IL-6、TNF—α水平,具有减轻病变部位炎性反应和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腺炎患者围术期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胰腺炎患者39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39名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IL-6、IL-8、TNF—α及CRP水平,并分析观察组术后4h、术后1d、2d及7d各项观察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前血清IL-6[(89.87±6.52)ng/L]、IL-8[(99.76±5.74)ng/L]、TNF—α[(40.56±3.67)ng/L]及CRP[(49.82±2.85)mg/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7.25、7.87、5.32、6.28,均P〈0.01),而术后4h、1d及2d各项指标有所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至术后7d,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胰腺炎患者术前血清IL-6、IL-8、TNF—α及CRP水平明显增高,至术后7d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按照NKF-K/DOQI标准,采用酶联免疫法对61例CKD患者和正常对照组(25例)测定血清IL-2含量,并检测相关临床指标,分析血清IL-2水平与肾功能、心血管病变及其他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 CKD组患者血清IL-2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肾功能3、4、5级患者血清IL-2水平较肾功能1、2级显著升高(P均〈0.05);相关分析显示CKD患者血清IL-2水平与血肌酐呈显著正相关(r=0.412,P〈0.05),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显著负相关(r=-0.326,P〈0.05)。CKD心血管病变组血清IL-2水平明显高于无心血管病变组(P〈0.01),高血清IL-2组心血管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血清IL-2组(P〈0.01)。结论 CKD患者血清IL-2水平升高,与肾功能减退时严重代谢紊乱引起的T细胞活化有关。IL-2升高本身可能作为损伤因子,参与肾功能恶化,并与心血管病变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奥曲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ereatitis,SAP)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等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48例SAP患者随机分成丹参治疗组及非丹参治疗组,每组24例;选择年龄匹配的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在患者入院24h内以及治疗4、7d后采静脉血并检测血清中IL-6、IL-8和TNF-α水平。结果SAP患者3种炎症因子较健康志愿者均显著升高(P〈0.05)。奥曲肽治疗组与非奥曲肽治疗组入院时3种细胞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7d后两组SAP患者3种细胞因子均降低(P〈0.05),但奥曲肽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奥曲肽可降低SAP患者的炎症性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