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粤西新兴地区区域上处于钦杭成矿带的南东端,是铀多金属矿成矿的有利靶区。新兴岩体内部以往揭露有硅化带型、蚀变碎裂岩型铀矿化,最近几年在新兴岩体南部标高150 m处揭露有"交点"型铀矿化,即硅化带与辉绿岩相交复合部位赋存铀矿化,该类型矿化铀品位较富,分布集中,且矿体严格受相交构造联合控制,特别是热液脉岩与基性岩脉交汇区成矿特点突出,新兴地区"交点"型铀矿化的新发现,拓宽了该地区铀矿找矿的认识,为本地区下一步铀矿找矿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该区位于桐柏—大别山褶皱带东部,分布着丰富的铀矿产资源。区内与铀矿化关系密切的蚀变主要有硅化、萤石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等。且蚀变强弱与矿化强度有关。铀矿化严格受断裂构造带控制,矿化主要赋存于硅化破碎带及蚀变花岗碎裂岩、角砾岩等构造岩中;同时在构造带上下盘或接触带中也见有不同程度的铀矿化;蚀变愈强矿化愈好。  相似文献   

3.
岫岩老虎山地区处于华北克拉通东北侧的辽东铀成矿带内。通过岩相学和矿物地球化学对研究区的铀矿化(异常)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矿化(异常)点的分布主要受不整合面,以及后期脉岩和构造破碎带控制。围岩蚀变具有范围较小,强度大的特征,赤铁矿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和硅化与铀成矿的关系最为密切。铀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铀石、铌钛铀矿和钍石,主要呈脉状或星点状,与金红石、锆石、赤铁矿等矿物共生。矿化特征和成矿作用分析表明,该区域经历了多期次的岩浆活动,为成矿物质的多次活化提供了动力和热液,不整合面、断裂和构造破碎带等薄弱的位置,是热液流动的优良通道,为成矿热液的沉淀富集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4.
新井铀矿点是北大山地区已发现的重要铀矿点之一。在总结区域地质背景基础上,从新井地区铀矿地质特征入手,详细阐述了新井地区含铀建造、区域构造、围岩蚀变、矿体及矿石特征等,认为铀矿化位于断裂构造交叉部位的地层弧形拐弯地段,多期次、长期活动的断裂构造对铀成矿有利;古元古代浅变质片岩为有利的含铀建造,在浅变质片岩与富铀的伟晶状花岗岩接触带上矿化显示好;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呈多期次产出,铀偏向于最晚期岩浆活动形成的酸性伟晶状花岗岩中富集成矿,多期、多次性岩浆活动对铀成矿有利;区内后期热液蚀变改造类型多样,蚀变较强部位铀矿化显示好。综合分析认为,区域性断裂带、古元古代浅变质片岩与富铀的伟晶状花岗岩接触带及热液蚀变带是新井地区铀成矿的有利空间,同时指明了下一步找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康滇地轴铀矿化在形成时代、矿化特征、矿化成因上均与我国其他地区区别明显,其中四川省攀枝花大田地区是康滇地轴铀矿地质研究程度最高的地区.近年来通过开展物探测量、钻探工程揭露及室内综合研究等工作,在矿区内共发现了Ⅰ号、Ⅱ号及Ⅲ号铀矿化带,铀矿体主要产于Ⅰ号铀矿化带中,铀矿体主要呈透镜状分布.本文根据含矿围岩类型并结合矿化特...  相似文献   

6.
魏炳安 《甘肃科技》2009,25(2):31-34
中川岩体位于甘肃省礼县西北,属秦岭褶皱系的礼县-柞水冒地槽褶皱带西段中部,岩体是以印支期花岗岩为主体,与铀成矿关系较密切。在中川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上,铀矿床(点)呈半环状展布,构成了中川铀矿田;岩体内外带的铀矿化与花岗岩有关,控矿因素多种多样;而能构成工业铀矿化的矿化类型以铀-硅质脉型与铀-粘土型的迭加型为主。  相似文献   

7.
基于前人区域地质研究成果和本单位在芙蓉地区历史铀矿勘探资料,归纳分析该地区铀成矿地质条件,评价其铀矿找矿潜力。研究表明,芙蓉地区隶属于雪峰山-摩天岭铀成矿带雪峰山铀成矿亚带;发育震旦系、寒武系、二叠系黑色岩系、碳酸盐岩、硅质岩及砂岩等富铀岩石组合,是中南地区最重要的富铀层位;该区印支晚期-燕山期多期次岩浆活动强烈,趋向于钾质富集、白云母化较发育,岩体铀含量高;存在大规模的基底断裂构造,具有控岩、控盆和控矿作用,构造活动持续较长时间、具多方向性,低序次低级别构造发育;以往铀矿地质勘查工作中,探明了一些铀矿产,发现了大量铀矿化(异常)点带,放射性物探和水化学异常发育。该地区与鹿井铀矿田在区域地质背景、铀成矿地质条件方面具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具有良好的铀成矿条件和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油、气、煤与铀的综合研究对于含油气盆地内多种能源的成因机制及盆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和吐哈盆地十红滩地区砂岩型铀矿的岩石学特征、地质构造、含矿建造与古水文地质条件及铀矿的成矿特点等进行了综合分析与研究。结果源区火成岩和泥岩可能为铀的物质来源之一,铀矿化是成岩—后生阶段介质条件及环境改变的产物,受氧化-还原界面的控制;构造作用使目的层的抬升掀斜与暴露以及水动力环境是形成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的重要条件;铀矿石带中黄铁矿表面及其附近存在吸附铀α径迹,有机质碎屑胞腔中沥青铀矿和黄铁矿共生,含铀砂岩中可见含沥青质的镜煤。结论铀的富集和铀矿的形成可能与黄铁矿、油气、煤等有机质有密切的成因关系。  相似文献   

9.
苏红图盆地玄武岩中铀矿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确定苏红图盆地玄武岩中铀矿化的类型,为开采利用提供理论根据。对该区玄武岩中铀矿化特征、成矿条件及成矿机制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其具备与砂岩中层间氧化带型铀矿类似的成矿条件,是受后生层间水作用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化,可用地浸技术开采利用。  相似文献   

10.
铀矿石特征和铀存在形式有助于查查香卡铀矿床成因和成矿过程的研究。查查香卡铀矿石地质特征分析和显微研究表明铀矿石主要为糜棱岩化斜长角闪岩、碎裂岩、角砾岩及正长花岗岩,矿石经历了韧性和脆性变形,铀矿物与长英质脉体关系密切,呈脉状分布。矿石放射性径迹、化学分析显示,矿石中铀矿物主要以铌钛铀矿为主,其次为晶质铀矿、铀钍矿及钍铀矿物,矿石U含量与Th、Nb、Ce、La和稀土总量呈正相关性,其中Nb、Ce、La、Th含量可达工业品位。综合分析,查查香卡铀矿床至少发育两期铀矿化,前期为独立铀矿化期或者铀钍矿化期,后期为铀、钍稀土综合矿化期。  相似文献   

11.
荷上铀矿床赋存于花岗斑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围岩为火山熔岩及陆相碎屑沉积岩、基底变质岩。矿体受裂隙密集带控制,空间上与花岗斑岩密切相关。详细研究了荷上铀矿床的围岩蚀变特征,并将该矿的蚀变和成矿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铀-赤铁矿成矿阶段,铀-萤石化-绿泥石-水云母化阶段和铀-碳酸盐成矿阶段,其中第二阶段为主要成矿阶段。提出岩石的褪色蚀变(以浅色矿物蚀变为主,另见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等)对成矿有间接指示意义,而长石变红、石英变黑、粉末状紫色萤石化、磷灰石化等蚀变则对铀成矿有直接指示意义。在分析荷上铀矿床蚀变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该区下一步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2.
姜林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3):6676-6680
遥感蚀变信息的定量化提取旨在应用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和统计学方法,对成矿区域范围内的示矿要素进行增强处理,并以地物光谱特征的统计值为依据,定量化提取与矿化密切相关的蚀变岩层,为快速识别区域成矿远景、直接预测找矿靶区,提供直观的找矿决策依据。通过对铀矿遥感多光谱数据各波段及波段比值进行特征统计分析,提出了铀矿矿化蚀变由含水矿化物、植被指数、综合蚀变因子所影响,确立了定量提取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获取的铀矿蚀变异常对找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二连盆地巴彦乌拉铀矿床是我国典型的古河谷砂岩型铀矿床,铀主要经潜水-层间氧化作用富集成矿。为了研究其粘土矿物组成、含量、形态特征及其产状,对区内目的层粘土矿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二连盆地巴彦乌拉铀矿床目的层粘土矿物成分基本一致,主要为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个别样品中见少量绿泥石。蒙脱石集合体呈花朵状、片状,高岭石集合体呈书页状、扇状,伊利石集合体呈片状,绿泥石集合体呈玫瑰花朵状。粘土矿物以分散质点式不完全充填于孔隙中和薄膜式贴附于颗粒表面。根据分析结果,文章总结了该矿床氧化带分带粘土矿物特征,并探讨了粘土矿物对砂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华东南铀成矿省位于华南新构造区,是中国铀矿资源最为集中的成矿省,位于东经110°~120°,北纬24°~30°区域,呈带状集中分布在赣杭、桃山-诸广、武夷山3个铀成矿带,铀成矿类型主要包括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结合前人成果,收集了该区域典型矿床近10年同位素测年不同方法获得的成岩成矿年龄数据。通过对华东南铀成矿省的地质背景及主要铀矿床成岩-成矿时差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成矿主要受华南大陆与华北板块完成拼合的印支运动,以及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形成的燕山运动影响。3个铀成矿带主要成矿期较为一致,分别是早白垩世早期、早白垩世晚期和晚白垩世。花岗岩岩体成岩集中在130~160 Ma,成矿作用在47~145 Ma都有分布。成岩-成矿二者在物质来源、地球动力学背景和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可能为不同岩浆-流体成矿体系的产物。同时认为存在以下问题:由于测年方法、样品的不同导致同位素年代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影响了岩矿时差的准确测算。目前对成岩物质、成矿物质的精确测试和分析的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15.
储广山花岗岩体受郯庐断裂系遂川——热水走滑断裂带控制,区内塘湾断裂及一系列北西向断裂带发育,构成有利的成矿构造结,其中发现多个大型、超大型的铀矿田和铀矿床,其铀矿化受多因素控制,以构造、围岩和岩浆-热液活动为主,在时间上、空间上具有独特的展布规律,通过对该矿床的岩石、构造、矿体和围岩蚀变特征的分析,探讨了围岩蚀变与铀矿成矿的关系,为同类地区的找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短波红外伊利石结晶度是云母族矿物的重要光谱参数,与矿物的形成温度密切相关,通常用来指示可能的矿化/热液中心。本文使用FieldSpec4可见光-短波红外地面非成像光谱仪对新疆白杨河铀矿床地表进行光谱测试与分析,发现矿床主要蚀变矿物伊利石结晶度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矿床北缘接触带短波红外伊利石结晶度变化范围为0.7~2.0,大部分伊利石结晶度大于1.0,少部分小于1.0;矿床南缘接触带短波红外伊利石结晶度变化范围为0.3~1.0,多数伊利石结晶度小于0.7,矿床北缘接触带伊利石结晶度明显大于南缘接触带,同时矿床北缘接触带为铀矿化富集部位,结合相关地质资料,可以推断北缘接触带为矿床可能的矿化/热液中心,这可以为白杨河铀矿床铀矿勘探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三二五矿床是典型的花岗岩型热液铀矿床,钾长石化作用和铀矿化关系密切,钾长石化的结果使得花岗岩的结构疏松,为铀的富集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大量的野外槽探和钻探研究,结合显微镜分析,查明辽宁省黄沟铀矿田矿化围岩蚀变主要有:绿泥石化、水云母化、赤铁矿化、绢云母化、钾长石化、硫化物化和碳酸盐化.铀矿化形成典型蚀变矿物组合:绿泥石+石英;绿泥石+水云母+石英;绿泥石+钠黝帘石+石英;绿泥石+水云母+赤铁矿+石英.水云母化应早于铀成矿期,为铀成矿提供了较好的环境;绿泥石化和赤铁矿化为成矿期蚀变;富矿主要与赤铁矿化、绿泥石化、水云母化等密切相关,其中赤铁矿化与绿泥石化叠加在一起对铀矿化作用显著,且近矿围岩蚀变强度越大、种类越多、叠加越多,则铀矿化越富.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松辽盆地区域地质背景、松辽盆地北部蚀源区岩性及区域铀源特征、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化产出的层位及其特点 ,在讨论铀矿化形成条件的基础上 ,着重研究了含铀层的沉积相特征及与铀矿化的关系、古水文地质特征及氧化 -还原地球化学分带对铀矿化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