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个基于[Bi2W20Cu2O70(H2O)4]10-缩写为:{Bi2W20Cu2})阴离子和碱土金属离子的新型多酸化合物Ca2Na2H4[Bi2W20Cu2O70(H2O)4].42H2O通过Na12[Bi2W22O74(OH)2].44H2O(缩写为:{Bi2W22}),CuCl2和CaCl2在水溶液中的反应被合成。标题化合物最大的特点是它代表了第一个钨铋酸盐与碱土金属离子配位的多酸化合物。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标题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
以Triton X-100/n-C10H21OH/H2O体系W/O微乳液为基础,分别以K8[Ce(Ⅳ)W10O33]·32H2O 和Pb(NO3)2水溶液代替组分水制备W/O微乳液.然后将两种微乳液混合,得到黄色沉淀的Pb4[Ce(Ⅳ)W10O33]·32H2O纳米粒子,同时有少量纳米管生成.经电镜分析所得Pb4[Ce(Ⅳ)W10O33]·32H2O纳米粒子为粒径低于5 nm的圆球状颗粒,所得Pb4[Ce(Ⅳ)W10O33]·32H2O纳米管管长约为50 nm,管径约为5 nm.并用TG-DTA和Raman对该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
以4,4'-联吡啶和Ni(SO4)2·6H2O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标题化合物,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测定结果表明晶体属六方晶系,P6(5)空间群,晶胞参数a=1.118 56(10)nm,b=1.118 56(10)nm,c=2.157 2(4)nm,α=90.00°,β=90.00°,γ=120.00°。标题配合物为一维链状结构,链状[Ni(C10H8N2)-(H2O)3]2n+n、SO2-4及晶格水分子之间,存在广泛的氢键作用,上述部分通过氢键作用形成复杂的三维网状结构。此外,相邻链的吡啶环间存在面对面的π…π堆积作用。通过热重分析研究该配合物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以硝酸锌、2,2-联吡啶及Na3VO4用水热法在170℃合成出一种钒酸锌新化合物Zn(2,2′-bipy)(H2O)V2O6(1).化合物1的结构为一种一维链状化合物,其链状结构是以[Zn(2,2′-bipy)(H2O)]2 基团将[V4O12]4—环状的结构连接而成.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标题化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该化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1690(2)nm,b=1.2025(2)nm,c=1.1114(2)nm,α=116.07(3)°,β=101.17(3)°,γ=88.21(3)°,Z=1。晶体结构中,每个铋离子均呈现出六配位并与另一铋离子通过共用卤素离子形成双核[Bi2Cl4I6]4-配阴离子,1,3-二(4-哌啶基)丙烷完全质子化形成[H2tmdp]2+配阳离子,配阴离子[Bi2Cl4I6]4-、配阳离子[H2tmdp]2+以及溶剂CH3OH分子之间通过复杂的氢键形成二维层状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6.
用中温水热法合成出一种新的α-Keggin结构化合物[Co(2,2'-bpy)2H2O]12[Mo12V6O42(VO4)][Mo8V8O40(VO4)]3·8H2O,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IR谱、TGA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系列表征.该簇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a=1.57287(2)nm,b=2.46159(3)nm,c=0.52347(3)nm,α=76.6220(3)°,β=92.078°,γ=79.9390(4) °,V=9.1934(2)nm3,Z=2,Dc=4.642 g·cm-3,μ=4.642mm-1,F(000)=12420,R1=0.0751,wR2=0.1964.化合物中基本构筑单元为三种具有α-Keggin结构的聚阴离子簇,簇与簇之间通过配位阳离子[Co(2,2'-bpy)2H2O]2+桥连成三维结构.化合物中包含少见的六帽α-Keggin结构簇单元.并且在同一晶胞中同时存在聚阳离子和聚阴离子.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配位聚合物因其结构多样性及在催化、药物载体和气体吸附脱附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1-3]而得到迅速的发展。本文在水热条件下,成功的合成出一例新型的一维超分子化合物,[Ni(phen)3]2(1,2,4,5-H3BTC)2(1,2,4,5-H2BTC)·2H2O。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2403(3)nm,b=1.2907(3)nm,c=1.4512(3)nm,α=96.261(5)°,β=106.500(6)°,γ=105.061(4)°,V=2.1086(8)nm3,Z=2。在该化合物中,[Ni(phen)3]2+阳离子与[H3BTC]-和[H2BTC]2-阴离子通过静电引力、分子间氢键和分子内氢键,形成一个一维超分子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8.
以30%H2O2作为氧化剂,(NH4)6Mo7O24·6H2O和CoCl2在水溶液中反应一步合成得到了含三价钴的钼酸盐(NH4)6[CO2Mo10O38H4]·11H2O,并对其进行了单晶结构测定、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表征。晶体学参数为:单斜晶系,P2(1)空间群,a=10.826(7),b=12.258(9),c=15.548(10),β=95.475(10)°,V=2053.7(2)3,Z=4,D c=3.01 g·cm-3,R1=0.0257,wR2=0.0656(I2σ),GOF=1.082。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液法在室温水-乙醇溶液中,以CuCl2·2H2O、一水合邻菲啰啉(Phen·H2O)和对氰基苯甲酸(p-CNC6H4COOH,HCBA)为原料合成了标题配合物[Cu(Phen)(H2O)(CBA)Cl]·H2O。通过X-射线衍射法测定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中心Cu(Ⅱ)离子配位数为5,构成CuN2O2Cl四方锥配位模式。通过O—H…O氢键形成一维超分子带,超分子带又经带间C—H…O氢键作用形成超分子层,并经C—H…N氢键作用堆积组装形成三维超分子构造。并对其进行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等表征。对配合物磁性做了进一步测试,在2~300 K区间遵循韦斯定理χm(T+0.10)=0.44 cm3·K·mol-1。并采用Van Vleck方程对配合物进行了拟合,最佳拟合结果为g=2.156(1),zJ'=-0.138(4),一致性因子为R=3.607×10-8。磁性测试结果表明Cu(Ⅱ)离子之间存在较弱的反铁磁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10.
燃烧法合成高纯度负热膨胀材料ZrW2O8粉体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严学华  杨新波  程晓农  付廷波  邱杰  刘红飞 《硅酸盐学报》2006,34(9):1066-1069,1074
采用燃烧法在较低温度下成功合成了各向同性的负热膨胀材料ZrW2O8粉体.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综合分析和研究了反应过程中炉温、硼酸和尿素含量、W6 与Zr4 的摩尔比对合成ZrW2O8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燃烧法可以合成高纯度、粒径为0.5μm的ZrW2O8粉体.燃烧法合成高纯ZrW2O8的最佳条件是:炉温为500℃,硼酸的摩尔分数为10%,(NH2)2CO与(NH4)5H5[H2(WO4)6]·H2O ZrOCl2·8H2O的质量比为2∶1,(NH4)5H5[H2(WO4)6]·H2O与ZrOCl2·8H2O的摩尔比为1∶3.2.所合成的ZrW2O8在50~700℃之间的线膨胀系数a=-5.08×10-6/℃,其线膨胀系数与温度的关系符合方程dL/L0=-1.4×10-2-4.5×10-4T(50℃≤T≤700℃).  相似文献   

11.
以硝酸铜、2,2-联吡啶及Na3VO4用水热法在170℃合成出一种钒酸铜新化合物Cu(2,2'-bipy)(H2O)V2O6(1).化合物1的结构为一种一维链状化合物,其链状结构是以[Cu(2,2'-bipy)(H2O)]2 基团将[V4O12]4-环状的结构连接而成.  相似文献   

12.
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个新的锰(Ⅱ)配合物[Mn(L)_2(1,4-NDC)_2]·3H_2O(L=3-硝基-4-(-1H-咪唑[4,5-f][1,10]邻菲罗啉)基苯酚,1,4-H2NDC=1,4-萘二甲酸),并对该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C 2/c,晶胞参数a=19.357(4),b=10.810(2),c=25.753(5)?,β=96.01(3)°,V=5359.2(19)?~3,Z=4,C62H40MnN10O17,Mr=1251.98,Dc=1.552 g/cm~3,F(000)=2572,μ(Mo Ka)=0.366 mm-1,R=0.0566和w R=0.1540。配合物1中,锰(Ⅱ)离子与来自2个L配体分子上的4个N原子配和2个来自2个1,4-萘二甲酸上的O原子,形成6配位的八面体配位几何构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水溶液中以Na_(12)[Bi_2W_(22)O_(74)(OH)_2]·44H_2O、Na_9[Bi W_9O_(33)]·16H_2O、Ce Cl_3和Na_2CO_3为原料合成了一例基于[Bi W_9O_(33)]~(9-)建筑单元的稀土多钨铋盐Na_(22)[(Bi W_9O_(33))_4(WO_3){Bi_6(μ_3-O)_4(μ_2-OH)_3}(Ce_3(H_2O)_6CO_3)]·85H_2O。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  相似文献   

14.
牛青君  许伟 《化学试剂》2014,(12):1113-1116
采用室温溶液法合成标题配合物,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其表征。标题配合物中对苯二甲酸连接两个Cu(phen)2单元形成双核阳离子[Cu2(phen)4(pta)]2+,抗衡阴离子对甲醛苯甲酸根与水分子通过氢键形成游离[(fba)2·8H2O]2-单元,两者通过O—H…O氢键沿a方向延伸为一维链结构。相邻两个双核铜单元借助phen间的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5.
以硝酸镍、2,2-联吡啶及NaVO3用水热方法在220℃合成出一种钒酸镍新化合物Ni(2,2'-bipy)(H2O)V2O6(1).化合物1的结构为一种二维的层状结构,该层状结构是由[VO4]四面体通过共顶点构成的一维钒氧链,链与链之间是以[Ni(2,2'-bipy)(H2O)]2+基团连接而成.  相似文献   

16.
通过传统常温溶液挥发法得到一种新颖钒氧酸盐化合物(H2en)3V10O28·5H2O(en=(CH2NH2)2乙二胺),并对其进行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和热重等性质表征。结构解析数据如下:单斜晶系,C2/c空间群,a=2.0250(3)nm,b=1.7193(2)nm,c=1.05376(13)nm,α=90.00°,β=103.615(2)°,γ=90.00°,V=3.5655(8)nm3。晶体由一个钒十多酸阴离子骨架[V10O28]6-、三个游离的质子化乙二胺阳离子和五个游离水分子构成。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种新的金属有机配合物[Co2(C8O6H4)2·(H2O)4],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对该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9.389(2)(1=10-10 m),b=9.421(3),c=12.209(3);α=101.846(2)°;β=104.453(2)°;γ=105.305(3)°;V=965.23;Z=2;Dc=2.003g/cm3,μ=1.810mm-1,F(000)=588,GooF=1.044,R1=0.0268,ωR2=0.023 0[I2σ(I)]。  相似文献   

18.
采用溶液法合成了分子式为[Cu2(phen)2(OH)2(H2O)2][Cu2(phen)2(OH)2Cl2]Cl2.6H2O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此外,还对该配合物进行了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研究。研究表明,配合物中有两组双核配位单元,分别为[Cu2(phen)2(OH)2(H2O)2]2+和[Cu2(phen)2(OH)2Cl2];两个配位单元的中心原子铜均为五配位的,具有扭曲的四方锥结构,配合物通过氢键作用形成超分子结构。此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是分两步进行的,第一步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dαdT=Aφ.exp-E()R T3/2[(1-α)43(1-α)-13-]1-1,活化能E=151.8kJ/mol,指前因子lgA=16.9435;第二步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dαdT=Aφ.exp-E()R T32[(1-α)43(1-α)-13-]1-1,活化能E=201.5kJ/mol,指前因子lgA=7.5447。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了一种结构新颖的二维层状钴镍双金属配合物[Ni(phen)2·Co(phen)2·2Co(DPC)2·4H2O]·13H2O(phen=1,10-菲啰啉,DPC=2,6-吡啶二羧酸),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其晶胞参数为:Mr=1922.98,a=10.0585(18)nm,b=14.684(3)nm,c=14.931(3)nm,α=74.078(6)°,β=78.399(6)°,γ=75.279(6)°,V=2030.5(7)nm3,Z=1。  相似文献   

20.
《应用化工》2022,(11):1977-1981
以DMBA(1,3-二甲基巴比妥酸)为底物,通过其原位分解产物H2C2O4(草酸)的自组装,分别制备了两种新颖的由压力调控的二维层状配位聚合物{[Y(C2O4)1.5(H2O)2]·H2O}n(1)和{[Y(C2O4)1.5(H2O)3]·2H2O}n(2)。在水热合成条件下,考察了不同阳离子、阴离子及溶剂对终产物分离的影响。结果显示,配合物(1)的构筑需在Y(Ⅲ)离子及去离子水同时存在的条件下完成。在此基础上,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究,发现氧化反应、亲核加成反应及消除反应等多种有机转化过程或可诱导原位开环产物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