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枕叶脑梗死患者视觉皮层中枢脑磁图(MEG)的变化特征。方法对6例急性单侧枕叶梗死表现为对侧视野同向偏盲患者于发病后2周内行视觉诱发磁场(VEFs)测试,并检测8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刺激选取黑白棋盘格翻转图形。分别记录两组受试者VEFs的M100波峰产生的潜伏期、波形、等电流偶极(ECD)强度和磁源性影像(MSI)。结果所有受试者VEFs反应的最基本波形为M100,位于距状裂两侧的皮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患者健侧枕叶的VEFs反应波形,潜伏期和ECD强度并无明显差异(均P>0.05),而患侧枕叶的VEF反应则出现了波形异常,潜伏期明显延长和ECD强度显著降低(均P<0.05)异常,且MSI显示其M100反应的ECD位置分布紊乱。结论MEG可检测出急性枕叶脑梗死患者视觉皮质中枢功能的损伤,并能够客观的评价患者视觉皮层中枢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融合DTI在大脑功能区附近病变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病变位于大脑功能区附近(20例位于额顶叶中央沟附近,13例位于枕叶视觉距状裂附近,7例位于左侧语言中枢附近)的右利手病人,术前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获得白质纤维束原始资料,经神经导航融合DTI和解剖像并三维重建后,术中在导航辅助下行显微手术。结果病变全切34例,次全切6例。术后神经功能好转或无变化35例,出现一过性加重5例。无遗留永久性功能障碍。结论神经导航融合DTI可以准确定位功能区,操作性强,易推广,术中实时保护周边邻近传导束,减少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并发症,安全范围内最大程度切除,具有颇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 - fMRI)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融合结合神经导航在枕叶视觉功能区附近病变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BOLD-fMRI、DTI结合神经导航进行图像融合,在20例视觉功能区附近病变患者术前设计手术入路,术中定位视觉功能区,指导手术,合理保护功能区,切除病变。结果 15例镜下全切除,5例大部切除。术后复查MRI及DTI视皮层及视辐射保护完好。结论 BOLD - fMRI和DTI融合技术在神经导航下应用可以准确确定大脑枕叶视觉功能区和视辐射走行,术前精确定位功能区,提高病变切除程度,降低术后致残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枕叶梗塞伴发轻偏瘫──附17例报告闫晓波,赵丽波枕叶梗塞多引起偏盲或皮质盲,因外侧膝状体至枕叶视皮质中枢径路和视皮质中枢缺血病变引起视力障碍。但枕叶梗塞导致轻偏瘫则较少见。现将17例枕叶梗塞伴轻偏瘫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女6例,男11例,年龄53~...  相似文献   

5.
枕叶癫痫2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枕叶癫痫的临床特征,对21例枕叶癫痫患者的临床发作特征(视觉发作、偏转发作、自动症和全身大发作)进行评估,并比较了头皮EEG和颅内EEG对枕叶癫痫的诊断价值。结果发现,起于抽搐的对侧者11例,10例有同侧偏转。头皮EEG罕有助于枕叶癫痫的定位,且常常是错误的。颅内EEG记录可正确证实枕叶异常放电的起源,且有Sylvian裂的内侧或侧方上下不同癫痫扩散类型。20例作了CT、MRI及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检查,证实有枕叶病变,1例只作了CT与SPECT检查证实。19例作了病变及致痫灶切除,2例作了颞叶切除。手术结果:除1例因智能低下需照料外,均获得良好效果,随访2~5年,20例均已恢复学习或工作。结果提示,枕叶癫痫虽表现复杂,甚或导致错误的诊断,但如注意到早期发作先兆或症状,应用CT、MRI、SPECT及颅内电极记录,常可作出正确诊断。手术结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6.
纯失读症与大脑半球枕叶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纯失读症与大脑半球枕叶病变的关系。方法 分析3例左枕叶梗死和2例右枕叶梗死患者的语言功能,详细阅读及视空间,忽视功能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 3例在枕叶梗死患者中,2例表现失读不伴失定,1例表现失读伴失写,阅读检查各自有其特点,并与病变的部位和范围密切相关;2例右枕叶梗死患者,语言功能无异常,表现视空间功能障碍。结论 大脑半球的左右枕叶分别对文字阅读和视空间结构功能有明显的侧向分化特点,枕叶皮层对各种视觉的语言符号存在着相对分化的阅读中枢或相对独立的阅读系统。  相似文献   

7.
1枕叶梗死情况 枕叶梗死是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不常见类型,国外报道其发生率占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3%,而国内为6.4%~6.5%,尽管没有前循环梗死发生率高,但其后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甚至使人终生失明。枕叶的血供主要来源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确切地说来源于大脑后动脉。大脑后动脉是基底动脉的终支,它通过后交通动脉与前循环相联系。当病变发生在后交通动脉附近时,可以由此动脉代偿将前循环的血液引流入缺血区,因此一般不会产生临床症状。但病变发生在其远端时,这种功能就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患者就会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通常枕叶梗死没有特异的临床症状或体征,患者可出现对侧肢体无力,皮质感觉丧失,下肢较明显。Wernicke失语(感觉性失语)也会出现。因为枕叶有视觉中枢,位于距状沟两侧的皮质,当损伤此区时患者会出现皮质盲。皮质盲是指双侧枕叶视皮质病变引起的失明,表现为视力完全丧失或残存不同程度的极微弱的视力,强光刺激不瞬目,会聚运动和光刺激仍可引起瞳孔收缩,眼底视盘正常。患者还可出现视力下降,视野缺损,此症状较其它脑区的梗死发生率高。枕叶梗死患者出现幻嗅也有报道,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枕叶癫痫的特征表现视觉症状不易被察觉,进行视觉症状分析,提高对枕叶癫痫症状学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癫痫专科门诊确诊为枕叶癫痫的患者128例,选取其中有视觉症状表现的59例患者进行视觉症状、病因学、脑电图、治疗及预后分析.结果 59例枕叶癫痫患者...  相似文献   

9.
大脑后动脉枕叶分支梗塞1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明确大脑后动脉枕叶分支梗塞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02例枕叶梗塞病人进行病因、临床特征、CT、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和视野检查。结果视觉症状是枕叶梗塞的主要临床症状,头晕、头痛、视物不清是枕叶梗塞的首发症状,以上症状恢复较快且完全。同向性偏盲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持续时间长,恢复不理想。结论CT检查是枕叶梗塞最重要的诊断方法。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异常改变对枕叶缺血性损伤非常敏感,波形稳定,所以图形诱发电位可做为枕叶梗塞临床监护、疗效观察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皮质盲是由大脑枕叶距状裂皮质病变而引起 ,又称大脑盲。临床特点表现为失明 ,而瞳孔对光反射正常 ,眼底正常而无视觉功能。皮质盲大多是由血管痉挛、外伤和中毒所致。现将我院儿科 1999~ 2 0 0 2年病房收治的 14例病毒性脑 (膜 )炎合并皮质盲病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4例中男 8例 ,女 6例 ;年龄 6个月~ 1岁 3例 ,~ 3岁 8例 ,~ 5岁 3例 ;发热 14例 ,失明 14列 ,抽搐 10例 ,意识障碍 11例 ,头痛、呕吐 10例 ,视神经障碍 2例 ,共济失调 6例。1 2 诊断 参照诸福堂《实用儿科学》有关病毒性脑 (膜 )炎的诊断标准。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53例枕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枕叶癫痫的临床诊断的认识。方法 收集2007年2月~2012年12月于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枕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共53例,分析枕叶癫痫的临床表现、脑电图特征及头颅MRI情况。结果 53 例患者中合并智力低下者28例,27 例患者出现了视觉或眼部症状,脑电图异常者52例,双侧枕导放电者17例,枕导外放电者27例、枕导慢波者25例。头颅MRI异常者43例,特发性枕叶癫痫4例(Panayiopoulos 综合征1 例,Gastaut 综合征2 例,特发性光敏性枕叶癫痫1例)。结论 50%以上的枕叶癫痫患者有视觉或眼部症状,视觉症状、简单部分性发作、头颅MRI异常对特发性枕叶癫痫的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枕叶癫痫是一种主要表现为视觉症状的癫痫发作。它的发作症状形式多样,头皮脑电图变化不明显,容易与精神运动性癫痫发作(PNES)以及枕叶外其他部位的癫痫发作相混淆。该文报道1例表现为反复出现视觉白光被误诊为PNES的枕叶癫痫。文章表明头皮脑电图对枕叶癫痫的诊断意义不大,特别是脑电图呈阴性时要注意与PNES相鉴别。而颅内脑电图、发作期SPECT、MRI等方法在枕叶癫痫的定位诊断中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烟雾病合并后循环病变患者发生枕叶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3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烟雾病患者846例,合并后循环病变的患者258例,其中在后循环病变基础上伴发枕叶梗死107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烟雾病合并后循环病变时发生枕叶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吸烟史以及左、右侧前循环铃木分期和左、右侧后循环Magikura分级是烟雾病合并后循环病变致枕叶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循环magikura分级和年龄是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烟雾病合并后循环病变继发枕叶梗死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正确、全面地认识这些因素的作用有助于降低枕叶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正>大脑后部皮质萎缩(posterior cortical atrophy,PCA)是因大脑枕部和顶枕联络区皮质萎缩而导致的一种神经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伴有视觉感知、空间记忆和视空间功能缺损的痴呆症状[1]。目前将PCA分为两类,一类为背侧通路(顶叶、顶枕叶皮层)受损为主,另一类腹侧通路(颞枕叶皮层)受损为主。其中更少见的类型会有严重的枕叶皮层受累又称为视力受累变异型,以发病后视力丧失及基本认知功能受损为主要表现[2]。PCA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Al-  相似文献   

15.
纯失读症以其独特的临床特点成为研究文字加工机制的理想模型。枕叶及胼胝体等部位的病变使得视觉信息不能传递到阅读中枢而产生失读。从正字法到心理词典联系的中断导致人们不能从心理词典中正确提取字词的读音和语义,这是纯失读症产生的心理学机制之一。“视觉词形加工区域”是研究纯失读症字形损伤机制的关键脑区,在文字的视觉加工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枕叶癫(癎)患者临床上癫(癎)发作时以出现视觉症状为特征.本研究对30例枕叶癫(癎)患者视觉诱发电位(VEP)的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大脑后部皮质萎缩(posterior cortical atrophy,PCA)是指以顶枕叶为主的大脑后部皮质萎缩,临床表现为伴有视觉感知、空间记忆、视空间判断功能缺损的痴呆症状.病理学方面,主要是典型阿尔茨海默病(typical Alzheimer's disease,tAD)的改变,即老年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NFT).  相似文献   

18.
枕叶癫痫的外科治疗孙振荣栾国明杨明琪本文回顾分析31例枕叶癫痫病人。男20例,女11例,年龄3~34岁。临床表现包括视觉发作、偏转发作以及颞叶或额顶叶样发作。其中视觉发作14例,偏转发作11例。31例头皮脑电图中有30例提示枕叶出现异常放电。CT扫描...  相似文献   

19.
对8例枕叶脑梗塞进行了半视野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发现双眼同名性偏盲半侧P_(100)潜伏期延长,可作为枕叶脑梗塞诊断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枕叶梗塞(附2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告28例枕叶梗塞,主要症状为视物模糊、视力减退和视野缺损,少数病例伴有大脑半球或幕下结构症状和体征。CT脑扫描示左枕叶梗塞10例,右枕叶梗塞12例,双侧枕叶梗塞6例。症状的恢复视觉症状早于视野缺损,7例平均于1.5年后仍残留视野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