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应用题历来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棘手问题。2001年课程改革中将应用题更名并扩大为解决问题,近年来已取得一定进展,当然还存在一些问题。本着“回顾历史,面对现实,展望未来”的精神,本文提出下列几个有关问题和同行们研讨。  相似文献   

2.
上接总第281期第8页三、式与方程本学段的式与方程内容是代数的初步知识,也是学生从算术思维飞跃到代数思维,进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的重要载体。学好式与方程的知识,学生不但在数的概念上有所扩展,而且能更简明地表达日常生活中数量关系的一般规律。这对学生进一步认识数的本质,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本学段的式与方程的内容主要有:用字母表示数;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等。虽然这些内容在表达形式上比较抽象,但在教学中,通过创设具体情境,学生仍能从直观的感受中理解字母表达式所反映的…  相似文献   

3.
在本学段中,主要有以下学习内容:进一步学习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及其有关运算,发展数感;初步了解负数和方程;开始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计算和探索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学生经过第一学段三年的学习,初步认识了数与运算,并能用浅显的数学知识分析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学生的思维特点也逐步从具体、形象过渡到抽象、概括。因此,从学生熟悉的情境中拓展数的概念、数的运算仍是教学的主要形式。本学段数与代数的具体目标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正比例与反比例及探索规律。一、数的认识本学段…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改革,把我国小学数学历来以“应用题”作为一个独立领域的传统格局打破了。《课程标准》把“应用题”融合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领域之中,并把它作为各领域解决其相应实际问题的有机部分而呈现。  相似文献   

5.
匡正“解决问题”中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材的变化引发出教师诸多的困惑.其中体现在“解决问题”这方面的最多。很多老师感到迷茫:解决问题,路在何方?还有不少老师难以割舍传统应用题教学的情结.发出了“不要让‘解决问题’成‘问题'”的呼声。笔者认为.要探索新课程下的“解决问题”的出路.让“解决问题”的路越走越宽.我们有必要认真反思、辨析一下“解决问题”教学中大家普遍关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中澳初中学段课程标准“数与代数”的比较研究,为我国《课标》的完善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引进新课改的先进理念。抛弃以往陈旧的应用题教学方式的同时,也应继承传统应用题教学的精华,找到新旧教材的平衡点,做好继承与创新,才能防止课改中应用题教学的片面化,提高教学效率。下面谈谈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实施后,“应用题”三个字已从教材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解决问题”。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应用题来实现。无论是例题还是练习题,问题的情境和题设都由教材直接给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依赖于对“数量关系”的掌握。例如。在传统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概括起来就有“大数”-相差数=“小数”,  相似文献   

9.
龙丹丹 《广西教育》2007,(7A):37-37
在新课程中,取消了应用题这个独立的章节,改为把应用问题分散在每个章节中,并且把原来教材中大量存在的那些脱离现实、不切实际的应用题改为学生非常熟悉的身边问题,使教材走近学生,贴紧生活,让学生在丰富的现实背景中解决问题。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又产生了一些困惑:每个应用题类型中包含的内容太多,学生掌握不了,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不会识别有用信息,不会联想信息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成了学生最易出错的地方,等等。对此,我们认为在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必须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现有的水平,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去帮助他们解决认知矛盾,促成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向着现实发展区转化,把知识或经验与问题进行有效地对接,拉近知识或经验与问题之间的距离,就会大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甄慰 《教育导刊》2011,(6):89-90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具体反映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上,就是新课标教材不再单独进行"应用题"教学,而是在每一知识单元的学习中设置了“解决问题”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以来,“应用题”有了一个新名称“解决问题(problemsolving)”,并被贯穿到四个学习领域之中.这种变化,要求教师在发展中求创新,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分析、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目的,对教师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因此,“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这节课,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实质上是让教师站在一个新的维度——解决问题的维度,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等十八门学科课程标准的颁布,各种学科多种版本的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相继出版。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与众不同的特色引起了小学数学教育界的关注,其中的特色之一是设置了“解决问题”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4.
“解决问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有别于传统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同时也体现了数学学习的应用价值。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总是无法有效突破“解决问题”内容的教学,未能真正达成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始终未能得到有效提高。显然,“解决问题”成了师生的一个“大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现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此谈一些想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15.
三、常见的量常见的量主要是指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的计量单位。本领域目标的提出,旨在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经验概念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内容阐述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领域。为让广大第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理解《标准》的目标内涵,本文将分别对这四个领域的具体目标内容逐一进行阐释。在小学阶段,“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式与方程以及探索规律。这些内容是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也是学生认识数量关系、探索数学规律以及建立数学模型的基行。它可以帮助学生从数学思维的角度,更准确、更清晰地认识、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各科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一项新的课程目标。笔者认为,这一目标要求与传统的“解答问题”虽然仅有一字之差,但所反映出来的教学思想理念却有着很大差别。第一,问题的来源不同。作为要“解答”的问题,通常是由教师根据教材的学习要求主观设置的,因此这些问题或多或少会带  相似文献   

18.
1.1调查目的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解决问题”的教学理念逐步融人到了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然而在现实的课堂上.仍然存在很多令人担忧的现象。为了了解当前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现状.找到培养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起点和切入点.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叶柱 《河北教育》2007,(10):39-41
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中,去掉了沿袭多年的“应用题”名称,代而冠之“解决问题”。从课标要求、教材编写等角度分析,“应用题”变换为“解决问题”,这绝不仅仅是名称上的变换。与传统“应用题”教学相比,新理念下“解决问题”教学的目标范畴更为宽泛(尤为突出的是把“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搜集材料、分析信息、灵活应用的能力”纳人到了课时教学目标)、呈现方式更为丰富(大幅度削减了纯文字题,  相似文献   

20.
“解决问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有别于传统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解决传统教材中的“应用题”材料呈现形式单一、情境人为编制痕迹过重、结构呆板、解题策略不够开放等问题,从而使新课程理念下的应用题教学更贴近生活,在体现数学学习应用价值的同时,实现更为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