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基因沉默后能否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分形趋化因子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孵育,及预先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转染pGenesil-1 LOX-1 shRNA后再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刺激,半定量RT-PCR、Western blot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分形趋化因子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能呈浓度依赖性诱导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分形趋化因子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1)。用RNA干扰抑制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的表达后,显著抑制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分形趋化因子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1)。结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能呈浓度依赖性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分形趋化因子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这种诱导作用可以被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基因沉默抑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C型尼曼-匹克病蛋白1(NPC1)表达的影响,同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THP-1单核细胞经PMA诱导贴壁后,加入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其转化为泡沫细胞,经各种因素处理后,运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检测细胞内胆固醇流出,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NPC1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情况。结果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能在基因和蛋白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剂量依赖性增加THP-1巨噬细胞....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高密度脂蛋白2和高密度脂蛋白3对THP-1巨噬细胞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和CD36表达及脂质蓄积的影响。取新鲜抗凝血浆,用超速离心术进行密度梯度离心,收集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2和3。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分别与高密度脂蛋白2和3共孵育THP-1巨噬细胞,用油红O染色及高效液相分析法观测细胞内脂质蓄积程度;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CD36和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 mRNA的表达:用Westem blotting检测CD36和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蛋白的表达。结果发现,与单独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和THP-1孵育相比,用高密度脂蛋白2、高密度脂蛋白3分别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共孵育THP-1可使细胞内脂质蓄积明显减少,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CD36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而高密度脂蛋白3比高密度脂蛋白2作用更明显。结果提示,高密度脂蛋白2和3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THP-1细胞脂质蓄积有显著抑制作用,而高密度脂蛋白3的作用更强。其机制与高密度脂蛋白可以增强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及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磷酸化,进而抑制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的应答基因CD36 mRNA及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非调脂作用机制。方法以高脂饲料和免疫刺激方法制备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模型,给予0.435 mg/(kg.d)阿托伐他汀混悬液治疗1个月,观察家兔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含量以及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主动脉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家兔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下降(P<0.01),血清丙二醛、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1);主动脉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家兔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P<0.01),血清丙二醛、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主动脉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或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抗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信号转导通路在内脂素调控人THP-1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表达中的作用,探讨内脂素诱导泡沫细胞形成的机制和途径。方法 THP-1单核细胞诱导分化为巨噬细胞,随机分组,给予不同浓度的内脂素和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激动剂罗格列酮进行干预,分别运用油红O染色法观察细胞内脂滴形成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和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mRNA和蛋白的表达,酶荧光学法检测细胞内总胆固醇和游离胆固醇含量,总胆固醇与游离胆固醇之差为胆固醇酯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内脂素组细胞内脂滴形成增加,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细胞内胆固醇酯含量升高(P0.05);随着内脂素浓度(10-7mol/L、10-6mol/L和10-5mol/L)升高,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r值分别为-0.73和-0.83,P0.05),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r值分别为0.91和0.72,P0.05)。与内脂素组比较,罗格列酮组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细胞内胆固醇酯含量降低(P0.05);随着罗格列酮浓度(10μmol/L、15μmol/L和20μmol/L)升高,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r值分别为-0.69和-0.84,P0.05)。结论内脂素呈浓度依赖性下调THP-1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的表达,上调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的表达,而罗格列酮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内脂素所诱导的上述效应。提示内脂素可能通过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信号转导通路上调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表达,使细胞内胆固醇酯合成增加,从而诱导泡沫细胞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苯扎贝特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所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及是否与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表达相关.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及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及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蛋白含量表达.结果 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组比较,苯扎贝特组和多聚肌苷酸(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阻断剂)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加,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mRNA和蛋白表达均减少(P<0.05);与苯扎贝特组比较,苯扎贝特组+多聚肌苷酸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 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可能介导苯扎贝特上调内皮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和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低密度脂蛋白免疫复合物对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胆固醇代谢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佛波酯刺激分化的THP-1细胞作为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模型。通过胆固醇酶联法测定细胞内胆圊醇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低密度脂蛋白组、阴性组及IgG免疫复合物组比较,低密度脂蛋白免疫复合物组细胞内胆固醇水平明显增高,并且低密度脂蛋白受体mRNA及蛋白的表达增加。结论 低密度脂蛋白免疫复合物能显著增加巨噬细胞内胆固醇含量,亦能够促进低密度脂蛋白受体mRNA与蛋白的表达,提示低密度脂蛋白免疫复合物在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辛伐他汀对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代谢和SR-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50 nmol/L佛波酯诱导THP-1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巨噬细胞建立泡沫细胞模型,通过不同浓度辛伐他汀干预后,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质堆积情况,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含量,W estern b lot检测SR-A蛋白的表达。结果与ox-LDL组比较,辛伐他汀处理组巨噬细胞的油红O染色阳性细胞数和细胞内胆固醇酯含量均显著减少(P均〈0.01),同时SR-A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辛伐他汀可抑制ox-LDL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泡沫化,可能与辛伐他汀抑制SR-A的表达,从而减弱巨噬细胞对ox-LDL的摄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的作用。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随机分组: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25 mg/L)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255、0和100 mg/L)组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50 mg/L) 辛伐他汀(1和10μmol/L)组,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蛋白印迹分析检测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上调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P<0.01),并呈浓度依赖性(P<0.05)。辛伐他汀明显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P<0.05),且高浓度组较低浓度组的抑制作用更强(P<0.05)。结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能通过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导致内皮功能障碍,辛伐他汀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是其非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清道夫受体A1和CD36在肺炎衣原体诱导THP-1源性泡沫细胞形成中的作用。方法给予不同浓度的肺炎衣原体(1×105~1×106IFU)感染THP-1源性巨噬细胞0~72h。运用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质内脂滴的变化,酶荧光学法检测细胞内胆固醇酯含量的变化。分别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Blot检测清道夫受体A1和CD36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高浓度的肺炎衣原体(5×105和1×106IFU)感染负荷低密度脂蛋白的THP-1源性巨噬细胞48h后,细胞质内的脂滴明显增多,胆固醇酯占总胆固醇百分比明显增加(>50%)。在负荷低密度脂蛋白的THP-1源性巨噬细胞上,肺炎衣原体感染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地上调道夫受体A1 mRNA和蛋白表达,但不影响CD36 mRNA和蛋白表达。结论清道夫受体A1表达上调是肺炎衣原体诱导THP-1源性泡沫细胞形成的机制之一,这可能为进一步阐明肺炎衣原体感染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提供一个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观察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白细胞介素 6表达的影响及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1在其中的作用。人脐带动脉平滑肌细胞体外原代培养 ,传至 4~ 5代。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干预 ,观察不同时间点白细胞介素 6mRNA表达 ,及不同浓度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白细胞介素 6和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1mRNA表达的影响。并观察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1抑制剂多聚肌酐酸对白细胞介素 6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 ,(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作用后 ,白细胞介素 6mRNA表达显著升高 ,作用 6h出现峰值。随着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升高 ,白细胞介素 6mRNA和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1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 ,后两者呈正相关 (r=0 .94 3,P <0 .0 1)。 (2 )多聚肌酐酸抑制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1后 ,白细胞介素 6mRNA表达明显下降。以上表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明显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白细胞介素 6的表达 ,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1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葡萄糖和厄贝沙坦对人单核巨噬细胞系(THP-1)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THP-1细胞经0.16μmol/L佛波酯诱导分化72 h后,将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葡萄糖组(5、8、12和15 mmol/L)和厄贝沙坦干预组,葡萄糖组将不同浓度葡萄糖与诱导分化的巨噬细胞孵育24 h,厄贝沙坦干预组用厄贝沙坦预先孵育2 h后,再加入15 mmol/L葡萄糖共同孵育24 h。用荧光定量PCR和细胞酶联免疫法检测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5 mmol/L葡萄糖组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mRNA及蛋白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余高糖组该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并且其表达呈浓度依赖性;厄贝沙坦可显著抑制此作用,使该受体表达明显降低。结论高糖以浓度依赖方式上调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mRNA和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机制之一;厄贝沙坦可显著抑制这一作用,可能在抗动脉粥样硬化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长期高血糖所致糖基化终产物对巨噬细胞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表达的影响.方法 U937细胞经佛波酯诱导分化,并将不同浓度或同一浓度糖基化终产物与诱导分化48 h后的U937细胞共同孵育,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蛋白的表达.同时应用ELISA法测定24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22例正常对照者血清可溶性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的含量.结果 100、200和400 mg/L 糖基化终产物刺激后细胞表面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蛋白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85、3.22和4.65倍(P<0.05);400 mg/L的糖基化终产物作用12、24、48 h后,U937巨噬细胞该受体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 h的2.85、3.89和4.3倍(P<0.05).糖尿病患者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及糖基化终产物含量较正常对照者显著升高(P<0.01),两者呈正相关(P<0.001). 结论糖基化终产物可增加U937巨噬细胞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蛋白表达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这可能与糖尿病患者加速泡沫细胞形成而易致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患者倾向于早期发生广泛弥漫的动脉粥样硬化,而其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研究提示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加速了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进程,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是一种新型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糖尿病中血管内皮细胞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呈表达上调状态,而且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有可能成为血管性疾病的生物学指标.多项研究提示治疗2型糖尿病的相关药物可抑制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的表达.本文就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作用、调节机制及干预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评价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蛋白和信使核糖核酸表达及口服雷米普利的干预效应。结果高脂组血管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蛋白和信使核糖核酸表达均显著增加,雷米普利组血管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蛋白和信使核糖核酸表达水平较高脂组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结果提示,服用雷米普利可明显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血管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蛋白和信使核糖核酸表达,从而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组主要累及全身大、中型弹力型动脉的血管硬化性疾病,以主动脉、冠状动脉和脑动脉多见,其特征是动脉内膜的脂质沉积和粥样斑块形成,且发病机制与高血压、血脂紊乱及血管内皮损伤等因素密切相关。近年来,各种细胞炎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引起愈来愈多研究者的重视,现谨就择要作综述。  相似文献   

17.
内皮脂酶是近年来发现的甘油三酯脂肪酶基因家族新成员.该家族还包括脂蛋白脂肪酶、肝脂肪酶.内皮脂酶具有磷脂酶活性,可参与脂蛋白代谢,尤其对血浆中的高密度脂蛋白代谢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具有明显调节作用.近来研究证明,抑制内皮脂酶可提高人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但目前内皮脂酶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胆固醇逆行转运及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仍尚无明确定论,且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抗氧化活性有无变化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33名高血压病患者及32名健康对照者,采用一次性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分离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体外Cu2 诱导法作脂蛋白氧化,用分光光度法、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高密度脂蛋白抗氧化能力、氧化延迟时间和体外过氧化程度,分光光度仪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对氧磷酶1活性。结果高血压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密度脂蛋白抗氧化活性及对氧磷酶1活性下降(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氧化延迟时间、体外过氧化程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高密度脂蛋白抗氧化活性与对氧磷酶1活性呈正相关,与收缩压、舒张压和总胆固醇浓度呈负相关(r分别为0.317、-0.387、-0.42和-0.259,P均<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抗氧化活性降低可能是易患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血压、对氧磷酶1活性等影响高密度脂蛋白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胆固醇转运复合物中关键蛋白亲环素A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巨噬细胞荷脂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细胞内胆固醇蓄积的关系,进而分析亲环素A在巨噬源性泡沫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75 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RAW264.7细胞共同孵育,建立巨噬细胞荷脂化模型;Western-blot、免疫荧光法检测亲环素A蛋白的表达水平;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细胞内胆固醇含量的变化。结果75 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RAW264.7细胞共同孵育48 h后,亲环素A的蛋白表达逐渐减弱,48 h、72 h分别较未处理组下降了54.5%±6.3%、59.8%±5.9%(P<0.05)。间接免疫荧光定位检测发现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显著抑制RAW264.7细胞中亲环素A在胞膜、胞浆中的表达,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作用更明显。细胞内胆固醇酯/总胆固醇的比值由未处理组的28.3%±1.2%上升至48 h的42.3%±5.9%(P均<0.05)。结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泡沫化过程中,亲环素A的表达下调与细胞胆固醇蓄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