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赵春慧  李平  冯青  生华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6):2503-250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青少年患者中焦虑、抑郁及不良心理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提高青少年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30例青少年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并对干预组实施心理、生活护理,分别在干预3、6个月时,对患者进行Zung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c,SAS)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评估并统计分析.结果:干预组17例患者6个月后抑郁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指标分别下降5.7分和5.5分,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实验室透析指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合理有效的心理干预、饮食健康指导,与家属沟通,共同参与心理干预,可减轻焦虑、抑郁症状及不良心理因素的发生,增加青少年患者积极配合血液透析治疗的依从性,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给与相应的心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以我院86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测评,找出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有的放失的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治疗。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问题显著高于一般人群,影响患者相关因素包括:抑郁、焦虑、躯体化、强迫等。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较低,存在各种心理问题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医护人员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崔晓梅 《黑龙江医药》2010,23(2):305-30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青少年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通过对四例血液透析患者及家长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能让患者更好地接受治疗,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结论:心理护理有利于青少年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和愈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对提高患者舒适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8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随机分为对照组(n=49,实施常规护理)与研究组(n=49,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舒适度、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舒适度评分比较无差异(P> 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舒适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李玉秀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1):118+120-118,120
目的研究影响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情绪的主要因素以及心理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96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干预组(54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行心理护理干预,用国际普适生活质量量表(SF-36)进行评价。结果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年龄、经济状况、自身疾病、社会交往等因素均对其治疗过程中的情绪和心理状况产生影响,使其产生恐惧焦虑、悲观抑郁等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后,干预组的54例患者出院时的SF-36量表各项指标均明显较入院时提升,与对照组相比,提升的幅度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性心理护理的干预能够使老年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处于积极状态,巩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提倡在临床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血液透析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患者在心理状况的改善以及生活质量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接受护理干预时间均为8周,比较2组生活质量得分结果。评价生活质量采用自制生活质量表,包括食欲、精神、疾病认知能力、家属和朋友的理解、焦虑和抑郁的程度、治疗态度、日常生活情节等。结果干预组生活质量得分显着高于对照组。结论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自护能力,调整心理状态,降低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及信心,从而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刘锦霞 《安徽医药》2013,(11):2002-200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该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均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分,护理后采用简单健康调查量表(SF-36)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比。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长期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蔡敏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23):2936-2938
目的 探讨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的方法.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科进行血液透析的6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循证心理护理干预,统计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和总分.结果 干预后的总体生活质量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均较干预前好,物质生活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通过循证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了解和解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以提高其生活质量。笔者回顾分析本科12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通过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能提高患者的心理调节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因此,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理弹性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法,选取2021年3月至5月广东省中医院104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采用治疗依从性量表、肾脏疾病生活质量简表和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和AMOS 23.0建立结构方程。结果 104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总分为(70.98±10.72)分,生活质量总分为(70.74±8.70)分,心理弹性总分为(60.46±12.00)分;患者心理弹性与治疗依从性(r=0.308,P=0.001)和生活质量(r=0.379,P<0.001)呈正相关,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也呈正相关(r=0.314,P=0.001);心理弹性在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187。结论 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弹性,能够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为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CI-90)量表对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本院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8例进行心理状态分析。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躯体化、抑郁、焦虑、偏执和精神病性最为明显。结论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帮助患者采取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其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个性化心理护理。结果干预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在情感智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健康状况、躯体疾病、生理功能方面的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个性化心理护理应用于血液透析护理工作中,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综合护理对重症胰腺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应激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3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选取本院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3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应激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焦虑(SAS)评分(35.4±3.1)、抑郁(SDS)评分(34.8±2.1)均低于对照组[(43.1±4.2)、(41.9±3.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重症胰腺炎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心理应激状态,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婧 《中国医药指南》2014,(32):224-225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对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造成的影响。方法将血液透析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实施心理干预。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评价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价问卷(GQOLI)、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经过对比,两组患者GQOLI评分、SAS评分和SDS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GQOLI评分、SAS评分及SDS评分在干预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6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干预。在试验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况进行评估比较,并采用简易健康调查量表(SF-36)对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评估。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状况,还能够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6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透析过程中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SF-36量表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对评分分值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分值均有显著降低,其中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在SF-36量表中评分分值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对患者实施专业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予以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对其心理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选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共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干预),各32例,统计并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简单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的SAS及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及SDS评分比对照组更低(P <0.05)。护理前,两组的SF-36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F-36各维度评分比对照组更高(P <0.05)。结论 对长期开展血液透析的患者加以心理护能改善其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与心理指导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以提高血透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将在我院透析2年以上的27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4例和对照组13例,对照组常规透析治疗,观察组在常规透析治疗的基础上,在透前、透中和透后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常规透析的基础上,对透析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心理指导,能极大的提高维持性血透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赖以生存的重要替代手段之一,透析过程漫长而艰难,血液透析的并发症和疾病本身带来的各种失调,透析费用昂贵,这些都直接影响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影响其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我们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在本院行血液透析的35例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分析,确认心理问题如下:①对健康状况不良及能否康复的恐惧;②对治疗环境的陌生;③对体外循环的惧怕;④对其他患者病情恶化或死亡的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