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培养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培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临床诊断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液白细胞数超过10个,HP的患者280例,其中198例做前列腺液普培药敏实验,淋菌及非淋菌病后前列腺炎82例,同时做前列腺液特殊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 普通细菌培养198例,无细菌生长72例占36.3%,有细菌生长126例占63.7%,其中球菌类细菌87例,占阳性病例的69%,杆菌类细菌39例,占阳性病例的31%。特殊培养82例,无病原体生长20例占24.4%,有病原体生长62例占75.6%,其中淋病奈瑟菌25例,占阳性病例的40%,支原体衣原体37例,占阳性病例的60%。做20种抗生素药敏试验,耐药率较高。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做前列腺液培养及药敏试验对于前列腺炎的临床分型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以及皮肤软组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区组随机化、盲法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的设计方法,选用左氧氟沙星作为对照药,其中皮肤软组织感染病例采用开放性试验设计方法。结果:在本次随机临床试验中共入选257例使用帕珠沙星或其对照药左氧沙星治疗急性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的病例,有243例进入PP分析,其临床总痊愈率分别为65.3%和66.4%,总有效率分别为93.2%和96.0%,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7.1%和90.6%,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3%和7.6%,两组间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另外入选30例使用帕珠沙星治疗皮肤软组织感染的开放病例,有29例进入PP分析,其临床痊愈率为51.7%,临床有效率为86.2%,细菌清除率为95.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结论:甲磺酸帕珠沙星是治疗常见急性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较为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硫酸依替米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62例临床评价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通过62例下呼吸道感染病例应用硫酸依替米星治疗,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硫酸依替米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临床有效率为93.5%,细菌敏率96.36%,细菌清除率81.87%,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占1.6%,为一过性耳毒性。  相似文献   

4.
头孢硫脒治疗肠球菌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  单丹丹  高艳鸽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7,32(6):384-384,I0001
目的 比较头孢硫脒与氨苄西林治疗肠球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可疑肠球菌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初筛治疗组与初筛对照组,所有的受试者在应用抗生素前均留取标本做细菌培养,初筛治疗组应用头孢硫脒100mg/(kg·d),分二次静脉滴注,初筛对照组应用氨苄西林100mg/(kg·d),分二次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0d。根据病例入选标准及剔除标准,肠球菌培养阳性者为研究病例,分组不变,两组患儿均继续应用原抗感染方案,记录两组患儿的疗效、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36例,有效率97.2%(35/36),细菌清除率94.4%(34/36),对照组30例,有效率80.0%(24/30),细菌清除率73.3%(22/30),两组有效率、细菌清除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陈凤  杨美云  蒋泓宇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2938-2939
目的比较采用聚维酮碘溶液擦拭、戊二醛溶液浸泡、高压蒸汽灭菌三种消毒方法用于牙科手机消毒的效果。方法选择临床使用过的牙科手机20支,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各5支,A组为对照组,只清洗不采用任何消毒方法,B组采用l%聚维酮碘溶液擦拭,C组采用2%戊二醛溶液浸泡,D组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每支手机采样后均接种于细菌培养皿中,比较四组细菌培养监测情况。结果A组细菌培养为细菌密集生长,B组细菌培养生长为(+-+++),均有细菌生长;C组细菌堵养生长为(+-++),均有细菌生长;D组细菌培养生长为(-),均无细菌生长。结论高压蒸汽灭菌是牙科手机消毒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国产头孢哌酮/三唑巴坦治疗急性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以及其他系统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区组随机、平行对照、多中心试验设计,头孢哌酮/三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均为每次给药2.0g,静脉滴注30~60min,q12h或q8h,疗程7~14d。结果 本项试验共入选病例220例,因各种原因淘汰13例,进入疗效分析的病例数为207例,其中头孢哌酮/三唑巴坦组103例,头孢哌酮/舒巴坦组104例,治疗结束头孢哌酮/三唑巴坦与头孢哌酮/舒巴坦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6.1%与94.2%,治疗各种细菌感染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5.5%与94.3%,各种致病菌清除率分别为91.0%与89.7%,两组细菌产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61.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7%与6.4%,上述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药敏结果显示头孢哌酮/三唑巴坦与头孢哌酮/舒巴坦细菌敏感率结果相近,明显优于头孢哌酮,有显著差异。结论 头孢哌酮/三唑巴坦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在治疗临床常见的敏感细菌引起的呼吸道、泌尿道以及其他系统感染均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7.
氟喹诺酮类药物对肠球菌突变抑制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检测氟喹诺酮类药物对肠球菌的突变选择窗,判断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的防突变浓度(MPC)是否有临床意义。方法 在血琼脂平板接种≥10^10CFU/ml肠球菌,35℃,5%CO2,72h后观察是否有细菌生长。记录没有细菌生长的最高稀释倍数。结果 约70%肠球菌的MPC小于其最高血药浓度。加替沙星抑制肠球菌生长的能力强于左氧氟沙星。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注射用乳搪酸阿奇霉素在治疗急性感染性疾病方面的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感染性疾病病例共计160例,其中乳糖酸阿奇霉素试验组100例,乳糖酸红霉素对照组60例。选择病种包括上呼吸道感染30例,下呼吸道感染90例,采用随机对照观察:皮肤软组织感染20例,性病20例,采用开放观察。结果: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组临床痊愈率为78.8%,有效率为94.5%,细菌清除率为96.4%:红霉素组临床痊愈率为61.0%,有效率为83.0%,细菌清除率为84.6%,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开放试验结果显示乳糖酸阿奇霉素组临床总痊愈率为84.6%,有效率为92.0%,细菌清除率为95.2%。乳糖酸阿奇霉素组不良反应为5.6%.红霉素组为23.2%,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的临床疗效可靠,对治疗急性感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新达罗胶囊治疗支气管—肺感染10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口服新达罗胶囊治疗支气管-肺感染108例,临床总有效率为81.5%,细菌清除率为91.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结果表明:新达罗胶囊是一种新型高效杀菌剂,对支气管-肺感染常见致病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尤其适用于阻塞性肺疾病演变成肺心病、心肺功能不全的老年病例,疗效肯定,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国产注射用头孢美唑钠治疗中、重度呼吸系统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多中心试验设计,以进121头孢美唑钠为对照药物。两组均为每次静脉滴注给药2.0g,q12h。疗程均为5~12d。结果 本次试验共入选病例144例,两组各为72例。可纳入临床疗效ITT分析和PP分析的病例数,试验组分别为70例和66例;对照组分别为67例和65例。治疗结束时试验组和对照组总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8.79%和81.54%,两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1.67%和85.71%,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56%和8.33%。以上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国产头孢美唑钠注射剂治疗敏感细菌引起的中、重度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苏丹  姜玲  宁丽娟  史天陆 《安徽医药》2017,21(10):1930-1932
目的 了解临床药师参与感染性疾病会诊病例特点,探讨多重耐药及泛耐药细菌感染的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36例感染性病例的资料,按照性别、年龄、高危感染因素、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治疗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会诊患者年龄分布中60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占63.98%,会诊意见总体被采纳情况较好(总体接受率占99.15%),多重耐药细菌(MDR)、广泛耐药细菌(XDR)、泛耐药细菌(PDR)总体治疗效果较好,总有效率为78.05%.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感染性病例的会诊,在为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患者病情的转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微生物在异丙酚和硫喷妥钠混合液中生长情况,将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3种临床分离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聚团肠杆菌加入密闭装有20ml1%异丙酚、2.5%硫喷妥钠和两者混合液及0.9%无菌盐水的各5个培养瓶中,培养后进行菌落计数。结果表明,异丙酚乳液是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良好培养基,也使铜绿假单胞菌菌落数增加,对聚团肠杆菌生长有中度抑制,菌落计数减少。异丙酚和硫喷妥钠混合液杀灭以上细菌的作用与硫喷妥钠相似,菌落计数几乎为零。结论:异丙酚乳液是多种微生物的良好培养基;异丙酚和硫喷妥钠混合液抑制细菌生长。  相似文献   

13.
氟氯西林口服胶囊1201例安全性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氯西林为耐金葡球菌酶的半合成青霉素,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产酶的金葡球菌引起的皮肤软组织感染、呼吸道感染、外科及耳鼻喉科感染。本试验采用由香港澳美公司生产的氟氯西林胶囊,治疗轻中度细菌性感染1201例,剂量250-500mg,每日3次,疗程5d,旨在对其进行不作皮试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结果表明,由敏感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轻中度感染,用氟氯西林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临床有效率为90.1%。1201例病例中,进行细菌学评价291例,分离出致病菌203株,治疗结束时179株菌被清除,细菌清除率为88.2%。1201例受试者中,出现临床不良反应的病例36例,其发生率是2.99%,出现肝功异常者1例。其中与药物有关的临床急、慢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67%和1.33%。主要临床不良反应表现为胃肠不适、恶心、皮肤痒等,无一例发生过敏性休克。  相似文献   

14.
报道国产洛美沙星的临床疗效评价以及体外抗菌活性研究。洛美沙星和氧氟沙星随机对照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各100例,洛美沙星治疗组有效率为92%,细菌清除率为93.3%,其临床疗效和细菌清除与对照药氧氟沙星无显著性差别。洛美沙星开放组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200例,有效率为93.5%,细菌清除率为90.1%。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洛美沙星对G^-菌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对多数肠杆菌科细菌MIC90≤2μg/ml  相似文献   

15.
磷霉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磷霉素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18例患者随机均分为磷霉素钠组和头孢曲松钠组,分别给予磷霉素钠每天8g和头孢曲松钠每天4g分两次静滴7—14d;观察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X线胸片、痰细菌培养、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变化、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磷霉素钠组和头孢曲松钠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3.1%、76.3%,P>0.05,无统计学差异;对革兰氏阳性球菌清除率分别为94.7%、76.5%,P<0.05,有差异,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清除率分别为75%、82.4%及细菌总清除率分别为83.3%、80%,P>0.05.无差异;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磷霉素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细菌清除率高,尤其对革兰氏阳性球菌有良好作用,使用安全,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临床常见细菌性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多中心同步试验法。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试验组)每次500mg,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每次400mg,均每日1次,静脉滴注,疗程均7~14天。共入选病例251例,其中:试验组122例,临床疗效评价病例115例,安全性评价例数122例;对照组129例,临床疗效评价病例122例,安全性评价例数129例。结果 2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5%和98.4%;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8.9%和98.0%;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5%和9.35%。结论 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临床常见细菌性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本地区引起胆系感染的细菌及耐药性。方法:将采集的胆汁标本接种于血平板及增菌用培养瓶,经35℃ 24h孵育后,取其生长菌落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引起胆系感染的细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该菌对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87%,其次是复方磺胺、头孢唑啉,分别为59%和53%,耐药率较低的是第3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分别为6%和9%,氯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耐药率也较低,分别为18%和11%,而亚胺培南无耐药现象。结论:胆系感染多为急症,临床经验用抗生素要依照药敏随时调整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8.
董利森  刘璐 《北方药学》2015,(8):137-137
左氧氟沙星为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为氧氟沙星的左旋体,抗菌活性约为氧氟沙星的2倍。左氧氟沙星通过与细菌脱氧核糖核苷酸(DNA)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结合,影响细菌DNA的复制,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临床上对多数需氧革兰氏阴性菌、部分需氧革兰氏阳性菌及非典型病原体有效,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皮肤及软组织、腹腔等感染有效,广泛用于临床。但随着左氧氟沙星使用的日益频繁,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增多,常见的有胃部不适、腹痛、腹泻、心悸、心动过速、眩晕、头痛、头晕、精神异常等不良反应,现将临床发现的1例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出现头痛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成都地区32例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患者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细菌培养、毒力基因鉴定结果等并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者血液及脑脊液的分离培养的细菌中,均含猪链球菌2型毒力基因;全部患者在发病前均以宰杀、加工等方式直接接触病、死猪史,25例(78.12%)患者皮肤有明显伤口。临床分型以脑膜炎型患者居多(65.6%,21例),其次为普通型(12.5%,4例)、混合型(15.6%,5例)、休克型(6.2%,2例);普通型、脑膜炎型预后良好;混合型预后较差,其总死亡率为6.25%(2/32)。结论 患者通过直接接触病、死猪而受染猪链球菌2型,无第2代病例发生;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可作为首选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医院细菌耐药状况,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对人选病例的感染部位、细菌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主要导致感染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易感染的部位依次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易感染人群为老年人、患严重基础疾病者。革兰氏阴性菌占74.4%,革兰氏阳性菌占25.6%。结论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多粘菌素、头孢唑林、阿奇霉素和万古霉索有较高的敏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