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者报告4例肱骨近端骨折继发假关节形成患者,其中3例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一例为酒精中毒及原发性癫痫大发作患者。作者回顾,Neer 曾认为,肱骨近端骨干骨折继发假关节形成是常见的,但其他作者持不同意见。Sorenson 在1964年收集到的文献记载仅7例,其中1例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Neer 自己的1500例中也仅16例。Resnick和 Cone 证实,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肱骨近端骨  相似文献   

2.
1病例报告患者女,3岁。出生后发现左小腿畸形并左足内翻及多趾畸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下肢呈单侧短肢跛行步态,左小腿短小并中下段向前向内成角畸形,左足内翻,左足趾与多趾一并向内翻畸形,无自主活动度。双上肢、双下肢各主要关节活动功能均正常。X线检查:左侧胫骨弯曲变形,其中下1/3交界处局部骨质膨大,向前内侧弯畸形,骨皮质增厚,骨髓腔纤维化,凹侧有骨质硬化及肥厚,髓腔内未见明显囊性改变,上下胫腓关节脱位(图1);左足内翻并趾末节趾骨多趾畸形(图2)。X线诊断:左侧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并左足内翻及多趾畸形。2讨论(1)病因:目前,胫骨先天性不连接及形成假关节的病因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是胎儿在子宫内外伤及全身代谢障碍或血管畸形所致;有学者则认为,本病与神经纤维瘤有密切关系,但是出生时很少发现咖啡色斑及神经纤维瘤结节。(2)临床及X线表现:本病很少在出生时即发现,多在出生后1~2年出现胫骨弯曲,部分患儿因骨折产生疼痛而被发现,部分则是因为发现皮肤色斑或皮下结节、患肢短缩而就诊,有的患者可合并足内翻、并趾、腓骨缺如等畸形。X线检查:骨折和假关节形成前可见骨干部纤维变性形成的局部透亮区,骨折后无正常的骨痂形成,骨折不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先天性假关节病理、X线表现及诊断的认识.材料与方法:总结11例先天性假关节的X线表现.发生于胫骨10例,其中8例合并同侧腓骨假关节;发生在尺桡骨1例.结果: 先天性假关节的X线特点为假关节近端稍张开呈浅杯口状或变细变尖,远端变细变尖呈锥状,局部无骨痂.患骨有骨质增生硬化,可伴有囊性病变.结论:根据其X线特点,结合临床作出本病诊断并不困难,对于有骨质硬化或囊性变的胫骨前外方弯曲应定期X线检查,警惕有假关节形成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胫骨感染性假关节的治疗方法.方法手术分二期完成,一期打通髓腔,外固定架固定,二期交腿皮瓣移植封闭创面.结果 12例感染性假关节采用上述方法治疗,骨折全部愈合,皮瓣生长良好,膝、踝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结论先固定骨折,后封闭创面,可明显改善患肢血运,为骨折愈合,皮瓣成活创造了良好条件.一般无需植骨,且有利于膝踝关节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5.
神经纤维瘤病伴假关节形成(附四例X线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报告4例神经纤维瘤病胫骨假关节,均为婴幼儿,小腿无肿胀性前弯成角畸形,皮肤有咖啡牛奶样色素斑,其中1例有胫骨假关节先兆裂隙征。32例骨折部病理检查:1例有神经纤维瘤病组织;2例有纤维组织错构增殖,均无骨样组织,作者对本病X线表现的病理基础及诊断要点进行了讨论,并首次提出假关节“先兆征”。  相似文献   

6.
2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患者接受后前路减压前路内固定手术,术中无大血管、气管、食道、脊髓意外损伤发生,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ASIA分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1~3级),感觉及运动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增加,未见内植物松动、脱落或断裂。植骨在3~6个月内融合,无假关节、骨不连发生,未发现钛网明显塌陷。  相似文献   

7.
关节强直性脊柱炎(AS)可引起脊柱僵直,不易适应力的变化或高张力。轻微的损伤可导致多发性骨折或骨折-半脱位。颈胸椎结合处骨折是AS并发症之一。由于颈椎骨折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显示这些骨折很重要。作者报道1例75岁的AS男性患者,CT显示C_(6、7)前纵韧带骨性赘生物骨折并约3 mm的半脱位,三维和矢状重建显示最清晰。由于颈曲的僵直,颈椎平片则显示不清。作者指出,关节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炎性关节病变,占人口的1.6%。虽然最常见的受累部位为骶髂关节和脊柱的胸、腰段,但具有长期或广泛性病变时,可累及颈椎。75%的颈椎关节强直常为AS的晚期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皮骨水泥融合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伴假关节形成的邻近椎体应力骨折的必要性及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经皮骨水泥融合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伴假关节形成的邻近椎体应力骨折的患者,通过经皮骨水泥注射术共实施4个节段骨水泥融合.通过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的变化来评价疼痛、日常运动功能状况的改善.结果 上述4例患者均获得手术成功,平均每个节段注入骨水泥约14.5ml,1例发生少量骨水泥外渗,但无严重的临床并发症.术后VAS由术前平均9分,降至术后平均3.5分;ODI指数由术前平均43.8分降至术后平均14.5分,疼痛状况及日常运动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经皮骨水泥融合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伴假关节形成的邻近椎体应力骨折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有脊椎畸形外伤儿童的CT影象可显出椎体假骨折征,导致不正确诊断。作者做了9例腹部钝伤儿童的CT检查,女6例,男3例,年龄9—16岁,均有胸腰椎或腰椎弯曲。3例为脊椎后凸,6例有20°或更大的侧凸。用GE9800扫描机检查,层厚10mm,间隔10mm。其中4例2个腰椎的部分容积平均提示有腰椎椎体假骨折的CT影象。2例脊椎侧凸,假骨折方向为矢面。2例后凸,假骨折方向为冠状面。假骨折不仅与CT取层有关,也与脊椎畸形程度有关,4例脊椎均弯曲在40°或更大。作者指出,脊柱侧凸或后凸的CT检查,可出现类似脊椎骨折的影象,此种非真实的假骨折,总是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友病性肌骨假肿瘤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方法 搜集2002至2012年在本院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血友病性肌骨假肿瘤12例,均为男性,年龄10~ 53岁,平均28.7岁.A型10例,B型2例;中型7例,重型5例.髂骨2例,股骨(部)5例,肱骨1例,指骨1例,膝关节2例,臀部1例.病史3个月~16年不等.X线检查12例,CT检查6例,MRI检查5例.有创伤史8例,局部疼痛8例,软组织肿胀或肿块8例,功能障碍3例,病理骨折1例,皮肤破溃1例.自幼有出血史5例.12例中,单发骨病变3例,多处肌和/或骨病变7例(其中1例病变数达12个),关节破坏或结构消失2例.结果 溶骨性骨破坏2例,骨膨胀性骨破坏6例,骨膜增生3例,皮质受压变薄/局部增厚5例,软组织内肿块7例,关节破坏肿胀2例.结论 血友病性肌骨假肿瘤影像学表现较具特征性,骨内和关节病变影像表现与出血多少、急慢、是否反复或持续有关;软组织内病变大小形态、密度/信号与出血部位和局部血供多少有关.  相似文献   

11.
儿童先天性假关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对先天性假关节病理,X线表现及诊断的认识。材料与方法:总结11例先天性假关节的X线表现。发生于肛骨10例,其中8例合并同侧腓骨,发生在尺桡骨1例。结果;先天性假关节的X线特点假关节近端稍张开呈浅杯口状或变细变尖,远端变细变尖呈锥状,局部无骨痂。  相似文献   

12.
强直性脊柱炎很重要的并发症是脊柱假关节,它是由于慢性进行性椎间盘破坏溶解,并被纤维组织所代替而形成。假关节是活动而不联合的功能性假性关节。作者用CT检查了22例假关节中的18例,并和普通体层比较,9例(5%)经手术证实。CT清楚显示假关节而普通体层未显示者17例(77%)每例都在CT,X线平片和普通体层片上显示了病变椎间盘椎体终板呈不规则破坏溶解,CT矢状面重建显示更好,紧靠终板的骨硬化程度均类似。C T证实7例椎间盘有真空现象,只有2例在乎片及普通体层片上看到。3例CT见到椎旁软组织肿胀,平片和体层片均未显示。附件横型骨折和未僵直的小  相似文献   

13.
真正的膝部软骨骨折在放射文献中仅被简略述及,大多被考虑为骨软骨骨折的同义词。尽管损伤的机制和部位可能是相同的,但软骨骨折是一明确的疾病本体,与骨软骨骨折有不同的诊断标准。作者报告8例软骨骨折的临床、关节镜及关节造影表现,并讨论其意义。患者年龄自18至51岁。除1例外,皆男性。7例作了关节造影或关节镜检查,例8兼作了关节造影及关节镜,仅关节镜始发现了骨折。膝的骨软骨骨折已有完善描述,股骨外髁和髌骨内面是最常见的部位,损伤机制常与髌骨的脱位或复位有关,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SCT诊断四肢关节创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99例四肢关节创伤患者的X线和MSCT影像,比较两者诊断四肢关节创伤的差异.结果:MSCT发现107个关节148个骨存在骨折,89处骨折移位;57个关节面塌陷或碎裂,30个关节内有骨碎片;18个关节合并脱位.X线平片发现99个关节126个骨存在骨折,61处骨折移位;37个关节面碎裂或塌陷,6个关节内存在骨碎片;12个关节合并脱位.结论:对于四肢关节创伤的诊断,与X线平片相比,MSCT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诊断方法,特别是下肢关节和累及关节面的骨折.  相似文献   

15.
隐性骨与软骨损伤的MRI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隐性骨与软骨损伤的MRI特点,分析骨挫伤、隐性骨折和关节软骨损伤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1例隐性骨与软骨损伤,其中骨挫伤70例,隐性骨折13例,关节软骨损伤18例。观察病变的MRI特点、分布,检出骨挫伤的序列敏感性。结果T1WI,STIR或PDWI(f/s)检出骨挫伤的敏感性为95.7%及100%。骨挫伤病变在关节主要分布于骨骼的边缘,脊椎主要分布于椎体上缘终板下。隐性骨折骨折线走行方向不定,平均宽度为1.8 mm,邻近区域的骨挫伤是其重要的间接征象。关节软骨损伤MRI表现为关节软骨变薄、断裂或缺损,软骨下骨挫伤出现率为100%。结论隐性骨折和关节软骨损伤均合并有骨挫伤,MRI是诊断隐性骨与软骨损伤的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16.
例1,女性,9岁。1周岁时因轻微外伤致左胫骨骨折,石膏固定3周骨折未愈合,局部出现成角畸形,以后未予处理。1988年及1990年两次来院门诊,诊断为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因考虑到手术治疗效果欠佳,患儿家长拒绝住院治疗。父母及姐均健康,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检:面部、颈部、躯干及四肢皮肤均有大小不等的浅棕色咖啡癍。左小腿短缩、变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外伤所致关节积脂血征的X线、CT和MRI表现,总结其影像学特征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关节积脂血征的X线、CT和MRI特点,其中膝关节32例、髋关节4例、肩关节4例、踝关节5例及肘关节1例。结果:仅4例在X线上有特征性表现,CT或MRI上46例关节积脂血征患者均有关节内骨折,关节积脂血征CT和MRI表现为关节囊内单液-液平面或双液-液平面,单液-液平面及双液-液平面的不同成份在CT和MRI上密度和信号不同,但上层均为脂肪。结论:关节积脂血征在CT和MRI上具有特征性表现,可做出明确诊断,关节积脂血征均与关节内骨折并存,可作为关节内骨折的可靠间接征象。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上高度疑为髋部骨折而X线照片正常的23例病人用1.5-T系统做了冠扫T_1加权MR。MR正确地证实了9例病人的骨折,其中8例确切地显示了骨折线的轮廓;排除了14例骨折,这些病人在临床上至少随访了3个月。疑有骨折而随访无骨折的4例病人的放射核素扫描阳性。结果表明,X线照片正常或可疑髋部骨折的病人,MR能迅速做出有价值的及解剖学上的正确诊断。作者见到,在T_1加权图象上骨折区为宽基底信号减低区,在T_2加权图象上这个部位信号增强,符合水肿。T_1加权图象可清楚看到骨折线,显示为弱信号强度的斜形或蛇形线。而软组织及骨组织水肿则以在T_2加权图象上更为明显。大多数可确诊,少数病人可能因为部分客积效应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作者试用3mm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kyphoplasty,PKP))治疗陈旧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并假关节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9月~2014年3月收治的15例患者,均确诊为陈旧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并假关节形成,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 PKP)治疗;术前、术后行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及日常生活能力( Macnab标准)比较,测量术前、术后伤椎节段矢状面指数,明确椎体后凸矫正情况。结果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并发症。患者疼痛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改善,术后VAS评分:1d(2.53±0.51)、1个月(2.06±0.70)、3个月(2.13±0.51),均比术前(7.47±0.64)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伤椎节段矢状面指数(25.8±5.12)°与术前(34.4±5.1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KP技术可以稳定陈旧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后形成的假关节,改善椎体后凸,明显减轻患者的腰痛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解答:(1)对于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后,骨折后早期进行固定的最佳时机为伤后即刻。(2)但早期进行复杂关节内骨折手术可能难度大、费时,并常导致伤口愈合并发症,这种情况可以跨关节外固定或牵引,推迟数天进行手术,有助于防止周围软组织损伤的加重,并保持骨折端的对线。必须考虑患者自身情况和受伤部位的软组织损伤情况。(3)皮肤擦伤和水疱需要待其干燥后进行手术。(4)关节周围皮下组织脱套或皮下脂肪挤压伤时,建议早期进行手术清创,但推迟关节内骨折的重建。(5)多发伤患者,伤后2~3d一般不应进行关节骨折的确定性手术,最佳手术时机是伤后5~10d;否则,可推迟到伤后3周进行第二阶段的重建手术;但是推迟过长,可能会导致难以精确复位关节面并重建肢体的力线,从而影响远期疗效。(6)对于开放性关节内骨折,必须尽快手术。手术至少进行有效的清创,重建并固定大的关节内骨折块,关闭关节。所有的骨与软骨碎块都需要保留,除非是非常严重粉碎,以避免后期手术存在骨缺损,建议同时行跨关节外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