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等离子旋转电极雾化-热等静压工艺制备了UNS S32750超级双相不锈钢。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万能试验机等手段研究了热等静压UNS S32750超级双相不锈钢固溶处理前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采用等离子旋转电极雾化制备的UNS S32750超级双相不锈钢粉末在150 MPa 压力下,经1200 ℃×3 h热等静压烧结后实现了致密化,相对密度为99.7%。随炉缓冷过程中,烧结件中析出的σ相导致材料韧性显著下降。经1035 ℃×1 h固溶处理后水淬,σ相完全溶解,材料韧性显著提高,显微组织为α和γ两相组织,体积比为65:35,抗拉强度791 MPa,屈服强度586 MPa,断后伸长率38%,冲击吸收功236 J。  相似文献   

2.
《太钢科技》2007,(1):21
日前,太钢超级双相不锈钢S32750中板开发成功,成为国内首家成功生产超级双相不锈钢的企业。  相似文献   

3.
攀钢集团攀长钢公司成功开发出超级双相不锈钢S32750挤压管,填补国内空白。这是该公司自2007年研制出超级双相不锈钢S32750以来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也使攀长钢成为国内首家生产此钢种管材的企业。S32750产品适用于石油化工、真空制盐、烟气脱硫等具有高腐蚀环境的领域,目前在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可以生产,国内一直依靠进口,价格昂贵且周期长。该产品开发成功后,攀长钢已形成了S32750、S31803等不同级别双相不锈钢管材的产品系列。  相似文献   

4.
与太钢新不锈钢工程配套的焦化项目煤调湿干燥机主体不锈钢板材的自主研制取得重大突破,超级双相不锈钢S32750中板开发成功,成为国内首家成功生产超级双相不锈钢的企业。  相似文献   

5.
《太钢科技》2007,(3):35-35
日前,与太钢新不锈钢工程配套的焦化项目煤调湿干燥机主体不锈钢板材的自主研制取得重大突破,超级双相不锈钢S32750中板开发成功,成为国内首家成功生产超级双楣不锈钢的企业。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850℃时效处理研究了S32750超级双相不锈钢析出相的析出行为。采用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预测析出相及相组成,采用OM,FE-SEM和EDS对S32750超级双相不锈钢铸坯不同时效状态下的样品进行全面分析,利用K-J-M-A模型进行σ相析出动力学拟合。实验结果表明:850℃时效过程中,σ相优先在铁素体内部和双相晶界处析出,直至铁素体相耗尽;σ相的析出动力学控速环节主要是:初始阶段形核控速和时效40 min后的元素扩散控速;除σ相外,时效过程中还会析出χ相和Cr2N相。其中χ相属于亚稳定相,主要在时效前期析出,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最终转化成σ相。  相似文献   

7.
 在变形温度为1000和1100℃,应变速率为01s-1的条件下,利用MMS-200热模拟试验机,对S32750超级双相不锈钢进行了高温压缩试验。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了其晶体取向和微观组织。研究结果表明,铁素体在两种试验条件下均可形成<001>和<111>∥压缩轴织构,在变形温度为1100℃时,<001>织构要强一些;奥氏体在两种变形温度下均形成了<001>织构,强度很弱。在变形温度为1100℃条件下,奥氏体中存在的以Σ3为主的CSL特殊晶界数量更多。两种试验条件下,S32750超级双相不锈钢中铁素体和奥氏体均发生了动态再结晶,降低变形温度有利于细化晶粒。在铁素体向奥氏体转变过程中,奥氏体可以在铁素体晶界处生成,也可以在铁素体晶粒内部形成。  相似文献   

8.
关于双相不锈钢1Cr21Ni5Ti试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篇就双相不锈钢1Cr21Ni5Ti的冶炼工艺路线、脆化1电渣重熔渣 系、热加工、晶间腐蚀、酸洗等问题做了较详细的讨论,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李俊 《特殊钢》2012,33(4):64-66
研究了950~1 200℃60 min水冷的固溶处理对超级双相不锈钢S32750(/%:0.02C、0.49Si、1.03Mn、0.026S、0.001P、25.01 Cr、7.03Ni、3.80Mo、0.29N)12 mm板的组织、力学性能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固溶温度升高,钢中铁素体相增加,奥氏体相减少;在950℃加热时铁素体中析出大量σ-相,使钢的性能恶化,在1 050~1 100℃固溶处理后,钢中铁素体相和奥氏体相各占50%, S32750钢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和优良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0.
关于双相不锈钢1Cr21Ni5Ti试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德江 《特钢技术》2001,9(1):35-38
本篇就双相不锈钢1Cr21Ni5Ti的冶炼工艺路线、脆化、电渣重熔渣系、热加工、晶间腐蚀、酸洗等问题做了较详细的讨论,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电渣重熔SAF2205双相不锈钢的生产工艺及钢锭质量。结果表明,电渣重熔SAF2205钢锭化学成分符合标准要求,表面质量合格,低倍及结晶组织良好。  相似文献   

12.
通过Gleeble-3800热压缩实验研究了铸态超级双相不锈钢S32750(/%:0. 017C,0.53Si,0.93Mn,0.023P,0.001S,25.58Cr,7.00Ni,4.03Mo,0.28N)在变形温度为950~1200℃、应变速率为0.1~25/s、真应变为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与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超级双相不锈钢S32750热变形行为受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的影响明显。在950~1050℃、0.1/s变形时,流变曲线表现出"类屈服平台"特征;当变形温度为1100~1200或应变速率为10/s、25/s时,流变曲线为典型的动态再结晶特征。对其微观组织进行观察发现,铁素体在各变形条件下均发生动态再结晶;奥氏体在950℃和1200℃时基本不受应变速率影响,前者发生动态回复,后者发生动态再结晶。而在1050℃时,受应变速率影响较大:小应变速率下(0.1/s)下发生动态回复,大应变速率下(10/s)发生动态再结晶。  相似文献   

13.
李筱 《太钢译文》2009,(2):53-58
1简介 自15年前开发出如UNS S32750、S32760和S32520等超级双相不锈钢以来,它们已被广泛应用在诸如油气田、石化及化学处理等工业中。它们之所以受到欢迎,是由于它们同时具备了高的耐蚀性、优良的机械性能,同时与其它高性能材料如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和镍基合金相比,其成本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4.
在电渣重熔过程中,熔渣的成分经常会随时间推移发生变化,熔渣成分的变化会影响电渣重熔锭元素分布的均匀性,甚至影响电渣重熔工艺的顺行.本文从含氟渣系的挥发和渣壳形成两个方面出发,论述影响电渣重熔过程中熔渣成分变化的因素以及熔渣成分变化对电渣重熔锭中Al、Ti元素烧损的影响.结果表明:CaO会降低熔渣的失重率,SiO_2和Al_2O_3会提高熔渣的失重率;渣壳的非平衡凝固引起的组分偏析,会使高熔点相Ca_4Al_6F_2O_(12)(3CaO·3Al_2O_3·CaF_2)和Ca_(12)Al_(14)F_2O_(32)(11CaO·7Al_2O_3·CaF_2)析出,致使熔渣的成分发生变化.此外,在电渣重熔Inconel 718高温合金过程中,通过理论计算,得出渣系中加入6%~10%的TiO_2能够抑制熔渣成分变化,并降低合金中Al和Ti的烧损.  相似文献   

15.
赵忠宇  赵俊学  王泽  谭泽馨  屈波樵  崔雅茹 《炼钢》2020,36(5):75-78,84
以电渣重熔用含氟渣、连铸含氟保护渣,以及传统CaF_2-CaO精炼渣作为典型炼钢渣系,通过热重(TG)和质谱(MS)检测对各渣系挥发行为做出分析。结果表明:电渣重熔用含氟渣在1 300℃以上剧烈挥发,挥发分主要为CaF_2、MgF_2以及少量SiF_4、AlF_3。连铸含氟保护渣挥发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750~1 200℃)主要为CaF_2与Na_2O、SiO_2反应生成NaF和SiF_4气体,同时伴随少量Na_2O的蒸发;第二阶段(大于1 300℃)挥发过程为CaF_2的蒸发。对于CaF_2-CaO基精炼渣,在共晶点(84%CaF_2-16%CaO)处,CaF_2的蒸发现象最为剧烈。该项研究对炼钢过程炉渣成分、性能控制以及冶金环保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朱诚  吴明华  陈根保 《不锈》2020,(1):12-16
在国外双相不锈钢管的制造是通过热挤压的方法。而国内绝大多数制管企业采用两辊斜轧穿孔的方法来获得毛管,由于变形剧烈,对钢的热塑性要求甚高,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必须提高双相不锈钢热塑性。本文介绍了添加微量元素、铁素体控制等方法而获得的效果,即使超级双相不锈钢S32750在1180℃?1200℃ Gleeble热模拟试验,其断面收缩率也高达97%,热塑性大大提高,可顺利通过热穿孔。  相似文献   

17.
超塑性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00Cr25Ni7Mo3N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兰  王立新  任学平 《特殊钢》2005,26(6):44-46
通过电弧炉-电渣重熔工艺开发研制了成分为(%):0.021C,24.16Cr,7.21Ni,2.87Mo,0.17N,0.48Cu超塑性双相不锈钢00Cr25Ni7Mo3N。试验结果表明,00Cr25Ni7Mo3N超塑性双相不锈钢的耐孔蚀性和耐缝隙腐蚀性远高于传统的304L和316L奥氏体不锈钢。在变形温度960℃、应变速率2×10-3/s时,00Cr25Ni7Mo3N超塑性双相不锈钢的最高延伸率为960%,该钢超塑性变形的均匀性优于TC4钛合金,可显著减轻构件的重量。  相似文献   

18.
久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08年斥资扩建新厂,新厂拥有数十条不锈钢冷轧生产线,专业生产超超临界电站锅炉用UNS S30432无缝钢管和32750超级双相钢管等高品质不锈钢无缝管,可生产外径最小6mm,最大168mm,现已经正式投产,年产能8000-10000吨。  相似文献   

19.
试验钢的典型高合金双相不锈钢S32707 (022Cr27Ni7Mo5N)、S32750 (022Cr25Ni7Mo4N)、S32205(022Cr23Ni5Mo3N)、S31803(022Cr22Ni5Mo3N)在生产坯料上取样,采取了不同的热处理、热加工和热穿孔以及调整化学成分等方法,研究了组织及工艺对其热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相比例和σ相的析出情况与热穿孔温度和冷变形的中间退火密切相关,S32707钢的二次相的析出速度和析出量远超过S32750、S32205及S31803双相不锈钢。对S32707双相不锈钢需适当降低Cr(Cr≤27%)、N(N≤0.4%)含量,提高Mo(4%~5%Mo)含量,合理控制加热速度(2~2.5℃/min)及终轧(锻)温度(≥1060℃),并注意回炉加热和圆管坯中心钻孔的影响,可提高热加工塑性,防止开裂。  相似文献   

20.
采用热重-差热分析法对AH6(70%CaF2)、M-1(42%CaF2)、L-3(15%CaF2)和F-2(无CaF2)4种重熔渣进行热重-差热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对高温熔炼渣结构进行检测。结果表明,CaF2与渣中其他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的氟化物气体导致渣系失重,并造成初始渣成分和终点渣池的渣成分存在明显差异;随初始渣CaF2含量的增加,氟化物失重率增大,1 500℃时AH-6、M-1、L-3和F-2渣的失重率分别为11.92%、7.84%、4.87%和0.38%。XRD检测高温熔炼渣发现渣池中出现结构复杂、熔点较高的2CaO·SiO2(2 130℃)、3Al2O3·2SiO2(1 750℃)、CaO·6Al2O3(1860℃)和11CaO·7Al2O3·CaF2(1577℃)等物质,导致渣皮形成过程中发生成分偏析,使电渣重熔全过程中渣池的化学组成和渣壳相组成无法始终保持恒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