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钢铁行业面临越来越大的碳减排压力,大型钢铁企业建设和实施碳管理信息化系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管理和控制企业碳排放,成为大势所趋。总结了大型钢铁企业碳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了系统的建设路径和关键实施因素,以期为钢铁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钢铁企业面临严峻的二氧化碳减排形势,建立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势在必行,钢铁企业提前布局二氧化碳减排战略对企业生存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促进国内钢铁企业对减排二氧化碳技术的重视,从国内外二氧化碳减排技术现状出发,介绍了欧洲、日本等国外碳减排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同时从设备、原燃料、高炉操作等角度分析了国内高炉减排二氧化碳的技术现状,并对二氧化碳减排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介绍。研究认为探索焦炉煤气和生物质喷吹技术、生物质直接还原技术和废塑料喷吹技术,促进高炉渣余热回收、推广烧结矿竖式冷却余热回收技术和高富氧高炉结合碳捕集封存技术等对于二氧化碳减排具有潜在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碳足迹核算是有效开展各项碳减排工作的前提,通过碳足迹核算可以直接量化碳排放数据,通过分析各个环节碳排放数据,可以找出潜在减排环节和方式。据了解,目前钢铁行业内普遍在范围一、范围二开展降碳工作,由于外部沟通复杂、数据收集困难、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范围三碳足迹核算成为难题。介绍了碳足迹核算范围、核算过程存在问题以及范围三核算方法等内容,旨在为钢铁企业采购端(范围三)降碳工作提供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钢铁企业石灰窑碳减排为中心,梳理了石灰窑减排具体措施,重点分析了钢铁行业相关工序资源化利用CO_2技术和其他行业利用CO_2技术,介绍了钢铁企业石灰窑CO_2捕集利用实例。在碳减排的政策指导下,建议长流程钢铁企业应以石灰窑碳减排为突破口,积极开发适合自身的CO_2利用技术,并与周边需求CO_2的相关企业结合,推进产业间耦合发展,构建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相似文献   

5.
高炉煤气是长流程钢铁企业中发生量最大的气态副产品。高炉煤气二氧化碳含量高,加之发生量巨大,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源头。为了提升高炉煤气的利用价值,同时为钢铁企业的碳减排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以高炉煤气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不同气体分离技术在高炉煤气碳捕获领域应用的优缺点,并对分离后得到的不同气体产品提出了综合利用技术路径设想,提出了BAO-CCU(Baosteel Carbon Capture and Utilization)概念。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中国钢铁行业推行碳减排技术的重要意义,从多角度阐述了钢铁行业各类高效碳减排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及效果。首先分析了短流程炼钢工艺电弧炉炉容大型化趋势、烟气余热回收技术、废钢预热工艺和废钢供应情况;然后分别剖析了高炉富氢冶炼、富氢-气基竖炉和纯氢-气基竖炉工艺3个主要的氢冶炼工艺;之后介绍了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最后,结合中国钢铁企业现状,展望了钢铁行业在大力推进直接还原铁技术和短流程炼钢生产工艺的情况下,未来高品质钢材低碳化、绿色化冶炼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为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解决钢铁行业低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瓶颈和难题,展开了一系列政策、技术和行动方案的研究。对比国内外钢铁企业碳排放强度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了引起碳排放强度差异性的原因,并给出我国钢铁工业“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的总体方向。解析了中国钢铁工业及国内大型钢铁企业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及实施方案,并重点基于某大型钢铁企业当前生产、装备、工艺流程、碳排放实际情况,在充分考虑了未来产能装备、工艺变革、技术创新、能源转型等方面规划的基础之上,制定了具体的低碳发展技术路线图,为我国钢铁企业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示范和引领。路线图指出,该企业低碳发展将经历“碳达峰平台期、稳步下降期及深度脱碳期”三个阶段,通过实施铁素资源优化、流程优化重构、系统能效提升、用能结构优化、低碳技术变革、产业耦合降碳六大技术路径,建设碳排放数据管理体系及钢铁产品全生命周期(LCA)碳足迹两大平台,实现2025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降低10%,2030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降低30%,最终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并详细阐明了该企业对各技术路径的规划目标,测算了各减碳技术路径实施后带来的碳减排量期望值,比较了不同技术路径在不同发展阶段所带来的减碳效果。最后,结合该企业低碳发展技术路线图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提出我国钢铁企业低碳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面对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大势所趋,钢铁行业的降碳之路势在必行。对铁前工序各环节的生产现状、涉及的碳排放因子、拥有的降碳潜能、已经或将来需要采取的降碳措施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管理降碳、技术降碳和结构降碳三条主要的降碳路径。总结了改善化石类原料结构、推进大球比冶炼、工艺控制精细化、提高能源的回收利用率、建立实时碳排放监测模型等具体的降碳措施。探索钢铁企业铁前工序的低碳生产模式,助力钢铁行业实现低碳环保、节能增效、绿色智能的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在绿色化、低碳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全球钢铁行业纷纷开展低碳研究工作,各类低碳技术层出不穷。首先概述了全球钢铁行业CO2排放现状,以及主要产钢国家的碳减排目标,并对其低碳策略进行详细的分析,指出国际钢铁行业的低碳发展方向主要聚焦于发展电炉流程、氢冶金、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和清洁能源利用等方面。随后聚焦我国钢铁行业碳排放现状,梳理了中国钢铁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应对策略,指出减量化发展、流程结构调整是未来我国钢铁行业低碳发展的主攻方向。最后,为了使前文所提的宏观策略更加具体化,又选取我国某一典型钢铁企业,以其技术特点、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发展规划为主要依据,针对性地分析并提出了7条适合该企业的减排路径,为其绿色低碳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应对碳边境调节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对中国钢铁行业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系统地介绍了CBAM的最终法案、计算方法和目前存在的问题。经研究和分析发现,CBAM对中国钢铁行业的影响主要在增加钢铁产品成本、削弱中国钢铁行业国际竞争力、推进中国钢铁行业低碳转型等方面。通过设置不同的碳排放强度和碳市场交易情景,以1 t生铁为例,分析和预测了CBAM法案可能对生铁出口欧盟成本产生的影响。最后,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如加强中国钢铁行业顶层设计、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进一步推进“六化一体+多平台”发展模式的数字化碳管理建设和应用,在提高钢铁行业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的同时,应该激发钢铁企业节能降碳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碳物质流分析的钢铁企业碳排放分析方法与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辉  李会泉  陈波  唐清 《钢铁》2013,48(2):86-92
作为中国除电力行业外最大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部门,钢铁工业碳排放评价方法备受关注.针对目前钢铁工业碳排放分析方法在系统边界,排放因子等方面的问题,以及企业碳排放评价的特定技术要求,在IPCC等结构碳排放评价框架基础上,提出基于碳物质流分析的钢铁企业碳排放评价方法,为企业碳排放核算以及碳减排方案制定提供方法和依据.此外,还以某千万吨长流程钢铁企业作为实例,研究发现该典型钢铁企业实际碳排放量为1 815.06 kg(CO2),理论最大碳减排潜力为624.40 kg.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对钢铁的需求量的与日俱增。钢铁行业在扩大钢铁生产的同时,还在面临着低碳减排问题的考验。传统的高炉炼铁法作为世界范围内应用最为广泛的炼铁法,对环境造成的损伤也是有目共睹。为此,在钢铁生产的过程中做到低碳减排,是每一个钢铁企业都应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钢铁作为使用最广泛的工业原材料被欧盟碳边界调节机制(CBAM)列入首批实施碳边界调节的名单。中国是世界最大钢铁生产、消费及进出口国,CBAM的实施势必将对中国钢铁行业及供应链企业产生重大影响。根据欧盟CBAM最新法案内容,以钢铁产品“从摇篮到大门”碳足迹的视角出发,系统梳理研究CBAM产品碳排放核算方法,根据钢铁产品碳足迹特点,测算欧盟CBAM对钢铁行业的影响。研究表明,当中欧碳差价为50欧元/t时,中国钢铁企业面临3.32~4.03亿欧元的额外负担;当中欧碳差价为100欧元/t时,中国钢铁企业承担的额外负担为6.64~8.07亿欧元,对钢铁行业整体影响不大。但从钢铁间接贸易角度分析,CBAM外溢效应对中国钢铁行业及上下游产业影响不容小觑。研究将为钢铁行业应对CBAM及供应链企业未来低碳转型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钢铁企业作为能耗大户,能源消耗成本一直是企业关注和攻关的重要问题,通过降低能源消耗,实现生产成本降低是目前所有钢铁企业的目标。本文以某轧钢厂生产线降低工序吨钢电耗为攻关目标,通过能耗监测平台搭建、工艺优化、设备改造、管理提升等几个方面实现电能吨钢消耗的短期内大幅度降低,实现企业降本增利、节能降碳的目的,以期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15.
钢铁行业作为对环境影响较大的行业之一,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环保成本作为钢铁企业履行环保责任的一项重要指标,其结果可以为企业和政府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对此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构建环保成本测算的目的和核算指标构建原则,并对钢铁企业环保成本核算指标体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刘涛  刘颖昊  周烨 《中国冶金》2021,31(9):130-134
在当前“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很多钢铁企业在制订低碳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对于减碳措施的减碳潜力没有数字化的概念,缺乏量化的评价手段和科学的数据支撑。为此,提出应用生命周期评价(LCA)进行钢铁企业低碳发展规划的方法,建立产品碳足迹与组织层级碳核算的关联。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覆盖全公司的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模型,以量化评估新技术新工艺应用、产品结构变化、能源结构变化、废钢利用率提升、节能减排改进、供应链优化等因素对于企业组织层面的碳减排绩效,可实现数字化碳减排路线图的描绘。给出了钢铁企业主要措施与策略碳减排潜力的评价方法与案例,可为钢铁企业的低碳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作为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行业之一,钢铁行业碳排放总量占全国15%左右,是占比最高的制造业,也是“双碳”目标下工业绿色发展的主战场。目前我国钢铁行业仍以碳排放强度高的长流程为主,粗钢产能约占90%。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减污降碳”是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落实生态文明理念的必然选择。与传统的碳冶金相比,氢冶金可以从源头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使钢铁行业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业界普遍认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氢冶金成为钢铁行业实现低碳发展的最为可行途径。本文结合中国钢铁行业特点,分析和展望中国氢冶金的发展模式,进一步提出推动氢冶金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琦  田硕硕  沈佳林 《钢铁》2023,(9):59-68
2020年9月22日,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钢铁行业深度脱碳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必经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缓解能源危机、推动绿色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绿色低碳发展是钢铁行业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分析了中国钢铁行业碳排放现状,对比了主要产钢国家钢铁行业碳中和目标及实施路径,采用动态物质流分析方法构建了钢铁需求量模型、废钢回收量模型并预测了中国到2060年的钢铁需求量和废钢资源量。结果显示,中国的钢铁需求量将在2030年和2060年分别下降至8.78亿t和5.43亿t, 2030年国内废钢产量约为4.2亿t, 2055年以后,废钢产量将逐渐下降,但仍将保持在4亿t以上。在动态物质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使用情景分析方法,构建了钢铁行业碳排放模型,分析了钢铁行业的节能降碳潜力;基于钢铁行业碳中和路径分析模型制定了中国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和路线图,指出中国钢铁行业在实现碳中和之前要经历粗钢产量波动下行-控碳、粗钢产量下降-减碳、粗钢产量处于低值平台期...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09年全世界最新公开的钢铁行业连铸专利技术,概述了在钢铁行业连铸技术研发过程中.与结晶器、钢水的供给和处理等相关的技术最新进展情况,提出了全世界大型钢铁企业最新的、较为集中的研发领域,为国内同行了解连铸技术最新研发情况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为国内大型钢铁企业在开发连铸技术过程中申请专利提供了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0.
钟嘉豪  周继程  刘骁 《中国冶金》2022,32(5):125-130
系统总结了福建三钢集团“十三五”期间节能降碳工作所取得的卓越成绩,并剖析了三钢集团在原料结构调整、降低高炉燃料比、二次能源回收、煤气高值化利用以及系统节能降碳等方面的措施和取得的效果。通过推进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全面提升了企业的能效水平。“十三五”期间,铁钢比下降了0.2,高炉燃料比下降了21.66 kg/t,吨钢综合能耗下降了1.30%,吨钢CO2排放量下降了4.98%。另外,还对三钢集团碳减排规划进行了介绍,为其他钢铁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