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镍电解液中的镍、氯、硫酸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纪华  刘晓丽  高龙  王琳  李婷 《冶金分析》2012,32(12):29-33
本文利用低功率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XRF)对电解镍溶液样品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了影响镍电解液中Ni2+、Cl-、SO42-同时测量的因素,优化了实验条件。实验表明,镍的质量浓度(ρ)在35~110 g/L、氯离子的质量浓度(ρ)在30~90 g/L、硫酸根离子的质量浓度(ρ)在55~160 g/L范围内,待测元素质量浓度与其荧光强度存在着良好的线性关系。将本方法用于镍电解液实际样品分析,测得结果与其它化学分析方法结果相符合,相对标准偏差(RSD,n=11)为0.3%~0.4%。
  相似文献   

2.
本文制作了测定微量镍的DMG化学修饰电极,在pH8氨性液中,镍化学沉积于DMG修饰电极,再转移电极至pH9氨性缓冲液中进行镍的阴极伏安溶出。电极灵敏度随富集时间加长而增加,电极表面经酸洗再生后重复使用。2500倍的As、Sb、Fe、Cu,Zn、Gd、Pb、Sn、Ca、Mg、Ag不干扰;50倍的C0使镍溶出峰高增加15%。测定锌电解液申微量镍,结果及回收满意。  相似文献   

3.
耿多锋 《株冶科技》2003,31(2):36-38
在pH9.8时,柠檬酸钠—NH4C1,亚硝基R盐和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体系中,镍与钴均有灵敏的络合吸附波,其二阶导数峰电位分别为—0.62V(vs.SCE)和—0.84V(vs.SCE).镍和钴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1-1.4μg/mL,0.0012—1.0μg/mL.检出限分别为0.004μg/mL,0.0006μg/mL.方法用与锌电解液中微量钴与镍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镍电解液中残留的有机物会导致镍板表面形成气孔,影响产品外观质量。为检测电解液中重要的有机物组分磺化煤油的含量,实验使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法,基于氢焰离子化(FID)检测器,无需萃取直接进样测定。通过试验优化了顶空分析的主要条件,确定了最佳的平衡温度(80 ℃) 和平衡时间(60 min)。在最佳条件下,方法的检出限为0.008 mg/L(3S/N),线性范围为0.1~100 mg/L,校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6。对比镍电解液实际样品与磺化煤油标准溶液的色谱图,各组分出峰位置一致;2个样品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5.3%和4.5%,回收率为92%~104%。  相似文献   

5.
镍电解液的复杂高盐基体对其中微量铜的监测产生干扰。将旋转圆盘电极原子发射光谱(RDE-AES)与标准加入法结合,无需样品前后处理,无基体效应,采用改进后的校准曲线测定镍电解液工艺流程中不同中间液中的微量铜。根据元素蒸发曲线,确定预燃时间6 s、采集时间7~30 s,预燃激发改善了盘电极的润湿性,从而保证进样量的稳定性;合理的曝光时间可以在保证分析元素强度灵敏度的前提下提高分析速度,单次检测时间小于35 s。选用Ni 324.845 7 nm为内标,校正激发行为和进样量误差。方法检出限为0.15 mg/L。按照实验方法测定镍电解液工艺流程中不同中间液中微量铜,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小于12%,加标回收率为98%~110%。  相似文献   

6.
镍电解液的复杂高盐基体对其中微量铜的监测产生干扰。将旋转圆盘电极原子发射光谱(RDE-AES)与标准加入法结合,无需样品前后处理,无基体效应,采用改进后的校准曲线测定镍电解液工艺流程中不同中间液中的微量铜。根据元素蒸发曲线,确定预燃时间6 s、采集时间7~30 s,预燃激发改善了盘电极的润湿性,从而保证进样量的稳定性;合理的曝光时间可以在保证分析元素强度灵敏度的前提下提高分析速度,单次检测时间小于35 s。选用Ni 324.845 7 nm为内标,校正激发行为和进样量误差。方法检出限为0.15 mg/L。按照实验方法测定镍电解液工艺流程中不同中间液中微量铜,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小于12%,加标回收率为98%~110%。  相似文献   

7.
采用改进化学顺序提取(BCR)法提取铅锌尾矿样品中铜、铅、锌、镉和镍等重金属元素的可交换态(F1)、可还原态(F2)、可氧化态(F3)和残渣态(F4)四种形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了铅锌尾矿中铜、铅、锌、镉和镍的各元素总量及各元素不同形态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各元素不同形态的方法检出限在0.012~0.85 mg/kg之间,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5)在2.1%~9.9%之间;各元素所有形态量的总和与各元素测得总量的比值在88.1%~101.2%之间。这说明实验所用的形态分析方法适用于铅锌尾矿中铜、铅、锌、镉和镍的形态分析。采用实验方法对3个铅锌尾矿样品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铜、铅、锌、镉和镍的化学形态中残渣态含量最大,占各元素总量的30%及以上;铅和锌含量分布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F4、F2、F1、F3,铜和镍为F4、F3、F2、F1,镉为F4、F1、F3、F2。实验方法可为铅锌尾矿区中重金属元素的综合利用、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治理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8.
9.
高镍/硅碳体系是最具潜力的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体系,但由于电池循环稳定性差,目前规模化应用受限。研究认为,构建稳定的SEI是提升高镍/硅碳电池容量保持率的关键方法之一。传统电解液中六氟磷酸锂(LiPF6)会产生酸腐蚀性产物,不利于SEI的稳定;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作为一种新秀锂盐被证明有优异的热稳定和成膜性能,会腐蚀正极集流体。研究了LiFSI-LiPF6双盐电解液在高镍/硅碳软包电池中的应用,通过化成、循环和储存测试,评测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LiFSI-LiPF6电解液可以降低电池化成产气量和内阻,提升电极稳定性,0.6 mol/dm3 LiFSI+0.6 mol/dm3 LiPF6电池循环1 000圈后的容量保持率最高,达75.66%,其储存电压降比LiFSI单盐电池少37.64%。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建立了氨水-氯化铵体系中,氨水掩蔽Zn2+,丁二酮肟(DMG)络合Ni2+,不经预分离测定痕量的Cu2+、Pb2+、Cd2+和Ni2+的方法。本体系可消除大量Zn2+对Ni2+、Cd2+的干扰。在起始电位―0.80 V、终止电位―0.1 V、富集电位―0.85 V、富集时间100 s、扫描速率0.015 V/s、加入0.5 mL氨水-氯化铵溶液的条件下,Cu2+、Pb2+、Cd2+的溶出峰电位分别为―0.28、―0.47、―0.63 V,质量浓度分别在2.0×10-6~1.0×10-3、1.6×10-6~6.6×10-3、2.3×10-6~1.1×10-2 g/L范围内与其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分别为8.9×10―8、8.1×10―7、2.1×10―7 g/L。不更换溶液,再向溶液中加入0.5 mL DMG溶液、0.6 mL氨水,在起始电位―0.90 V、终止电位―1.2 V、富集电位―0.80 V、富集时间40 s、扫描速率0.015 V/s的条件下,Ni2+的溶出峰电位为―1.03 V,质量浓度在1.0×10―6~5.6×10―4 g/L范围内与其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4.6×10―7 g/L。溶液中可能存在的常见离子不干扰Cu2+、Pb2+、Cd2+和Ni2+的测定。采用标准加入法测定混合标准溶液中的Cu2+、Pb2+、Cd2+和Ni2+,其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0.075%~1.8%;回收率为90%~109%。方法可用于硫酸锌电解液、中性上清液等实际样品的测定,其中中性上清液的测定结果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1.
为了处理含高铅的镍物料,进行了电解阳极液中深度除铅的实验研究.分析了电解镍含铅量与电解液中Pb2+质量浓度的关系、共沉淀净化除铅的机理及电解液中的Cl-、Fe3+对除铅结果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确定了采用共沉淀法深度除铅的最优技术参数:氯化钡加入系数为150、除铅温度为55℃、搅拌除铅时间为60 min、喷淋加入氯化钡溶液的时间为21 min、絮凝剂的质量浓度为2.5 g·L-1.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氯化钡共沉淀法净化除铅,除铅后电解液中[Pb2+]≤0.0003 g·L-1,渣含镍质量分数小于4%,满足电解镍生产对电解液成分的要求.通过除铅扩大试验,证明了小型试验所确定的技术参数的可靠性,该工艺成功地应用于工业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2.
13.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具有分析速度快、灵敏、准确的优点,其在元素形态分析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的接口设计方法做一简要回顾。并介绍了砷、硒、汞和铅的存在形式及其形态分析的意义,综述了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在砷、硒、汞和铅四种元素的形态分析中的应用情况。展望了该联用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甲基异丁基酮(MIBK)萃取分离金,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 AES)测定镀金液中杂质元素的新方法。对分析谱线、基体元素和等离子体参数等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方法的检出限为0.008~0.019μg/mL,回收率为89.4%~102.3%,RSD小于3.12%。该法准确、快速、简便,应用于镀金液中杂质元素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试验以纯镍N6为对象,采用电解萃取试验将N6中的非金属夹杂物分离并提取。通过试验,确定合理的电解液配比为0.1% Cr2(SO4)3、0.2%~0.4% 柠檬酸钠、0.1%~1% FeSO4、0.1%~1% NiSO4、1% NaCl。最佳电解工艺为:电流密度60~80 mA/cm2,电解时间24 h,实验温度为(20±5) ℃,电解液pH值为5~6。在此最佳电解工艺参数下可完成对纯镍N6中非金属夹杂物的电解萃取。借助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及X射线衍射仪等设备分析非金属夹杂物,结果表明,不同纯镍N6试样中均存在非金属夹杂物,但不同试样中的夹杂物数量与尺寸有所不同;非金属夹杂物主要由硅、铝、钙、镁、铁、氧等元素构成,主要夹杂物包括氧化铝类、硅酸盐、铝酸盐、复相夹杂物以及氮化物类。本研究对金属冶炼和浇注工艺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CeO_2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s)被誉为21世纪最具有发展潜力的能源技术之一.由于用稀土或碱土金属氧化物掺杂的CeO2在较低的温度下具有较高的氧离子电导率,是用作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较理想的电解质材料.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以掺杂的CeO2作电解质的SOFCs性能的研究情况,总结了提高、改善CeO2基固体电解质电性能的几种方法,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