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力  吕兰兰  王香善 《有机化学》2023,(10):3644-3651
β-酮砜是一类重要的含硫化合物和有机合成中间体,被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及许多重要有机化合物的构筑.开发了一种溴化铜催化烯醇硅醚与芳基亚磺酸钠快速合成β-酮砜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条件温和和反应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在1摩尔醋酸和稳定的Wittig试剂存在下,活性MnO2作为氧化剂时,硅醚发生脱保护-氧化-Wittig反应.考查了各种硅醚,诸如苄基硅醚、炔丙基硅醚、烯丙基硅醚和烷基硅醚等作底物在反应性能方面的差异.该反应使硅醚直接形成碳碳双键而得到α,β-不饱和酯.产物的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表征.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一种铜催化N-芳基甘氨酸酯与烯醇硅醚交叉氧化偶联反应合成β-酰基-α-氨基酸酯的新方法.该反应的特点在于:反应产率较高,反应条件温和(如室温环境和廉价的催化剂等),以及可以在含水介质中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酮的烯醇硅醚的富电子碳碳双键易被亲电子基团进攻,生成取代酮类化合物。例如,在TiCl_4等Lewis酸的存在下,卤代烷与酮的烯醇三甲硅醚反应生成2-烷基取代酮。迄今为止,还没有卤代氟烷与酮的烯醇非醚反应研究的报道。我们将3,3-二甲基-2-丁酮的烯醇三甲硅醚与等摩尔的1,1,1-三氟-2,2,2-三溴乙烷及催化量的过氧化月桂酰进行光照3h后,б_F-10 ppm处出现一新峰,与CF_3CBr_3(2)的δ_F0 ppm处峰的面积比为2:3。继续光照,δ_F-  相似文献   

5.
刘运林  周剑 《化学学报》2012,70(13):1451-1456
首次研究了二氟烯醇硅醚1与β,γ-不饱和酮酸酯2的反应.发现不论使用叔胺或叔胺-氢键给体双功能催化剂,均专一地发生Mukaiyama-aldol反应生成相应的叔醇3.利用手性氢化奎宁衍生的双功能脲催化剂11高对映选择性地实现了这一反应,为合成α-二氟烷基取代的手性叔醇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不同芳基取代的二氟烯醇硅醚以及γ位不同芳基取代的酮酸酯化合物均反应良好.在所考察的15个例子中,反应产率中等到良好(44%~81%),对映选择性中等到优秀(72%~96%).反应产物可方便转化为二氟烷基取代的手性二醇或三醇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导了卤代氟烷与酮的烯醇硅醚的反应. 用3,3-二甲基-2-丁酮的烯醇三甲硅醚与等摩尔的1,1,1-三氟-2,2,2-三溴乙烷及催化量的过氧化月桂酰进行紫外光照, 得到二个馏份化合物: 第一馏份为Me3SiBr, 第二馏份含三个化合物, 分别是2,2-二甲基-5,5-二溴6,6,6-三氟-3-己酮, 1,1,1-三氟-2-溴-5,5-二甲基-2-烯-4-己酮和3,3-二甲基-2-丁酮. 上述化合物与NaHCO3或NaOH水溶液反应生成α,β-烯酮(Cl(CF2)n-1CF=CHCOCMe3), 得率好.  相似文献   

7.
几种β-二酮化合物互变异构体的光谱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5种不同结构的β-二酮化合物,采用电喷雾质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讨论了它们的酮式-烯醇式互变异构现象.结果表明,β-二酮分子内酮式-烯醇式的互变异构平衡明显受取代基影响,它们的酮式-烯醇式互变异构体含量完全不同.在固态和CDCl3溶液中,其中2种β-二酮化合物(a1,a2)中主要以烯醇形式存在,仅含有少量的酮式结构;而2种α-取代β-二酮(b1,b2)由于烯醇异构体的空间位阻效应,不能以分子内氢键形成烯醇六元环,全部以酮式结构形式存在;另外,由于强吸电子基团-CF3的作用,使得β-二酮(c)全部以烯醇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8.
通过4-羟基香豆素与苯甲醛、甲醛和戊醛缩合产生的quinone methide与烯醇硅醚的Diels-Alder反应, 以较高产率合成了一系列含有硅氧基的3,4-二氢-2H,5H-吡喃并[3,2-c][1]苯并吡喃-5-酮衍生物. 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中5个化合物的空间构型. 利用密度泛函(DFT)方法计算反应物之间的前线分子轨道相互作用, 对反应的区域选择性进行了研究, 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相符.  相似文献   

9.
黄宪  吴国永 《有机化学》1989,9(5):460-462
2H-吡喃-2-酮及其衍生物是有机合成的蓬要中间体。对于它们的合成已有许多报道,例如利用烯醇醚或烯醇砖醚与丁酰氯反应;羰基化合物与甲氧亚甲螭丙二酸二甲酯反应;α-苯基丙醛酸酯与丙酮的成环缩合2,6-二氯-3-三氯甲基吡啶与亚甲基丁二酸酯的反应,邻氰基苯乙炔、二苯乙二酮和丙酮的反应。但上述方法往往原料较难得到,产率较低或操作麻烦。  相似文献   

10.
邓桂胜  许百华  刘春玉 《有机化学》2006,26(9):1295-1299
在1摩尔醋酸和稳定的Wittig试剂存在下, 活性MnO2作为氧化剂时, 硅醚发生脱保护-氧化-Wittig反应. 考查了各种硅醚, 诸如苄基硅醚、炔丙基硅醚、烯丙基硅醚和烷基硅醚等作底物在反应性能方面的差异. 该反应使硅醚直接形成碳碳双键而得到α,β-不饱和酯. 产物的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表征.  相似文献   

11.
β-二酮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β-二酮化合物分子内酮式-烯醇式之间的异构化转变赋予其许多独特的光化学和配位化学性质。关于酮式-烯醇式之间的互变关系有许多研究[1,2,3],借助于其光致互变异构的光化学性质,β-二酮化合物可广泛地用作光稳定等功能材料[4]。同时,  相似文献   

12.
在担载氯化锌的微孔球状硅胶色谱柱上,用溶有适宜配比的硅基烯醇醚/叔丁基氯的二氯甲烷溶液作流动相,再经二氯甲烷洗脱,水解等步骤处理后,可制得高收率的α-叔丁基醛酮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廖富民  杜溢  周锋  周剑 《化学学报》2018,76(11):862-868
研究报道了Au(I)/手性叔胺串联催化实现的一锅法不对称反应,实现从重氮氧化吲哚和氟代烯醇硅醚出发构建螺环季碳氧化吲哚.反应的第一步是3.0 mol% IPrAuBF4催化的重氮氧化吲哚与单氟烯醇硅醚的交叉偶联反应,现场产生N-Ac保护的3-烯基氧化吲哚在手性叔胺-四方酸C1的催化下与N-Ts邻氨基查尔酮再发生不对称Michael/Michael反应,以中等到良好的产率以及对映选择性,>20:1的非对映选择性得到螺环季碳氧化吲哚.反应的关键一步是Au(I)催化的给体-受体类重氮化合物与三取代单氟烯醇硅醚的成烯化反应,高效构建三取代烯烃.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一种利用β-酮酯通过Atherton-Todd反应合成烯醇磷酸酯的方法.该反应时间短,底物耐受性良好,产率中等,且条件温和.该合成策略为烯醇磷酸酯的合成提供低成本和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刘铸晋等在测定钩吻素子(1)结构的工作中,发现它能被钠-醇还原裂解,亚胺基β位的醚键发生断裂,得到还原裂解产物-双氢钩吻醇(2)。其反应机理可能是一种自由基-阴离子反应,类似于苄基醚的还原断裂。 反应的关键一步是一个单电子在化合物(1)中的碳氮双键上的加成,生成一个自由基-阴离子,接着发生β-键断裂及质子化,这种过程连续进行三次以后,就得到还原  相似文献   

16.
2,4-二甲基戊烯-3-酮是有机合成中间体.其烯酮形成的共轭双键上有一个甲基,受电子效应的影响,当与某些亲核试剂的加成中,可能是1,2加成或1,4加成产物中某一种产物为主.我们由2,4-二甲基-3-戊酮出发合成了标题化合物2,并以此为底物先后与甲醇和丙酮酸乙酯的烯醇硅醚进行了亲核加成.其反应为:  相似文献   

17.
张炜  张军  刘中立 《有机化学》2004,24(Z1):166-167
1,3,5-三苯基-4,5-二氢吡唑是一类具有高强荧光的分子,常用作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的荧光增白剂[1].这类分子对光比较敏感,在光照下可氧气氧化褪色.其褪色原因在于其脱氢反应.因此关于其还原性的研究和光诱导电子转移性质的研究已有一些文献报道.如在亚甲蓝或玫瑰红敏化下与单线态氧反应生成无荧光的吡唑[2];在无氧条件下与四氯苯醌发生光反应生成吡唑等.1,3,5-二氢吡唑与酮的光反应在热力学上虽然可行,但实际的反应速率非常缓慢.关键的原因在于生成的自由基正离子的脱氢是速率控制步骤,快速的电子反传导致光反应的效率降低.我们期望通过自由基负离子的化学键快速裂解抑制电子反传,延长自由基正离子的寿命以提高光反应的效率.因此我们对它们与α,β-环氧酮之间无氧条件下的光诱导电子转移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α,β-环氧酮2a~2b可使1b和1c发生有效的脱氢反应,同时α,β-环氧酮发生还原的开环反应.而1a,1d~1e则反应较慢.2e也可使1a和1b发生有效的脱氢反应,1c主要发生分解开环反应.但在脱氧的四氯化碳中光照,1a~1e均可快速脱氢生成吡唑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三甲基氯硅烷作为氯源,在二乙酸碘苯促进下,以芳基酮衍生的烯醇硅醚作为底物,合成了一系列α-氯代芳基酮.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以中等至较好收率得到氯代芳基酮.若使用三甲基溴硅烷作为溴源,该方法还能用来制备α-溴代芳基酮.  相似文献   

19.
具有共轭体系的酮类烯醇硅醚与全氟碘代烷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维垣  吴永明 《有机化学》1993,13(6):633-637
应用连二亚硫酸钠的引发,通过全氟碘代烷与醛类,酮类烯醇硅醚的反应,合成α-全氟烷基羰基类化合物的方法。利用该方法,还可以用“一锅法”合成含氟β-二酮类化合物。本文报道了在类似的反应条件下,与苯环或双键共轭的烯醇硅醚和全氟碘代反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以对甲苯乙酮(1)为原料, 经烯醇硅醚化, Lewis酸催化Michael加成反应和Wittig反应, 合成了新倍半萜烯化合物2-甲基-6-对甲苯基-1,6-庚二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