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消费者网络购物面临的不确定性往往导致非质量原因的退货。合理发布产品信息,并提供退货保障,是网络零售商促进消费者购买和提高利润的有效策略。基于消费者效用理论和博弈论,构建了产品信息影响消费者购买和退货模型,研究了零售商在垄断和竞争情形下的产品信息发布决策问题,发现垄断性零售商的最优信息发布策略和竞争性零售商在发布产品信息量和信息内容方面的均衡策略均取决于产品价值和退货成本特征,提出了不同市场结构下基于产品特征的在线商品信息发布策略。  相似文献   

2.
针对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对价格歧视的抗拒问题,以及耐用品生命周期长、产品需求依赖于时间、价格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动态定价模型与策略。该模型通过构造转移概率矩阵,推导出在线消费者浏览到耐用品的不同价格状态下的概率,接着根据消费者多阶段效用函数分析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行为,进而给出零售商利润达到最大化时的最优定价策略集合。为了验证模型与策略的有效性,通过数值模拟实验,分析模型主要参数变化对最优定价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效用折扣因子越高,零售商应该降低促销频率和高价格并且提高低价格,从而诱导高端消费者在高价格购买产品。折扣效用因子大小还决定了网上零售商是否要隐藏自己的促销概率。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对产品的价格追踪以及学习更加便利,其购买决策也会受到其他参与者决策的影响.消费者根据产品的上市价格和清仓时的可获得性决策购买时间,这种自身策略等待及受外部他人社交影响的行为加剧了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承诺定价与差价补偿定价策略能有效地缓解消费者的策略等待行为,但相对动态定价策略缺少灵活性与便利性.因此文章研究零售商在动态定价、承诺定价、差价补偿定价策略中的选择问题.运用消费者偏好理论、博弈论和最优化理论求解各种模型的最优解及存在条件,进一步探讨消费者学习能力和社交影响对最优解的影响.结论表明,当消费者学习能力大于一定水平时,零售商应选择差价补偿定价,否则承诺定价为最优选择;消费者的学习能力增加了实体渠道的最优零售价和零售商整体利润,但降低了线上渠道的最优价格:社交影响有利于双渠道最优价格和零售商最优利润的增加.最后通过数值分析验证了上述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定向市场播种,即选择特定的消费群体对其免费发放新产品,由此获得的在线评论对其他潜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有较大的影响作用,但还没有 相关研究。以在线销售的新产品为研究对象,基于Hoteling模型,加入在线评论对消费者预期值的影响作用来构建企业最优收益模型,研究垄断厂商最优的定向播种策略。研究结果揭示了(1)最优播种目标与消费者对产品的初始预期值相关:预期值较高时,可不播种;预期值处于中等水平,可选择均匀播种;预期值较低时,应选择高匹配用户播种;(2)三种播种方式下各自的最优播种比例及其定价策略;(3)当消费者初始预期值与产品不匹配成本发生变化时,三种播种策略下最优的播种比例和定价策略的调整方案。研究结果为探究在线评论对播种策略的影响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顾客对产品的交货期敏感及敏感度信息私有的背景下,研究一个拥有网络零售平台电子零售商的一个产品渠道决策——自营(又称自主销售)或开放平台(又称外租平台给制造商直销)。求解了电子零售商自营时差别定价和统一定价策略下的最优激励策略(价格与交货期的设定),并分析了开放平台时收益分享比例对制造商定价及交货期策略的影响。通过比较自营和开放平台时电子零售商的最大收益,给出电子零售商最优的渠道决策流程图。研究结果表明,当产品采购成本高时,电子零售商将采取自营;当采购成本低且收益分享比例低时,电子零售商将开放平台。最后,借助数值实验分析了顾客类型和私有的延迟成本率对渠道决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购物的普及,线上评论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零售商和制造商可以利用这些评论调整、优化生产流程。本文基于消费者效用理论,构建了由一个零售商和一个制造商组成的生鲜产品供应链定价决策模型,研究了三种决策模式下生鲜产品零售价、利润和保鲜努力水平的差异。研究发现:集中决策下生鲜产品的最优零售价最低、利润最高;随着运输时间增加,保鲜努力水平和新鲜度均呈现下降趋势;当成本分担系数较高时,在成本分担和收益共享的分散决策模式下,保鲜努力最优水平高于集中决策模式下保鲜努力最优水平。  相似文献   

7.
概率销售模式下,部分商家不披露其产品抽中的概率信息,消费者需通过产品在线评论等收集信息以更新对抽取概率的预估,从而产生信息更新行为。此外,概率销售往往导致抽中不满意产品的消费者将产品转售。综合考虑消费者的信息更新和产品转售行为,本文分别构建了信息披露和不披露情形下的概率销售企业策略优化模型,求解并对比了不同信息披露情形下的产品定价及零售商利润,总结了信息精度等重要因素对零售商的定价、信息披露策略以及利润的影响。结论表明,信息不披露会降低概率产品价格。此外,当消费者获得的信息精度较低或转售价格较高时,零售商倾向于不披露产品的抽取概率信息;反之,则披露信息更有利。  相似文献   

8.
消费者具有浏览销量和评论的购买习惯.为分析此购买习惯对零售商定价的影响,以策略型消费者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受产品价格、销量与评论内容影响的效用函数,并构建了策略型消费者和零售商的两阶段博弈模型.同时,基于消费者购买习惯对零售商公布和调整价格的两种策略进行博弈和比较分析.结论表明,消费者通过浏览评论信息对产品质量的感知达到一定程度时,购买习惯改变了零售商总是降价的定价策略;零售商在公布价格策略中产品定价和收益高于调整价格策略;当消费者较具有耐心且对产品质量感知显著时,能提高消费者需求.研究结果对零售商的定价决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低碳和普通产品两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供应链的差异化定价与协调机制问题。求解得到了两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最优定价策略及可行的低碳产品生产成本范围。研究发现:1)分散决策的差异化定价策略无法达到供应链协调;2)在可行的低碳产品生产成本范围内,低碳产品制造商、零售商和整个供应链系统的利润都随低碳产品生产成本的增加而减少,只有普通产品制造商的利润随低碳产品生产成本的增加而增加。因此,降低低碳产品生产成本是促进低碳产品推广的关键。针对分散决策造成供应链效率损失的情况,采用Shapley值法进行协调,并给出了契约协调机制。最后,通过算例分析了消费者价格敏感性变化和低碳产品生产成本上升对最优决策和供应链利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赵静  肖亚倩 《运筹与管理》2018,27(12):108-114
本文以消费者对传统零售渠道和网络直销渠道的不同偏好和不同渠道运营成本为基础,研究零售商销售新产品并回收废旧产品、制造商开辟网络直销渠道的双渠道闭环供应链中成员的定价决策问题。建立三种不同市场权力结构下的定价博弈模型,用逆向归纳法得到模型的最优解,并用解析分析和数值分析得到消费者的渠道偏好程度和渠道运营成本对定价决策和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最优直销价格随网络直销渠道偏好程度的增加而上升,最优零售价格随网络直销渠道偏好程度的增加而下降;网络直销渠道运营成本增加对零售商有利但不利于制造商;传统渠道运营成本的增加对所有成员都不利。  相似文献   

11.
金亮 《运筹与管理》2022,31(9):113-119
为研究退款保证对竞争供应链的影响,从顾客退货行为视角构建消费者效用函数,建立竞争制造商与在线零售商之间的博弈模型,分析退款保证对供应链均衡的影响。研究发现:高质量产品的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总是更高,但高质量产品制造商可能并不能获得更多利润;退款保证会影响消费者的产品购买选择,对低质量产品需求有利。然而,从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在线零售商只有在退货损失足够低时,才会有动机提供退款保证,而退款保证对制造商利润的影响取决于退货产品残值。  相似文献   

12.
In opaque selling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duct or service are hidden from the consumer until after purchase, transforming a differentiated good into somewhat of a commodity. Opaque selling has become popular in service pricing as it allows firms to sell their differentiated products at higher prices to regular brand loyal customers while simultaneously selling to non-loyal customers at discounted prices. We develop a stylized model of consumer choice that illustrates the role of opaque selling in market segmentation. We model a firm selling a product via three selling channels: a regular full information channel, an opaque posted price channel and an opaque bidding channel where consumers specify the price they are willing to pay. We illustrate the segmentation created by opaque selling as well as compare optimal revenues and prices for sellers using regular full information channels with those using opaque selling mechanisms in conjunction with regular channels. We also study the segmentation and policy changes induced by capacity constraints.  相似文献   

13.
根据消费者对线上产品信息的了解程度,将市场中消费者分为高信息消费者和低信息消费者,利用Hotelling模型构造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分析两个竞争性的制造商关于开设展厅的Bertrand博弈以及制造商开设展厅后的质量和价格决策,并进行均衡分析。结果表明:当开设展厅的固定成本很低或可以忽略不计时,若低信息消费者对线上产品信任度很低,两个制造商都会开设展厅,同时其最优价格以及质量都会增加,但双方都获得较低的利润,陷入囚徒的困境;若低信息消费者对线上产品信任度很高时,两个制造商都不开设展厅,双方达到帕累托最优;当低信息消费者对线上产品信任度中等时,均衡策略与市场中低信息消费者比例有关,低信息消费者较多时,都不开设展厅,低信息消费者较少时,都开设展厅。当开设展厅的固定成本达到某一值,无论市场中的低信息消费者的多少或者信任度的高低,制造商都不会开设展厅。  相似文献   

14.
牛文举  夏晶 《运筹与管理》2021,30(5):154-160
考虑垄断制造商面向战略型消费者时的产品创新与定价问题。运用消费者效用理论和博弈论等方法,构建静态和动态定价下制造商和消费者两期决策模型并求解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是否购买以及何时购买产品取决于升级换代产品的价格阈值。与静态定价相比较,动态定价能使制造商获得更多期望收益,但会降低消费者剩余、弱化制造商的产品创新积极性,并且这种弱化现象在产品价值折扣系数较高的情况下尤为明显。战略消费者购买行为对制造商的产品创新、期望收益和消费者剩余的影响,不仅依赖于制造商选择何种定价策略,还取决于产品价值折扣系数的大小。研究结论为消费者的产品购买和升级换代提供了理论建议,为企业的产品创新和定价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ricing problem of complementary products in a supply chain with two manufacturers and one retailer, one of the two manufacturers uses dual channels including an online channel and a traditional retail channel to sell its product. We formulate four pricing game models through considering different market power structures of channel members, and derive the corresponding optimal pricing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d numerical analysis, we study the effects of consumer channel loyalty, the level of complementarity, and the market power structures on the pricing strategies and the maximal profits of two complementary products. Some interesting and valuable managerial insights are obtained.  相似文献   

16.
构建了众筹融资、向支持者提供产品和向普通消费者出售产品的回报型众筹三阶段模型,研究兼顾增加发起人收益与提高项目众筹成功率的发起人定价决策,并运用比较静态方法探讨了发起人给支持者提供的增值服务和投资者的消费耐心程度因素对发起人定价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发起人与消费者是一个关于价格和效用的动态博弈过程,并最终达到纳什均衡;支持者所得的增值服务和消费者消费的时间偏好在改善发起人收益与项目众筹成功率之间并不协同,因此发起人的产品定价和筹资目标设定应折中设置在一个合理的范围。结论为发起人合理的产品定价和项目筹资成功率的提高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7.
Utility-based choice models are often used to determine a consumer’s purchase decision among a list of available products; to provide an estimate of product demands; and, when data on purchase decisions or market shares are available, to infer consumers’ preferences over observed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These models also serve as a building block in modeling firms’ pricing and assortment optimization problems. We consider a firm’s multiproduct pricing problem, in which product demands are determined by a pure characteristics model. A sample average approximation (SAA) method is used to approximate the expected market share of products and the firm profit. We propose an SAA-regularized method for the multiproduct price optimization problem. We present convergence analysis and numerical examples to show the efficiency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