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剂量生长激素在体外受精超排卵周期中的作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超排卵周期中,对反应差的不育妇女27例采用促性腺激紊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小剂量重组人生长激奈(GH)结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奈(hM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进行超排卵12例(GH组),与采用GnRH-a/hMG/hCG的15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GH能促进卵母细胞成熟,提高受精率,增加移植胚胎数,明显提高妊娠率。但未能影响卵泡的招募及诱发排卵所需hMG的剂量和用药时间。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的水平在使用GH期间从150±44ng/ml升达222±6ng/ml(P<0.01),而对照组无类似变化。证实小剂量GH在体外受精超排卵周期中的使用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临床应用磁性微粒分离免疫酶联法测定血hCG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观察磁性微粒分离的免疫酶联测定法(IEMA)hCG药盒的临床使用价值,我们对IEMAhCG药盒和放免法(RIA)β-hCG药盒进行了对照。并对151例非妊娠妇女及19例葡萄胎、绒癌血标本进行了IEMA法hCG测定。结果:非妊娠妇女正常值为<10mIU/ml;以IEMA法测β-hCG药盒标准品,hCG测定值与标准品各浓度点呈显著相关r=0.99;77份葡萄胎、绒癌阴转前血标本两法测定值亦明显相关,IEMAhCG测定77份阳性标本中β-hCG测定8份为阴性,19份为可疑值范围;19例葡萄胎、绒癌随访病人中18例143次血hCG测定均在10mIU/ml以内。其中1例于临床复发前1+月hCG即升高至本文可疑值范围。化疗后两周降至正常。结论:IEMAhCG药盒敏感度为100%,特异性为97%,较RIAβ-hCG药盒敏感,对葡萄胎、绒癌患者的诊治、随访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46例滋养细胞疾病患者尿标本275份进行尿促性腺激素片段(UGF)测定,并自身对照收集同期血标本275份,测定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并进行比较。另选12例健康非妊娠妇女为对照组。结果,滋养细胞疾病患者尿UGF阳性串(>0.2μg/L)为64.0%,血清hCG阳性率(>20μg/L)为66.5%,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1)。血清hCG阴性患者中,尿UGF阳性者57.6%。提示在滋养细胞疾病患者血hCG呈高值时,尿UGF阳性率亦高,测定意义不大。而血hCG呈低值、hCG阴性时,尿UGF仍有一定的检出率。对照组12例无假阳性。  相似文献   

4.
Li Z  Lin H  Mai M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33(11):661-663
目的 检测妊高征患者血清内皮素(ET)与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及其相关关系,以探讨ET与β-hCG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对32例妊高征患者(妊高征组),17例正常晚期单胎妊娠妇女(正常晚期妊娠组)以及14例育龄期正常未妇女(正常未孕组)血中ET和β-hCG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妊高征组血ET和β-hCG水平(30.35±14.52ng/L和7.35±4.86mmol  相似文献   

5.
氨甲喋呤单次肌内注射治疗异位妊娠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氨甲喋呤(MTX)单次肌内注射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及适应证。方法:对27例异位妊娠患者采用MTX单次肌内注射(50mg/m2),不用四氢叶酸解毒方案治疗。定时监测血β-hCG直至正常。结果:24例成功,成功率88.9%。成功与失败患者的孕龄、异位妊娠包块直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前腹痛症状的发生率及血β-hCG值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均<0.01)。结论:早期诊断和严格选择病例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无腹痛症状、异位妊娠包块直径≤5cm,血β-hCG<6000IU/L为药物治疗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不同药物和方法杀胚治疗异位妊娠(附70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根据病情选择恰当的药物及用药方法,提高各种方法杀胚治疗异位妊娠的使用价值。方法:对用MTX和中药治疗的70例异位妊娠作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孕龄≤45天,异位包块≤4cm,hCG≤150ng/ml,无腹痛及直肠窝无液平者,治疗成功数多于孕龄>45天,异位包块>4cm,hCG>150ng/ml,有腹痛及直肠窝有液平者(P<0.05或0.01);成功率腹腔镜下病灶注MTX法最高(94.2%),单次肌肉注MTX法次之(78.8%),服中药法最低(50%)(P<0.05或0.01)。结论:孕龄、包块、hCG、腹痛是影响疗效的四大要素,严格掌握适应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腹腔镜下注MTX法杀胚效果最肯定,最有把握,单次肌肉注射MTX法次之。  相似文献   

7.
1病例简介 例1,29岁。因人工流产后5个月,恶心呕吐2个月于1996年11月25日入院。既往月经规律,G4P1A3,5个月前因停经40d诊为早孕行刮宫术,术后阴道淋漓出血不止,2个月内清宫两次,均未见绒毛组织。查体呈重度贫血貌,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未及包块。妇科检查示阴道通畅,无紫蓝色结节,宫颈光滑.无着色,宫体中位约孕50d大,质软、双附件增厚.无压痛。血 hCG 53 210ng/ml,两次B超均疑为葡萄胎.在B超监测下行刮宫术,发现葡萄胎组织在子宫腔外,切诊为宫外葡萄胎。给5一FU化疗3d…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的异位妊娠检验方法(后穹窿穿刺血测定hCG)朱丽华我院自1994年开始施行后穹窿穿刺血测hCG,速度快,准确度高,倍受欢迎。对疑异位妊娠的患者(破裂型,流产型),后穹窿穿刺抽血2~5ml,离心后取血浆一滴滴在载玻片凹圈内,加试剂一滴(单克隆hC...  相似文献   

9.
5例使用国产长效避孕皮埋剂(Sino-Implant,以下简称为Sino)长达五年以上的妇女,每年末抽血一个周期(即连续4~5周,每周定时抽血一次)。用RIA测定血清中雌二醇(E2),孕酮(P)和左旋18甲基炔诺酮(LNG)水平。研究结果显示:长期使用Sino未出现相似的卵巢内分泌反应。84%(21/25)抽血周期血清E2水平出现峰值(E2>150pg/ml),以例数计,埋植后1~4年内每年有80%(4/5)抽血周期血清中E2显示峰值,第五年为100%(5/5)。40%(10/25)抽血周期显示黄体活性(P>3ng/ml),以例数计,埋植第一年为0%(0/5);第二年为40%(2/5);3~5年每年60%(3/5)表现黄体活性。5例对象中有2例埋植后五年内未见血清P>1ng/ml,而且这2例分别在埋植后1~2年及3~4年未见E2峰(E2<150pg/ml)。5例对象埋植前对照周期均有正常的E2峰和黄体活性。在用Sino的5年内抽血周期血清E2和P的均值都低于对照周期。在用Sino期间,有黄体活性的周期均伴有E2峰。然而,并非所有有E2峰的周期都表现黄体活性。在埋植第一年,除第一个月外,血清LNG水平低而相对?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价GnRHa在应用超促排卵方案治疗不孕症中的功效,作者于1995年5月至1996年12月期间,对用克罗米芬/hCG或hMG/hCG促排卵并行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治疗至少7个周期未孕之不明原因不孕夫妇,采用hMG/hCG加DIPI(直接腹腔内授精)法随机分2组研究治疗效果。A组为hMG/hCG/DIPI加GnRHa,B组为hMG/hCG/DIPI(未用GnRHa)。患者年龄、不孕年限、IUI治疗周期及DIPI注入的活精子数,两组无明显差别。行DIPI术之前之基本检查如BBT测定,血E2峰…  相似文献   

11.
白细胞介素对小鼠体外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就人白细胞介素(IL-1β、5、6)对小鼠的体外受精率、体外受精卵的发育率,以及从交配雌鼠体内回收的2细胞期胚(体内受精卵)的发育率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探讨。IL-1β50ng/ml、IL-55ng-ml以上、IL-60.5ng/ml以上时对小鼠的体外受精率有明显抑制(P<0.05)。体外受精卵序的发育仅IL-6实验组见到抑制,0.5ng/ml以上对4细胞期胚发育有抑制,50ng/ml时对8细胞期胚到囊胚期的发育有抑制。对体内受精卵的发育IL-1β和IL-6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均未见到差异,但IL-5对囊胚期的发育有促进。以上结果提示,子宫内膜异位症时,人腹腔液中存在的IL-1β、5、6由于其抑制受精率而造成不孕。  相似文献   

12.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超短方案在超促排卵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超短方案在促排卵中的作用。方法:以采用克罗米芬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CC/hCG组,50个周期、31例),及克罗米芬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CC/hMG/hCG组,16个周期、16例)方案者为对照,对比GnRH-a超短方案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方案者(GnRH-a超短方案/hMG/hCG组,15个周期、15例)hCG注射日激素水平、优势卵泡个数、子宫内膜厚度、宫颈评分及妊娠率。GnRH-a超短方案/hMG/hCG组全部来自采用CC助孕失败或采用CC/hMG/hCG方案显示卵巢反应性差的患者。结果:CC/hMG/hCG组有3例(18.8%)发生过早黄素化。GnRH-a超短方案/hMG/hCG组hCG注射日血清黄体生成素(L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优势卵泡个数、子宫内膜厚度及宫颈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3组周期妊娠率相近。结论:GnRH-a超短方案/hMG/hCG方案为一种较好的促超排卵方案,对CC助孕失败及CC/hMG/hCG方案卵巢反应性差的患者仍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研究证明人重组γ-干扰素(hrIFN-γ)对人胎盘滋养层组织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蜕膜组织蛋白合成了在体外实验中均有抑制作用,结果指出hrIFN-γ在剂量为250U/ml培液和2500U/ml培液时明显地抑制滋养层组织hCG分泌,与对照组比较P值分别为0.05和0.01,并呈剂量相关反应,同时hrIFN-γ在剂量范围为10U~1000U/ml培液时,明显抑制蜕膜蛋白质合成^3H亮氨酸掺入的c  相似文献   

14.
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注入5—氟脲嘧啶治疗输卵管妊娠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注入5-氟脲嘧啶(5-FU)治疗早期输卵管妊娠17例。结果:插管成功率为94.12%(16/17),治愈率为88.24%(15/17)。治疗后血β-hCG在7~14天内转为阴性,症状体征随之消失。2~3个月后,8例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均显示患侧输卵管通畅。提示:应用本方法治疗早期输卵管妊娠,简单、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5.
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注入5-氟脲嘧啶治疗输卵管妊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注入5-氟脲嘧啶(5-FU)治疗早期输卵管妊娠17例。结果:插管成功率为94.12%(16/17),治愈率为8824%(15/17)。治疗后血β-hCG在7~14天内转为阴性,症状体征随之消失。2~3个月后,8例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均显示患侧输卵管通畅。提示:应用本方法治疗早期输卵管妊娠,简单、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6.
本工作采用离体培养大鼠黄体细胞的方法,观察了干拢素-a对黄体细胞孕酮生成的影响。100-2000u/ml的IFN-a能明显地刺激黄体细胞孕酮的生成,并呈剂量依赖式关系。其作用在2h后达最大,实验进一步观察到,培养液中无Ca^2+,加入EGTA或戊胺可明显地抑制IFN-a的促孕酮生成作用;相反,Ca^2+载体A23187,培养液中高Ca^2+,高K^可增加IFN-a的促孕酮生成作用。本实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7.
研究证明人重组γ-干扰素(hrIFN-γ)对人胎盘滋养层组织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蜕膜组织蛋白质合成在体外实验中均有抑制作用。结果指出hrIFN-γ在剂量为250U/ml培液和2500U/ml培液时明显地抑制滋养层组织hCG分泌,与对照组比较P值分别为0.05和0.01,并呈剂量相关反应,同时hrIFN-γ在剂量范围为10U~1000U/ml培液时,明显抑制蜕膜蛋白质合成3H亮氨酸掺入的cpm值,在对照组和实验组之间无论是细胞内或是分泌蛋白都有明显差别(P<0.05),而且抑制作用呈剂量相关反应,IFN-γ抗血清能阻断其抑制作用,但IFN-α对蜕膜组织蛋白质合成无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氨甲喋呤单次肌肉注射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分析   总被引:66,自引:2,他引:64  
目的 探讨氨甲喋呤(MTX)单次肌肉注射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并观察失败的相关因素及其数量与失败可能性的关系。方法 对41例治疗成功和11例治疗失败病例的临床资料、包块面积改变以及血清β-hCG值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失败组平均停经时间63.4天、血β-hCG平均15776.5IU/L、治疗3日后β-hCG平均下降18.3%、治疗后包块平均面积增加64.2%。成功组平均停经时间56.4天、血β  相似文献   

19.
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中hCG注射前血孕酮水平与妊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GnRHa-FSH-hMG-hCG方案控制性超排卵进行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VF-ET)治疗78例不孕患者,在hCG注射前抽血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孕酮(P)水平。初步了解hCG注射时血孕酮水平与IVF-ET结果的关系。结果,当P〈0.35μg/L时9例中无1例妊娠,而0.35≤P≤0.9μg/L组(54例)与P〉0.9μg/L组(15例)的妊娠率分别为22.6%及26.7%,但三组间无显著差  相似文献   

20.
米非司酮治疗早期异位妊娠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从1996年1月起采用米非司酮治疗早期异位妊娠,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根据病史、体征、血βhCG测定和盆腔B超检查结果确诊为早期异位妊娠并符合下列条件者为治疗对象,(1)患者无明显急腹症症状;(2)异位妊娠包块局限在输卵管内,未破裂;(3)患者初次查血βhCG<15ng/ml;B超盆腔内包块直径<6cm。1.2 治疗方法 7例入院后给予米非司酮100mg,每日2次,总剂量600mg。2例是先误诊为宫内妊娠,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流产失败后确断为异位妊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