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我院近五年来所收治的465例泌尿系结石成份,并用以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方法:收集我院近五年门诊和住院尿石症患者通过手术取石、体外震波碎石和自然排石的过程而获得的结石,并对收集的结石进行化学成份定性分析,确定结石的成份.结果:上尿路结石明显多于下尿路结石,二者之比为8∶1,其中含草酸钙结石436例,其中纯草酸钙结石83例;含尿酸结石112例,其中纯尿酸结石16例;本组未发现胱氨酸结石.结论:根据患者结石的具体成份性质,分析结石的成因,从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并从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制定预防结石复发的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胆襄胆固醇结石患者胆固醇和胆汁酸代谢的基因水平研究Ⅰ.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血液、胆汁中脂类成份分析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长沙410008)张阳德,李年丰,范春,万小平该文运用生物化学方法观察了54例病人血液、胆汁中脂类成份及其关系。结果显示:胆固醇...  相似文献   

3.
普伐他汀是一种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的竞争性抑制剂,该研究旨在观察它对胆固醇结石病人血液及胆汁中脂类成分的影响。实验分为对照组23例,实验组20例,实验组病人术前每晚服用普伐他汀40mg,连续一周,结果:实验组病人血液中胆固醇(CHD)、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明显下降(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升高(P<0.05),胆汁中胆固醇(CHD)明显下降(P<0.01),磷脂(PL)降低(P<0.05);胆汁酸(TBA)无明显变化,胆固醇饱和指数(CSI)无明显变化。结论:普伐他汀能有效地降低血液及胆汁中胆固醇含量,但同时也能降低胆汁中磷脂的含量,对胆汁中胆固醇饱和指数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为观察结石性慢性胆系炎症患者手术前后胆汁。sIgA含量变化及意义,利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术中和术后14天胆总管胆汁sIgA含量。发现胆道术后残余结石患者胆汁中sIgA虽低于术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无残余结石患者术后胆汁sIgA显著低于大前和有残余结石患者(P均<0.01)。表明胆汁sIgA含量随局部炎症发生而增高.局部炎症减轻而降低。故胆汁sIgA的测定可作为胆道术后监测胆道炎症变化及有无残余结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6.
胆汁流变学特性与胆石形成机理的关系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1 材料和方法 作者对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胆囊切除后的胆囊胆汁(N=14)和胆管探查阴性、“T”形管引流的胆总管胆汁(N=15)各5 ml,用锥板式粘度仪检测其流变学特性。2 结果 胆囊胆汁为近似于血液的一种非牛顿流体即Casson流体,其Casson粘度为0.003 2,  相似文献   

7.
作为促成核因子的免疫球蛋白在胆固醇及胆色素结石患者与正常人胆胆囊胆汁中浓度的差异。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6例胆囊结石及9例正常对照者的胆囊胆汁中免疫球蛋白IgA、IgM和IgG的浓度。结果:胆固醇性胆囊结石结胆囊胆胆汁中IgM、IgG显著高于胆囊结石主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索作为促成核因子的免疫球蛋白在胆固醇及胆色素结石患者与正常人胆囊胆汁中浓度的差异。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 L I S A)测定16例胆囊结石患者及9例正常对照者的胆囊胆汁中免疫球蛋白 Ig A、 Ig M 和 Ig G 的浓度。结果:胆固醇性胆囊结石组胆囊胆汁中 Ig M 、 Ig G 显著高于胆囊结石组及对照组( P< 0001)。而胆色素性胆囊结石组胆囊胆汁中 Ig M 、 Ig G 浓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4)。3组胆囊胆汁中 Ig A 浓度无显著差异( P> 04)。结论:胆囊胆汁中免疫蛋白与胆固醇结石有一定的关系,其浓度可作为区别正常和成石胆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11.
胆汁的超饱和现象是结石形成的一个先决条件,但体外实验观察到结石病人的胆汁中出现胆固醇结晶所需的时间(即沉淀凝结时间)较正常胆汁迅速,为结石形成的另一重要因素。本文旨在明确在结石病人的胆汁中胆固醇结晶迅速凝结现象是否与肝或胆囊存在某些缺陷有关。  相似文献   

12.
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胆囊结石患者胆汁细菌DNA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胆囊结石患者胆汁细菌DNA,探讨胆结石形成与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70例胆囊结石患者胆汁中5种细菌DNA进行研究。结果5种细菌中细菌DNA存在56例,其中单菌DNA29例,双菌DNA19例,多菌DNA8例;首次在胆汁中检测出幽门螺杆菌。结论胆结石患者胆汁中存在多种细菌DNA;胆结石核心形成可能与细菌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营养状况的改善,我国胆固醇结石(CS)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近年来,由于CS溶石疗法的进展,不仅对涪石前确定结石的化学类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对涪石过程和涪石成功后防止复发进行监测——胆汁致石性的预测亦很必要.在第六届胆汁酸研究的国际会议上,Small提出要探求一种方法,对涪石成功停药后的病人进行随访观察防止复发.对CS及其胆汁致石性进行预测,能指导治疗.提高涪石疗效.并能达到涪石成功后防止复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结石成份分析护理模式的应用对预防尿路结石复发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尿路结石病患13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结石成份分析护理模式,随访时间为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结石复发情况、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6个月内的结石复发率为1.47%,对照组术后6个月内的结石复发率为11.76%,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内的结石复发率为1.47%,对照组为13.2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66例病患对疾病知识了解情况较好,总了解率为97.06%,对照组有58例病患对疾病知识了解情况较好,总了解率为85.29%,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护理相较,结石成份分析护理模式在预防尿路结石复发中的效果更好,有利于降低远期结石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四逆散源自《伤寒论》,为现代疏肝理气诸方之祖,其用药精练,临床应用广泛,是调理气机的基本方。临床应用其治疗肝气郁滞之胆石病,每获良效。现存文献对四逆散在胆石病方面临床应用多有报道,但尚无进一步研究。本课题通过研究该方对原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术后T管引流胆汁成分的影响。探讨四逆散防治胆管结石的机理,同时深化对经典方的研究,拓宽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胆囊胆汁胆固醇浓度(biliary cholesterol concentration,BCC)及胆囊黏膜上皮A型胆固醇受体(cholecystokinin-A receptor,CCK-AR)蛋白表达强度,明确BCC与CCK-AR的特点及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34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胆囊黏膜上皮CCK-AR蛋白表达强度,同时用生化方法检测胆囊内胆汁胆固醇浓度,观察结果特点并分析相关性.结果 所有标本胆囊黏膜上皮CCK-AR呈阳性表达,其中13例呈弱阳性表达,9例呈中阳性表达,12例呈强阳性表达.胆囊内胆汁胆固醇浓度在CCK-AR弱阳性组,CCK-AR中阳性组,CCK-AR强阳性组分别为(14.44±5.51) mmol/L,(11.68±3.41) mmol/L和(6.96±1.19) mmol/L,与CCK-AR表达强度呈负相关(r=-0.702,P=0.000).结论 胆汁胆固醇浓度可作为评估胆囊黏膜上皮CCK-AR分子蛋白表达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非手术条件下了解胆总管结石伴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主要致病菌情况,分析胆管结石患者胆汁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及药物敏感情况,以便合理选择抗生素.方法:对98例胆总管结石伴胆道感染患者,ERCP术中用导管抽吸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胆汁培养阳性95例(96.94%),培养出105株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73株(69.53%),大肠埃希菌27株(25.72%),弗老地枸橼酸杆菌8株(7.62%),肺炎克雷伯菌6株(5.72%),阴沟杆菌10株(9.52%);革兰氏阳性球菌31株(29.52%),其中肠球菌23株(21.90%);真菌属1株(0.95%).药物敏感实验结果显示:G-菌对美洛培南敏感率(91.2%)亚胺培南敏感率(90.3%)最高,其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78.9%)、阿米卡(72.8%).庆大霉素、头孢他啶类等抗生素中度敏感(50.0%左右).G+菌对万古霉素最敏感100%,其次对磷霉素90.8%氯霉素90.1%利福平79.7%庆大霉素70.1%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克林霉素等抗生素敏感率稍差(<60.0%).结论:埃希菌属,肠球菌属,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为胆道主要致病菌.治疗胆道感染首选对大肠杆菌敏感率高的广谱抗生素.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可用于胆道轻度感染,中度感染首选头孢哌酮/舒巴坦或阿米卡星+甲硝唑或替硝唑,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可作为临床二线用药治疗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感染.如合并肠球菌、葡萄球菌混合感染可应用万古霉素、磷霉素等.  相似文献   

18.
肝胆管结石并胆汁性肝硬化的手术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并胆汁性肝硬化的手术方式与技巧.方法 对该科近13年收治的62例肝胆管结石并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特别是手术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例患者行一次性根治术,3例二次根治,并发症48例次,Child B、C级缓减率40%,残石4例,1例死亡.结论 大部分肝胆管结石并胆汁性肝硬化可一起根治,术后肝功能可明显缓解,积极的术前检查与准备、个体化的手术方案、精细规范的手术操作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原发性胆总管结石(primary choledocholithiasis)患者胆汁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方法,对原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实验组)32例和对照就诊者(对照组)30例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胆汁中HpDNA表达。结果利用比较平均循环数值(ct)法测定HpDNA的表达水平,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组胆汁Hp DNA Ct值为16.78±9.28,对照组胆汁为3.75±7.71,两组之间比较Hp—DNA表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原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胆汁中存在Hp表达,其高表达提示Hp可能参与了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