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校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知晓情况、培训现状、急救知识获取途径、施救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等,为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水平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急救知识与技能现状调查问卷,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我校2011级新入学本科生153名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3份,收回有效问卷146份,有效收回率为95.42%。结果:仅有4.79%的学生以前参加过急救培训;学生急救知识主要来自电视、广播、网络,仅有13.01%的学生急救知识来自讲座、培训;58.22%的学生认为在学校开展急救培训对全体学生有用;54.11%~69.87%的学生愿意对别人实施急救措施;担心自己急救能力不够是影响学生实施急救措施的主要原因,占68.49%~85.63%。结论:我校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状况不佳,其知晓率水平有待提高,需大力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其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年龄分层培训方法在中小学生急救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1 458名中小学生,按照年龄进行分层并设置培训课程,对急救相关知识与技能进行普及培训;比较培训前后学生急救知识得分及急救技能的合格率。结果培训后低年级和高年级组学生各项急救知识得分及急救技能合格率均得到提高。结论年龄分层培训方法根据学生各年龄段的特点设置急救培训课程内容,同时借助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中小学生急救意识与技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地质类院校师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获取途径、掌握现状及学习需求,探讨开展地质类院校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的意义与方法.方法 以吉林大学地学部师生为研究代表,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50名教师,5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问卷结合文献检索法及座谈方式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地学部师生急救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急救能力有待提高;同时学生对学习野外相关急救知识表现出强烈的要求.结论 地质院校亟须开设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相关课程,从而提高急救知识与技能水平,以减少野外突发意外造成的伤残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基层教师对急救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和需求的现状,为基层公众急救技能的普及与推广积累经验.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的方法对本地实验初中教师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基层教师对急救常识和技能均有一定程度的知晓且对紧急避险方面的知识知晓率较高,对急救技能的知晓率均较低.90%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一般公众和特殊人群均需要或非常需要接受急救技能的培训.结论 针对不同的人群制定不同的培训模式,从而提高急救知识与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5.
范伟超  杨浩烨  张琰 《全科护理》2021,19(32):4566-4570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急救素养现状,为后续急救教育课程改革提供科学性参考.方法: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深圳市某高校299名在校生,采用急救素养调查问卷,从急救学习情况及需求、急救知识与技能、急救信念等部分进行调查,并将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平均得分为(27.12±3.45)分;急救信念平均得分为(40.24±4.78)分;不同性别、年级和专业的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得分有差异(P<0.05);低年级学生的急救信念较高年级学生好(P<0.05);学生主要通过电脑网络途径了解急救知识(70.2%);63.5%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将急救技能作为中国义务教育的必修课.结论:在校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不足,急救培训需求强烈,应加强对在校大学生急救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大学本科学生院前急救知识认知和需求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了解广州市大学本科学生急救知识认知现状与需求情况,探讨提高其急救意识与普及急救知识的可行性方法.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以问卷对广州市5所高校大学本科生共476人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急救电话号码知晓率,遇到急救情况时的反应,急救相关知识,对急救知识的需求.结果 5所大学476名学生"120"急救电话号码知晓率为94.1%;遇到需急救的情况时,知道呼叫救护车的有86.1%;急救知识得分为(4.16±1.49)分,医学类学生最高,非医学类学生中,农学类学生得分最高.急救知识主要通过自学获得,84.9%的学生有学习急救知识的需求,43.7%的学生认为急救知识的开始普及阶段最好在初中,94.7%的学生认为应该在大学生中普及急救知识,最好是采取理论结合实际的形式以选修课方式开展这类课程.结论 广州市大学生急救意识较强,但急救知识总体水平有待提高,有关部门应采取有力措施加大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普及和培训力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公众对院前急救知识掌握的现状,寻求有效提高公众院前(现场)急救意识、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方法。 方法 市紧急救援中心联合新余市红十字会对4 997人进行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采用自制问卷对客运司机、机关干部、社区居民、中学生999人进行院前急救知识现场调查,比较培训前后公众对院前急救知识的知晓率。 结果 培训后公众对院前急救认识显著提高;培训后公众对院前急救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培训前。 结论 应加快普及提高公众的急救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社区居民急救能力现状和需求.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95名社区居民进行基本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和需求情况调查.结果 社区居民急救知识与技能知晓率低,不能满足急危重伤病人现场急救的需求,迫切需要学习与培训.结论 应对社区居民进行多层次、多样化的急救知识普及教育,以提高现场急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非医疗专业的大中专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现状、获取途径及学习需求。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汕头市非医疗专业大中专学生600名进行急救知识掌握、需求情况的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非医疗专业大中专学生急救知识知晓情况参差不齐,能正确拨打“120”电话的占100.0%,掌握煤气中毒急救知识的占58.5%,掌握心肺复苏技术的占25.0%;100.0%的学生希望掌握急救知识与技能;电视、广播、网络是学生急救知识的最主要的获取途径。结论非医学专业学生中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状况不佳.急需开设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与培训,提高非医疗专业大中专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地方性高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水平、培训现状、施救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大学生急救技能培训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807名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进行急救知识、急救技能培训、施救意愿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仅105名(13.0%)大学生参加过现场急救技能培训,458名(56.8%)大学生未听说过心肺复苏术(CPR),717名(88.8%)大学生需求现场急救技能培训,761名(94.3%)大学生愿意参加免费急救技能培训。大学生不愿意参与施救的原因主要是担心自己的急救能力不够、觉得脏、怕传染病等。结论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薄弱,急救培训组织缺位,高校应大力开展大学生急救技能培训课程,提高其急救技能。  相似文献   

11.
护士长管理素质与护士工作压力相关性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病房护士长的管理素质与护士工作压力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 12 5名护士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用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护士长的管理素质与护士工作压力呈负相关。结论 :病房管理者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才能相应地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李晓玉  祃红原 《华西医学》2010,(11):2025-2027
目的探讨脓毒血症患者胆碱酯酶水平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2007年6月-2009年6月,将89例脓毒血症患者设定为脓毒血症组,进行血清胆碱酯酶测定及APACHEⅡ评分;另择82例健康人为正常组,测定血清胆碱酯酶值,比较两者之间差异;89例脓毒症患者按病况再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比较两者之间血清胆碱酯酶及APACHEⅡ评分差异。结果治疗前脓毒血症组胆碱酯酶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脓毒血症组APACHEⅡ评分与血清胆碱酯酶呈负相关;死亡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而血清胆碱酶低于存活组(P〈0.01)。结论胆碱酯酶同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能明显反映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17.
18.
王曦晖  周琼仙  乐理  薛成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2):1437-1438,1441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NT-ProBNP)测定在心源性和非心源性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利用瑞莱生物工程(深圳)有限公司生产的N末端脑钠肽多功能免疫检测仪检测人全血、血清及血浆中NT-ProBNP浓度水平。结果血中NT-ProBNP浓度水平对患者疗效评估、治疗方案、预后及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结论血NT-ProBNP检测浓度水平对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血中的浓度水平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HF患者初步筛选、早期诊断、心衰不同程度评估治疗及疗效监测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孕妇孕晚期营养状况与巨大儿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产检无严重并发症的孕妇210名,在孕晚期进行膳食状况调查,收集妊娠结局资料。根据新生儿不同出生体重分为低出生体重组12名、正常组178名和巨大儿组20名,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巨大儿组孕产妇的分娩孕周(39.88±0.83)周,血液中脯氨酸(195.00±13.35)μmol/L,均高于低出生体重组[27.50±18.63)周,(110.60±80.81)μmol/L]和正常组[(38.82±1.28)周,(93.57±83.80)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7.603,5.693;P<0.01);回归分析发现,与巨大儿发生有关的因素有分娩孕周、孕晚期体质指数及血清脯氨酸含量( OR值分别为4.200,0.329,1.046)。结论孕晚期的膳食营养状况会对巨大儿的发生有相关影响,应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