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六氟丙烯酸丁酯、二甲基丙烯酸丁二醇酯、3-氯-2-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为单体,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为引发剂,合成阳离子含氟丙烯酸酯乳液,并应用于棉织物的拒水拒油整理.用红外光谱对聚合物进行表征,研究了交联剂对胶膜接触角及整理棉织物拒水拒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加交联剂,胶膜接触角达111.58°;加2%的三官能团氮丙啶交联剂,胶膜接触角可以提高到118.35°.经该乳液整理后的织物不仅具有较好的拒水性能,而且有突出的拒油性能,拒水达100分,拒油达6级;同时,耐久性良好,水洗30次以后,拒水为90分,拒油为5级.  相似文献   

2.
单良  李战雄  臧雄  蔡露  许燕  吴林 《纺织学报》2015,36(1):123-0
以聚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核,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双(丙烯酰氧丙基)四甲基二硅氧烷和丙烯酸十三氟辛酯(TEAC-6)共聚物为壳,采用饥饿态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含氟丙烯酸酯乳液。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镜(TEM)、热重分析(TG)及接触角(CA)研究了核壳粒子的形貌结构和热稳定性,以及不同含氟量与交联剂用量对整理织物拒水拒油性和织物表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氟单体与有机硅交联剂参与了共聚合,所合成乳液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粒径为76 nm左右。当核壳结构共聚物乳液的氟含量为6.7%,交联剂用量为3%时,用于织物整理效果最佳,整理棉织物的拒水评分达到80,拒油达5级,水接触角为138.2°。共聚时有机硅交联剂的加入使整理织物拒水拒油和耐热性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3.
文中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含氟丙烯酸F100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作为单体,制备了阳离子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并应用于棉织物的拒水拒油整理。测试了合成乳液的物理性能及整理后棉织物的拒水拒油性能。结果表明,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成功合成了稳定的、相对粒径分布均匀且成膜耐温性好的阳离子含氟丙烯酸酯乳液,乳液成膜耐温达358.00℃;对棉织物整理后具有较好的拒水拒油效果,整理织物水接触角达到142.75°,拒水拒油分别达到4级和6级。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餐桌布绿色拒水拒油效果,选用棉织物、棉/亚麻混纺织物和亚麻织物,采用浸轧加烘燥工艺对3种织物进行拒水拒油功能整理。通过测试及分析整理后织物的拒水拒油等级,研究环保型含氟整理剂对织物拒水拒油功能的影响,并对整理后织物接触角、透气性、悬垂性和耐水洗性能进行表征分析。棉织物与棉/麻织物在含氟整理剂648-2质量浓度为25 g/L时织物拒水拒油效果最佳;亚麻织物在含氟整理剂648-2质量浓度24 g/L时织物拒水拒油效果最佳;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亚麻织物最适合作为绿色拒水拒油餐桌布,整理剂质量浓度为24 g/L时亚麻织物的拒水等级为5级、拒油等级为8级,织物接触角为140.3°。  相似文献   

5.
以丙烯酸和烷基醇为原料,合成含不同碳链长度的烷基丙烯酸酯软单体,再以含氟丙烯酸酯功能单体和丙烯酸酯软单体为原料进行乳液聚合,得到了稳定性良好的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在织物上的应用.采用二浸二轧、110℃预烘1 min、170℃焙烘3 min的整理工艺,整理后棉织物拒水达3~4级,拒油达2级,接触角可达130.4°.  相似文献   

6.
制备了一种乳液型含氟织物整理剂,并用FTIR、激光粒度分析仪对它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氟质量分数、整理剂用量、焙烘时间、交联剂用量对纯棉和涤棉整理织物的拒油、拒水、耐洗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整理后织物具有良好的拒油拒水性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国产含氟拒水拒油整理剂FG-410,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整理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催化剂用量及焙烘温度等因素对拒水拒油整理效果的影响,优化工艺条件为:FG-410整理剂用量20g/L,FBA交联剂用量16g/L,催化剂MgCl2用量8g/L,155℃焙烘.整理后织物具有良好的拒水拒油性能及耐水洗性,且整理工艺对织物强力及透气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涤纶织物的拒水拒油整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含氟整理剂通过轧烘焙工艺整理涤纶织物,探讨含氟整理剂浓度、焙烘条件、醋酸与异丙醇及交联剂浓度对织物拒水拒油性能的影响,根据水洗后织物的拒水拒油性能优化整理工艺。结果表明,优化工艺对不同的涤纶织物都具有较好的拒水拒油效果,经5次水洗后,拒水等级不低于90分,拒油等级不低于4级。同时用扫描电镜观察整理后的涤纶纤维纵向表面形态在水洗前后的变化,对变化原因从理论上进行简要的解释,以此证实涤纶织物在水洗前后拒水拒油性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为聚合单体,采用乳液共聚法制备了短氟链拒水拒油整理剂.FT-IR分析表明:3种单体发生了共聚,所制备的聚合物乳液平均粒径为76.9 nm,粒径分布相对均匀,乳液稳定性良好.探讨了聚合物氟含量对棉织物拒水拒油整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氟含量增加,乳液用于整理织物的拒水拒油性也逐渐提高.聚合物氟含量34%时,该聚合物乳液整理后的棉织物拒水性可以达到4级,拒油性可达1级,对水接触角为130.5°.  相似文献   

10.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氟代丙烯酸酯乳液,并用于织物的疏水、疏油整理.利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等手段对材料结构及形貌进行表征,探讨了含氟单体和交联单体用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考察了织物在整理前后的疏水、疏油特性以及白度、折皱回复角、透气性、断裂强力等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随含氟单体用量增加,整理后织物的疏水、疏油性能提高;增加交联单体用量则有利于提高织物的耐洗性能.当含氟单体用量为10%、交联单体用量为0.6%时,整理后的织物拒水性为100分,对水的静态接触角为160°,拒油性达到7级,经10次水洗后织物仍能保持较高的疏水、疏油性能,而且整理后织物基本保持了原有的特性,只是透气性能和白度略微下降,折皱回复角和撕裂强度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11.
熊高  易长海  甘厚磊  田磊  张蔓莎 《印染》2012,38(21):31-33
采用含氟乳液TG5541-A对牛仔布进行拒水拒油整理,通过单因素分析法讨论了含氟乳液质量浓度、交联剂质量浓度、焙烘温度、焙烘时间、整理方式等对牛仔织物拒水拒油性能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工艺:含氟乳液TG5541-A质量浓度30 g/L,交联剂BN-69质量浓度2%,预烘温度110℃,预烘时间3 min,焙烘温度170℃,焙烘时间5 min;整理方式采用高压喷枪喷射工艺。整理后的牛仔布拒水拒油性能达到美国服装零售公司标准要求,但透气率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2.
李晓伟  杨勇  张丽媛等 《印染》2014,40(2):34-36,56
以自制的新型含氟单体N-丙基全氟己基磺酰胺基乙基丙烯酸酯为原料,与丙烯酸十八酯、丙烯酸-2-羟乙酯进行乳液聚合,制备了全氟短碳链拒水拒油整理剂。研究整理剂中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含量、整理剂浓度、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对棉织物拒水拒油效果的影响。优化的整理工艺为:整理剂中含氟丙烯酸酯单体摩尔分数60%,整理剂质量分数6%,焙烘温度160℃,焙烘时间120 s。经该工艺整理后的织物具有良好的拒水拒油效果,对水的接触角可达138.5°,对液体石蜡的接触角达到126.8°,对正十四烷的接触角也能达到105.8°,且耐洗性优良。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国内纺织行业用含氟织物整理剂现状,通过核壳乳液聚合制备了一种乳液型含氟织物整理剂,对聚合物乳液进行了FT-IR、激光粒度分析表征,测试了乳液的稳定性能,研究了交联剂对织物拒油、拒水、耐洗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整理后织物的透气性及撕裂强度。结果表明:制备的聚合物乳液粒度较小,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经整理剂整理后的织物具有较好的拒油、拒水及耐洗性能;织物整理前后的透气性及撕裂强度变化不大,较好地保持了织物原有的透气性能及撕裂强度。  相似文献   

14.
《印染》2016,(11)
以1H,1H,2H,2H-全氟辛醇、丙烯酸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制得1H,1H,2H,2H-全氟辛基丙烯酸酯(TFOA),再将其与丙烯酸十八酯(SA)、丙烯酸丁酯(BA)以及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进行乳液共聚,制备了一种短氟碳链拒水拒油整理剂。将整理剂应用于棉织物的拒水拒油整理,通过XPS测试研究其表面结构。整理后棉纤维表面褶皱消失,变得平整光滑。TG测试分析表明,棉织物的热稳定性得到改善。棉织物整理后对水的接触角最大为144.6°,拒水效果可达100分,拒油等级可达4级,表明共聚物乳液整理后的棉织物拒水拒油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5.
针对织物拒水拒油整理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整理效果不佳以及耐洗牢度差等问题,通过细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四碳短链含氟丙烯酸酯细乳液,考察了其对棉织物的拒水拒油整理效果。以单因素分析法探讨预处理方式、细乳液质量浓度、预烘工艺及焙烘工艺对棉织物的水油接触角的影响,得到等离子体预处理棉织物拒水拒油整理的最佳工艺条件:细乳液质量浓度为60 g/L,浸渍时间为30 min,80 ℃预烘3 min,160 ℃焙烘3 min。在此最佳条件下,棉织物对水、橄榄油和十六烷的接触角分别为160°、154°、135°;经30次洗涤后,棉织物对水、橄榄油和十六烷的接触角分别为145°、133°、113°;整理后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提高36%,断裂强力及白度均无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和全氟聚醚甲基丙烯酸酯(PFPEMA)为单体的稳定的全氟聚醚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该共聚物乳液具有一定的拒水拒油性能,经其整理的棉织物对水的接触角可达154°,拒油等级可达5级,且由于聚合物中由全氟聚醚链替代了传统的全氟烷基链从而更易降解以适应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17.
含氟整理剂WR-1在锦纶织物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薇  施秋萍  朱泉 《印染》2009,35(16)
将自制的含氟拒水整理剂WR-1用于锦纶织物的拒水拒油整理,探讨了工作液pH值、焙烘温度和时间以及WR-1质量浓度等对整理效果的影响,并对整理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织物经一浸一轧(带液率60%左右),170℃焙烘60 s,pH值为中性,WR-1用量为3 g/L时,拒水性达90分;WR-1用量为25 g/L时,拒油性能达5级.整理后的锦纶织物透气性变化不大,断裂强力有所下降,撕破强力有所提升;对于耐洗性要求较高的拒水拒油产品,可在整理工作液中添加适量的交联剂.  相似文献   

18.
采用Oleophobol有机氟拒水拒油整理剂对腈氯纶/棉混纺织物进行整理,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为:Oleophobol整理剂60 g/L,交联剂20 g/L,渗透剂JFC 1 g/L,100℃预烘3 min,150℃焙烘3 min,整理后织物获得良好的拒水拒油性能,接触角为137.4°,拒油等级可达8级,且自身的阻燃性能和强力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9.
新型氟代聚丙烯酸酯乳液合成与应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阳离子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水溶性引发剂的作用下,将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酯与甲基丙烯酸C12-18醇酯、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及丙烯酸羟丙酯乳液共聚,制备长碳链阳离子氟代聚丙烯酸酯(FSLDH)乳液,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主组分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透射电镜和Zeta电位分析仪对FSLDH乳液的粒径形态、分布和Zeta电位进行了分析,探讨了FSLDH乳液用量、焙烘温度及时间等对FSLDH乳液的拒水拒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SLDH乳液能使处理后棉针织物的拒水拒油性明显增加;当FSLDH乳液用量达到5g(100g水中)时,经FSLDH乳液处理后的棉针织物,其拒水等级达到90分、静态接触角达到144.9°、拒油等级为5级,但FSLDH用量增加,会导致织物的弯曲刚度有所增加,从而使其柔软性能下降;用FSLDH乳液整理棉针织物时,100℃预烘5min后,最佳焙烘温度为170℃,焙烘时间为3min。  相似文献   

20.
氟碳型拒水拒油剂DM-3658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氟碳型拒水拒油剂DM-3658与交联剂DM-3911拼用后对羊毛织物进行拒水拒油整理,通过正交试验得出较佳应用工艺:氟碳型拒水拒油剂DM-3658 40g/L,交联剂DM-3911 10g/L,催化剂DM-3542 1g/L,130℃培烘3 min.整理后织物的防水等级达到100分,拒油级别达到6级.由于交联剂与氟碳型拒水拒油剂的协同效应,羊毛织物拒水拒油效果的耐久性有所提高,水洗20次后,防水等级仍可达到90分,拒油级别能达到5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