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由于心内畸形或大血管异常,造成不同程度的心房,心室压力升高。目前研究表明:心房肽(心钠素,ANP)即心钠素及环一磷酸鸟苷(cGMP)的分泌释放与心房压力有关。Debold等最早证明ANP具有强大利钠、利尿、扩张血管及降低血压的作用。本文就小儿时期及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血浆ANP变化作一综述。一、先天性心脏病儿血浆ANP的分子形式人心纳素(hANP)可分为α、β及γ三种。γ-hANP是人心钠素的直接前体,其c末端结构与α-hANP相同。α-hANP是健康人血浆中的主要活性形式,其不平衡二聚体构成β-hANP。β-hANP的利纳、利尿作用较α-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放射性免疫分析法测定3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血浆心钠素水平。结果表明,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者组(21例)血浆心钠素水平明显高于无肺动脉高压组(10例)(P<0.01)及正常对照组(P<0.01);血浆心钠素水平随平均肺动脉压的升高而升高(r=0.74,P<0.001),术后随肺动脉压的下降而降低。结果提示,血浆心钠素水平的升高在肺动脉高压的调节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胸骨下段切口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胸骨下段切口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自2000年11月-2001年1月,39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接受胸骨下段切口作为手术入路,年龄最小为11个月,最大为11岁,平均年龄4.2岁,切口长度为4-10cm,其中继发孔房间隔缺损4例,室间隔缺损34例,法乐氏四联症1例。结果 将本组病例与同期随机选择的30例通过胸骨正中切口进行室间隔缺损修补的病例进行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再开胸止血发生率、伤口感染率及残余分流发生率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胸骨下段切口不失为一个良好、安全的入路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前后心电图的变化特点及其产生的机制。方法 12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于手术前3天和手术后24h内分别进行心电图检测,并对比分析患者手术前后心电图变化特点。手术3个月后复查心电图。结果 125例先心病术前心律失常检出64例(51.2%),手术后心电图新发心律失常31例(24.8%),右束支阻滞及ST-T改变明显多于术前(p〈0.01)。结论手术对心脏有一定损伤,先心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较术前增高;各类型先心病手术前后心律失常有各自特点;应充分认识先心病术后心律失常的变化特点及其产生机制,以便能及时诊断和处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CHD)手术前后心电图变化特征。方法对41例CHD者手术前后和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前后CHD者异常心电图率高达87.8%,手术后新发现异常心电图改变27例,占66%。结论心电图检查对CHD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且可以做为评价术后心肌损伤的有效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40例行介入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选择氯胺酮+咪达唑仑肌注作基础麻醉,术中通过调节氯胺酮+丙泊酚输注速度来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结果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平均动脉压、心率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现低氧血症2例,心律失常3例。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监测、合理选用麻醉药物是介入手术麻醉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张德奎  宋惠民 《山东医药》1993,33(12):12-12
对10例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前后应用血管扩张药物、强心利尿剂、间断吸氧、静点极化液,术中采用必要措施,术后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等措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甲状腺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先心病术后低T3、T4综合征是手术创伤及体外循环(CPB)抑制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结果,CPB过程中多种因素可加重这种应激反应。术后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心功能显著相关,对其监测有助于术后病情及预后的评估。CPB后给予小剂量的T3有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左心室功能作用,小儿术后T3代替治疗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48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行姑息手术患者的体外循环(CPB)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5月体外循环下行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姑息手术4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l例,女性27例,年龄(20.35±27.40)个月,体重(8.44±5.91)kg。手术方法包括右室流出道重建、右室流出道疏通、左右肺动脉共汇重建、肺动脉重建、glenn、改良B—T分流术。病种包括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28例、永存动脉干1例、法洛四联症14例、右室双出口合并肺动脉闭锁3例、右室双出口1例、左肺动脉缺如1例。采用常温并行循环30例、浅低温10例、中低温8例。采用复方电解质注射溶液、红细胞、血浆、20%人血白蛋白、万汶等预充,血液稀释后红细胞压积25%-33%。CPB中监测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静脉混合血氧饱和度、乳酸、尿量、血浆胶体渗透压、鼻咽温和肛温。结果体外循环时间27-106(64.39±27.68)min。主动脉阻断16-62(35.95±14.21)min,呼吸机辅助时间2-7(3.60±1.38)h,监护时间24-56(34.01±11.00)h;超滤量400-900(716.27±404.88)ml,尿量50-250(145.53±117.89)ml;住院15-27(34.01±11.00)d;术后胸引量10-100(37.35±21.72)ml。自动复跳率100%。所有患儿均顺利脱离体外循环。并发症包括低心排综合征3例、肺不张1例、气胸1例、肾功能不全1例、纵隔感染1例、低氧血症3例、消化道出血1例。延迟关胸2例,再次开胸止血1例。术后死亡1例,死亡率2.08%,死亡原因为心肺功能衰竭。结论CPB下行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姑息手术,采用个体化管理和综合措施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11.
介入手术治疗是目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常见的临床治疗方式之一,但术后不仅会加快患儿心率、增加血压和氧消耗量,而且因疼痛引起的咳嗽还会引起肺不张和低氧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不利于患儿术后的康复,并严重影响患儿及其家长的生活质量。本文就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后影响疼痛发生的因素、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以及目前常用的术后镇痛的方法等进行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一氧氮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吸入一氧化氮在小儿先性心脏病术后监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复杂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并发脑脓肿,行手术麻醉危险性大,本文介绍3例法乐氏四联症及法乐氏五联症患儿行颅脑手术麻醉的体会。1 病例资料 例1:男,年龄5岁,体重13kg,因持续高热(38.6~39.5℃)50余天,以左顶枕叶脑脓肿收入院。患儿严重紫绀,全身情况差,意识淡漠,脉搏氧饱和度(SpO2)64%。心电图示右心室肥厚,心肌缺血。心脏B超提示右心室、心房扩大,室间隔缺损7mm,主动脉骑跨率40%,三尖瓣相对关闭不全。头颅CT示左颞顶枕叶内数个圆状或不规则中密度环形影,脑室、侧脑室增大。拟…  相似文献   

14.
2003年4月~2005年5月,我们共手术治疗要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41例,手术成功39例,术后患儿恢复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不停跳心脏手术以其对心脏功能较少损害和良好的预后逐渐被多数人接受 ,本文总结 2 4例先天性心脏病不停跳手术护理的经验及体会。心脏手术时采用低温冷停跳液灌注保护心肌已 40多年 ,至今仍是大多数医院的常规方法 ,该方法阻断开主动脉 ,易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性损害 ,心脏复跳后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害明显。 2 1世纪外科医学界喻为追求“微创外科”年代 ,不停跳心脏手术 ,在心脏缓慢空跳中进行 ,维持冠状动脉血流 ,心肌得到持续灌注 ,减轻缺血缺氧性损害 ,此法对心脏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我科自 1 998年 1月~1 999年 1 1月共 2 4例施行不停跳手…  相似文献   

16.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术后并发症多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传统治疗方法无特异性,疗效不佳。近来,内皮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治疗肺动脉高压开拓了新途径。本文就当前防治术后肺高压的方法及机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术中护理方法与效果。结果 24例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经过术中积极的配合与护理后,存活24例,百分比100%。结论针对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术中给予积极的配合与护理,能提高患儿存活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经右腋下直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其适应证及技术要点。方法2008年6月至2011年1月我们共完成79例经右腋下直切口的sJ,JL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年龄6个月至12岁,平均(7.4±3.3)岁,体重6.5-42.0(17.8±8.7)kg。其中房间隔缺损19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5例;室间隔缺损55例,其中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例;部分房室管畸形5例。所有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在不停跳下进行)。患者取左侧卧位,切口位于右侧第3肋间腋中线与第5肋间腋前线之间,皮肤切VI长度3.5-6.0(4.7±1.3)12111,经第3或第4肋间进胸,切开并悬吊心包,行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主动脉根部灌注心脏停搏液,单纯房间隔缺损采用心脏不停跳下手术,经右心房切口修补房、室缺及三尖瓣成形。结果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手术死亡;1例因术后心内膜炎致室缺残余漏,再次正中开胸行室缺残余漏修补术。体外循环时间(63.4±18.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7.6±14-3)min,术后24h胸腔引流40-130(85.3±26.5)ml。68例患者术后未输血。全组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右腋下小切口直视心脏手术安全、可靠,可减少用血量,术后切口隐蔽美观,患儿及家属满意率高,值得临床椎广。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心脏病 (简称先心病 )主要是心脏解剖结构的异常。解剖学诊断心电图不如影像学方法准确、直观。但心电图以其快速、简便、价廉的优点在小儿常见先心病的初筛中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本组为 1998年 12月至 2 0 0 0年 10月我院儿科及心外科住院患儿共 5 1例。年龄为出生 4h~ 13岁。男 2 5例 ,女 2 6例。 <1岁 14例 ,1~ 3岁 4例 ,3~ 7岁 9例 ,>7岁 2 4例。平均年龄 6 0 7岁。全部病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 ,部分经心血管造影或手术进一步确诊。均尚未做心脏手术。其中 ,室间隔缺损 (VSD) 17例 (3 3 3 % )、…  相似文献   

20.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经导管一次性介入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儿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简称先心病 )复合畸形并不少见 ,既往采用手术是惟一治疗方法。随着近 10多年先心病经导管介入性治疗器械的成熟和操作技术的提高 ,我们于 1998年 11月~2 0 0 0年 11月对 7例先心病复合畸形患儿成功地进行经导管一次性介入治疗 ,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全组 7例 ,女 5例 ,男2例 ,年龄 3~ 7岁 (平均 4 3岁 ) ,体重10~ 19kg(平均 14 4kg) ,所有患儿经临床、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心导管及选择性心血管造影确诊。 7例患儿心脏复合畸形可分成两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