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帕特里克·怀特(Patrick White,1912—)的小说可以看出他受到英国19世纪作家如狄更斯和现代作家如詹姆斯·乔伊斯和D·H·劳伦斯的深刻影响。这也许是由于他青年时代自身的历史背景所决定。他在澳大利亚度过一部分青年时代,饱尝了守旧的殖民地的滋味;另一部分青年时代是在英国度过的,在那里他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文学创新时期。怀特出生于澳大利亚上层社会的一个“古老”家庭。这就是说,他的祖辈在19世纪中叶就在澳大利亚定居了。他的父亲拥有一个牛马成群的大型牧场,非常富有。1912年他父母亲在伦敦旅行时生下了他。幼小时,他父母亲把他带回澳大利亚,随身雇了一个苏格兰保姆来照料他。帕特里克·怀特小时候身体非常瘦弱,而他父亲却希望有一个健壮的儿子来帮助他管理牧场。做母亲的认为他应该受到良好的教育。于是在帕特里克·怀特14岁那年,母亲又把他带到英国,送他到一所著名的儿童学校去读书。在学校里怀特  相似文献   

2.
10月13日,瑞典皇家文学院宣布, 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平特(Harold Pinter)获得200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同时获得1000万瑞典克朗(约110万欧 元)的奖金。 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其颁奖公告中 说,授予哈罗德·平特诺贝尔文学奖的 理由是其作品通过“简单的日常絮叨碎 语,揭示隐含其中的跌宕起伏,并闯入 被压抑者内心深处封闭的空间。” 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霍勒斯·恩达  相似文献   

3.
199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意大利戏剧家达利奥·福(Dario Fo)堪称文学界的一位奇人,他的艺术创作和文艺观都很有特色。 出色的演员 达利奥·福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剧作家,而且是一位出色的演员。 尽管在西方文艺史上,剧作家同时也是演员的不乏其人,如莎士比亚、莫里哀等,但近世集剧作家与演员(特别是扮演丑角的演员)于一身的却是凤毛麟角。瑞典文学院在宣布诺贝尔文学奖时,称达利奥·福为“剧作家兼演员”,“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演出次数可能比任何当代戏剧家都多,影响巨大”。达利奥·福非常重视戏剧演出的独特…  相似文献   

4.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3日,千呼万唤始出来的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终于在人们热情的期待中出炉了。瑞典皇家文学院宣布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英国剧作家哈洛德·品特(Harold Pinter)。据报道,授予哈洛德·品特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他的作品在简单的日常絮谈中揭示了暗含的惊心动魄之处、强行打开了被压迫的封闭的内心。”瑞典皇家学院还说,“品特让戏剧回归它的最基本元素:一个封闭的空间,不可预测的对话,人物相互之间都可能被对方击败,虚伪土崩瓦解。”一时间,爆出冷门文学奖得主成媒体关注的热点人物。刚刚度过75岁生日的品特,是一位以政治上…  相似文献   

5.
诺贝尔文学奖不久即将揭晓,但即使过了八十四年,瑞典文学院仍然没有搞明白艾尔弗雷德·诺贝尔究竟认为这笔奖金应该授予什么样的作家。诺贝尔在遗嘱中规定。奖金应授予那些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作家。在最近出版的纪念瑞典文学院创建二百周年的一本书中,瑞典诗人、文学院院士克耶尔·埃斯普马克先生说,自1901年第一次颁发文学奖以来已经一再对“理想倾向”这个概念下过定义。有机会看到文学院的机密文件的埃斯普马克先生下结论说,“诺贝尔文学奖的历史似乎就是  相似文献   

6.
莫斯科拒付《国际歌》版权费“电视台每播放一次《国际歌》,我就得到一个法郎,这个数目当然不大,但全世界的人都歌唱它,所以这也是一笔小小的财产。”工人阶级的诗人欧仁·鲍狄埃的孙女、83岁的欧仁·埃克尔夫人这样说。欧仁·鲍狄埃在1871年写出著名的诗篇《全世界的罪人》(即《国际歌》),这首诗于1888年由狄盖特谱曲。当欧仁·鲍狄埃1887年逝世  相似文献   

7.
199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尼·莫里森闻学编译美国小说家和散文家托尼·莫里森因其散文《诗歌的光彩》及她对黑人经历的描述于1993年10月7日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称赞莫里森说:“她的小说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诗歌般的内涵,反映了美国现实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8.
胡图克台·彻辰·洪·台吉是成吉思汗第十九代后裔,巴图孟克达延汗子孙,乌审旗王公台吉们的老祖宗脑木塔尔尼·高瓦·脑音的长子,是《蒙古源流》作者萨囊彻辰的曾祖父,诞生于1540年,定居在鄂尔多斯乌审旗河南乡伊克锡伯尔·莽儒克·布拉格,于1586年逝世。胡图克台·彻辰是一位下笔诗句流利,出征所向无敌,文武双全的贤明将军。在图  相似文献   

9.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泰斗之一、被誉为“美国现代戏剧之父”并因其戏剧创作的成就而荣获193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尤金·奥尼尔,一生阅历丰富,交游甚广。他和同时代的许多名人,尤其是文化艺术界的名人都有过交往。在和众多名人的关系中,最具戏剧性的是他与美国名记者约翰·里德和与英国电影巨星查理·卓别林之间的恩怨。约翰·里德(1887~1920)是美国诗人、政论家、记者。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赴欧洲担任战地记者。1917年在俄国目睹十月革命爆发,写成长篇报告文学《震撼世界的十日》,最早向全世界全面介绍了十月革命的来龙去脉,列宁亲自为之…  相似文献   

10.
世界畅销书小说家欧文·华莱士因患胰腺癌于1990年6月29日逝世,享年74岁。华莱士去世前住在美国的锡达斯-赛奈医疗中心,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都守候在他的身边。“他的朋友和书迷们将沉痛哀悼他,”华莱士的老朋友、有“畅销书先生”之称的小说家悉尼·谢尔顿说,“我过去就认为他是一位极为出色的作家和敏锐的探求者。而且,与众不同的是,他是自己独力以求。”“我认为他的作品将具有长久的生  相似文献   

11.
1991年,在伟大的作曲家逝世200周年之际,他的音乐将比任何时候都更为流行。作曲家约瑟夫·海顿在谈到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时曾说:"在100年内,我们的后代将再也见不到这么一位天才了。"这是个热情的预言,但它很快就被否认了。在莫扎特逝世200周年之际,当他的崇拜者们遍及全世界时,许多人都确信尚未有人  相似文献   

12.
“摇摆乐大王”本尼·古德曼于星期五逝世,享年77岁。他精湛的单簧管演奏技艺,以及他对种族歧视的公然蔑视,受到世人的褒扬。电子打击乐演奏家莱昂内尔·汉普顿说,“古德曼之死,不仅对音乐界,对整个人类也是个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他贡献卓著。他是第一个给黑人以平等待遇,使他们能够和白人一起演奏四重奏的人。他  相似文献   

13.
乔治·西默农承认自己是个精神变态者。他在20多卷回忆录和自传中描写的人物梅格雷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这一点,《不是梅格雷的人——乔治·西默农的画像》一书的作者帕特里克·马尔哈姆作了详细说明。西默农如果不是小说家,他也许是罪犯,或者是谋杀犯。西默农的一生是使人迷惑不解的。他跟1000个女人有过性爱关系(“睡觉”是不准确的字眼,因为他与其中多数相遇者在一起只有10几分钟而已),据他第二个夫人准确估计,有1200个女人。在他看来,性生活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一种乐趣。如马尔哈姆所  相似文献   

14.
库切:天生的诺贝尔桂冠作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0月2日,瑞典文学院郑重宣布,本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南非作家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评论家认为,卡夫卡是库切的文学偶像之一,像卡夫卡一样,库切的写作语言达到一种近乎《圣经》式的简洁,他在反思种族隔离的南非社会的同时,深刻地揭露人性。他是一个天生的诺贝尔桂冠作家。获奖——出乎库切本人的意料10月2日,当库切在芝加哥大学获悉自己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消息时,他立刻在芝大网页上贴了一条消息:“今天上午6点钟,我接到从斯德哥尔摩打来的电话,对我来说这是完全出乎意料的,我根本就不知道今天是宣布文学奖得主的日子。”库切无意…  相似文献   

15.
1982年5月,阿哈默德·费兹被提名为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对于熟悉这位巴基斯坦诗人作品的人们说来,这毫不足怪,在三十年代中期印度民族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进步作家”运动的影响下,费兹的作品广泛反映了人道主义的观点,表达了对独裁主义社会中个人自由的深切关注。1962年他荣获苏联列宁和平奖金。虽然1982年10月瑞典皇家学会把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哥伦比亚小说家马尔克斯,但是文学界仍然称颂费兹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文学评论》杂志撰稿人卡拉·卡波拉对费兹的成就作了如下的评述: 1943年,费兹第一部诗集《抱怨的形象》一面世就在乌尔都语诗坛上赢得了地位。这部诗集的许多独特风格一直是费兹全部作品的显著特征。例  相似文献   

16.
永恒的微笑     
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被人们称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达·芬奇这幅被誉为“永恒的微笑”或“神秘的微笑”的《蒙娜·丽莎》,创作于1503年,在他的家乡佛罗伦萨用了四年时间完成。据说该画是应他未来的赞助人朱利亚诺·德·梅迪契的要求创作的,此人从1513年开始资助达·芬奇,直到1516年去世。几十年后,意大利的著名画家、建筑师和作家瓦萨里第一个在书中提到,《蒙娜·丽莎》的原型是佛罗伦萨人佛朗切斯科·德·乔孔多的妻子。后来,他又考证了创作时间以及此作品的经历,认为《蒙娜·丽莎》曾归法国弗…  相似文献   

17.
宋德发 《世界文化》2005,(11):34-35
美国当代文坛大佬约翰·厄普代克(1932—),不仅把美国国家图书奖、欧·亨利短篇小说奖、普利策文学奖和美国书评家协会奖等悉数收入囊中,如今73岁的他也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之一,有望成为美国第12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从1959年至今,厄普代克共创作了20部长篇小说,中国读者较为熟悉的是“兔子四部曲”,对其余16部或许还未曾谋面和耳闻。厄普代克的长篇小说以内容的严肃和形式的高雅而著称,但1994年问世的《巴西》却是个例外,这是一部内容严肃但形式接近通俗文学的小说,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耐读性。女主人公伊萨贝尔是一个漂亮的巴西白人…  相似文献   

18.
丽贝卡·韦斯特是个才华横溢的英国女文豪。她七十年文艺生涯中写出的作品包括新闻报道、政治评论、小品杂文、历史和小说等。1983年3月15日她在伦敦寓所逝世,终年九十岁。丽贝卡的死因未曾披露。但其文学秘书,伦敦彼得秘书事务公司的帕特里夏·卡瓦纳说,她死在病床上,也许是因为岁数太大,也许仅仅是因为“她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她卧病不起已有一些日  相似文献   

19.
齐园 《世界文化》2002,(2):11-12
相信,许多人都是在199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之后才知道了《铁皮鼓》,进而才开始关注君特·格拉斯。作为二十世纪最后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君特·格拉斯也许应该为这份殊荣晚来了四十年而感到幸福。不管什么原因,结局告诉我们:和着世纪末的钟声,奥斯卡的铁皮鼓敲得格外有力度,也格外发人深省。那既是向这个“饱受摧残的世界告别,向受伤的生物告别,向我们和我们的心灵告别”的一曲落幕悲歌,又是新世纪来临前的一首震撼人心的序曲。《铁皮鼓》创作于1958年,历经战争洗劫的德国和德国文学给予了作家最富时代感的创作…  相似文献   

20.
墨西哥诗人兼批评家奥克塔维奥·帕斯,在他76岁高龄之际,荣获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名单公布后的第二天,纽约《新闻周刊》记者萨拉·克赖顿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