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1):65-67
目的分析乳腺癌化疗后粒细胞减少伴发热(FN)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降钙素原在FN合并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8月乳腺癌化疗后粒细胞减少伴发热(FN)合并感染的患者20例为观察组,另外选择非感染患者20例为对照组,分析乳腺癌化疗后粒细胞减少伴发热(FN)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分别测定两组降钙素原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分析乳腺癌化疗后粒细胞减少伴发热(FN)合并感染的部位包括呼吸道、泌尿道和消化道,导致感染的病原菌包括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观察组的降钙素原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化疗后粒细胞减少伴发热(FN)合并感染影响化疗的效果,需要进行预防管理,降钙素原可用于乳腺癌化疗后粒细胞减少伴发热(FN)合并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远丽芳  陈俊林  王津京  马飞 《北京医学》2017,(11):1138-1141
目的 探讨乳腺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FN)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191例接受新辅助、辅助及姑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FN的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FN的危险因素.结果 191患者共有52例发生FN,发生率为27.22%.TA方案发生率最高,为46.80% (22/47),其次为AC方案,为21.78%(22/1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化疗方案(OR=0.768,95%CI:0.608~0.974,P=0.029)及Hb(OR=0.962,95%CI:0.933~0.993,P=0.014)与FN的发生有关.结论 化疗方案是及化疗前Hb水平是FN的影响因素,TA及AC方案是高度危险引起FN方案.  相似文献   

3.
史丽君  邓明洪  马中锐  余霞  姜薇 《西部医学》2021,33(10):1509-1512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感染的关联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0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12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处于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根据是否合并感染分为感染组(n=64)和未感染组(n=56)。比较两组化疗前、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实验室指标水平(PCT、CRP),分析各实验室指标单独及联合诊断粒细胞缺乏期感染的效能,分析影响感染发生的因素。 结果 化疗前,感染组和未感染组PCT、CR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感染组PCT、CRP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 (P<0.05);ROC曲线显示:PCT、CRP和联合方案均是诊断粒细胞缺乏期感染的有效指标(P<0.05),联合诊断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与未感染组比较,感染组住院时间更长 (P<0.05),白细胞最低计数<0.8×10 9者占比更高 (P<0.05),中性粒细胞最低值更低和血小板最低值更高 (P<0.05)。 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均是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伴感染的有效指标,且是影响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两指标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粒细胞缺乏期伴感染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检测在体外循环术后早期感染与非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行体外循环的106例病人,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5天采集清晨静脉血行PCT检测,同时行血细菌培养检查。结果 106例病人术前PCT值均<0.046μg/L。术后血培养阳性者3例,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血培养阴性103例。血培养阴性病人血清PCT均于术后第1天即达峰值,且均<5.000μg/L,后逐渐下降,第5天恢复正常;血培养阳性病人血清PCT值术后第1天最低为5.250μg/L,后逐渐升高或者维持该水平,最高为7.390μg/L。结论 PCT连续检测可以早期发现体外循环术后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避免严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预防乳腺癌患者化疗致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ebrile neutropenia,FN)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183例乳腺癌患者接受非密集型AC-T方案(吡柔比星70 mg+环磷酰胺0.8 g+多西他赛100 mg,21 d/周期)、剂量密集型ddAC-T方案(吡柔比星85 mg+环磷酰胺1.0 g+紫杉醇290 mg,14 d/周期)及其他化疗方案(铂类、吉西他滨等)化疗后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化疗方案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及第一周期与后续治疗周期FN的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FN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183例乳腺癌患者化疗后预防性使用PEG-rhG-CSF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为67.21%(123/183),Ⅲ级及以上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减少在ddAC-T方案中的...  相似文献   

7.
随机分组观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阿米卡星对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疗效,结果发现,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72h体温恢复正常的比率(54.5%)高于头孢噻肟组(25.8%),提示在严重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治疗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阿米卡星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计数(NC)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肺癌患者化疗后合并细菌感染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本院肿瘤科2019年1月—2019年12月肺癌化疗后合并细菌感染患者78例,肺癌化疗后未感染患者64例,同期健康体检人群39例,采用固相免疫色谱法和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中的PCT及CRP的含量,采用mindray cal800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细胞分类计数检查,计算N及NLR。结果化疗后感染组CRP、PCT、NC及NLR均高于化疗未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化疗未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CRP、PCT、NC及NL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CRP、PCT、NC及NLR联合使用时,其灵敏度为97. 507%,而特异度升高为97. 15%。细菌感染患者治疗前的PCT、CRP、NC及NLR与治疗后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低于治疗前。结论 PCT、CRP、NC及NLR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对肺癌患者化疗后合并细菌感染早期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重症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因意识障碍或合并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入住监护病房,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合并肺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所有患者入院当时、入院后第3天和第7天分别抽血检测PCT、C反应蛋白(C reaction protein,CRP)和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水平,同时行痰培养、胸片等检查,采用ApacheⅡ评估患者病情程度.随访28 d判断预后.[结果]PCT在肺部感染组尤其痰培养阳性患者升高明显,浓度高于0.5 ng/ml,诊断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敏感性为97%,特异性为91.7%,其阳性预测值达到82.1%,均高于CRP和WBC.ApacheⅡ评分高于20则PCT明显增高,CRP呈现增高趋势,但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CT的浓度与预后有关,死亡组明显高于存活组.[结论]PCT可以作为判断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的早期指标,而且可以反映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热患者的感染与活动期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检测48例伴有发热的SLE住院患者以及同期门诊缓解期SLE患者20例的PC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计数、免疫球蛋白、补体、24h尿蛋白定量、自身抗体系列、病原学检查等,比较PCT、CRP对诊断非病毒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评价其在SLE发热患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PCT值在非病毒性感染(包括细菌、真菌、结核等)组为(1.95±0.67)ug/L,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0.30±0.11)ug/L、非感染组(0.13±0.03ug/L)及对照组(0.12±0.04)u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值在非病毒感染组为(45.7±15.2)mg/L,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10.9±3.2)mg/L、非感染组(16.7±5.6)mg/L及对照组(2.8±0.9)mg/L,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PCT值在病毒感染组、非感染组及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PCT≥0.5 ug/L为诊断非病毒感染的阳性阈值,其诊断敏感性为73.3%,特异性为93.9%;以CRP≥8mg/L为诊断非病毒感染的阳性阈值,其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45.5%;PCT特异性明显优于CRP(P<0.05).结论:检测血清PCT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感染发热和活动期具有重要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谷云  姚红霞 《医学争鸣》2009,(21):2331-2331
0引言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FN)是肿瘤化疗患者最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据报道FN有4%~21%的死亡率[1].为进一步了解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并FN的临床特点,我们对2005-01/2008-12因患恶性血液病化疗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203(男128,女75)例,年龄14~82(平均42)岁,其中急性白血病152例,多发性骨髓瘤2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30例,均符合国内诊断标准[2].  相似文献   

13.
张源龙  黄小春  阮水良  孙立 《浙江医学》2015,37(24):2001-200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诊断急性胰腺炎(AP)及评估其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中的意义。方法选取50例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MAP)、4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无感染患者、7例SAP并发感染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检测各组外周血PCT、超敏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水平;评估各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并动态监测AP患者第2、5、10、15天PCT水平。比较各组PCT及其他检测指标的水平,并分析PCT与APACHEⅡ评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入院第2天SAP组PCT、超敏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水平较MAP组、健康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血清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SAP组及MAP组血清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319,P<0.05);AP患者血清中PCT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高,且SAP组升高幅度大于MAP组,以SAP伴感染组血清PCT水平升高最为明显。SAP伴感染组PCT水平在入院第2、5、10、15天均高于SAP无感染组及M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P患者病情改善后,PCT水平逐渐下降。结论血清PCT水平测定对AP尤其是伴有感染SAP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及疗效评估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于急性白血病(AL)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伴感染的患者,传统方法主张抗生素联合用药;近几年来有人主张选用广谱而又高效的单一抗生素(1)。随着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的出现和应用,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时间大为缩短,在协同有效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术后早期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术后48 h时血清PCT、CRP和ESR的水平,同时将术中关节液、术后48 h时切口渗液、引流管引流液分别进行细菌培养。根据术后48 h时切口渗液的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对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ESR和CRP检测值在感染组和未感染组之间比较有所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感染组的PCT值明显高于未感染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CT可以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检测指标,对该类手术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重型肝炎又称肝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的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的严重障碍,进而出现凝血障碍、黄疸、肝性脑病等临床症状[1]。在我国引起肝衰竭的主要原因是乙肝病毒,大致占80%以上,肝衰竭患者由于大量肝细胞被破坏,免疫力差,容易并发多部位的感染,但是在感染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误诊[2]。  相似文献   

17.
由于抗生素和其他抗感染及升粒细胞治疗措施应用水平的大大提高以及人们对输注粒细胞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和传播疾病的认识,近年来粒细胞输注逐年下降.但由于白血病、恶性肿瘤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的治疗中越来越多的使用化疗和放疗,治疗中患者骨髓严重受损,导致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下降而并发感染,也需输注粒细胞以增加抗感染能力,因此临床上粒细胞输注仍作为中性粒细胞计数低而并发感染者的一项可选择的治疗措施[1].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患儿病程早期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48例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入院时的血清降钙素原浓度,其中细菌性感染患儿17例,病毒性感染31例。结果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感染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浓度为14.29±12.74μg/L,病毒感染患儿相应为0.61±0.31μ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清降钙素原的测定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早期鉴别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降钙素原在小儿发热性疾病病因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小儿发热性疾病病因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67例发热性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对3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与C反应蛋白(CRP)以及血常规中性粒细胞计数等传统炎性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细菌性感染组的PCT阳性率及PCT≥2ng/ml例数比例均明显高于其他感染组和非感染组(P<0.01),而在其他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之间进行比较,该两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传统炎症指标均显示细菌性感染组显著高于其他感染组(P<0.01),但细菌性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单独依靠PCT或传统炎症指标来判断小儿发热性疾病的病因,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结合两类检验指标,能够满意地鉴别细菌性感染、非细菌性感染以及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的发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对老年急性心衰并发肺部感染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收治的老年心衰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63例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余57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患者PCT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细菌培养阳性有27例(42.86%);两组组患者PCT≥0.5μg/L患者分别为58例(92.06%)和12例(21.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动态变化可作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并发细菌性、真菌性肺部感染的一种重要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指标,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