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鹿茸保健饮品的抗疲劳作用。方法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鹿茸保健饮品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每天灌胃1次,连续30d。测定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全血乳酸含量、血尿素氮含量、肝糖原/肌糖原含量及动物脏器系数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脏器系数、全血乳酸、肝糖原、血尿素氮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肌糖原和体重增长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鹿茸保健饮品具有抗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饥饿补偿对中国林蛙肌肉生化组成的影响。【方法】在室内环境条件下,将1 000只供试中国林蛙随机分成饥饿0(CK),3,6,9,12d5组,每组200只,饥饿结束后恢复投喂饵料,试验时间均为22d,比较各组中国林蛙饥饿结束和试验结束时的粗蛋白、脂肪、糖原含量以及体质量和摄食率的变化,并对中国林蛙补偿生长过程中的能量来源进行分析。【结果】饥饿不同时间后,各饥饿组中国林蛙肌肉中的糖原、蛋白质含量均有所降低,其中糖原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各饥饿组中国林蛙的脂肪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其中饥饿12d组与对照组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他各组差异均不显著,但饥饿6,9d组的脂肪含量与3d组相比不降反升。试验结束后,中国林蛙各饥饿组的体质量均接近对照组,且差异不显著,呈现出完全补偿生长现象;中国林蛙肌肉中的脂肪含量均有所升高,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除饥饿6d组林蛙的糖原含量略有增加外,其余各饥饿组林蛙肌肉中的糖原含量与试验前相比均有所降低,且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除饥饿6d组林蛙的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相比极显著下降外,其他各组林蛙的蛋白质含量均极显著升高。【结论】中国林蛙具有完全补偿生长现象,其补偿生长效应是通过提高摄食率实现的。补偿生长过程中中国林蛙的能量消耗主要来源于肌糖原,其次是蛋白质和脂肪,即饥饿时中国林蛙首先动用糖原提供能量。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饥饿胁迫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代谢活动的影响,选用其4~6龄幼虫进行饥饿处理(1 d,2 d,3 d),分别测定饥饿及正常取食的粘虫幼虫糖原、海藻糖含量和蜕皮激素[20-羟基蜕皮酮(20-hydroxyecdysone,20E)]滴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饥饿组随处理天数的增加,其糖原含量逐渐降低,4~6龄饥饿第3天时分别为15.11 mg/g、16.13 mg/g和15.50 mg/g,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海藻糖的含量则逐渐升高,各龄期饥饿第3天时分别达到35.41 mg/mL、39.56 mg/mL和40.06 mg/mL,其中第2天和第3天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龄对照组的20E滴度先升高后降低,且在试验过程中发现有部分幼虫在第3天蜕皮进入5龄,而饥饿组第3天的20E滴度为39.92 ng/L,较对照组的最大值49.71 ng/L低9.79 ng/L且差异显著,但饥饿组在处理第3天时却未发现蜕皮;5龄饥饿第2天和第3天的20E滴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幼虫在饥饿胁迫下生长发育减缓,但6龄饥饿组的20E滴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该阶段20E急剧增加,使末龄幼虫加快发育以便提前进入蛹期,各龄期饥饿3 d时其20E滴度分别为39.92 ng/L、45.36 ng/L和48.03 ng/L。可以看出,糖原、海藻糖和蜕皮激素均参与粘虫幼虫对饥饿胁迫的适应,这为进一步揭示饥饿肋迫下粘虫幼虫体内关键因子的调控机制以及繁殖适应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研究泥鳅在饥饿条件下血糖浓度、肌肉和肝胰脏糖原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饥饿条件下,泥鳅血糖含量在饥饿第3天和第5天表现升高,饥饿第9天后血糖含量(2.51mg/100mL)则呈下降趋势;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均逐渐下降,因此可预测泥鳅在长时间饥饿后,其肝糖原和肌糖原都有较明显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代春敏  李晶  林嘉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850-16852,16859
[目的]研究高山红景天对昆明种小鼠的抗疲劳功能。[方法]选用40只昆明种小鼠,体重25~31g,随机分成高、中、低3个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高、中、低3个试验组分别灌胃浓度为1.0g(生药)/ml的高山红景天煎剂10.0g/(kg.bw)、5.0g/(kg.bw)和2.5g/(kg.bw),空白对照组灌胃等量蒸馏水,连续灌胃3周。10d后测定小鼠爬杆时间;3周后分别测定各组小鼠游泳时间、肝糖原、肌糖原含量。[结果]灌胃高、中、低剂量组的爬杆时间、负重游泳时间和肝糖原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高、中剂量组肝糖原含量与低剂量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灌胃高剂量组的肌糖原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中剂量组的肌糖原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白山野生资源高山红景天对昆明种小鼠具有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壳寡糖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餐后2h血糖及肝、肌糖原水平的影响。[方法]按65mg/kg体重一次性腹腔内注射(ip)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成糖尿病治疗组和糖尿病对照组。治疗组分别按每日250、500、1500mg/kg灌胃壳寡糖水溶液,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按体重灌胃等体积蒸馏水(10ml/k),阳性对照组按每日200mg/k灌胃二甲双胍水溶液,连续60d,每10d测1次餐后2h血糖值。60d后对肝脏等脏器称重,计算器官系数。蒽酮试剂法测定肝、肌糖原含量。肝脏、骨骼肌PAS染色,做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不同剂量的壳寡糖均能不同程度改善糖尿病大鼠的体重减轻、多饮、多食等症状,降低餐后2h血糖值。中、高剂量组的降糖效果优于低剂量组。PAS染色显示,壳寡糖各组肝索排列整齐,脂变程度低,骨骼肌和肝组织糖原比模型组明显增多。[结论]壳寡糖可以减少肝、肌糖原分解,减轻肝脏、肌肉组织的胰岛素抵抗,使血糖浓度下降。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无水保活期间双壳贝类活性氧代谢、糖原及乳酸的变化,以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为试验材料,将缢蛏分别在4 ℃、10 ℃和15 ℃下无水保活,测定其存活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还原性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含量、糖原及乳酸含量。结果显示,保活前3 d各组缢蛏均维持90 %以上的存活率;保活7 d后4 ℃组存活率仍可达到84 %,高于10 ℃组的67 %,15 ℃组存活率最低,仅为52 %。在整个无水保活期间,4 ℃组缢蛏SOD活性、CAT活性以及GSH含量均显著高于同时期其他各组(P<0.05);在保活后期,相较于其他处理组,4 ℃组缢蛏有着显著最低的MDA含量和H2O2含量 (P<0.05);此外,保活1~3 d时10 ℃组缢蛏体内糖原含量下降幅度仅有3.7 %,为各组最低;随着保活时间的延长,各组缢蛏体内的糖原含量持续减少,乳酸含量则不断增加,且同时期4 ℃组缢蛏比其他各组糖原消耗量更少,乳酸积累的速率也更慢。以上结果表明,在缢蛏短途运输(2 d)时,10 ℃和15 ℃能维持缢蛏较高的存活率,是较适宜的保活温度;而4 ℃在保活后期能有效地诱导了缢蛏机体SOD活性、CAT活性和GSH含量的增加,同时抑制MDA和H2O2的含量,并减缓糖原的消耗和乳酸积累的速率,具有更好的保活效果,更利于缢蛏的长途运输(7 d)。  相似文献   

8.
奇可力抗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研究了喂服奇可力对小鼠游泳时间、爬杆时间、血乳酸、尿素氮、肝糖原含量和肌糖原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奇可力能增强小鼠游泳耐力,延长爬杆时间,降低血乳酸、血中尿素氮含量,提高肝糖原含量和肌糖原含量,具有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9.
多重周期饥饿后克氏原螯虾的补偿生长及生理指标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克氏原螯虾的生理指标与其饥饿补偿生长的相关关系。[方法]通过分组饲养试验研究了不同周期性饥饿对试验螯虾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72d后,SR22、SR44和SR66组的螯虾体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SR11组的螯虾体重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各处理组螯虾的单周期特殊生长率均高于对照组。SR11、SR22和SR44组螯虾SOD活性和存活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随着饥饿时间的增加,螯虾的消化酶活性、含肉率和肌糖原含量在SR00、SR11、SR22和SR44组极显著上升,在SR66、SR88、SR1212和SR1818组极显著下降;其肝糖原含量和肝体比在SR00、SR11、SR22和SR44组呈上升趋势。SR66和SR88组螯虾的消化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SR44组的肠胃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最高。螯虾的肝体比、肌糖原含量、肝糖原含量均在SR44组达到极大值,在SR1818组达到极小值。[结论]该研究为提高克氏原螯虾的养殖收益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不同饲料组分对克氏原螫虾消化酶·SOD和糖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金星  彭刚  唐建清  黄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63-765,805
(目的]为实际养殖克氏原鳌虾的养分添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以脱脂鱼粉(动物蛋白):米粉(淀粉):芦苇粉(纤维素)为1:1:0、1:0:1、0:1:1、1:1:1的4种混合饲料喂养克氏鳌虾44d,并于10个时段测定鳌虾3种肠胃消化酶、SOD、糖原的含量:[结果]饲料营养组分对鳌虾肠胃消化酶有良好的诱导作用,即:动物蛋白和纤维素均在0、33%、50%时可引起相应消化酶的适应性上升,而淀粉仅在0、33%时可引起淀粉酶上升;较高的动物蛋白和纤维素有益于肌肉中SOD的提高,而高淀粉则会显著降低鳌虾SOD值;肝糖原在高蛋白情况下能不受饲料中淀粉含量下降的影响,肌糖原则与淀粉含量保持一致;各生化指标经一定天数的波动后趋于稳定.[结论]克氏鳌虾对饲料组分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动物蛋白和纤维素的营养意义大于淀粉: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周期性间歇投喂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生长、成活和肝体指数的影响。试验周期为56d,共设6种不同的投喂模式:每天投喂(S0)、饥饿1d投喂6d(S1F6)、饥饿2d投喂5d(S2F5)、饥饿3d投喂4d(S3F4)、饥饿1d投喂2d(S1F2)和饥饿1d投喂1d(S1F1),每组3次重复。结果显示,除S1F6组体重与S0组差异不显著(P0.05),出现了完全补偿生长,其他各试验组体重均显著低于S0组(P0.05),仅获得了部分补偿生长。S1F6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S1F1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各试验组(P0.05)。S1F6和S1F1组成活率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S1F2组成活最低,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5)。S0组肝体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各试验组(P0.05);S1F6和S2F5组肝体指数次之,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表明:黄鳝通过间歇性禁食可以获得补偿生长,饥饿1d投喂6d的循环投喂方式养殖效果最佳,而且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益母草水苏碱浸杀法对湖北钉螺糖原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益母草水苏碱对湖北钉螺糖原和总蛋白的生理生化影响.结果显示,大于0.80 g·L-1益母草水苏碱能够显著降低钉螺体内的糖原含量,减少幅度为11.68%~76.16%;益母草水苏碱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钉螺体内的蛋白质含量(5.66%~13.69%),但减少量不及糖原显著;灭螺植物对钉螺的致死作用可能更多与钉螺组织细胞中的能量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3.
在水温(20±1)℃条件下,探讨不同饥饿时间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消化酶(胃肠组织胃蛋白酶、肝胰脏脂肪酶和胃肠淀粉酶)和抗氧化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肝胰脏过氧化氢酶CAT)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胃肠组织胃蛋白酶和肝胰脏脂肪酶活性呈逐渐降低的趋势。饥饿1、2、4d组胃肠组织胃蛋白酶活性分别为(15.80±0.98)、(14.01±1.32)和(13.82±0.93)U,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肝胰脏脂肪酶活性变化趋势更为明显,饥饿2、4d组肝胰脏脂肪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和饥饿1d组。饥饿8d组胃肠组织胃蛋白酶和肝胰脏脂肪酶活性分别为(12.16±0.44)和(47.43±3.95)U.g-1,显著低于对照组[(16.16±0.23)和(109.98±8.20)U.g-1]。胃肠淀粉酶活性则随饥饿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饥饿4d组胃肠淀粉酶活性最高[达(1.89±0.08)U.g-1]。饥饿对克氏原螯虾抗氧化酶活性有显著影响,血清SOD和肝胰脏CAT活性先升高,饥饿1d后迅速降低,饥饿2、4、8d组血清SOD活性分别比对照组下降7.65%、20.37%和28.66%;饥饿2、4、8d组肝胰脏CAT活性分别较对照组下降36.73%、45.58%和63.95%,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文测定了饥饿不同时间与投喂的德国镜鲤(Cyprinus carpio)血清、肝及肌组织中生化成分的含量。1)饥饿15至120d,鱼血清蛋白含量由(28.6±0.9)g/L降至(18.0±1.0)g/L。肝糖元含量由(138.2±32.0)mg/g降至(27.7±15.9)mg/g,而血糖和肌糖元含量无明显变化。2)饥饿60至120d,鱼血清甘油三酯和肌组织RNA含量分别由(1.20±0.18)g/L和(0.80±0.10)μg/g减至(1.06±0.09)g/L和(0.61±0.06)μg/g,肝和肌组织中DNA含量均增加1.5倍以上。3)投喂组鱼血清蛋白含量下降速度与饥饿组相似,但肝糖元含量下降较饥饿组缓慢。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染料木素(Genistein,Gen)对实验性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血糖和血脂的影响。【方法】用高脂饲料+小剂量链尿左菌素(50 mg/kg)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Ⅱ型糖尿病大鼠分成6个组,分别为Ⅱ型糖尿病模型组,Gen高、中、低剂量治疗组(Gen用量分别为30,18,9 mg/(kg.d))、Tween-80对照组及饮食调整组(Gen 30 mg/(kg.d)),另取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给药6周后采血测定所有试验大鼠的糖耐量、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结果】Gen能明显降低Ⅱ型糖尿病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改善糖耐量,明显降低TC、TG、LDL-C、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升高HDL-C及HDL-C/LDL-C比值。【结论】染料木素可有效纠正Ⅱ型糖尿模型大鼠的胰岛素抵抗和脂质代谢紊乱,改善肝脏和肌肉组织在糖代谢过程中的中转作用和糖耐量异常状况。  相似文献   

16.
苦瓜降糖多肽-P对2型糖尿病模型鼠血糖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腔注射链脲霉素及饲喂高脂日粮,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苦瓜降糖多肽-P腹腔注射模型大鼠,进行为期6周的实验.测定指标为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肝糖原、肌糖原、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结果表明:多肽-P注射后,模型鼠血糖、血清胰岛素降低,胰岛素敏感指数及肝糖原、肌糖原含量增加,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甘油三酯下降.苦瓜多肽-P可降低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血糖血脂.  相似文献   

17.
在(25±1)℃水温和自然光照下,以4种模式投喂鲜活水蚯蚓,饲养平均初始体重为358.57 mg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幼鱼48 d,第1种模式为对照组,每天投喂,第2、3、4种为试验组,分别是投喂3 d后饥饿1 d、投喂6 d后饥饿2 d、投喂12 d后饥饿4 d,4种模式分别以S0、S1/3、S2/6和S4/12表示.结果显示,3个试验组均表现出补偿生长,其中S1/3组为完全补偿生长,S2/6和S4/12组为超补偿生长,补偿生长由摄食率和饵料转化效率共同提高导致;3个试验组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肥满度和内脏指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试验结束时,3个试验组的鱼体脂肪、蛋白质和能量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S2/6和S4/12组的鱼体干物质含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克隆罗非鱼SIRT1基因,并分析其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量和饥饿前后白肌和肝中的表达量,以期为研究罗非鱼基因功能和代谢调控机制提供参考。采用逆转录PCR(RT-PCR)技术由罗非鱼肌肉组织克隆获得罗非鱼SIRT1基因,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系统进化树,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对SIRT1在罗非鱼体内表达进行研究。结果显示,SIRT1基因开放阅读框(ORF)为2 109 bp,共编码702个氨基酸,具有保守的DUF、SIR2和TPP保守结构域。进化树分析发现,罗非鱼与伯氏朴丽鱼和红丽鱼的SIRT1首先成簇,说明2个物种的亲缘关系最接近。且SIRT1基因在所检测的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其中白肌、肠道中表达量最高,且差异显著(P0.05)。与饥饿组0 d相比,饥饿组7 d的白肌SIRT1基因mRNA的表达无明显变化,而肝表达量却显著增加(P0.05)。提示罗非鱼SIRT1基因可作为信号转导调控机体糖代谢、脂肪代谢的候选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山药多糖对小鼠的抗应激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山药多糖的抗应激作用及其机制。将120只雄性SPF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和山药多糖低、中、高剂量组,每只小鼠每天分别以0、100、200、400 mg/kg的剂量饲喂山药多糖,试验期30 d,测定小鼠力竭游泳时间及运动后肝糖原、血清尿素氮、血乳酸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山药多糖各剂量组小鼠力竭游泳时间和运动后肝糖原含量均提高,低剂量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中、高剂量组均极显著提高,力竭游泳时间分别提高99.03%、199.64%,运动后肝糖原含量分别提高73.44%、154.39%;运动后山药多糖各剂量组小鼠体内血清尿素氮、血乳酸含量均降低,低剂量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中、高剂量组均极显著降低,血清尿素氮含量分别降低28.44%、43.75%,血乳酸含量分别降低15.22%、24.29%。可见,山药多糖具有显著的抗应激作用,且有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20.
毛地黄甙对钉螺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研究了毛地黄强心甙对钉螺糖原和总蛋白含量的影响:大于0.8g/L毛地黄强心甙能够显著降低钉螺体内的糖原含量,减少幅度从10.69%到74.94%;毛地黄强心甙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钉螺体内的蛋白质含量(从5.79%到14.22%),但减少量不及糖原显著;灭螺植物对钉螺的致死作用可能更多与钉螺组织细胞中的能量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