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枣叶的乙醇提取物经乙酸乙酯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反复制备纯化,得到5种化合物。经LC-MS、1H NMR和13C NMR进行鉴定,分别为:槲皮素-3-O-洋槐糖苷(1)、槲皮素-3-O-芸香糖苷(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3)、山奈酚-3-O-芸香糖苷(4)、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1→2)-α-L-鼠李糖苷(5)。对5种黄酮单体化合物清除ABTS+、DPPH自由基的活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5种化合物清除ABTS+、DPPH自由基的活性呈现出相同的趋势,其中化合物3表现出最强的活性,化合物1、2、5活性适中,化合物4的活性最低。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高速逆流色谱与制备液相联用技术分离茯砖茶中黄酮类化合物。高速逆流色谱以正丁醇/乙酸乙酯/乙腈/0.5%乙酸水=12:2:3:15(V/V)为溶剂体系,将茯砖茶提取物分成7个流分,各流分经制备液相分离,获到19个化合物,利用波谱方法鉴定了15个化合物,均为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6,8-二-C-β-D-葡萄糖(1),芹菜素-6-C-α-L-阿拉伯糖-8-C-β-D-葡萄糖(2),芹菜素-7-O-β-D-半乳糖-8-C-β-D-葡萄糖苷(3),槲皮素-3-O-葡萄糖-(1-3)-鼠李糖-(1-6)-葡萄糖(4),山奈酚-3-O-β-D-葡萄糖-(1-3)-α-L-鼠李糖-(1-6)-β-D-葡萄糖苷(5),芹菜素-7-O-α-L-鼠李糖-8-C-β-D-半乳糖(6),芦丁(7),山奈酚-3-O-α-L-鼠李糖(1-6)-β-D-葡萄糖苷(8),Camelliquercetiside A(10),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12),异牡荆苷(13),牡荆苷(15),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6),Camelliquercetiside C(17),山奈酚-3-O-β-D-半乳糖苷(18),其中化合物3和6为新黄酮碳苷化合物,化合物1为茶叶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3.
以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分析仪,结合质谱分析及比对对照品或文献报道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和质谱参数,在甜叶菊花和叶中鉴定了16种酚类化合物。建立一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甜叶菊中16种酚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并对甜叶菊一新品种盛花期花和叶中酚类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甜叶菊花和叶中酚酸化合物以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为主,异绿原酸A含量最高,绿原酸含量次之;花和叶中类黄酮化合物主要为芦丁、槲皮素-7-O-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槲皮素-3-O-木糖苷、槲皮素-3-O-鼠李糖苷、芹菜素-7-O-葡萄糖苷、山奈酚-3-O-阿拉伯糖苷、山奈酚-3-O-鼠李糖苷,槲皮素-3-O-鼠李糖苷含量最高;盛花期甜叶菊花和叶中酚类总量达(22.31±0.51)mg/g和(91.11±2.32)mg/g。  相似文献   

4.
此项目研究了新疆野生樱桃李叶乙酸乙酯活性部位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采用甲醇浸泡提取野生樱桃李叶,依次采用环己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其醇提物。乙酸乙酯活性部分采用MCI (Middle Chromatogram Isolated Gel)大孔树脂柱粗分离,后续进一步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ODS (Octadecyl silane)反向硅胶柱和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波谱(NMR)数据并与相关参考文献比对鉴定化合物结构。从野生樱桃李叶中共分离并鉴定11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1),槲皮素-3-O-β-D-木糖苷(2),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3),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4),山柰酚-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5),山柰酚-3-O-β-D-木糖苷(6),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7),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8),反式-二氢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9),顺式-二氢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0),顺式-二氢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1)。所有黄酮类成分均为首次从新疆野生樱桃李叶中分离鉴定,槲皮素和山柰酚糖苷是其主要的黄酮类成分。  相似文献   

5.
利用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LC-Q-TOF-MS),结合标准品比较、保留时间对比、多级质谱碎片和相关文献,鉴定了月桂叶黄酮的化学成分。利用液相-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LC-MS/MS)在多反应监控模式(MRM)下,分别测定了黄酮化合物的含量。从我国月桂叶中分离鉴定出了16种黄酮化合物,包括牡荆素鼠李糖苷(1658.53μg/g±56.9)、芦丁(19883.54±494.33μg/g)、牡荆素(4430.87±89.72μg/g)、A-型原花青素三聚体(2281.88±78.90μg/g)、表儿茶素(148.10μg/g±2.32)、山奈酚-3-O-芸香糖苷(3491.02±47.98μg/g)、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6643.78±99.04μg/g)、金丝桃苷(11979.66±317.79μg/g)、山奈酚-7-O-葡萄糖苷(738.55μg/g±10.86)、紫云英苷(508.60μg/g±6.96)、槲皮素-3-O-木糖苷(2044.22μg/g±57.65)、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2079.94μg/g±76.38)、槲皮苷(2079.94μg/g±61.84)、山奈酚-3-O-鼠李糖苷(6412.37±78.65μg/g)、槲皮素(1629.45μg/g±47.65)和山奈酚(364.29μg/g±2.84)。测定了月桂叶黄酮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证明,月桂叶黄酮具有良好的清除自由基能力。  相似文献   

6.
研究油菜蜂花粉黄酮的组成,采用乙醇提取,石油醚萃取脱脂和柱层析分离方法对油菜蜂花粉黄酮进行研究,得3个黄酮类化合物,经1 H-NMR、13 C-NMR,分别鉴定出3个黄酮类化合物化学结构为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和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与HPLC-MS检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
常春油麻藤花黄酮类化合物结构鉴定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阐明常春油麻藤(Mucuna sempervirens)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利用高速逆流色谱、制备型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DPPH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单体,鉴定为矢车菊3-O-6'-O-α-鼠李糖-β-D-葡萄糖苷(cyanidin3-O-6'-O-α-rhamn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I)、矢车菊3-O-β-D-葡萄糖苷(cyanidin 3-O-β-D-glucopyranoside,II)、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III)、二氢槲皮素(dihydroquercetin,IV)、山奈酚(kaempferol,V)、异夏佛塔苷(6-C-β-L-arabinopyranosyl-8-C-β-D-glucopyranosyl apigeni,VI)、山奈酚-33-O-α-L-鼠李糖基-(1-6)-β-D-半乳糖苷(kaempferol-3-O-α-L-rhamnopyranosyl-(1-...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浴加热的方法研究水芹黄酮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料液比、提取溶剂浓度、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对水芹黄酮提取量的影响,确定各因素的适宜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Design-Expert软件中的Box-Behnken Design设计方法设计四因素三水平的试验方案,通过方差分析回归建立数学模型,确定水芹叶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料液比1∶25、乙醇体积分数70%、加热时间2.5 h、温度73.76℃。此条件下黄酮的提取量为31.478 mg/g(与预测值32.0041 mg/g接近)。使用相同条件从茎中提取的黄酮量为6.214 mg/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水芹黄酮成分,结果水芹黄酮主要含芦丁、槲皮素-3-O-葡萄糖苷、槲皮素-3-L-鼠李糖苷、槲皮素、山奈酚。  相似文献   

9.
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利用溶剂萃取和大孔树脂对油菜蜂花粉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富集黄酮,然后对不同极性组分进行抑制α-葡萄糖苷酶实验,并利用红外光谱(IR)和液-质联用(LC-MS)对体外降糖活性最高的组分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黄酮类物质在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中起主要作用;AB-8大孔树脂纯化得到的PEFS-3组分总黄酮含量为68.77%,IC50为72.16μg/m L,远小于阿卡波糖的IC50(1124.86μg/m L),表明其抑制效果强于阿卡波糖;PEFS-3组分中共鉴定出5种主要物质,其中4种为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葡萄糖苷、山奈酚-3,4’-双-O-β-D-吡喃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第5种推断为亥茅酚苷或黄烷醇,具体结果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平榛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串联二级质谱(HPLC-ESI-MS/MS)技术,根据保留时间、母离子和二级质谱碎片与标准品或参考文献比对,对平榛叶黄酮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通过多反应监控模式(MRM)对平榛叶黄酮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共从中鉴定出12种化合物,其中11种为首次从平榛叶中发现,分别为表儿茶素(41.45±1.87μg/g,干叶)、绿原酸(3-咖啡酰奎宁酸,389.00±17.15μg/g)、丁香亭-3-O-葡萄糖苷(6169.78±209.73μg/g)、丹酚酸C(443.37±21.07μg/g)、金圣草黄素-6-C-葡萄糖苷(206.81±10.07μg/g)、金丝桃苷(槲皮素-3-O-半乳糖苷,154.44±7.63μg/g)、槲皮苷(槲皮素-3-O-鼠李糖苷,937.15±40.86μg/g)、西伯利亚落叶松黄酮-3-O-半乳糖苷(17.27±0.82μg/g)、锦葵色素-3-O-葡萄糖苷(202.74±10.04μg/g)、西伯利亚落叶松黄酮-3-O-葡萄糖苷(101.27±4.99μg/g)和山奈酚-3-O-鼠李糖苷(112.37±4.77μ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