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病例资料女,71岁。因食欲缺乏、消瘦、乏力1年,腹胀、排尿困难半月人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年,口服降压药,血压控制尚可,慢性肾病史2年。查体:体温36.5℃,脉搏92/min,呼吸23/min,血压200/100mmHg。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腹部膨隆,肝肋下4cm,剑突下6cm,质韧,肝肾区叩痛,移动性浊音阳性。  相似文献   

2.
男,41岁.因乏力、发热2个月余就诊,否认传染病接触史、过敏史、哮喘史、特殊用药史.体检:体温38.1℃,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皮肤无瘀点、瘀斑,胸骨中下段压痛,心肺检查无阳性体征,肝肋缘下未及,脾肋缘下7cm,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相似文献   

3.
1病例资料女,43岁。因左上腹痛2个月入院。有高血压病史8年,药物控制不理想。2年前行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查体:血压200/140 mmHg。意识清,精神尚可。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平软,左侧肋缘下  相似文献   

4.
1本病例具有以下临床特点 ①1岁女婴,急性发病。②以持续高热、肝脾淋巴结肿大、贫血、浆膜腔积液为主要表现。③查体:贫血貌,呼吸稍促。颈部及腹股沟区可扪及数个花生米大小的淋巴结。双肺呼吸音不对称,右肺呼吸音低,叩浊音。肝肋缘下3.5cm,剑突下4.5cm,质韧无触痛。脾肋缘下约2.0cm,质韧。移动性浊音(+)。  相似文献   

5.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三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1920年由Tuohy首先报道[1].其特点为骨髓内有接近成熟的粒细胞增生。因较少见,易被误诊,本文报道3例。1病例资料【例1】女性,45岁。主因左肋下硬块、脓血便3天。白细胞30×109/L,服红霉素5天无效而转我院。查体:肝肋缘下4cm,脾肋缘下18cm  相似文献   

6.
患者 ,女 ,17岁。因反复寒战、高热 ,于 2 0 0 2年 8月 2 1日来我院就诊。患者 1周前突发寒战、高热。发热时口渴、气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高热反复发作 ,每次持续 3~ 4h后出汗退热。体检 :患者神志清 ,面稍红 ,体温 4 0℃ ,血压 12 0 78mmHg。巩膜轻度黄染 ,无出血点、紫癜及其它出血倾向 ,肝肋缘下未触及 ,脾肋缘下 3.5cm。无疟疾家族史及输血史 ,无既往发病史。血常规 :WBC 2 .0× 10 9 L ,RBC 3.92×10 1 2 L ,Hb 115g L ,BPC 2 8.1× 10 9 L ,网织红细胞 0 .0 18,血片瑞特染色油镜观察 ,可较容易找到各期恶性疟原虫 ,黑褐…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21岁,华侨.发现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进行性升高5个月,于2008年2月28日入院.查体:体温36.2℃,脉率66次/min,血压112/70 mm Hg(1 mm Hg=0.133kPa),皮肤黏膜未见瘀点、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骨无压痛,肝肋缘下未触及,脾肋缘下3 cm,质地中等,肝、脾区无扣痛,双下肢无水肿.  相似文献   

8.
大部分脾栓塞联合羟基脲治疗地中海贫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从 1999年开始开展大部分脾栓塞 (PSE)治疗地中海贫血 (地贫 ) ,对 β地贫加用羟基脲 (HU)治疗 ,取得一定疗效 ,现报告如下。病例和方法1 病例  2 2例地贫患者均经临床及血红蛋白分子病分析确诊。男 13例 ,女 9例 ,年龄 3岁 6个月~ 2 2岁。其中 <15岁18例 ,中间型α地贫 13例 ,重型 β地贫 6例 ,中间型 β地贫 3例 ,全部病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输血史 ,α地贫患者每年输血 3~ 6次 ,β地贫患者 1~ 2个月输血 1次。所有患者均有地贫外貌 ,发育比同龄儿童差 ,均有肝、脾肿大 ,肝肋缘下 2 .0~ 6 .0cm ;脾肋缘下 1.0~ 3.0cm 4例 ,3.…  相似文献   

9.
患儿,女,2岁.因面色苍白2个月,发热2 d入院,经骨髓涂片检查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L1型,按全国推荐方案治疗,ALL持续完全缓解5年后因反复上腹部胀痛1个月余入院.上腹部胀痛以餐后为甚,无发热,无吞咽困难.查体:肝肋缘下5 cm,剑突下7 cm,脾肋缘下未触及,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余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0.
β-地中海贫血合并妊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5岁。因停经4月余,乏力伴面色苍白2个月入院。患者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定期在外院行孕期检查,检查时发现血红蛋白74g/L,考虑为缺铁性贫血,予口服右旋糖酐铁治疗,复查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至58g/L。患者自小学始有巩膜黄染。查体:血压110/70mmHg。发育正常,重度贫血貌,巩膜轻度黄染,无肝掌、蜘蛛痣,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4cm,质韧,缘钝,无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41岁.2004年9月30日因发热、消瘦、颈部淋巴结肿大就诊.查体发现颈、腋窝及腹股沟多枚淋巴结肿大,肝肋缘下未及,脾肋缘下3 cm.  相似文献   

12.
男性,37岁。左上腹包块半年、以“巨脾症”于1977年3月1日住院。半年中病人除感觉包块增大外,伴左腰部疼痛及腹部饱胀不适,包块无压病。病人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但大便多次孵化为阴性,无皮下及齿龈出血。体检:体温37.5℃,脉搏88次,血压116/80mmHg。心肺未见异常。左上腹饱满,腹壁静脉不怒张,腹肌柔软,肝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可触及约1.0cm,质软,无压病。“脾”肋缘下7cm,内侧达中线,不活动,无明显压痛。血常规、血小板、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血清蛋白均正常。食道吞钡无静脉曲张表现。4月1日手术探查,见肝、脾正常,左侧腹膜后见20×15×15cm大实质肿块,后抵脊柱,下极将左肾下压呈扁平状,上极将脾脏上推紧贴膈肌,前面与小肠系膜粘连,周围无肿大淋巴结。行肿块切除术,瘤体  相似文献   

13.
患儿女性,3岁。因发热、尿黄11天,眼黄伴黑便3天入院。既往体健,发病前无明确传染病及药、毒物接触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查体:体温波动于38—41℃,巩膜及全身皮肤中度黄染,肝肋下7cm,剑下4cm。脾肋下2cm。  相似文献   

14.
患男性.21岁.因盗窃拒捕逃跑时.被手枪击中右侧背部1小时.急诊入院。体检:急性重伤病容,血压13/7kPa.呼吸27次/分,右前胸腹壁第6肋间锁骨中线处见一约1cm弹孔裂口(出口),伤口周围高度肿胀.上至乳头.下至肋缘下3cm.内至胸骨,外至腋前线.听诊有捻发音,右侧呼吸音减弱;后胸壁伤口周围较局限.X线摄片:右胸第12肋不全性骨折.无液气胸。胸腹腔穿刺抽出新鲜血液各5ml。  相似文献   

15.
袖带位置高低对血压值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压是机体的重要指标,尤其是在抢救生命的千金一刻。《护理学基础》中关于血压测量的标准操作是袖带下缘距肘窝2cm~3cm,听诊器置于肱动脉搏动最强处。临床操作中,医生和护士在测量血压时多将袖带下缘平行于肘窝,听诊器置于袖带内肱动脉搏动最强处。但谭秀瑜等研究认为,听诊器附件置于袖带内测得的血压值低于听诊器附件置于袖带下缘2cm~3crn测得的血压值,即两种方法测得的血压值有差异。两种测量法的血压值是否存在差异,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不同结论。现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男性,63岁。因血压增高2年,水肿及行走不稳月余入院。2年前体检发现血压22.7/13.3kPa,一年前血压波动在25.3~30.7/12.0~13.3kPa,伴头昏心悸。1月前全身水肿,视物族转,行走不稳,血压增至33.3/16.0kPa。体查:双上肢血压23.3/13.3kPa,右下肢14.7/9.33kPa,左下肢17.3/10.7kPa。卧位神清合作,双侧颈部可闻及血管性杂音,左>右。心尖搏动在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外2cm,范围弥散,二尖瓣区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心尖部第一音增强,A_2>P_2。肝肋下4cm,剑突下6cm,脾肋下平脐,脐两侧可闻及喷射性血  相似文献   

17.
患者发,40岁。因胸闷心悸气短易疲劳数年。运动后加重1周来诊。妊娠史:孕2产2。查体:发育正常,无发钳,无颈静脉怒张。心率:97次/min,节律不规整。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Ⅲ-Ⅳ级收缩期杂音。肝大,右锁骨中线肋下1cm。无杵状指(趾)。双下肢轻度水肿。心电图:窦性心律,频发室早二联律,右室大,右房大,心肌劳损。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43岁,维吾尔族,牧民。出现腹胀、尿少,双下肢浮肿半月,加重一周。肝包虫病史4年。查体:巩膜黄染,全身皮肤黄染,双下肢浮肿。腹部隆起,肝大,肋缘下3cm,质硬、压痛。叩浊、移动性浊音(+)。B超示:肝右叶囊性占位。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阳性。术中见肝脏表面与腹膜、网膜及横结肠粘连。肝右叶囊性占位和实性肿块数个。病理检查肉眼:囊性肿物一个,7cm×6cm×4cm,内液流失,囊内可见乳白色半透明的粉皮样物,另见肝组织4cm×3cm×2cm,内可见直径0.5cm~2cm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结节数个,质中,脆,无出血。镜下:囊性…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11岁.以发现腹壁包块10年余,包块长大4月余就诊.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正常,体重27Kg,发育不良,贫血貌,神智清楚.皮肤及巩膜无黄染,颈静脉充盈,肝颈静脉回流征(+),心尖搏动增强,胸骨左缘第Ⅱ-Ⅲ肋间闻及Ⅱ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部膨隆,腹壁静脉曲张,肝肋下2cm,剑下5cm,质地中等,表面光滑.脾1线13cm,2线17cm,3线+5cm,腹部移动性浊音(-),肾区无叩痛.  相似文献   

20.
例1:女,28岁。右上腹包块疼痛3月,于1987年12月9日入院。3月前感右上腹持续性胀痛,并发现右上腹有一拳头大小的包块,伴胸闷,盗汗,食欲不振。无畏寒发热,黄疸史。有狗羊接触史。检查:消瘦,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上腹稍膨隆,全腹软,肝肋缘下3cm,剑下5cm有触痛,肝区叩痛明显。脾未触及。血红蛋白11.8g%,白细胞7.8 × 10~9/L,中性61%,酸性5%,淋巴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