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建华 《大家健康》2013,(11):29-30
目的探讨有效经济的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方法。方法随机将收入我院的83例诊断为营养不良的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其中治疗组42例入院就实施全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41例实施半场内营养+半肠外营养治疗。观察两组病人的治疗费用、蛋白代谢及精神状态等临床结果。结果两组病人经过治疗后精神状态,言语对答及反应均明显好转;两组患者的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转铁蛋白(TRF)、血清前白蛋白(PRE)和白蛋白(ALB)水平均明显升高,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住院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肠内营养支持和半肠内+半肠外营养支持都能有效改善营养不良所致的临床症状,有效提升营养指标。而全肠内营养具有较少的治疗费用,是营养不良患者经济实惠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术后早期肠外营养对胃肠癌病人营养及免疫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胃肠癌术后早期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方法  4 3例胃肠癌病人术后随机分为两组 :营养组 (n =2 2 )术后 1d开始静脉营养支持 ,持续 7d ,对照组 (n =2 1)术后常规补液 ;观察病人术前及术后 7d血浆白蛋白水平、PNI值、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营养组术后机体血浆白蛋白水平、PNI值与术前相比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而对照组术后血浆白蛋白水平、PNI值较术前明显下降 (P <0 .0 5 ) ;且营养组术后细胞免疫功能明显改善 (P <0 .0 5 ) ,其CD4+ /CD8+ 比值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术后早期肠外营养支持能维持病人术后营养状况 ,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有助于促进术后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3.
李元霞  张红霞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0):1346-1348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的意义。方法:将9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喂养组46例(原发病的治疗+早期微量喂养+部分静脉营养),对照组52例(原发病的治疗+全静脉营养)。两组均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于入院24~48h内给予静脉营养。喂养组根据日龄、体重、全身胃肠功能状态,无喂养禁忌者入院后24h内试经口喂养,或给予鼻饲。结果:喂养组在拔除胃管时间、达到足量胃肠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月时治疗组体重增长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胃肠道微量喂养结合部分静脉营养,不仅是对胃肠外营养不足的补充,而且可使患儿明显获得体重增长,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了治愈率和生存率,而且能使早产儿更快的过渡至肠内营养,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及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晚期肿瘤患者全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价值。方法 :通过多项指标评价 38例晚期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 ,38例患者均存在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 ,将此批病人分为两组 ,治疗组 2 2例 ,给予颈内静脉置管行全肠外营养 ;对照组 16例行口服饮食和 (或 )常规外周静脉营养。3周后再测定各项指标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营养、免疫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 (均 P<0 .0 5 ) ,治疗组生存期明显延长 (P<0 .0 1)。结论 :全肠外营养可以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 ,提高免疫力 ,改善生活质量 ,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肠外+肠内营养(PN+EN)与全肠外营养(TPN)支持,对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02~2006年30例危重症病人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每组15例.试验组接受PN+EN,对照组接受TPN,两组等氮、等热量供给.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浆总蛋白、清蛋白、血红蛋白浓度,外周血IgA、IgG、IgM、淋巴细胞总数TLC、CD,/CD8比值.结果 试验组TLC、CD/CD8比值和Ig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PN+EN较TPN更能改善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病人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静脉营养支持治疗腹部外科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主要采用TPN治疗,观察组主要采用EEN+PN治疗,并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和住院费用小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ALB水平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下降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安全性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营养治疗对宫颈癌病人的影响.方法 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将80例宫颈癌病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42例,术后周围静脉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38例,单纯行周围静脉营养.结果 治疗组术后切口、尿路、肺部感染以及肠麻痹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和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加强术后营养治疗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Gln)强化的全肠外营养(TPN)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手术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营养支持疗程为7天.采用全营养混合液通过中心静脉输注,均为等氮等热量.对照组给予一般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给予谷氨酰胺为底物的肠外营养支持.两组患者均于术前、术后营养支持7天后检测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B)和转铁蛋白(TRF)以及IgG、IgA和IgM和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及CD4+/CD8+值.结果:实验组免疫营养支持7天后PAB和TRF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上升(P<0.05);IgA和IgG均高于营养支持前和对照组(P<0.05),T淋巴细胞亚群CD4+百分比和CD4+/CD8+值均高于营养支持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以谷氨酰胺为底物的全肠外免疫营养支持可改善妇科肿瘤患者围术期蛋白质合成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静脉三升营养袋临床效果.方法 将3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用静脉三升营养袋(1500ML-3000ML)输入营养物质到人体,对照组以250ML或500ML为一组,分别加入营养物质输入人体,两组同时进行半个月,每次2个病人.结果 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营养成分均衡进入患者机体,方便快捷.结论 静脉三升营养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早期营养支持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及对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将ICU 6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N)组30例和肠内营养(EN)+肠外营养(PN)组30例,监测两组病人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问及死亡率.结果 EN+PN组病人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明显短于PN组病人(P<0.05),EN+PN组病人死亡率明显低于PN组病人(P<0.05).结论 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早期EN+PN治疗可以明显缩短饥械通气治疗时间,同时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全静脉营养支持疗法在治疗早产及危重新生儿中的临床作用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100例危重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全静脉营养作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支持疗法,观察相关指标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试验组的恢复速度、治愈率及平均住院时间和体重增长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静脉营养在早产及危重新生儿抢救中安全有效,能更好地促进患儿疾病痊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Ⅲ期胃癌手术后腹腔内温热灌注联合静脉双途径化疗的远期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选择Ⅲ期胃癌手术后病人 16 4例 ,随机分成两组 ,分别采用全身化疗 +腹腔内热灌注化疗组 (治疗组 )和全身化疗组 (对照组 ) ,统计两组病人的 3、5年生存率和治疗后的毒副作用。结果 治疗组病人 3年生存率为 75 6 1% ,对照组为 6 6 72 % ;5年生存率治疗组为 6 7 0 5 % ,对照组为 34 95 % (P <0 0 5 ) ;两组病人毒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腹腔热灌注联合全身静脉化疗治疗Ⅲ期胃癌手术后病人的远期疗效优于单纯全身静脉化疗 ,毒副作用相似  相似文献   

13.
胃肠外营养在危重新生儿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外营养(PN)对早产儿、危重新生儿的应用价值及使用方法。方法60例危重新生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对照组用胃肠内营养和静脉输注葡萄糖支持治疗;观察组予PN,经周围静脉输入“全合一”营养液,观察两组的平均每日体重增加量、住院时间、治愈率。结果观察组平均每日体重增加量[(15.37±5.36)g]显著高于对照组[(10.21±4.89)g](P<0.01),住院时间[(12.77±7.35)d]短于对照组[(16.53±6.59)d](P<0.05);治愈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PN可提高早产儿、危重新生儿治愈率,经周围静脉输注“全合一”营养液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重度颅脑损伤后病人肠内外营养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肠内外营养结合的临床应用意义及合理性。方法危重颅脑损伤病人56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9例,行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结合支持14 d;对照组27例,行全肠外营养(TPN)支持14 d。于治疗1、7、14 d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14 d时观察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血糖、血红蛋白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5.068~87.655,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结论重度颅脑损伤EN和PN结合应用,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治愈率、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50例入院脑梗病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应用纳络酮+活血药+营养脑细胞药+抗凝药,观察组应用长春西汀+活血药+营养脑细胞药+抗凝药.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十全大补汤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患者营养情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例胃癌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0例.2组均行胃癌根治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予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十全大补汤治疗,2组均治疗至出院.观察2组肠胃功能恢复时间,比较2组治疗前后营养、体液免疫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研究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RF)、总蛋白(TP)、免疫球蛋白A(IgA)、IgG、IgM及外周血CD4+、CD3+、CD4+/CD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外周血CD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十全大补汤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胃癌术后患者营养情况及免疫功能,有利于缩短患者肠胃功能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支持对危重病人营养状态及内毒素水平影响。方法选择64例不能经口进食的危重病人,分为完全肠外营养(TPN)组及TPN+EN组,TPN组采用完全静脉营养支持,TPN+EN组在病人营养支持全程或部分时间采用EN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态、血清内毒素及炎性递质的水平。结果治疗1周后,TPN+EN组病人血清前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水平高于TPN组(t=2.92、3.58,P<0.05),血清内毒素、白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TPN组(t=3.54~7.36,P<0.05)。结论 EN支持能够改善危重病人的营养状态,减少病人体内细菌内毒素的生成及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重点观察全静脉营养 (TPN)与全胃肠道营养 (TEN)对昏迷病人临床应用过程中的疗效 ,比较这两种方法各自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方法 :随机选取因脑血管意外 ,脑外伤而致昏迷无法自主进食的病人 40例 ,其中男 2 5例 ,女 1 5例 ,年龄 2 5~ 75岁 ,对所有患者采用全面的临床营养评价 (SGA) .经SGA评价后 ,轻度蛋白质热能缺乏 (PEM) 1 5例 ,中度PEM2 5例 .该 40例患者随机分为Ⅰ组 (采用TPN组 )和Ⅱ组 (采用TEN组 ) ,实验期 2 1d .分别于实验前后测量两组患者的体重、血清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肌酐、身高指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微量喂养和全静脉营养对其临床疗效影响程度,为以后治疗此类患儿制定方案提供可参考数据。方法纳入本院近年来收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80例并根据营养喂养方案将其分为静脉营养组(40例)与微量喂养组(40例)。静脉营养组患儿接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早期全静脉营养,微量喂养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早期微量喂养。对比2组患儿临床疗效、后遗症发生概率以及治疗后各阶段的发育商。结果两组患儿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微量喂养组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静脉营养组患儿总有效率77.5%,两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记录2组患儿后遗症发生概率,微量喂养组患儿发生后遗症情况显著低于静脉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在接受常规治疗后,通过早期微量喂养的营养补充方式可在短期内达到早期全静脉营养喂养的效果,提升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和发育商水平,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20.
食管贲门癌选择性全胃切除或近端切除术后病人营养管注入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方法 ,具有安全有效、简便经济 ,符合生理状态 ,有助于胃肠道功能和形态的恢复等特点 ,可提高术后营养状况 ,防止吻合口瘘 ,提高治愈率。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对象及分组选择近端胃癌及贲门癌患者 50例 ,随机分为两组 :Ⅰ组 (对照组 ) 2 5例 (男 18例 ,女 7例 ) ,年龄 4 1~75岁 ,其中全胃切除 15例 ,近端胃切除 10例。Ⅱ组(试验组 ) 2 5例 (男 2 0例 ,女 5例 ) ,年龄 2 5~ 71岁 ,全胃切除 12例 ,近端胃切除 13例。1 .2 方法静脉补充营养制剂选用复方氨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