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315例脑血管造影术发生9例并发症,局部并发症共3例,其中穿刺点血肿1例、动脉血管夹层1例、假性动脉瘤1例。神经系统并发症2例,其中脑梗死1例,脑出血1例。其他并发症共4例,其中术后低血压1例、拔鞘时迷走神经反射1例、全身无力1例、呃逆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发生率为6.0%(9/150)。9例并发症患者经过相应处理后,症状均得到显著缓解或治愈,没有1例死亡。结论:神经系统并发症是脑血管造影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提高穿刺技术和熟练掌握造影术操作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造影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脑血管造影1112例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将2006年6月—2009年12月在我科住院行全脑血管造影的1112例脑血管造影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分析其并发症,及其防治的临床措施。结果 1112例脑血管造影患者中,因加压包扎导致局部张力性水疱57例,穿刺部位血肿32例,导丝嵌顿28例,鞘管进入血管周围间隙21例,动脉夹层7例,脑栓塞2例,一过性认知功能障碍2例,皮质盲1例。结论脑血管造影是神经介入诊疗的一个重要手段,只要仔细操作,术后严密观察,仔细护理,一般不会发生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的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 对60例行全脑血管造影的神经疾病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观察和护理.结果 DSA诊断颈动脉狭窄27例,颅内动脉狭窄13例,颈部或颅内血管闭塞8例,颅内动脉瘤7例,颅内占位3例,动静脉畸形2例.并发症:穿刺部位皮下血肿2例,抽搐2例,排尿困难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67%,以上并发症给予相应的处理后,症状均缓解,未遗留后遗症,手术成功率为100%.结论 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有创检查,术前准备妥善是造影术顺利进行的关键,术后准确及时地观察病情并完善各项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4.
魏馊珑  高旭光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7):1633-1635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 angiography,DSA)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它可以直观地测定血管狭窄程度和范围,观察侧支循环情况.磁共振血管成像(MR angiography,MRA)、螺旋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虽可以为脑血管病提供更多的检查手段,但其对于血管病变尤其是较小病变的检测率仍低于DSA[1-2],目前临床仍视DSA为诊断血管病变的金标准[3].然而,DSA作为一种有创性检查,也存在一定操作风险及术后并发症,故对DSA在临床的应用范围及并发症应有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利用股动脉穿刺进行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现将我科2007年11月至2009年4月的78例不同的神经科疾病造影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662次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插管造影及栓塞治疗所发生的34次并发症进行分析。并发症包括:长期轻偏瘫、一过性神经系统症状、较严重的造影剂反应、穿刺点出血、穿刺点远端动脉局部血栓栓塞和导管内血栓形成等。本文分析了各类并发症的原因,并对其预防及处理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 8例中,男5例,女3例。年龄7~45岁。术前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共济失调2例,头额部血管性肿块1例。共完成19条次脑血管造影。其中:右颈总动脉7条次,左颈总动脉6条次,椎动脉6条次。经造影诊断:正常2例,异常6例。其中脑血管畸形2例,动脉瘤3例,头额部软组织血管瘤1例。 2 方法用菲利浦1000mAX光机,双相快速连续摄片,高压注射器推注造影剂。Seldinger氏穿刺插管技术。成人用7F猎  相似文献   

8.
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其死亡率仅次于恶性肿瘤,且致残率高达70%以上。全脑血管造影及脑血管介入治疗是诊治脑血管病的重要手段,效果可靠,操作简便。由于神经系统的功能繁多,解剖结构复杂,脑组织细胞损伤的不可自生性[1],使介入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术后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非常重要。我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9月开展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此类患者术后的并发症观察和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分析规范全脑血管造影术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12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全脑血管造影的患者730例,其中男412例,女318例;年龄16~83岁,平均(62±3)岁,分析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规范全脑血管造影病例中共出现并发症19例(2.60%),其中神经系统并发症6例(0.82%),分别为意识障碍1例,皮质盲1例,短暂性全面遗忘2例,血管痉挛1例,恶心呕吐1例;局部并发症11例(1.50%),其中穿刺部位皮下血肿7例(1例后期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穿刺部位淋巴结肿大2例,股动脉夹层2例;全身并发症2例,发生率0.3%,表现为皮疹。结论:在规范的术前评估、术中操作及术后处理上,全脑血管造影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右江医学》2020,(2):152-154
<正>随着脑血管造影术的快速发展,造影术后并发症也越来越多见,皮质盲是其并发症中较为罕见的一种,常为可逆性。目前国内外报道动脉造影术后皮质盲的发生率为0.3%~1.0%,在应用了高渗的离子型对比剂后皮质盲的发生率为4.0%~[1]。脑血管造影术后发生皮质盲的原因和机制尚不明确,好发人群亦不清楚。现将我院脑血管造影术后发生皮质盲的1例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46岁,因"发作性右侧肢体乏力、言语障碍11小时"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全脑血管造影以及介入治疗术后的并发症,对此做一些必要的预防和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在准备造影术之前做好充分准备,必要时可以根据血管的狭窄程度以及长短进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结果 80例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患者在手术后有并发症的病例,都及时地发现并进行处理,现已治愈出院.结论 通过病情观察、配合妥善术后观察以及必要的护理措施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将成为安全有效的脑血管病诊治手段,为脑血管病的诊治带来质的飞跃,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耿万杰  李正侠  杨卫民  王长青 《安徽医学》2012,33(12):1680-1682
目的评价全脑血管造影术(DSA)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42例全脑血管造影术的结果,并对出现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242例全脑血管造影术共8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3.31%,其中穿刺点皮下血肿4例,脑血管痉挛2例,迷走神经反射1例,穿刺处假性动脉瘤1例,无术中脑出血及其他并发症出现,在造影过程中无死亡病例。结论 DSA对于脑血管疾病是一项较为安全、灵敏的检查方法,检查过程中注意操作细致,完全可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1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发症发生可能的原因,并寻找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56例全脑血管造影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并发症:皮下血肿2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动脉夹层1例,对比剂过敏反应1例,神经反射1例,颅内血管痉挛5例。并发症发生率约为4.30%。结论:全脑DSA检查是脑血管病诊断的"金标准",但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总结既往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脑血管造影(DSA)诊断及介入治疗情况,对今后脑血管病介入诊治的开展提出建议。方法结合文献综述,对本院神经内科介入治疗的启动与发展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既往脑血管疾病患者的DSA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007年11月~2010年10月共纳入符合条件的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46±11岁。其中出血性及出血前脑血管疾病29例(48.3%),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22例(36.7%),其他脑血管疾病9例(15.0%)。实施动脉瘤介入栓堵治疗11例;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2例;锁骨下动脉支架置入术1例;锥动脉开口部支架置入术1例;颅内静脉窦血栓碎栓及球囊扩张术2例;海绵窦动静脉瘘介入栓堵术2例。介入治疗成功率100%,发生轻度并发症2例(2.9%),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合适的病例、材料和方法,并进行充分的术前血流动力学评价,结合谨慎而熟练的操作,配合妥善术后观察和处理,登记和随访研究等措施的实施,神经介入必将会作为安全有效的脑血管病诊治手段为脑血管病的诊治带来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术后卧床时间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的患者随机抽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术后采用沙袋压迫穿刺局部6h,之后患者可左右移动或取侧卧位,静卧12h后可行下床旁活动。对照组60例,术后常规沙袋压迫穿刺局部6h,患肢制动12h,静卧24h。观察并比较两组卧床时间对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伤口出血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术后腰背部疼痛、腹胀、排尿困难、失眠等非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轻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脑血管造影术后采用沙袋压迫局部4~6h,6h后患肢可以左右移动,小腿自由曲伸或取健侧卧位,12h后可下床行走的方案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应用Simmonssidewinder2造影管在经股动脉行脑血管造影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在527例脑血管造影患者中,441例应用单弯造影管,86例应用Simmonssidewinder2造影管。结果:应用单弯造影管在全脑血管造影术中困难时改用Simmonssidewinder2造影管可顺利完成手术,缩短手术时间。结论:Simmonssidewinder2造影管行全脑血管造影术不仅安全可靠,手术成功率高,且减少透视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林晖 《微创医学》2012,7(4):422-42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由于股动脉解剖学上的优势,目前的全脑血管造影仍以经股动脉穿刺为主要入路。但由于需暴露下腹部及会阴,术后仍需要限制病人活动,且术后还可能发生多种的并发症,如穿刺部位血肿、股神经损伤、假性动脉瘤等,从而增加病人  相似文献   

19.
全脑血管造影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影像学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对某些疾病的诊治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自2008年以来开展了此项新技术后,完成90例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检查.观察和护理好病人对确保检查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现针对此项新技术,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总结了115例ICD的血管造影及临床资料。结果发现64例69支血管闭塞,最常见于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分别为28支和27支。血管狭窄75例133处,以颈内动脉最常见。其它尚有血管迂曲扩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大多数患者依据血管造影和有关临床资料可诊断为脑动脉粥样硬化。提示脑血管造影在ICD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