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Android平台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但由于Android系统的开放性,使得针对Android平台的恶意代码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因此对这些恶意代码的分析和检测显得十分必要.在传统计算机恶意代码的检测方法中,反编译和静态分析技术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根据Android平台和智能手机的特点,重点研究基于反编译的Android平台恶意代码静态分析方法,并进行相关实验获取了初步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2.
付文  赵荣彩  庞建民  王成 《计算机工程》2010,36(14):108-110
为有效提取恶意程序及其变种中的隐式API调用行为,提出一种基于静态分析的隐式API调用行为检测方法。采用指令模板匹配的方法识别具体调用形式,通过分析调用目标地址与函数名之间的关系来识别被调用API函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提高静态分析工具对恶意代码及其变体的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3.
4.
基于Android平台恶意代码逆向分析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菲  刘威 《信息网络安全》2012,(4):61-63,84
文章针对当前基于安卓平台恶意代码分析技术的滞后性,介绍了安卓平台的基本结构,结合目前基于安卓平台恶意代码的主要破坏方式,采用静态分析机制,研究了基于安卓平台恶意代码逆向分析技术,为公安机关打击移动网络环境下的违法犯罪活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由于变种和多态技术的出现,恶意代码的数量呈爆发式增长。然而涌现的恶意代码只有小部分是新型的,大部分仍是已知病毒的变种。针对这种情况,为了从海量样本中筛选出已知病毒的变种,从而聚焦新型未知病毒,提出一种改进的判定恶意代码所属家族的方法。从恶意代码的行为特征入手,使用反汇编工具提取样本静态特征,通过单类支持向量机筛选出恶意代码的代表性函数,引入聚类算法的思想,生成病毒家族特征库。通过计算恶意代码与特征库之间的相似度,完成恶意代码的家族判定。设计并实现了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对各类家族的变种进行分析及判定。  相似文献   

6.
荣俸萍  方勇  左政  刘亮 《计算机科学》2018,45(5):131-138
基于动态分析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由于能有效对抗恶意代码的多态和代码混淆技术,而且可以检测新的未知恶意代码等,因此得到了研究者的青睐。在这种情况下,恶意代码的编写者通过在恶意代码中嵌入大量反检测功能来逃避现有恶意代码动态检测方法的检测。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基于恶意API调用序列模式挖掘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MACSPMD。首先,使用真机模拟恶意代码的实际运行环境来获取文件的动态API调用序列;其次,引入面向目标关联挖掘的概念,以挖掘出能够代表潜在恶意行为模式的恶意API调用序列模式;最后,将挖掘到的恶意API调用序列模式作为异常行为特征进行恶意代码的检测。基于真实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MACSPMD对未知和逃避型恶意代码进行检测的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4.55%和97.73%,比其他基于API调用数据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 的准确率分别提高了2.47%和2.66%,且挖掘过程消耗的时间更少。因此,MACSPMD能有效检测包括逃避型在内的已知和未知恶意代码。  相似文献   

7.
随着Android版本的不断更替,以及恶意软件的代码混淆技术的发展,主流的静态检测方法开始面临检测效率逐年下降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抽象API调用序列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API包名、混淆名和自定义名来抽象API调用序列,使得抽象出来的序列不依赖API版本,同时又包含混淆代码特征,具有更好的容错性。在此基础上,计算抽象API调用序列之间的转移概率矩阵作为分类特征,采用RandomForest分类算法进行恶意软件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API版本依赖性小,且判别准确率高于一般使用API调用序列作为特征的判别方法,从而能更有效地检测未知应用软件的恶意性。  相似文献   

8.
目前Android应用程序的安全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提出一种检测Android应用程序中恶意行为的静态分析方法, 该方法采用静态数据流分析技术, 并实现了常量分析算法, 通过跟踪应用程序对常量值的使用来检测恶意订购、资费消耗等多种类型的恶意行为. 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以有效检测出Android应用程序的恶意行为, 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化指纹的静态分析模型,用于辅助逆向工作者对恶意代码及其变种进行分析.该方法依据所提取的恶意代码及其变种的结构化指纹特征,在调用图和控制流图两个层次对两个文件进行同构比较,找出发生改变的函数以及发生改变的基本块,从而帮助逆向工作者迅速定位和发现恶意代码及其变种的不同之处,便于进一步分析.该模型采用了结构化特征及素数乘积等方法,可以较好地对抗一些常见的代码迷惑手段,从而识别出一些变形的代码是等价的.  相似文献   

10.
当前大量的Android恶意软件在后台收集用户的位置信息、通话记录、电话号码及短信等信息并将其上传至指定服务器,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危害。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一种Android恶意软件静态检测方法。对收集到的训练集中的所有APK文件进行静态反编译,提取其中的静态信息;对静态信息中的API和Permission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到API和Permission在恶意APK和正常APK中的使用率;根据它们的使用率确定基准API和Permission集合,将每一个APK转换成可参与计算的关于API和Permission的特征向量;利用改进的k-NN分类器,对待检测的APK进行分类判定。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对APK进行恶意分类。  相似文献   

11.
随着Android系统的广泛应用,Android平台下的恶意应用层出不穷,并且恶意应用躲避现有检测工具的手段也越来越复杂,亟需更有效的检测技术来分析恶意行为。文中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N-gram的静态恶意检测模型,该模型通过逆向手段反编译Android APK文件,利用N-gram技术在字节码上提取特征,以此避免传统检测中专家知识的依赖。同时,该模型使用深度置信网络,能够快速而准确地学习训练。通过对1267个恶意样本和1200个善意样本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模型整体的检测准确率最高可以达到98.34%。实验进一步比较了该模型和其他算法的检测结果,并对比了相关工作的检测效果,结果表明该模型有更好的准确率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2.
宁卓  胡婷  孙知信 《计算机科学》2016,43(Z11):324-328
Android操作系统由于其功能强大、开发方便,短短几年就已经成为全球第一份额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同时也成为了恶意攻击的首选目标。首先简单介绍Android恶意软件及其检测方法;然后对Android安全中比较准确的动态分析技术进行综述,详细介绍各种动态分析技术的工作原理、技术方案以及技术的性能水平和检测效果,分析并比较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最后,提出几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技术方向。  相似文献   

13.
智能手机的普及极大地刺激了恶意软件的广泛传播,Android平台因其巨大的市场占有率和开源特性,已成为攻击者首选的攻击目标。针对传统的基于签名的反病毒软件仅能检测已知恶意软件的缺点,文章提出基于沙盒的Android恶意软件动态分析方案,用于有效地分析未知恶意软件的行为。文章通过在虚拟化软件Oracle VM VirtualBox中安装Android x86虚拟机的方式来实现Android沙盒,利用VirtualBox提供的命令行工具来控制Android沙盒。Android应用程序通过调用相应系统API来完成对应的行为,文中方案通过在应用程序包中插入API监视代码的方法监测Android应用程序调用的系统API,并通过脚本程序向Android沙盒发送不同的用户事件流来模拟用户对应用程序的真实操作,控制Android应用程序在沙盒中自动运行,实验证明文中提出的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4.
本文构建的静态检测系统主要用于检测Android平台未知恶意应用程序.首先,对待检测应用程序进行预处理,从Android Manifest.xml文件中提取权限申请信息作为一类特征属性;如待检测应用程序存在动态共享库,则提取从第三方调用的函数名作为另一类特征属性.对选取的两类特征属性分别选择最优分类算法,最后根据上述的两个最优分类算法对待检测应用程序的分类结果判定待检测应用程序是否为恶意应用程序.实验结果表明:该静态检测系统能够有效地检测出Android未知恶意应用程序,准确率达到95.4%,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随着Android操作系统的广泛应用,基于Android平台的应用程序的数量日益增长。如何有效地识别恶意软件,对保护手机的安全性至关重要。提出了基于权限和API特征结合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反编译apk文件来提取权限特征和API特征,并将两者相结合作为一个整体的特征集合。在此基础上,采用分类算法进行恶意软件的甄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判别准确率高于权限集合或API集合单独作为特征的判别方法,从而能更加有效地检测Android恶意应用程序。  相似文献   

16.
基于签名与数据流模式挖掘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卓  邵达成  陈勇  孙知信 《计算机科学》2017,44(Z11):317-321
随着Android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不断增多,以及恶意软件的抗检测能力逐渐增强,主流的静态检测方法开始面临一些问题:签名检测虽然检测速度快,但是对代码混淆、重打包类的恶意软件的检测能力不强;基于数据流的检测方法虽然精度高,但检测效率低。针对上述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混合型静态检测系统。该系统改进了多级签名检测方法,通过对method与class签名进行多级匹配,提高了对代码混淆类恶意软件的检测能力。系统还改进了传统数据流分析技术,通过数据流模式挖掘,找出恶意软件频繁使用的数据流模式,省去了人工确认环节,提高了数据流分析的自动化程度与效率。两种技术的结合使得系统在检测精度与效率两方面达到一个合理的折中点。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于代码混淆和重打包的恶意软件具有较好的检测能力,对主流恶意软件的检测精确度达到88%。  相似文献   

17.
应用程序的行为语义在Android恶意应用检测中起着关键作用。为了区分应用的行为语义,文中提出适合用于Android恶意应用检测的特征和方法。首先定义广义敏感API,强调要考虑广义敏感API的触发点是否与UI事件相关,并且要结合应用实际使用的权限。该方法将广义敏感API及其触发点抽象为语义特征,将应用实际使用的权限作为语法特征,再利用机器学习分类方法自动检测应用是否具有恶意性。在13226个样本上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分析速度快且开销小,选取的特征集使Android恶意应用检测得到很好的结果;经机器学习分类技术的比较,我们选择随机森林作为检测方案中的分类技术,所提特征策略的分类准确率达到96.5%,AUC达到0.99,恶意应用的分类精度达到98.8%。  相似文献   

18.
针对Android应用程序组件间通信过程中的消息载体Intent有可能被攻击者构造进而引发组件被恶意注入的安全风险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静态污点分析的检测方法。在构建Android应用的函数调用图和控制流图的基础上,通过跟踪应用组件内和组件间不可信Intent消息的污点传播过程,检测应用中潜在的Intent注入漏洞。用该方法对4类标准测试应用和50款第三方应用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Android恶意软件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导致手机恶意软件的数量急速增加,尤其是近几年,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手机在智能手机市场占据主导地位,针对Android系统的恶意软件数量快速增加。手机恶意软件主要收集手机用户地理位置、语音通信、短信等个人隐私信息,或进行恶意扣费、耗费系统资源等行为,给用户自身和手机系统带来很大危害。准确分析恶意软件行为特征可以为后续清除恶意软件提供有力依据。传统的恶意软件分析技术主要包括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文中介绍了当前存在的一些手机恶意软件分析检测技术及其缺陷,并从安装、激活、恶意负载三方面对已知Android恶意软件主要行为特征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