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的软土路基沉降预测方法有指数曲线法、双曲线法、泊松曲线法、Asaokao法、星野法等。近年来,灰色预测法、Gompe儿蟆型法、人工神经网络法等由于能较好地反映全过程的沉降量与时间的关系,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介绍了上述常用预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及优缺点;简述了某些方法的改进(灰色模型的改进:滑动平均法等)以及某些已经被学者提出但有待推广的预测方法(Usher4g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结合工程实例,使用灰色模型法对土体最终沉降量进行预测,将预测结果与Asaoka法、三点法和双曲线法的预测结果做了比较,分析了GM(1,1)灰色模型在最终沉降量预测中的可行性.通过对4种方法的预测结果进行的对比,可以得出:灰色模型法在最终沉降量预测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精度,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黄土质高填方路基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变形,为了更好地研究其沉降机理以及建立沉降预测机制,指导具体工程确保工程安全,本文依托冬奥会延崇高速公路ZT5标段典型黄土高填方路基断面K46+500工程,利用现场该断面处3个沉降监测点的实测数据,通过对数曲线拟合法、双曲线拟合法和乘幂曲线拟合法对现场实测沉降数据进行拟合对比分析,得出预测精确合理的模型.通过高填方路基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其沉降变形特点,并对沉降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3种曲线拟合法的拟合相关系数都在0.98以上,都能对该高填方路基短期沉降做出准确预测.2)对3种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值与实测值比较分析,得出双曲线模型的预测结果值与实测值之间的误差平方和最小为4.09 mm2,预测精度最高.3)通过建立的双曲线预测模型对高填方路基沉降进行最终沉降预测,得出路基在517 d时沉降速率为0.01 mm/d,沉降达到稳定.4)利用FLAC3D的软件建模分析对比双曲线预测模型,验证了双曲线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公路软土路基沉降预测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路基沉降预测有指数曲线法、双曲线法、泊松曲线法等。近年来,由于灰色预测法、人工神经网络法等能反映全过程的沉降量与时间的关系,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讨论了上述常用预测法的基本原理及优缺点,阐述了对某些方法的改进,介绍了某些有待推广的预测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该文在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新疆段沿线选择代表性工点(工点1346、工点1722)开展路基变形观测.在本次路基沉降变形分析中,主要依据了铁道部西北科学研就院和施工方对所选路基工点进行观测的数据,基于实测数据得到了沉降时间曲线图,并通过双曲线法和指数曲线法对实测数据拟合得到沉降预测曲线.分析表明,西北院与施工方观测得到的最大沉降量都能满足设计要求,双曲线法和指数曲线法能很好的预测路基沉降.  相似文献   

6.
采用Weibull生长曲线模型对2个工程实例的地基沉降情况进行了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常用的指数模型和双曲线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比结果表明:weibull模型能够很好的预测地基沉降情况,预测精度更高,误差更小.因此,相对于指数模型和双曲线模型来说,Weibull模型的适用范围更广,更适合于作为地基沉降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7.
方宝 《科技咨询导报》2009,(17):53-53,55
应用星野法对某软土路基进行了沉降预测,并与现场实测的沉降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应用指数函数配合法预测软土路基堆载预压的沉降值精度较高,模型简单,有较大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研究嵌岩PHC管桩竖向承载性能和变形特性,对青岛某商业住宅楼的3根PHC管桩进行竖向抗压静载荷破坏性试验,并采用双曲线函数及修正的双曲线模型预测嵌岩PHC管桩的荷载—沉降(Q-s)曲线。试验结果表明:3根试桩Q-s曲线均为陡降型,桩顶回弹量较低,桩顶沉降均超过40 mm,表现出端承型桩的特性;双曲线模型对桩体由弹性变形向塑性变形转变阶段预测较好,拟合曲线与实测曲线吻合度较高,但修正后的双曲线模型对桩体塑性变形阶段预测效果更为准确,并将修正后双曲线模型用实际工程加以验证,证实了修正后双曲线模型与双曲线模型相比精准度有所提升。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的桩基设计、施工与检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路堤在高速铁路施工和运营过程中不发生过大的沉降是提高列车运行速度的关键,因此在高速铁路软基处理过程中应用沉降预测方法预测沉降和提高预测的精度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基于试验段实测沉降曲线,将指数曲线配合法、双曲线法和Asaoka法应用于京沪高速铁路路基工程,预测了路基的最终沉降;应用有限单元法计算软件,采用两种土体本构模型结合实验室实验参数模拟现场状况,进行了沉降预测.在此基础上,将几种方法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并与实测值互相印证,进行了一些讨论,希望能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根式基础的承载性能和预测其极限承载力,在传统桩基础的双曲线模型基础上,文章提出适用于根式基础承载力预测的修正双曲线模型,对实际工程中根式基础的实测荷载-沉降曲线进行拟合以及极限承载力预测,并与传统的双曲线模型、完整指数模型及实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修正后的双曲线模型对根桩荷载-沉降曲线拟合精度更高,平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