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审美客体是形成审美活动不可或缺的对象性存在物,它是审美价值的物质载体,它必须具有形象的表现性和意蕴性,它必须具有完整的外观形式和对于主体的感染性。主客体不能建立审美关系就无法产生审美活动,研究审美客体是美学研究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远征 《科技信息》2011,(23):135-135,127
在旅游审美过程中,导游人员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导游员是旅游者的直接审美对象,是审美信息的传递者,也是审美活动的调节者。本文从美学角度入手,探讨了如何塑造并提高导游人员的审美素质。  相似文献   

3.
审美对象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是美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在《美学原理》和彩色插图本《美在意象》中,叶朗教授提出"美在意象","不存在外在于人的美",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这意象世界就是审美对象,美与美感是同一的;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承认"一个客体的价值正在于它的感性存在的特有形式,呼唤并在某种程度上引导主体的审美体验",可他又用现象学悬搁的方法存而不论,这样叶朗教授所构建的现代美学体系就必然存在巨大的矛盾,因而是不符合审美活动实际的。马克思的审美对象论是自然向人生成的审美对象论。客体和对象都是外在的,它们都具有可能或现实的"使人愉快"的审美性质;审美活动是由对象自由悦人的感性形式引发审美主体全身心投入的情感活动。  相似文献   

4.
体育审美活动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和哲学问题,而且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只有深入揭示审美心理活动的规律,才能深刻地理解审美活动的奥秘,本文通过对审美心理各要素的探讨,来揭示体育审美过程中审美主体的各种心理因素及它们之问的心理综合活动,这对体育审美和体育美学的研究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审美意象是作家审美活动的内在表现;或者说,是作家的心灵与“不在场”的事物进行接触并赋予这“不在场”的事物以心理的呈现或心理的存在的一种方式。文学创作是一种审美的意向活动。作家感知客观事物的过程,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录客观事物的过程,而是在一个预在的意向指导下的构造过程。正是这种预在的意向性构造过程,决定了作家的感受方式和感受向度。如果说,审美活动最终是要营造一个意象,那么,离开审美主体的意向性构造,这个意向就不可能产生。意象之所以不是一个实在物,就因为它是一种意向性的产物。审美意向的“意”,离不…  相似文献   

6.
物理学科审美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模式,其核心是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将诸多教学因素转化为审美对象,把物理教学过程真正视为一种审美活动.审美教学是物理学科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各种审美构成因素,并将形象化教学、启发式教学和情感化教学作为物理学科实现审美教学的主要形式和策略.  相似文献   

7.
与相应的审美氛围、审美风范双向对生并走向整生的民族审美活动循环圈 ,构成民族生态审美场。民族生态审美场是民族生态审美学的整体对象 ,它的逻辑结构统观化整生化展开 ,构成当代民族生态审美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冯友兰新理学美学对美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并且不断接近审美实际的转变过程。冯友兰早期的“美之理”说并不符合审美活动的实际,他对美的这种本体言说是无力的,及至意识到这种本体言说的机械性和不恰切性转而关注人的审美活动的实际,重视审美对象的独特之处,强调“美是使人有某种感觉底形象”时才真正突显出新理学美学本体论的价值所在。“美是使人有某种感觉底形象”可看作是冯友兰立足于审美活动实际,最终得出的美学本体论见解。  相似文献   

9.
旅游呼唤审美:—浅析旅游审美活动的主、客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分析旅游审美活动的主体-旅游、客体-旅游产品入手,结合旅游活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阐述审美在旅游活动中的重要性,即旅游需要审美。  相似文献   

10.
董丹丹 《科技信息》2010,(21):299-299
旅游离不开审美,旅游是集自然美、社会关和艺术美为一体的综合性审美活动。但是,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不同的社会主体存在着不同的旅游审美情趣和价值观,这直接影响他们对旅游地及景区的选择,对区域旅游开发也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旅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寻求协调旅游审美差异的解决方案,发挥其积极影响进而促进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审美活动的发生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双向的作用。表现在主体则为审美态度,表现在客体则为审美诱导。审美态度与工作态度的功利性(意志)、科学性(理性)相对立,审美态度是非功利的,感性的。功利悬置是审美态度产生的前提。审美客体的作用在审美诱导。就自然审美来说,奇与险的风景具有极大的审美魅力。  相似文献   

12.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 ,它离不开音乐作品及审美主体人 ,这两方面决定了音乐审美具有层次性 ,因人而异。可时下有种论调 ,要求普通的音乐爱好者“正确地理解音乐的内容”,否则视为“不懂音乐”,这是音乐审美误区之一。我们应走出这一误区 ,加强音乐审美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3.
论物理学科的审美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理学科审美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模式,其核心是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将诸多教学因素转化为审美对象,把物理教学过程真正视为一种审美活动。审美教学是物理学科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各种审美构成因素,并将形象化教学、启发式教学和情感化教学作为物理学科实现审美教学的主要形式和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服装审美特征是服装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普遍性、直觉性与超功利等方面分析了服装审美特征的几种主要表现,以期探求人们在服装审美活动中所遵循的一般性规律  相似文献   

15.
冷建忠 《科技信息》2010,(27):I0260-I0260,I0238
西方移情理论虽然都是建立在主客二分哲学基础之上,以审美活动中的移情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但彼此间的具体观点又不尽相同。本文从审美主客体之关系及审美客体之选择性两方面对立普斯的审美移情和阿恩海姆的"异质同构"理论加以辨析,对西方移情理论的发展有一个更加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6.
通感是诗人在感知生活的过程中出现的某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审美通感是诗人在审美活动中通过艺术想象得到的一种艺术感受。从诗歌创作角度看,审美通感意象可分成直觉型、想象型、比喻型、象征型、多重型等五类。诗人可从四个方面入手,感受、捕捉审美通感,激发诗歌创作灵感的火花。  相似文献   

17.
体育审美活动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和哲学问题,而且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只有深入揭示审美心理活动的规律,才能深刻地理解审美活动的奥秘.本文通过对审美心理各要素的探讨,来揭示体育审美过程中审美主体的各种心理因素及它们之间的心理综合活动,这对体育审美和体育美学的研究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歌唱审美活动中,歌曲创作、歌曲演唱和歌曲欣赏是其审美实践的三大环节。这里将歌曲创作称为歌唱审美活动的一度创作,歌曲演唱成为二度创作,歌曲欣赏称为三度创作。  相似文献   

19.
“共同美”现象曾经是美学研究中的热点,本从审美主体、客体以及审美情境诸方面分析了审美活动中的“人的现实”,对美与人的“分离说”以及美的纯碎“形式说”提出异议,认为这种方法论为共同美寻找理论依据大失之偏颇,进而试图说明,严格意义上的“共同美”是难以存在的。  相似文献   

20.
审美教育是审美活动与教育活动相统一的特殊实践活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对审美教育的意义与作用展开阐述,并结合教学实际重点论述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审美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