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电子鼻和电子舌模拟哺乳动物的嗅觉和味觉实现了食品感官品质的客观评定,但味觉和嗅觉信息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作用影响形成综合信息。本文主要综述了电子鼻和电子舌信息联用常用方法直接合并、分别提取特征值后合并和分别建模后重组有效信息的方法,为综合的电子感官信息客观反映食品的感官品质提供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电子鼻和电子舌在乳制品品质及货架期监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仿生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的应用研究发展迅速。本文介绍了电子鼻和电子舌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其在分析乳制品的风味、监控其储藏阶段的成熟或变质过程、控制原料乳的质量及掺假(杂)等方面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电子舌和电子鼻的定义与原理。重点阐述了它们在茶叶品质评价、酒类识别、乳品工业、发酵过程监控、植物油检测、食品新鲜度、果蔬成熟度、不同成熟度干酪和天然苹果香精等食品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电子舌在食品工业中进一步应用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肉品质量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感官评价是肉品质量评价的重要方面。作为对人体感官功能的模拟,电子感官技术在对肉品质量评价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专家利用电子鼻、电子舌、电子眼等电子感官评价系统在肉品品质评定、肉品品种识别、肉品新鲜度评价、肉品微生物分析以及货架期预测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肉品腐败变质原理极其感官指标的变化,利用电子感官评价系统在对肉品品质评定、新鲜度评价、微生物分析与预测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效果。虽然,电子感官评价系统依然存在着多种问题,但随着传感器等技术的发展,电子感官系统将向着在线化、小型化、专业化、多种传感器融合、多种检测技术联用等方向发展,其在肉品质量检测和分析方面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肉品质量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感官评价是肉品质量评价的重要方面。作为对人体感官功能的模拟,电子感官技术在对肉品质量评价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专家利用电子鼻、电子舌、电子眼等电子感官评价系统在肉品品质评定、肉品品种识别、肉品新鲜度评价、肉品微生物分析以及货架期预测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肉品腐败变质原理及其感官指标的变化,利用电子感官评价系统在对肉品品质评定、新鲜度评价、微生物分析与预测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效果。虽然,电子感官评价系统依然存在着多种问题,但随着传感器等技术的发展,电子感官系统将向着在线化、小型化、专业化、多种传感器融合、多种检测技术联用等方向发展,其在肉品质量检测和分析方面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电子鼻和电子舌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瑞萍  刘辉 《肉类研究》2010,(12):61-67
电子鼻和电子舌作为嗅觉传感器技术,以其客观性、可靠性和重现性等优点在食品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在介绍电子鼻和电子舌的工作原理及基本组成基础之上,就其在国内外食品品质监控、食品评价、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一些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对提高我国食品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类的品质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电子鼻、舌是模仿哺乳动物嗅觉和味觉而制成的智能检测仪器,与模式识别算法相结合,可用于酒类品质检测。该文主要是对目前电子鼻、舌在酒类品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展开了综述,并对电子鼻、舌今后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以五种鱼糜(淡水鱼糜:草鱼糜、鲢鱼糜和鳙鱼糜;海水鱼糜:带鱼糜和鳕鱼糜)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鼻和电子舌对其挥发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进行检测,所得数据以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分析,同时三种淡水鱼糜采用五点强度法和三点检验法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电子鼻、电子舌及感官评价均能有效区分淡水鱼糜和海水鱼糜,且对两种海水鱼糜区分效果较好,但未能将三种淡水鱼糜区分开;三种淡水鱼糜感官评价结果显示,三者土腥味突出、肉香味强,而油脂味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电子鼻和电子舌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嗅觉、味觉传感器技术产品,具有客观、可靠和重现性好等优点。文中介绍了电子鼻和电子舌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综述了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在饮料酒感官评价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接种不同量的1.0×107 CFU/mL金花菌孢子悬浊液对青刺尖茶进行固态发酵,采用电子鼻、电子舌和色度检测技术,结合人工感官评审,综合评价金花菌发酵对青刺尖茶品质的影响,利用HPLC指纹图谱法分析青刺尖茶发酵前后的成分差异。电子鼻、电子舌分析结果显示,金花菌发酵青刺尖茶前、后的干茶和茶汤的主成分得分区域具有明显的差异,接种量为1.0 mL、1.2 mL和1.4 mL的发酵茶与未发酵茶,香气和滋味差异最明显。接种量1.0 mL的青刺尖发酵茶,其色度检测结果为明亮度值70.32、红绿色度值8.99、黄蓝色度值76.00、色相值8.45、色差值78.00,人工感官评审得分91.75,均与市售优质伏砖茶最接近。HPLC分析结果显示,青刺尖茶经金花菌发酵后,其化学成分明显增多,表明金花菌发酵能够有效改变青刺尖茶中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茶叶品质和化学成分快速鉴别和预测,采用电子鼻与电子舌联用技术对信阳毛尖茶茶叶挥发性气味和茶汤滋味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对电子鼻与电子舌联用的响应值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电子鼻与电子舌数据融合可提高对茶叶样品区分度。通过电子鼻与电子舌响应的融合数据,对茶叶样品中茶多酚、咖啡碱含量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多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逐步回归、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模型中回归系数效果显著(P<0.01),其中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模型效果最佳,茶多酚建模集和验证集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99、0.975,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83、0.174;咖啡碱建模集和验证集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85、0.978,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15、0.048。电子鼻/舌联用可对茶叶品质和理化成分进行很好地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2.
为丰富茶叶市场,探究非传统材料制茶的可能,该研究以新鲜韭菜为材料,设置60、80、100、120、140℃不同的提香温度,制得韭菜茶,并利用感官审评方法和电子鼻技术进行品质分析和香气评价,为韭菜茶品质的分级提供理论上的依据。研究表明:在提香温度为120℃时制得的韭菜茶感官审评时的品质最优,评分为92.95;PCA分析传感可以将冻干韭菜(CK)和不同提香温度的韭菜茶香气较好地区分开来,且区分度达到了99.97%;LDA较PCA更能明显的区分不同提香温度的韭菜茶样,可以明确的分析出不同提香温度的韭菜茶中存在的挥发物组分有着很大程度上的区别,贡献度为98.53%;Loadings分析可以判别出氮氧化合物在韭菜茶香气第一主成分中的贡献率最大,硫化物在韭菜茶香气第二主成分中的贡献率最大。通过不同提香温度韭菜茶的感官评审和电子鼻PCA、LDA、Loadings分析得出韭菜茶提香温度120℃时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3.
电子鼻和电子舌在鱼肉鲜度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汪敏  赵晔 《肉类研究》2009,(6):63-65
鲜度是鱼肉及鱼类制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电子舌和电子鼻技术都能快速地评价鱼肉的品质和新鲜度。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子鼻和电子舌的在评价鱼肉鲜度时的工作原理以及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15.
依据专家感官评价,将21个滇红工夫茶汤综合品质由好到差依次划分为甲、乙、丙三类,基于电子鼻、电子舌、电子眼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得到112维的数据集用以表征茶汤综合品质。结果表明: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RY2=0.937,Q2=0.900)可以实现3类茶汤的有效区分,基于变量投影重要性值大于1.5筛选出S1(AHS)、S5(NMS)、B71和B32(橙花醇)、B27(月桂烯)、S4(CTS)、B29(柠檬烯)7个变量对分类起到重要作用。进一步,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实现了对茶汤综合品质得分的定量预测:前者绝对误差在1.86分之内,相对误差在2.06%以内;后者绝对误差在3.57分之内,相对误差在4.07%以内。结果表明,电子鼻、电子舌、电子眼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可以实现滇红工夫茶汤综合品质的定性和定量评价,为茶汤的品质控制和质量评价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分析不同烘焙时间对黄秋葵籽滋味、气味的影响,采用电子舌法、电子鼻法结合感官评定比较分析黄秋葵籽风味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电子舌与电子鼻对不同烘焙时间下的黄秋葵籽风味特征呈现不同的响应值,电子舌中涩味的特征向量值最高为0.88,电子鼻对硫化物响应最强;黄秋葵籽烘焙25 min的感官评定总体风味较佳。电子舌PCA分析能较好地区分不同烘焙时间下的黄秋葵籽测试液,而电子鼻的PCA和LDA分析对测试液的区分均存在重叠区,区分性不好。感官评定与电子舌检测的结果对于烘焙时间引起黄秋葵籽的滋味的变化均得到了较好的区分。感官评定与电子鼻检测的结果对于烘焙时间引起黄秋葵籽的气味的变化区分效果均不好。不同烘焙时间下黄秋葵籽感官评定的结果具有差异性,电子舌和电子鼻分析结果与感官评定结果相比较风味品质的检测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不同提香工艺红茶(80℃ 4 h、90℃ 1 h+80℃ 1 h、100℃ 1 h+90℃ 1 h和110℃ 1 h+100℃ 1 h)的差异香气成分,探究最佳的提香工艺,本文采用电子鼻技术和感官审评对红茶香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传感器W1S、传感器W2S、传感器W1W和传感器W2W在不同提香工艺红茶香气区分中起主要作用,即四组提香工艺红茶的差异性香气成分是甲烷类、乙醇类和部分芳香型化合物、硫化物和萜烯类、有机硫化物和氮氧化物。此外,感官审评结果显示:提香工艺为90℃ 1 h+80℃ 1 h的红茶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