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以抑菌圈直径为指标,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指示菌,比较煎煮法、超声提取、回流提取三种方法所得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确定最佳的提取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该方法的提取工艺,最终测定优化工艺条件下的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宋内志贺菌、白假丝酵母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方法为超声波法水提,优化的工艺条件:在超声功率250 W,室温下提取,料液比1∶25(g∶m L),每次30 min,提取2次,此条件下的提取物(原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4.67、15.67 mm,对产气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宋内志贺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3.67~17.33 mm,对白假丝酵母菌无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迭鞘石斛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及沙门菌四种致病菌的抑制作用。采用96孔板微量肉汤稀释法以及平板培养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均较佳,MIC和MBC浓度均为12.5mg/mL;而水提取物则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MIC为6.3mg/mL,MBC为50.0mg/mL。迭鞘石斛提取物的抗菌作用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以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松毛菇粗多酚和经大孔树脂纯化的松毛菇纯化多酚为原料,研究了松毛菇多酚对·OH、O_2^-·和DPPH·的清除作用,并应用滤纸片法研究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松毛菇粗多酚和纯化多酚均具有清除·OH、O_2^-·和DPPH·的作用,且清除能力均与多酚质量浓度呈量效关系。松毛菇粗多酚及纯化多酚对5种供试菌(大肠埃希氏菌、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表现出不同的抑菌活性,相同浓度下两者对酿酒酵母的抑菌能力最强,纯化多酚对大肠埃希氏菌的抑菌能力最弱,粗多酚对大肠埃希氏菌无抑制作用。纯化多酚对5种供试菌的抑菌作用与其质量浓度呈正相关,除大肠埃希氏菌外,粗多酚对其他供试菌的抑菌作用亦与多酚浓度呈正相关。相同浓度下纯化多酚的抑菌活性强于粗多酚。  相似文献   

4.
采用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喙花姜精油,用滤纸片法研究了其对5种常见肉制品致病菌和腐败菌的抑菌活性,平板涂布法测定了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并分析了pH、温度和NaCl对精油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喙花姜精油对5种受试菌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的MIC最低,为3.44mg/mL,铜绿假单胞菌的MIC最高,达到55mg/mL,而对大肠埃希氏菌的MBC为6.88mg/mL,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BC为110mg/mL,表明大肠埃希氏菌对喙花姜精油最敏感,喙花姜精油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相对较差。喙花姜精油在酸性条件下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pH为6到8时,5种受试菌的抑菌圈都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喙花姜精油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温度对其影响不显著;NaCl可增加喙花姜精油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5.
鸸鹋油被公认为具有抗菌性,但其抗菌机理尚不明确。通过探究鸸鹋油对食物中常见致病菌株(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影响,分析其对供试菌细胞膜和胞内物质的作用。结果表明:鸸鹋油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大肠埃希菌最小抑菌浓度为0.006 2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小抑菌浓度为0.012 5%。通过测定鸸鹋油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电位和疏水性,以及对其中ATP酶、β-半乳糖苷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等的影响,进一步发现,鸸鹋油主要通过影响供试菌表面特性来抑制其生长,可以有效减弱细菌表面电荷负荷性,提高细菌表面疏水性,还可通过影响ATP酶活性改变其新陈代谢速率。鸸鹋油基本不影响大肠埃希菌蛋白和DNA合成能力、β-半乳糖苷酶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但其能够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相应大分子合成能力、β-半乳糖苷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  相似文献   

6.
华中枸骨叶总黄酮的纯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吸附率、解吸率、回收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优化D101大孔树脂纯化华中枸骨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同时采用牛津杯法,考察纯化前后的提取物对常见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华中枸骨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总黄酮质量浓度为0.735 mg/mL,pH为1.93,3 BV上样液,径高比1:8.5,上样速度6 BV/h,上样完毕后,静置30 min;洗脱时,先用3 BV去离子水,再用70%乙醇8 BV,洗脱流速6 BV/h,得到总黄酮回收率为91.06%,总黄酮质量分数从48.52%增长到78.26%。体外抑菌结果显示:华中枸骨叶总黄酮纯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宋内志贺菌的抑菌圈分别为14.07、17.15、7.12、7.57 mm。除大肠埃希菌外,对于其他3种菌的抑菌效果均是粗提物好于纯化物。  相似文献   

7.
研究诺丽果、种子和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通过考察诺丽果发酵汁、种子乙醇提取物、种子水蒸馏提取物、诺丽叶提取物、金银花提取物分别对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链球菌4种致病菌的抑菌活性,筛选出了抑菌活性较强的3种提取物(诺丽果发酵汁、种子水蒸馏提取物、金银花提取物)。通过单因素实验、3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优化了复合植物抑菌液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以诺丽发酵汁87%、种子水蒸馏提取物8%、金银花提取物5%制成的抑菌液,抑菌圈直径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15 mm,大肠埃希菌22 mm,金黄色葡萄球菌28 mm,变形链球菌17 mm。抑菌效果较好。结论:复合植物抑菌液具有抑菌的作用,为进一步开发抑菌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蛹虫草多糖抑菌及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杯碟法研究了蛹虫草多糖乙醇分级沉淀CMP-40,CMP-60,CMP-80对铜绿假单孢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四联球菌等的抑菌效果.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和Fenton体系考察了这三种多糖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蛹虫草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四联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对铜绿假单孢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等革兰氏阴性菌无作用.抗氧化实验显示蛹虫草多糖具有清除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能力,抗氧化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CMP-40、CMP-60和CMP-80.  相似文献   

9.
油菜蜂花粉醇提物中抑菌活性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选用我国产量最高的油菜蜂花粉为原料,采用牛津杯法测定油菜蜂花粉乙醇提取物中甲酸提取组分对常见食品污染微生物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0.5% 甲酸提取组分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5、50、50、100mg/mL;经HPLC分析表明乙醇提取物中甲酸提取组分抑菌有效成分可能为弱极性物质。  相似文献   

10.
两种梨水提取物的体外抑菌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新疆库尔勒梨,绿梨水提取物对埃希氏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库尔勒梨水提取浓缩物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没有抑菌作用。绿梨水提取物均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没有抑菌作用,均没有出现抑菌圈,但对枯草芽孢杆菌有抑菌作用,对枯草芽孢杆菌最小抑菌浓度为50%(原液密度为1.23 g/m L),最小杀菌浓度为1/1的浓度(原液)。  相似文献   

11.
黄芩多糖大孔树脂纯化工艺优化及其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大伟 《食品工业科技》2021,42(15):183-188
为优化大孔树脂纯化黄芩粗多糖的工艺,比较不同类型树脂的静态吸附与解吸性能,确定适宜树脂型号,研究其吸附机理。通过动态吸附与洗脱试验确定最佳纯化工艺,同时利用滤纸片法考察黄芩多糖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AB-8型大孔树脂对黄芩多糖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特征,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为:3 mg/mL的黄芩粗多糖溶液(pH 5.0) 60 mL,以2.0 mL/min流速上样至AB-8型树脂饱和吸附后,采用75%乙醇溶液,以1.0 mL/min流速洗脱,纯化后的多糖含量从26.25%提高至77.12%。黄芩多糖对三种供试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活性最强,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枯草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625、0.625、1.25 mg/mL。因此该纯化工艺效率较高,纯化后的黄芩多糖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可为相关资源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车前草多糖的脱色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脱色率和多糖保留率为指标,采用活性炭和大孔吸附树脂两种方法对车前草多糖脱色。结果表明,活性炭脱色的最佳条件为:在60℃下,加入0.75%(m/V)的活性炭,脱色30min,在此工艺条件下脱色率为76.22%,多糖保留率为65.31%。大孔吸附树脂脱色的最佳条件是:以蒸馏水为洗脱剂,样pH值为8.0,洗脱流速为2mL/min,洗脱液体积为3BV(1BV=20mL),在此工艺条件下脱色率为79.78%,多糖保留率为89.76%。大孔吸附树脂脱色效果优于活性炭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乌梅提取液对大肠杆菌的抑制特性,该文对不同浓度提取液、培养基pH值、热处理、环境离子浓度及暴露时间对提取液抑菌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低抑菌浓度为12.5 mg/mL,在酸性条件下提取液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提取液对温度较为稳定,适用于采用巴氏杀菌的食品当中,乌梅提取液对钠离子适应性好,而钙离子可显著降低其抑菌活性,提取液在短时间内(4 d)暴露于空气中对其抑菌活性影响较小,但长时间仍然会显著降低其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乌梅提取液对大肠杆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小,为乌梅天然食品防腐剂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山茱萸提取物抑菌活性成分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主要对山茱萸抑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茱萸提取物具有强抑菌活性,在pH<7的条件下提取物对细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明显强于山梨酸钾.同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指示菌,研究山茱萸提取物活性成分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提取物经过酸、碱处理后只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碱处理使其抑菌活性减弱,甚至消失;温度、紫外照射及常见金属离子(Na 、K 、Ca2 、Fe2 、Fe3 )对其稳定性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取分离春砂仁与益智仁中的黄酮类物质,并研究其抑菌、抗肿瘤功能。方法通过黄酮类物质提取率优化浸提黄酮类物质的乙醇浓度及大孔树脂分离条件,采用最小抑菌浓度及最小杀菌浓度法确定最有效抑菌组分,并研究春砂仁与益智仁的有效组分复配后对动物体内抗肿瘤的功效。结果在60%乙醇浸提条件下选用AB-8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春砂仁与益智仁中的黄酮类物质效果较好,经80%乙醇洗脱后的黄酮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且对小鼠移植性肿瘤S180、H22具有抑制作用。结论春砂仁和益智仁中黄酮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抗菌、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6.
芒果核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芒果核乙醇提取物采用AB-8大孔树脂和SephadexLH-20柱进行初步纯化得到不同级分。抑菌实验表明,芒果核多酚在一定的浓度下对供试的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都有较强的抑菌活性,随着浓度的升高,抑菌效果也明显升高,但是对供试的两种真菌均无明显抑菌活性;不同级分芒果核多酚的抑菌活性不同,芒果核多酚经SephadexLH-20柱分离所得的组分III是芒果核多酚的主要抑菌活性组分,结合HPLC-ESI-MS的分析,表明芒果核多酚的抑菌活性组分主要为含有不同取代度的没食子酰基葡萄糖类物质。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地胆草总黄酮对微生物的抑菌活性及作用机理,采用地胆草为原料,提取总黄酮,并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粗提液进行了纯化;利用滤纸片扩散和倍半稀释法分析地胆草总黄酮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并确定其最小抑菌浓度;通过电导率及扫描电镜法探究地胆草总黄酮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D101型大孔树脂对地胆草总黄酮有一定的纯化效果,溶液呈深黄色、澄清透亮,此时总黄酮浓度为0.27 mg/mL;地胆草总黄酮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最小抑菌浓度为0.612 μg/mL;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地胆草总黄酮使大肠杆菌培养液电导率先上升后下降;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液的电导率先下降后上升,最后又下降,证实地胆草总黄酮能破坏细胞壁的结构及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胞内物质释放影响了培养液的电导率;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经过地胆草总黄酮作用后的菌体细胞表面粗糙,形状发生改变,由此可以证实,地胆草总黄酮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8.
王陶  邵颖  李文 《食品工业》2012,(2):96-98
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为指示菌,采用杯碟法对蛹拟青霉不同菌株的液体发酵液及菌丝体甲醇提取物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蛹拟青霉各菌株液体发酵菌丝体的甲醇提取物对4种指示菌均无抑制活性。当各菌株发酵液甲醇提取物样品浓度为5 mg/mL时,PM27菌株的发酵液样品对大肠杆菌抑制效果最好,PM38菌株发酵液样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最好,PM33菌株发酵液样品对枯草芽孢杆菌抑制效果最好,PM27菌株发酵液样品对黑曲霉抑制效果最好,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32 mg/mL,0.32 mg/mL,0.64 mg/mL,0.16 mg/mL。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充分利用板栗壳资源,本文以新鲜板栗壳为原料,分别提取四种不同聚合度的板栗壳原花青素样品F1(70%乙醇粗提物)、F2(AB-8大孔树脂纯化物)、F3(乙酸乙酯萃取物)及F4(水相萃取物),对其进行平均聚合度的测定,分析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高分辨质谱技术对活性最高级分进行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样品F1、F2、F3及F4的平均聚合度分别为9.42±0.41、4.14±1.06、3.32±0.34、5.07±0.75,最小聚合度样品F3具有最大的抗氧化活性,其对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最大,IC50值分别为11.24、1.18和93.98 μg/mL。抑菌圈试验初筛结果显示,F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抑制作用,对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抑制作用不明显。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研究四种不同聚合度板栗壳原花青素抑菌效果,结果显示,最小聚合度样品F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最大,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31 mg/mL。高效液相色谱和高分辨质谱结果显示,样品F3中含有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和原花青素B型二聚体。实验结果表明,板栗壳原花青素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且低聚合度原花青素的抗氧化和抑菌效果更为显著,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和抑菌剂的原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